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组件、植物培育装置及鱼植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3011发布日期:2018-08-31 20:3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虹吸组件、植物培育装置及鱼植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虹吸现象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产生的现象,虹吸现象对应的装置称之为虹吸组件。在植物培育领域内,虹吸组件用于维持培育床上的培育水的水位,以使培育水在流动更换的同时实现定水位化。

现有技术中,一种虹吸组件对应于一种设定水位,换言之,一种虹吸组件仅能够调节且维持一种设定水位,将该虹吸组件设置于培育床上后,则该培育床的确定水位仅为一种,该培育床不能根据实时需要对水位进行调节,因此,现有虹吸组件的使用便捷性差,无法根据培育状况对培育水的水位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虹吸组件的使用便捷性差以致无法根据培育状况对培育水的水位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组件,该虹吸组件包括外管壳、内管壳及虹吸管壳;其中,

所述内管壳、所述虹吸管壳和所述外管壳由内至外依次间隔且同轴套接;

所述外管壳的壳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虹吸管壳的上端封闭设置,所述虹吸管壳的下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虹吸管壳壳壁的通水牙槽;所述内管壳的上端与所述虹吸管壳的上端间隔形成通水间隙,所述内管壳的下端与所述外管壳的下端可拆卸插接;

培育水能够依次通过所述进水孔、所述通水牙槽、所述通水间隙和所述内管壳的下端到达所述虹吸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包括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

所述第一直立管道的上端与所述内管壳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立管道的下端与所述水平管道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还包括第二直立管道,所述第二直立管道的上端与所述水平管道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沿所述外管壳的周向延伸,且所述进水孔为非封闭式环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水孔沿所述外管壳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水牙槽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水牙槽沿所述虹吸管壳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卡接部;其中,

所述卡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主体与所述外管壳的上端匹配,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外管壳的壳壁卡接以使所述主体相对所述外管壳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壳的上端设置有便捷牙槽,所述便捷牙槽位于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组件包括外管壳、内管壳及虹吸管壳,其中,内管壳、虹吸管壳和外管壳由内至外依次间隔且同轴套接,外管壳的壳壁上设置有进水孔,虹吸管壳的上端封闭设置,虹吸管壳的下端设置有贯穿虹吸管壳壳壁的通水牙槽,内管壳的上端与虹吸管壳的上端间隔形成通水间隙,内管壳的下端与外管壳的下端可拆卸插接,具体应用时,虹吸管壳与内管壳之间会形成物理真空,不断吸收位于虹吸管壳与外管壳之间的培育水,因此,培育水能够依次通过进水孔、通水牙槽、通水间隙和内管壳的下端到达虹吸组件的下方。

现有技术中,一种虹吸组件仅能够调节且维持一种设定水位,培育床不能根据实时需要对水位进行调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组件,其中的内管壳的下端与外管壳的下端可拆卸插接,其中的内管壳的上端与虹吸管壳的上端间隔设置形成通水间隙,因此,内管壳为可拆卸件,单个虹吸组件可同时配备多个不同长度的内管壳,应用时可对内管壳进行替换。具体地,针对不同的培育状况,当需要培育床的水位较高时,则使用长度较长的内管壳替换当前长度较短的内管壳;当需要培育床的水位较低时,则使用长度较短的内管壳替换当前长度较长的内管壳,以此适应培育床的不同培育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培育装置,该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床和设置在所述培育床上的培育基,以及如上所述的虹吸组件;其中,

所述虹吸组件的外管壳的下端与所述培育床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虹吸组件的外管壳的上端高于所述培育基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系统,该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和驱动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中,

所述鱼类养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四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虹吸组件;200-植物培育装置;300-鱼类养殖装置;10-内管壳;11-虹吸管壳;12-外管壳;13-盖体;14-虹吸管;111-通水牙槽;121-进水孔;122-便捷牙槽;131-主体;13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三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的第四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100,包括主虹吸组件和虹吸管14。

其中,主虹吸组件包括外管壳12、内管壳10及虹吸管壳11,其中,内管壳10、虹吸管壳11和外管壳12由内至外依次间隔且同轴套接,外管壳12的壳壁上设置有进水孔121,虹吸管壳11的上端封闭设置,虹吸管壳12的下端设置有贯穿虹吸管壳壳壁的通水牙槽122,内管壳10的上端与虹吸管壳11的上端间隔形成通水间隙,内管壳10的下端与外管壳12的下端可拆卸插接。

具体应用时,虹吸管壳与内管壳之间会形成物理真空,不断吸收位于虹吸管壳与外管壳之间的培育水,因此,培育水能够依次通过进水孔、通水牙槽、通水间隙和内管壳的下端到达虹吸组件的下方。

现有技术中,一种虹吸组件仅能够调节且维持一种设定水位,培育床不能根据实时需要对水位进行调节。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组件,其中的内管壳的下端与外管壳的下端可拆卸插接,其中的内管壳的上端与虹吸管壳的上端间隔设置形成通水间隙,因此,内管壳为可拆卸件,单个虹吸组件可同时配备多个不同长度的内管壳,应用时可对内管壳进行替换。

具体地,针对不同的培育状况,当需要培育床的水位较高时,则使用长度较长的内管壳替换当前长度较短的内管壳;当需要培育床的水位较低时,则使用长度较短的内管壳替换当前长度较长的内管壳,以此适应培育床的不同培育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虹吸管14包括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第一直立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水平管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直立管道的上端与内管壳的下端连接,第一直立管道的下端与水平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换言之,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垂直设置,该虹吸管至少具有一个直角结构,以使上述虹吸组件中的培育水能够顺利通过内管壳到达第一直立管道。

虹吸管14还包括第二直立管道,第二直立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第二直立管道的上端与水平管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直立管道的下端用于将培育水引向位于植物培育装置下方的鱼类养殖装置中或其他装置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垂直设置,同时,第二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垂直设置,如此,该虹吸管具有两个直角结构,该种设置方式更利于形成虹吸。

综合上述虹吸组件的结构可知,培育水和培育基均设置在培育床上,对于植物的成长过程,不同的成长阶段或成长状态对应于不同的培育水水位,将该虹吸组件设置在培育床上,使该虹吸组件的外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固定连接,使该虹吸组件的外管壳的上端高出培育基设定距离,培育水通过设置在外管壳壳壁上的进水孔进入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区域,由于内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区域为物理真空区域,因此,位于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培育水被吸入内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再通过内管壳进入下方的虹吸管,接着依次通过第一直立管道、水平管道和第二直立管道到达鱼类养殖装置,当然,也可以到达其他类型的养殖装置。

虹吸组件使用过程中,仅需对内管壳进行替换即可,以此适应植物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或成长状态对应的不同水位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外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比如,外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可通过机械连接部件连接;或者,内管壳的下端与外管壳的下端连接,同时,内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插接,如此使得外管壳与培育床的底板间接连接;或者,培育基可选用培育颗粒,比如选择陶粒,外管壳固定插接在培育基内。至于外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的连接方式众多,此处不进行一一举例说明。

其中,外管壳的壳形可为多种形状,包括圆柱形、方形或阶梯形。本实施例中,外管壳的壳形为圆柱形。

其中,内管壳的壳形可为多种形状,本实施例中,内管壳为直筒形或阶梯筒形。单个虹吸组件可配备多个内管壳,多个内管壳的长度不同,根据培育床所需的水位对内管壳进行更换,以调节培育床的水位至当前所需水位。

其中,虹吸管壳的上端为封闭端,该端为操作端,用于操作者把持该虹吸管壳以进行安装或拆卸,虹吸管的下端为虹吸端,上述通水牙槽设置在该虹吸端上。

其中,进水孔的形状有多种,可沿壳壁的周向延伸为非封闭式进水孔,或者,可沿壳壁的轴向延伸为长条孔,可为圆形孔。

本实施例中,进水孔沿外管壳的周向延伸,且进水孔为非封闭式环形孔,该进水孔所在的平面与培育床上的培育水的水面平行,更有利用控制培育水的水位,并且,培育床上的培育水可从多个不同方向进入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区域,增加其使用便捷性。

并且,进水孔为多个,多个进水孔沿外管壳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以便于调节培育水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通水牙槽为多个,多个通水牙槽沿虹吸管壳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以便于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培育水能够从多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内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区域。

上述主虹吸组件还包括盖体13,该盖体13用于封闭或敞开外管壳12的上端。该盖体13包括主体131和与主体131连接的卡接部132,其中,卡接部132为多个,多个卡接部132沿主体1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主体131与外管壳12的上端匹配,卡接部132与外管壳12的壳壁卡接以使主体131相对外管壳12定位,两个卡接部132之间自然形成便捷槽。

使用过程中,上述虹吸组件的虹吸管壳与内管壳之间会形成物理真空,不断吸收位于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培育水进入内管壳内并通过内管壳排出,因而,盖体会被吸紧在外管壳的上端上,为防止盖体卡接过紧而难以取出,盖体上形成有沿其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便捷槽,以便于取拿。

优选地,外管壳12的上端设置有便捷牙槽122,便捷牙槽122位于两个卡接部132之间,该便捷牙槽122协助于上述相邻两个卡接部132之间的便捷槽,以进一步提高盖体的取拿便捷性。

继续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培育装置200,该植物培育装置200包括培育床和设置在培育床上的培育基,以及如上的虹吸组件100;其中,虹吸组件100的外管壳的下端与培育床的底板固定连接,虹吸组件的外管壳的上端高于培育基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系统,该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300和驱动装置,以及如上的植物培育装置200;其中,鱼类养殖装置300、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200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培育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