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花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3225发布日期:2018-12-05 18:4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花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花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花坛是市政园林建设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园林设施,通过花坛可有效固定种植绿植的泥土,防止泥土的水土流失。

现有技术中的花坛大多利用混凝土浇筑或石块堆砌而成,在通常情况下,花坛内的泥土容置在花坛内,然而降雨时,尤其是降雨量较大时,雨水落入花坛内,不断冲刷泥土,形成浑浊的泥水,当花坛内的雨水充满后,泥水就溢出花坛,造成了花坛内泥土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花坛,其优势在于,可有效保持花坛内泥土的泥土,防止泥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保花坛,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花坛墙,所述花坛内设置有挡土装置,所述挡土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第一安装板和设置于两第一安装板间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均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花坛墙与所述挡土装置间形成了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接至下水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逐渐落入挡土装置内,雨水从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上的透水孔进入容置腔内,并通过土工布将泥土滞留在挡土装置内,防止了泥土的流失。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将挡土装置填满,并漫过挡土装置的侧壁,进入到容置腔内,从而对泥水进行储存,当泥水过多时,通过溢流管排向下水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供第二安装板插入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挡土装置时,只需将第二安装板插入到插槽内,提高了挡土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插槽为截面呈T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嵌设在插槽内的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槽T形的设置及插块的设置,插块的侧壁与插槽相抵接,防止了第二安装板从插槽内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结合强度,进而提高了挡土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安装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垫的设置,将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的间隙填充,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泥水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的间隙内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开设有防尘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尘盖的设置,将杂物挡在防尘盖外,防止杂物落入到容置槽内,造成容置槽的堵塞,同时,在降水量较大时,泥水充满挡土装置后,漫过挡土装置,从而通过防尘孔进入到容置槽内,防止泥水直接冲出花坛。

作为优选,所述花坛墙与所述挡土装置顶部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所述防尘盖安装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盖嵌设在安装槽内,一方面提高了防尘盖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防尘盖的侧面与安装槽的侧壁相抵接,便于对防尘盖的定位,提高了防尘盖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抵接在所述挡土装置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花坛墙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对花坛墙与挡土装置加以支撑,从而提高了容置腔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所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上铺设有土工布,所述支撑板将所述容置腔分为过滤腔和储水腔,所述溢流管设置于所述出水腔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及土工布的设置,对进入容置腔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将泥土滞留在过滤腔内,雨水过滤后存储在储水腔内,从而使挡土装置内的土壤保持湿润。

作为优选,所述花坛墙与所述挡土装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的设置,对支撑板加以支撑,提高了支撑板安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逐渐落入挡土装置内,雨水从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上的透水孔进入容置腔内,并通过土工布将泥土滞留在挡土装置内,防止了泥土的流失。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将挡土装置填满,并漫过挡土装置的侧壁,进入到容置腔内,通过支撑板上土工布的过滤进入到储水腔内,泥土被滞留在过滤腔内,当储水腔内的雨水过多时,雨水经过溢流管排入下水道。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花坛内泥土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花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花坛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花坛墙;11、溢流管;2、挡土装置;21、第一安装板;211、插槽;22、第二安装板;221、插块;23、密封垫;24、透水孔;3、土工布;4、容置腔;41、防尘盖;411、防尘孔;42、安装槽;43、支撑板;431、通孔;44、支撑块;45、过滤腔;46、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附图1与附图2,一种环保花坛,包括由混凝土浇筑的花坛墙1,花坛墙1呈回字形,花坛墙1内设置有挡土装置2。

挡土装置2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1和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1间的第二安装板22,第一安装板2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T形的插槽211,第二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嵌设在插槽211内的T形的插块221,插块221与插槽211间安装有密封垫23。

在安装挡土装置2时,只需将第二安装板22插入到插槽211内,提高了挡土装置2的安装与拆卸效率。通过插槽211T形的设置及插块221的设置,插块221的侧壁与插槽211相抵接,防止了第二安装板22从插槽211内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的结合强度,进而提高了挡土装置2的稳定性。通过密封垫23的设置,将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间的间隙填充,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泥水从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间的间隙内流出。

参考附图3,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上均匀的开设有透水孔24,挡土装置2的内壁设置有土工布3,土工布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的内壁。花坛墙1与挡土装置2间形成了容置腔4,容置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11,溢流管11连接至下水道内。

容置腔4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盖41,防尘盖41上开设有防尘孔411。通过防尘盖41的设置,将杂物挡在防尘盖41外,防止杂物落入到容置槽内,造成容置槽的堵塞,同时,在降水量较大时,泥水充满挡土装置2后,漫过挡土装置2,从而通过防尘孔411进入到容置槽内,防止泥水直接冲出花坛。

参考附图1与附图3,花坛墙1与挡土装置2顶部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42,防尘盖41嵌设在安装槽42内,使防尘盖41与花坛墙1及挡土装置2的顶部齐平,一方面提高了防尘盖41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防尘盖41的侧面与安装槽42的侧壁相抵接,便于对防尘盖41的定位,提高了防尘盖41安装的稳定性。

容置腔4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板43,支撑板43的一侧抵接在挡土装置2的侧壁上,另一侧抵接在花坛墙1上。通过支撑板43的设置,对花坛墙1与挡土装置2加以支撑,从而提高了容置腔4的稳定性。

花坛墙1与挡土装置2相抵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支撑板43的支撑块44,支撑板43架设在支撑块44上。通过支撑块44的设置,对支撑板43加以支撑,提高了支撑板43安装的稳定性。

支撑板43上开设有通孔431,支撑板43上铺设有土工布3。支撑板43将容置腔4分为过滤腔45和储水腔46,溢流管11设置于储水腔46的上部。通过支撑板43及土工布3的设置,对进入容置腔4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将泥土滞留在过滤腔45内,雨水过滤后存储在储水腔46内,从而使挡土装置2内的土壤保持湿润。

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逐渐落入挡土装置2内,雨水从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上的透水孔24进入容置腔4内,并通过土工布3将泥土滞留在挡土装置2内,防止了泥土的流失。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将挡土装置2填满,并漫过挡土装置2的侧壁,进入到容置腔4内,通过支撑板43上土工布3的过滤进入到储水腔46内,泥土被滞留在过滤腔45内,当储水腔46内的雨水过多时,雨水经过溢流管11排入下水道。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花坛内泥土的流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