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5056发布日期:2018-10-19 20:4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优化,人们在自己生活休闲的空间内通常会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和鲜花,技能美化环境又能调节室内空气。传统的家庭养花方式都是把花草种植在花盆内,再将花盆放置在阳台上或者室内的桌子上,这样种植的方式,立体感不强。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花盆座,能够花盆悬挂或者植入在墙壁上,利用该种方式,使得花草能够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人人们的眼前,其立体感更强,更加美观。为了避免花盆座中的水不会落在地面上,人们在上述花盆座的底壁上开设有可以将水流走的流水孔,并且在流水孔中接有水管,以便将水引流至水源处。对于该种结构,当人们在墙壁上垂直种植多株花草植物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多次以及频繁的浇水工作,才能使得多株花草植物良好地生长,浇水工作繁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其通过在盆座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插接头,使用者可以将插接头插接在墙体上,从而实现立体种植的目的,并且将上述盆座本体上用于放置花盆的花盆槽设置在盆座本体的上表面上,而且设置该花盆槽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当花盆槽内放置有花盆的时候,在花盆与上述花盆槽的底壁之间将会形成积水间隙,浇水时,多余的水将会滴落并聚集在积水间隙内,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头上还设置有与上述积水间隙连通的流水通道,当积水间隙内的水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将会从上述流水通道中流出并滴落在其下的花盆内,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积水间隙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水,从而可以保证花盆内的花草所需水分长期处于充足状态而不需要多次以及频繁地浇水工作,并且多余的水能够从流水通道流出并滴落在其下的花盆内,这样,便能减轻使用者浇水工作,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加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包括盆座本体和用于插接在墙体上的插接头,所述盆座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花盆的花盆槽,所述花盆槽呈上大下小状,所述花盆槽槽底与放置在其内的花盆之间设置有积水间隙,所述插接头设置在所述盆座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插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积水间隙连通的流水通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盆座本体的上表面为朝远离所述插接头一侧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盆座本体上表面倾斜的角度为α,30°≤α≤60°。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盆座本体上表面倾斜的角度为45°。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花盆槽靠近所述插接头的一个侧壁为平面,所述花盆槽远离所述插接头的一个侧壁为锥尖朝下的锥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头为轴向垂直所述盆座本体侧壁的管子,所述管子的管孔形成所述流水通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子为圆管。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墙体上开设通孔,所述圆管插接在所述通孔内并通过粘胶粘黏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盆座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盆座本体由硬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盆座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插接头,使用者可以将插接头插接在墙体上,从而实现立体种植的目的,并且将上述盆座本体上用于放置花盆的花盆槽设置在盆座本体的上表面上,而且设置该花盆槽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当花盆槽内放置有花盆的时候,在花盆与上述花盆槽的底壁之间将会形成积水间隙,浇水时,多余的水将会滴落并聚集在积水间隙内,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头上还设置有与上述积水间隙连通的流水通道,当积水间隙内的水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将会从上述流水通道中流出并滴落在其下的花盆内,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积水间隙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水,从而可以保证花盆内的花草所需水分长期处于充足状态而不需要多次以及频繁地浇水工作,并且多余的水能够从流水通道流出并滴落在其下的花盆内,这样,便能减轻使用者浇水工作,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加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盆座本体的上表面为朝远离插接头一侧倾斜的斜面,这样当使用者将花盆放置在花盆槽内的时候,可以保证花盆倾斜,保证美观性的同时,浇在其上的水能够更加顺利地沿着花盆底壁滴落在积水间隙内;

(3)本实用新型中的花盆槽上靠近插接头的一个侧壁为平面,花盆槽远离插接头的一个侧壁为锥面,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花盆槽槽壁能够更加稳固地将其内的花盆拖住,实用性更强;

(4)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头设置为管子,这样,管子的管孔变形成了上述流水通道,当花盆倾斜放置在花盆槽内的时候,花盆的底壁将会搭接在上述插接头的一端管口壁上,从而使得花盆的安装更加稳固,并且减轻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重量,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墙体上的时候更加不易掉落;

(5)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头,也即圆管,通过粘胶粘黏固定在墙体上的通孔内,这样,便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不会从墙体上掉落,而且其安装操作方便,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头和盆座本体一体成型,以便使得两者相接的位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硬度来承接盆座本体、花盆以及花盆内的土和花草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盆座本体;11-花盆槽;111-机水间隙;2-墙体;3-插接头;4-花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立体种植花盆支撑座,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盆座本体1和插接头3,上述插接头3设置在上述盆座本体1的侧壁上,使用者可以将该插接头3插接在墙体2上,以便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立体地安装在墙体2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盆座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花盆槽11,使用者可以将种植有花草的花盆4放置在该在花盆槽11内,此时,该花盆4相对于墙体2处于悬空状态,其立体感更强并且更加美观漂亮。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将上述花盆槽11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形状,并且限定该花盆槽11的槽口大小与花盆4的大小相近似,当上述花盆4放置在花盆槽11内的时候,如图3所示,花盆槽11的槽底与花盆4之间将会形成积水间隙111,当使用者在朝花盆4内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操作的时候,水会滴落在积水间隙111内,从而保证放置在花盆槽11内的花盆4内种植的花草泥土中长期含有足量的水分而不需要经常浇水。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插接头3上还设置有与上述积水间隙111连通的流水通道,当积水间隙111内的水累计到一定量的时候,多余的水将会从流水通道内溢出并滴落在本实用新型之下的花盆里面,实现自动对其下的花盆内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的目的。

采用该结构,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使用者浇水的负担,简化浇水工作,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为了使得花盆4放置在花盆槽11内时能够相对于墙体2表面倾斜,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将上述盆座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为朝远离插接头3一侧倾斜的斜面,这样,更加能够突出花盆4内花草的同时,也使得水能够沿着花盆4壁更加顺利地滴落在积水间隙111内。限定上述盆座本体1上表面倾斜的角度为α,限定30°≤α≤60°,优选限定上述盆座本体1上表面倾斜的角度为45°。

为了使得花盆4能够更加稳固地放置在花盆槽1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限定上述花盆槽11靠近插接头3的一个侧壁为平面,上述花盆槽11远离插接头3的一个侧壁为锥尖朝下的锥面,并且限定插接头3为垂直盆座本体1侧壁的管子,此时,上述管子的管孔形成上述流水通道,作为优选,如图1至图3所示,限定该管子为圆管。当花盆4放置在花盆槽11内的时候,花盆4的底壁将会搭接在管子一端管口壁上,并且花盆4的侧壁将会与花盆槽11的槽壁紧密接触,以便限制花盆4的各个方向的自由度,使其更加稳固地放置在花盆槽11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墙体2上开设有与上述圆管相适配的通孔,安装的时候,将上述圆管插接在通孔内,并通过粘胶粘黏固定,其安装简单方便,并且通过粘胶固定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墙体2之间的连接力足够大以便支撑越长越大的花草,避免花盆4以及本实用新型从墙体2上掉落,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为了使得上述插接头3与盆座本体1之间连接的位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硬度来支撑盆座本体1、花盆4以及种植在其内的花草和泥土,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插接头3和上述盆座本体1一体成型。另外,限定该插接头3和盆座本体1均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直接由水暖管道配件改造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