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595发布日期:2018-08-31 20:32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牛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



背景技术:

水牛养殖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养殖,由于水牛养殖占地面积大,从水牛养殖到乳产品加工产业链长,为了能更好普及水牛养殖,增加广大消费者的兴趣,促进水牛乳的销量,目前有很多水牛养殖场都建设成了观光与养殖为一体的养殖场地,但是由于观光养殖管理困难,操作不便,而且在观光养殖过程中会对水牛养殖环境造成影响,这就导致了观光养殖推广难度大,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有必要针对观光养殖场地进行进一步优化,保证既能做到健康养殖,又能做到有效观光,同时还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链,促进水牛的生态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针对观光养殖场地进行进一步优化,保证既能做到健康养殖,又能做到有效观光,同时还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链,促进水牛的生态养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该养殖场地包括多媒体展示区、乳产品加工体验区、青饲料加工区、牛舍、污水处理区和牧草场;

所述水牛养殖场地的前端开设有大门,乳产品加工体验区位于水牛养殖场地的前部,大门后侧,所述多媒体展示区位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的左、右任一侧面;所述青饲料加工区位于位于多媒体展示区后侧;所述牛舍位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后侧;所述污水处理区位于牛舍后侧;所述牧草场位于污水处理区四周;所述青饲料加工区和多媒体展示区之间、青饲料加工区和牛舍之间、多媒体展示区和乳产品加工体验区之间、乳产品加工体验区和牛舍之间均设置有人工通道;所述污水处理区通过管道分别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青饲料加工区、牛舍和牧草场相连;

所述牛舍从上至下包括盖顶、养殖区和排污区;所述养殖区从左到右依次为犊牛养殖区、成牛养殖区、清洁间和挤奶间;所述犊牛养殖区与成牛养殖区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牛进食的料槽和用于牛饮水的水槽;所述犊牛养殖区和成牛养殖区的底部均设置有牛床;所述牛床位于所述排污区上方,并设置有排污孔,且垫有20cm厚的微生物垫料;所述清洁间和挤奶间底面均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左底面比右底面高出2cm-3cm,在清洁间和挤奶间的右底面均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位于排污区上方,所述排污区其形状、大小与犊牛养殖区、成牛养殖区、清洁间和挤奶间相对应,深度为60cm-80cm;所述排污区底部还设置有排污沟,排污沟与污水处理区相连;

所述牧草场包括水生牧草场和陆生牧草场,所述水生牧草场由水生牧草组成,水生牧草种植在污水处理区内,所述陆生牧草场由陆生牧草组成,陆生牧草种植在水生牧草场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盖顶包括两块形状、大小相对应的方形盖板,两块盖板长度相同的一侧完全重合并呈“八”字形;所述方形盖板上开设有方形的通风口和与通风口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可移动窗板,窗板通过设置在方形盖板上的两个滑道对通风口的进行密封和打开;所述窗板与滑道之间还设置有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料槽的一侧设置有料槽进料口,料槽底部设置有与料槽底部形状、大小相对应的料槽布料板,料槽布料板下部还设置有振动筛。

进一步的,所述水槽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排污区上方,排水口通过橡胶塞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区,定时收割、播种水生牧草,并返还青饲料加工区,形成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牛舍靠近通道的一侧设置为透明的玻璃墙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沟设置有平行于排污沟底面且形状、大小与排污沟底面相对应的滤网,所述滤网将排污沟分成位于上部的排渣区和位于下部的排水区,排渣区还设置有刮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犊牛舍和成牛舍内垫有20cm厚的微生物垫料,在养殖奶水牛时,微生物垫料能有效分解奶水牛排出的粪便,不会直接排放至环境中,粪便经过微生物腐熟后直接运送到牧草场做为陆生牧草的生物肥,清洁间、挤奶间废水一起通过排污区的排水沟排入污水处理区经过污水处理区的水生牧草净化吸收后排放;牧草吸收废料、废渣中的养分生长,收割后运送至青饲料加工区发酵加工成青饲料喂食给牛舍中的奶水牛犊牛和成牛,形成零排放的生态循环系统。

2、本申请的牛舍还具有可调节透光率、通风率的效果,犊牛料槽和成牛料槽还具有均匀布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牛养殖场地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牛养殖场地的平面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牛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污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多媒体展示区;2、乳产品加工体验区;3、青饲料加工区;4、牛舍;5、污水处理区;6、牧草场;7、料槽进料口;8、料槽布料板;9、振动筛;10、橡胶塞;11、排水口;12、进水口;13、刮板;14、排渣区;15、滤网;16、排水区;41、通风口;42、犊牛养殖区;43、成牛养殖区;44、料槽;45、水槽;46、牛床;47、清洁间;48、排水沟;49、挤奶间;410、倾斜面;411、排污区;412、排污沟;413、养殖区;414、盖顶;415、盖顶;416、盖板;417、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该养殖场地包括多媒体展示区1、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青饲料加工区3、牛舍4、污水处理区5和牧草场6;

所述水牛养殖场地的前端开设有大门,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位于水牛养殖场地的前部,大门后侧,所述多媒体展示区1位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的左、右任一侧面;所述青饲料加工区3位于位于多媒体展示区1后侧;所述牛舍4位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后侧;所述污水处理区5位于牛舍4后侧;所述牧草场6位于污水处理区5四周;所述青饲料加工区3和多媒体展示区1之间、青饲料加工区3和牛舍4之间、多媒体展示区1和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之间、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和牛舍4之间均设置有人工通道;所述污水处理区5通过管道分别与乳产品加工体验区2、青饲料加工区3、牛舍4和牧草场6相连;

所述牛舍从上至下包括盖顶415、养殖区413和排污区411;所述养殖区413从左到右依次为犊牛养殖区42、成牛养殖区42、清洁间47和挤奶间49;所述犊牛养殖区42与成牛养殖区42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牛进食的料槽44和用于牛饮水的水槽45;所述犊牛养殖区42和成牛养殖区42的底部均设置有牛床46;所述牛床46位于所述排污区411上方,并设置有排污孔,且垫有20cm厚的微生物垫料;所述清洁间47和挤奶间49底面均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410,左底面比右底面高出2cm-3cm(本实施例仅是指出了一个最佳实施方式,左底面比右底面高出2cm-3cm均能满足本实施例的需求,如果左底面比右底面高低于2cm,将会导致水不能及时流出,如果左底面比右底面高高于3cm,将会导致水牛站不稳打滑),在清洁间47和挤奶间49的右底面均设置有排水沟48,排水沟48位于排污区411上方,所述排污区411其形状、大小与犊牛养殖区42、成牛养殖区42、清洁间47和挤奶间49相对应,深度为70cm(本实施例仅是指出了一个最佳实施方式,排污区深度在60cm-80cm均能满足本实施例的需求,如果深度低于60cm将会导致污水反渗至养殖区,污染养殖区环境,如果深度高于80cm将会导致污水不易排干净);所述排污区411底部还设置有排污沟412,排污沟412与污水处理区5相连;

所述牧草场6包括水生牧草场和陆生牧草场,所述水生牧草场由水生牧草组成,水生牧草种植在污水处理区内,所述陆生牧草场由陆生牧草组成,陆生牧草种植在水生牧草场四周。

如图2所示,为了加强牛舍4顶盖的透光量和透风率,本实施例所述盖顶415包括两块形状、大小相对应的方形盖板416,两块盖板416长度相同的一侧完全重合并呈“八”字形;所述盖板416上开设有方形的通风口41和与通风口41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可移动窗板417,窗板417通过设置在方形盖板416上的两个滑道414对通风口41的进行密封和打开;所述窗板417与滑道414之间还设置有滑轮(图中未示出)。

如图4所示,为了能对料槽进行均匀布料,本实施例所述料槽44的一侧设置有料槽进料口7,料槽44底部设置有与料槽44底部形状、大小相对应的料槽布料板8,料槽布料板8下部还设置有振动筛9。

如图5所示,为了能保证水槽中水质干净,本实施例所述水槽45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2,水槽4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排水口11位于排污区411上方,排水口11通过橡胶塞10密封。

为了能利用堆沤区6肥料,形成经济循环链,本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区5,定时收割、播种水生牧草,并返还青饲料加工区3,形成循环利用。

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参观,本实施例所述牛舍4靠近通道的一侧设置为透明的玻璃墙结构。

如图6所示,为了能更好的分离污水中的固体废弃物,不堵塞排污沟,本实施例所述排污沟412设置有平行于排污沟412底面且形状、大小与排污沟412底面相对应的滤网15,所述滤网15将排污沟412分成位于上部的排渣区14和位于下部的排水区16,排渣区14还设置有刮板13。

各养殖区的工作范围作用如下:

1、多媒体展示区:用于介绍奶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链,包括饲料益生菌发酵加工、牛床微生物垫料、机器挤奶、污水生物处理后浇灌牧草等。

2、乳产品加工体验区:用于加工乳制品并开放给游人观光。

3、青饲料加工区:用于青粗饲料、精饲料的益生菌发酵加工与观光体验。

4、牛舍:用于养殖奶水牛犊牛、成牛以及进行挤奶作业。

5、污水处理区:用于处理青饲料加工区、牛舍产生的污水。

6、牧草场:用于种植青饲料,其中包括种植水生牧草的水生牧草场和种植陆生牧草的陆生牧草场,水生牧草种植在污水处理区内,包括各色藻类、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零排放循环:犊牛舍和成牛舍内垫有20cm厚的微生物垫料,在养殖奶水牛时,微生物垫料能有效分解奶水牛排出的粪便,不会直接排放至环境中,粪便经过微生物腐熟后直接运送到牧草场做为陆生牧草的生物肥,清洁间、挤奶间废水一起通过排污区的排水沟排入污水处理区经过污水处理区的水生牧草净化吸收后排放;牧草吸收废料、废渣中的养分生长,收割后运送至青饲料加工区发酵加工成青饲料喂食给牛舍中的奶水牛犊牛和成牛,形成零排放的生态循环系统。

观光循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区、乳产品加工体验区、青饲料加工区、牛舍以及牧草收割体验进行观光,了解水牛生态养殖,促进消费。

本实施例的牛舍为半开放结构,需要封闭牛舍时可将盖板上的窗板通过滑道移动封闭通风口,需要打开牛舍进行通风、透光时,可将盖板上的窗板通过滑道向外移动打开通风口。

本实施例料槽的布料方式为:青饲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料槽内,同时打开振动筛,通过振动筛的往复运动达到均匀布料。

本实施例水槽的排水方式为:打开底部橡胶塞进行排水操作。

本实施例为了能更好的分离污水中的固体废弃物,不堵塞排污沟,在排污沟内还设置有滤网,能有效做到固液分离。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牛场具有固废零排放的生态养殖特点,能兼顾养殖、观光,本实用新型的牛舍顶部还可进行调节,达到高通风率、透光率的效果,能对料槽进行控制,达到可均匀布料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