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712发布日期:2018-09-21 19:4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实套袋,尤其是一种预防梨果鸡爪病的果实套袋,属于预防植物病害专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鸡爪病,别名花斑病、鸡爪纹病、果面褐斑病,是梨的一种新发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且近年来有日趋猖獗之势,严重发病果园优果率不足20%,给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鸡爪病仅发生在套袋果实上,病斑仅局限在皮层,不扩展、微凹陷,病斑上不发生腐生真菌的继发感染。病害发生可以从近成熟期一直延续到贮藏期;往往越接近成熟和上市,发病就越重,单果重越大发病率越高。

发病机理试验研究表明,梨鸡爪病是由于套袋后果皮钙素营养的缺失和果实袋内特殊的环境(温、湿、光)影响,使果皮在皮孔部位形成较大的不规则龟裂纹,同时龟裂纹缺少角质层的保护,果实受较剧烈温湿度变化导致龟裂加大而激发的一种酶促褐变反应。鸡爪病的发生涉及钙素营养,套袋内高温高湿的环境会诱发并加剧鸡爪病的发生,鸡爪病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一种高温烫伤。

梨果生长过程的果实套袋技术已经在我国果树生产过程中普遍应用,果实套上果袋,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果品的安全卫生标准等级;可以减少果点和外界刺激形成的果锈,改善果面色泽,大大提高果实的商品性;还可以防治病虫危害、减少外界不良环境对果实的危害,提高果品的储藏品质;同时,减少石细胞、果皮变薄,果肉更加细脆,可食部分增加,大大提高果实的食用品质。

鸡爪病仅发生在套袋果实上,为了预防鸡爪病的发生,一种方式是不给果实套袋,但这将使果面色泽变差,从而降低果实的商品性;还会增大病虫危害、增加施药次数,从而增大农药残留、降低果品的安全卫生等级。因此,为了预防鸡爪病的发生,除了及时给梨果增加钙素营养,还应改进套袋的结构,使其能有效缓解套袋内高温高湿的环境、能有效遮蔽强阳光。

虽然梨果生长过程中的果实套袋技术已经在我国梨果生产过程中应用很多年,但现有的梨果套袋并不能有效预防鸡爪病的发生。梨果的套袋一般是由三层或两层纸质材料组成矩形袋体,矩形袋体的三个边用胶粘牢密封,一边开口用于将梨果套入。外层的纸质材料一般是具有一定防水性能的牛皮纸,内层的纸质材料为柔软透气的白纸,有些果袋的牛皮纸内侧还附有用于遮光的黑色的面层。在梨果生长到一定时期或大小时,将梨袋套在梨果上,并用线绳捆扎住开口。中国专利CN2471097Y公开的一种水果套袋,其套袋表面有很多微孔,可以增加透气性,但是随着果实的膨大,其底边的剪切缝会被阻塞,从而不能起到排水排湿的作用,并且单层袋的设计遮光性差,在梨果成熟期不能有效遮蔽强阳光;中国专利CN200947765Y公开的一种水果袋,其为上部开口,两侧边及底部封合的矩形纸袋,包括内层袋和外层袋两层纸袋,双层纸袋的设计,能有效遮蔽强阳光,但是其底边两角处的透气孔与底边的剪开缝会随着果实的膨大而阻塞,从而降低透气性、不能有效排水排湿,使套袋内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国专利CN91617615A、CN92377227A公开的果实套袋同样存在透气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能提升套袋透气去湿的能力,缓解套袋内高温高湿环境对梨果的伤害,从而预防鸡爪病的发生、提升梨果的商品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包括主要由外层袋和内层袋组成的一边开口的袋体,袋体的不开口的侧边上交替设有将袋体两面的纸张连接在一起的封闭区和位于封闭区之间的不连结的开放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袋表面设有外层袋透气孔,内层袋表面上设有内层袋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袋透气孔与内层袋透气孔为不直接相对的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袋体的外面还设有与袋体形状相应能够遮住袋体的外罩,外罩固定于袋体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捆扎袋体开口的捆扎丝为固定在袋体开口处的铁丝。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袋内侧表面涂成黑色,或者将内层袋设置成黑色的柔软的纸张,或者将内层袋设置成由黑色的纸张和位于黑色纸张内层的白色柔软的衬袋构成的双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开放区的长度为10~20毫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封闭区的长度为10~20毫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封闭区的宽度为从袋体边缘向内8~12毫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透气去湿性强、遮光性好,能有效缓解套袋内高温高湿环境对梨果的伤害,有效预防了梨果鸡爪病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梨果的外观品质及食用价值,且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强、排水去湿性强。本实用新型袋体不开口的侧边由开放区和封闭区交错分布组成,开放区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随着梨果的生长膨胀而略微张开,透气性进一步增强,能将套袋内的高温气体及时散去;底边的开放区还能起到排水的作用,当梨果自身蒸发产生水汽或有雨水等进入套袋内后,可及时快速排水,从而起到降低套袋内湿度的作用,并且开放区不会随着梨果的生长膨大而被阻塞;外层袋和内层袋表面的透气孔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透气性,两层袋上的透气孔不直接相对且交错分布,也防止了雨水等的进入,起到防止套袋内湿度过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遮光性强。本实用新型由内外两层袋组成,与单层的套袋相比遮光性更强;外层袋内侧涂成黑色,或者将内层袋设置成黑色的柔软的纸张,或者将内层袋设置成由黑色的纸张和白色柔软的衬袋构成的双层结构的设计,降低了阳光对梨果面的灼伤,使果实处于一种无光的环境中,可以减少果点和外界刺激形成的果锈,白色衬袋的设计,可以防止因果实逐渐膨大接触内层袋后,内层袋颜色对果面色泽均一性的破坏,从而改善果面色泽,提高果实的商品性;袋体的开口处固定外罩,当套袋将梨果套住后,调整梨果套袋使外罩位于梨果的上方,外罩能将袋体遮住,能进一步降低阳光的照射,尤其是梨果成熟期,能起到降低套袋内温度的作用,并且外罩位于梨果的上方还能防止雨水等的进入,能有效缓解套袋内高温高湿环境对梨果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本实用新型可以只用两层袋,将两层袋的两侧边及底边间隔封闭连接即可,开口处固定铁丝制作的捆扎丝,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开口处固定的捆扎丝为铁丝,与传统所用线绳及线绳与袋体分离的设计相比,省去了捆绑开口处时还需另外拿线绳的麻烦,并且铁丝更加结实耐用、捆绑结实不脱落;袋体不开口的侧边上的封闭区和开放区交错的设计与传统的全封闭设计相比,还节省了连接所用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封闭区连接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为常规胶粘连、热封等,无论哪种连接方式均能将袋体两面的纸张牢固连接在一起,并且形成开放区和封闭区交错分布的状态;使用时只需将袋口打开,将袋体撑开,然后将梨果套入其中,再用捆扎丝适当捆扎固定即可,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果农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开放区长度、封闭区长度及封闭区的宽度,设计合理且有助于梨果套袋的较强的透气去湿性功能的实现。开放区的长度为10~20毫米、封闭区的长度为10~20毫米,不仅使得袋体两面的纸袋牢固连接在一起,还使得开放区随着梨果的长大能略微张开但又不会张开太大,能满足梨果不同时期生长的需要;封闭区的宽度为8~12毫米,使得开放区为一个透气的通道,既能透气去湿,又能保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是缓慢温和进行的,降低对梨果的刺激;封闭区和开放区交错设计,还使得梨果套袋各部分具有相同的透气去湿功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梨果套袋,梨果的优果率高,得到的成熟梨果商品性高、食用价值高。本实用新型透气去湿性好,使得套袋内的环境更接近自然环境,降低了套袋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形成几率,有效预防了梨果鸡爪病的发生;套袋内高温高湿环境形成几率降低的同时,也减轻了高温对呼吸酶活性激活强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梨果的呼吸强度,从而减少了消耗,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最终减轻了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内含物质降低的影响,达到了提升梨果内在品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层袋和内层袋表面上的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和4套入梨果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套入梨果后的侧视图;

其中,1-袋体,2-开放区,3-封闭区,4-捆扎丝,5-外层袋,6-内层袋,7-衬袋,8-外罩,9-外层袋透气孔,10-内层袋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主要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胶粘连或热封等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10~20毫米的任一数值,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10~20毫米的任一数值,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8~12毫米的任一数值;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外层袋5的内层表面涂成黑色,以便于套袋内形成无光的环境,或者将内层袋6设置成黑色的柔软纸张;也可以将内层袋6设置成双层结构,即由黑色纸张和白色柔软的衬袋7构成的双层结构。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外层袋5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9,内层袋6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10;外层袋透气孔9与内层袋透气孔10为不直接相对的交错分布,即外层袋前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前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后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外层袋后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后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前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袋体1的外层再设置外罩8,外罩8的形状与袋体1的形状相应,并且能够遮住袋体1;外罩8固定于袋体1的开口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胶粘连的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10毫米,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10毫米,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8毫米;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外层袋5的内层表面涂成黑色,以便于套袋内形成无光的环境。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热封的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20毫米,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20毫米,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12毫米;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内层袋6设置成黑色的柔软纸张。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外层袋5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9,内层袋6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10;外层袋透气孔9与内层袋透气孔10为不直接相对的交错分布,即外层袋前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前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后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外层袋后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后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前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主要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胶粘连的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15毫米,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15毫米,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10毫米;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内层袋6设置成双层结构,即由黑色纸张和白色柔软的衬袋7构成的双层结构。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袋体1的外层再设置与袋体1形状相应能够遮住袋体1的外罩8,外罩8固定于袋体1的开口处,套入梨果后,外罩8的形状如图3所示,将梨果套袋的前后两面遮住。

实施例4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主要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胶粘连的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13毫米,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13毫米,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9毫米;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内层袋6设置成双层结构,即由黑色纸张和白色柔软的衬袋7构成的双层结构。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外层袋5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9,内层袋6的前面或/和后面开设透气孔10;外层袋透气孔9与内层袋透气孔10为不直接相对的交错分布,即外层袋前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前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后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外层袋后面的外层袋透气孔9和内层袋后面的内层袋透气孔10在袋体1的前面和底边上的投影均不重叠。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袋体1的外层再设置与袋体1形状相应能够遮住袋体1的外罩8,外罩8固定于袋体1的开口处,套入梨果后,外罩8的形状如图3所示,将梨果套袋的前后两面遮住。

实施例5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袋体1由两层袋组成,两层袋分别为外层袋5和内层袋6,袋体1两面的纸张相对着放置,袋体1的一边开口,其他不开口的侧边上设有封闭区3和开放区2,封闭区3和开放区2交替设置,即封闭区3位于开放区2之间或开放区2位于封闭区3之间;开放区2是袋体1上不连结的部分,是套袋内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封闭区3为将袋体1两面连接到一起的部分,进行连接时是将袋体1的两面直接相对放置,然后采用热封的方式将封闭区3进行连接;开放区2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封闭区3的间隔距离)为18毫米,封闭区3的长度(即最近的两个开放区2的间隔距离)为18毫米,封闭区3的宽度(即封闭区3从袋体1最外边到内侧的距离)为11毫米;袋体1的开口处固定有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用于将梨果套袋开口处的捆扎;为了进一步降低阳光等对梨果表面色泽均一性等的影响,还可以将内层袋6设置成黑色的柔软纸张。

上述的梨果套袋,还可以在袋体1的外层再设置与袋体1形状相应能够遮住袋体1的外罩8,外罩8固定于袋体1的开口处,套入梨果后,外罩8的形状如图4所示,将梨果套袋的外侧全部遮住。

上述实施例中的预防鸡爪病的梨果套袋,在使用时将袋体1的开口撑开,将套袋撑开,然后将梨果套入其中,再用袋口处的铁丝制作而成的捆扎丝4进行捆扎,捆扎时不能捆的太紧,适当松一些,保持透气状态;梨果套袋的侧边及底边开放区2和封闭区3相互交替,使得套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随着梨果的生长膨大,开放区2会略微张开,透气性增强,套袋底边的开放区2不仅能起到透气的作用,还能起到排水排湿的作用;外层袋5和内层袋6上的透气孔的设计能增强套袋的透气性能,透气孔9和透气孔10交错分布的设计,同时能防止雨水等的进入,对梨果起到保护作用;外层袋5和内层袋6的设计均降低了阳光对梨果的高温伤害、改善了梨果的表面色泽;袋体1外面的外罩8,在将梨果套入套袋、捆扎丝4将袋体1的开口进行捆扎,捆扎丝进行捆扎的同时调整梨果与套袋位置、外罩8的位置,外罩8会罩在套袋的上部,进一步起到遮光防雨的作用;上述设计均增强了套袋透气去湿的作用,改善了套袋内的环境,降低了套袋内高温高湿环境的形成几率,有效预防了梨果鸡爪病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