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幼苗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3893发布日期:2018-10-12 21:14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苜蓿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苜蓿幼苗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比较耐受逆境生存条件,产量高且草质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苜蓿主要用于制作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方便管理,苜蓿在育苗阶段时,会采用密度较大的种植方式,但随着苜蓿的生长,密度过大将影响苜蓿的生长,需要将苜蓿幼苗进行移栽。通常情况下,移栽都是采用铁锹或锄头等传统工具进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同时移栽效率较低,所挖坑穴大小不一,常常导致幼苗根部土壤松散,伤及幼苗根部毛细幼根,大大降低幼苗的成活率。

采用移栽装置能保证所挖坑穴大小均一,但现有的移栽装置在使用时,将移栽装置内的土壤与移栽装置外的土壤隔开后,提起移栽装置时,无法通过移栽装置将幼苗根部区域的土壤连同幼苗一起取出,还需要人工取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以将移栽装置内的土壤与移栽装置外的土壤隔开后,将幼苗根部区域的土壤连同幼苗一起取出,从而提高移栽后幼苗的成活率,并提高移栽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包括:

移苗筒,其为半圆筒体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移苗筒的弧形壁的两个末端的顶部的边沿分别设置有一个脚踏,移苗筒的平壁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圆柱体形的通孔;

两根连接杆,其相对于所述移苗筒的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脚踏对应一根连接杆,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底部和与其对应的脚踏固定连接;

手柄杆,其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竖杆,其为圆柱体形,竖杆的外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竖杆的底部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移苗筒的下方;

切片,其为长条形,切片的一端与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切片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移苗筒的内部的半径,所述切片的顶部与所述移苗筒的底部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所述切片的长度等于所述移苗筒的外部的半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固定连接,横杆位于手柄杆的下方,竖杆的顶部穿过所述横杆,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竖杆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

指示杆,其一端与所述竖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末端与所述竖杆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杆和所述竖杆间的距离,指示杆与切片上下相对,并位于移苗筒和横杆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两块挡板,其相对于所述竖杆对称设置,一根连接杆上固设有一块挡板,当切片位于移苗筒的平壁的正下方时,指示杆的另一端与一块挡板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从动齿轮,其固设在所述竖杆的顶部;

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摇柄,其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所述切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移苗筒的平壁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苜蓿幼苗位于移苗筒内后,下压手柄杆或脚踩脚踏,即可将移苗筒插入土壤中,然后转动摇柄,摇柄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因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竖杆转动,竖杆转动时带动切片转动,切片能将移苗筒内的土壤与移苗筒外的土壤隔开,之后再转动摇柄,使切片位于移苗筒的底部并与移苗筒的平壁垂直后,将幼苗根部区域的土壤连同幼苗一起取出,这样能提高移栽后幼苗的成活率,并提高移栽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包括:

移苗筒100,其为半圆筒体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移苗筒100的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横截面为半圆形,移苗筒100的弧形壁的两个末端的顶部的边沿分别设置有一个脚踏101,移苗筒100的平壁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圆柱体形的通孔;

两根连接杆110,其相对于所述移苗筒100的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脚踏101对应一根连接杆110,连接杆110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底部和与其对应的脚踏101固定连接;

手柄杆120,其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110的顶部固定连接;

竖杆130,其为圆柱体形,竖杆130的外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竖杆130的底部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移苗筒100的下方;即竖杆130沿竖直方向穿过移苗筒100的平壁的中部。

切片140,其为长条形,切片140的一端与竖杆130的底部固定连接,切片14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移苗筒100的内部的半径,所述切片140的顶部与所述移苗筒100的底部齐平。

本方案提供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在需要挖坑穴时,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底部,之后下压手柄杆120或脚踩脚踏101,即可将移苗筒100插入土壤中,之后转动竖杆130,竖杆130转动时带动切片140转动,切片140能将移苗筒100内的土壤与移苗筒100外的土壤隔开,之后再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与移苗筒100的平壁垂直(此时切片140能防止移苗筒100内的土壤往下掉)后,将移苗筒100连同其内的土壤取出,即可形成坑穴。

本方案提供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在需要移出幼苗时,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底部,之后使苜蓿幼苗穿过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位于移苗筒100内后,下压手柄杆120或脚踩脚踏101,即可将移苗筒100插入土壤中,之后转动竖杆130,竖杆130转动时带动切片140转动,切片140能将移苗筒100内的土壤与移苗筒100外的土壤隔开,之后再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与移苗筒100的平壁垂直(此时切片140能防止移苗筒100内的土壤往下掉)后,将幼苗根部区域的土壤连同幼苗一起取出,这样能提高移栽后幼苗的成活率,并提高移栽效率。需要将幼苗连同其根部区域的土壤放入挖好的坑穴时,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转动至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底部,幼苗连同其根部区域的土壤即可落入坑穴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所述切片140的长度等于所述移苗筒100的外部的半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横杆150,其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110固定连接,横杆150位于手柄杆120的下方,竖杆130的顶部穿过所述横杆150,并位于所述横杆150的上方,竖杆130与所述横杆150转动连接;

指示杆160,其一端与所述竖杆130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末端与所述竖杆130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杆110和所述竖杆130间的距离,指示杆160与切片140上下相对,并位于移苗筒100和横杆150之间。

因指示杆160与切片140上下相对,竖杆130在转动时,切片140跟着转动,但因切片140位于土壤中,无法知道切片140转动至何处,通过设置指示杆160后,能通过指示杆160显示切片140的位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两块挡板170,其相对于所述竖杆130对称设置,一根连接杆110上固设有一块挡板170,当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正下方时,指示杆160的另一端与一块挡板170相抵。

当指示杆160的另一端与一块挡板170相抵时,转动竖杆130,使指示杆160转动180度,指示杆160的另一端会与另一块挡板170相抵,因切片140在转动180度的过程中即可将移苗筒100内的土壤与移苗筒100外的土壤隔开,因而挡板170能防止切片140转动太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还包括:

从动齿轮180,其固设在所述竖杆130的顶部;

主动齿轮190,所述从动齿轮180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190,所述主动齿轮190与所述从动齿轮180啮合;

摇柄200,其与所述主动齿轮190连接,横杆150上设置有一根竖直的支撑杆210,支撑杆210的底部与横杆150固定连接,摇柄200穿过支撑杆210,以及靠近支撑杆210的连接杆110。

本方案提供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在需要移出幼苗时,转动摇柄200,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底部,之后使苜蓿幼苗穿过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位于移苗筒100内后,下压手柄杆120或脚踩脚踏101,即可将移苗筒100插入土壤中,之后转动摇柄,摇柄带动主动齿轮190转动,因主动齿轮190与从动齿轮180啮合,主动齿轮190会带动从动齿轮180转动,进而带动竖杆130转动,竖杆130转动时带动切片140转动,切片140能将移苗筒100内的土壤与移苗筒100外的土壤隔开,之后再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与移苗筒100的平壁垂直(此时切片140能防止移苗筒100内的土壤往下掉)后,将幼苗根部区域的土壤连同幼苗一起取出,这样能提高移栽后幼苗的成活率,并提高移栽效率。

本方案提供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在需要挖坑穴时,转动摇柄200,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底部,之后下压手柄杆120或脚踩脚踏101,即可将移苗筒100插入土壤中,之后转动摇柄,摇柄带动主动齿轮190转动,因主动齿轮190与从动齿轮180啮合,主动齿轮190会带动从动齿轮180转动,进而带动竖杆130转动,竖杆130转动时带动切片140转动,切片140能将移苗筒100内的土壤与移苗筒100外的土壤隔开,之后再转动竖杆130,使切片140位于移苗筒100的底部并与移苗筒100的平壁垂直(此时切片140能防止移苗筒100内的土壤往下掉)后,将移苗筒100连同其内的土壤取出,即可形成坑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苜蓿幼苗移栽装置中,所述切片140的宽度小于所述移苗筒100的平壁的厚度。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