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收鱼装置及使用其的诱集鱼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722发布日期:2019-02-15 19:5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收鱼装置及使用其的诱集鱼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收鱼装置及使用其的诱集鱼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水库、湖泊或水塘内的常用捕鱼工具一般为鱼网、刺网或拖网,并借助渔船或木筏等工具,从水库或湖泊的一端拉到另一端,从而达到捕鱼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捕鱼方法会造成鱼在鱼网内挣扎而导致鱼类受伤或死亡等问题,且人工收网、拖网操作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重复多次捕鱼对水环境影响大,且效率低;也有专利号为 ZL201610573571.3所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生态捕鱼系统最接近现有技术,该系统通过在深水区设置捕鱼装置,利用鱼类迁徙习性实现自动捕获鱼类的目的,但该系统只有在鱼类从浅水区迁徙至深水区时才能发挥作用,适用范围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的捕鱼工具对鱼造成的损伤大,捕获的鱼被转移后,其生存环境会发生改变,鱼类的存活率会降低;此外,使用鱼网捕鱼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大,且会影响湖泊或水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不利于湖泊或水库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上述生态捕鱼装置,适用对象仅限于洄游性鱼类,相当于只有在鱼类洄游的季节才能发挥效果,且对捕鱼的水域地形要求高,装置在水下布置难度较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本实用新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配上传统的捕鱼工具,可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收鱼装置及使用其的诱集鱼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收鱼装置,主体结构由浮筒、钢管架、单向入口、底框、麻绳、集鱼网、人行桥、诱鱼装置组成;浮筒和钢管架通过焊接方式两两连接;浮筒上绑接麻绳,钢管架通过集鱼网网孔将集鱼网挂在钢管上,集鱼网底部有方形底框,集鱼网的侧面开有多个单向入口,麻绳的另一端穿过集鱼网并绑接在底框的四个角上,使集鱼网呈长方体结构;人行桥焊接在钢管架上。诱鱼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人行桥上,诱鱼装置由机组、空气泵、铊铟灯、曝气管网和出气管组成;机组和空气泵通过螺栓和铁丝安装在人行桥上,机组上装有铊铟灯,空气泵的出气口与曝气管网连接,曝气管网上有多根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收鱼装置,该装置充分利用鱼类的趋性,通过灯光和气泡等工具诱使鱼群进入集鱼网内,不会对湖泊或水库的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具有生态环保效果;同样,该装置捕鱼过程自发进行,可以避免鱼类在被捕获过程中因挣扎而受伤;鱼被捕获后,其生存环境不会改变,能充分保证鱼的存活率;该装置可以在不同季节使用,且该装置对水下地形要求低,能应用于不同规模的水库或湖泊中;此外,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无需大量人力物力,且可循环利用,通过控制单向入口和集鱼网的大小,可控制渔获物的数量和尺寸,且保证小鱼幼鱼能够自由出入,保证湖库内的鱼类可持续增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集鱼试验装置,以测试灯光光照强度和气泡频率等因子对不同鱼类的诱集效果,从而为鱼类行为学研究的提供科学依据。

所述诱集鱼试验装置的机组上安装有:

至少一铊铟灯;

至少一空气泵;

所述空气泵曝气管网连接,所述曝气管网上连通有多根出气管;

所述曝气管网通过浮筒安装在集鱼网上;

所述集鱼网不同侧面开有多个单向入口;

所述浮筒上焊接有钢管架;

所述集鱼网上绑缚有底框;

所述机组安装在人行桥上;所述人行桥两端搭接在钢管架上;

所述单向入口开有进口和出口;所述集鱼网的四个角通过麻绳绑接在浮筒上;集鱼网的四个边套在钢管架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与传统捕鱼技术比较而言,该装置只需要1-2个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该装置也可用作鱼类的栖息地,保证被捕获鱼类在装置内的存活率达到95%以上。本装置使用的铊铟灯功率为1kw,空气泵的鼓气产生气泡的频率为60个/秒,在该诱鱼设施配置下,鱼类通过集鱼网周围并进入装置内的概率能达到约70%,能充分保证该实用新型的收鱼效果;通过在集鱼网四周布置沉水植物,收鱼效率可提高5%-10%。另外,该装置因操作过程简单,对湖库生态系统的人工干扰小,能够满足生态环保要求。为提高该装置的收鱼效果,该装置同时可作为一种试验装置,验证不同光照强度、光色、气泡频率等单因子或多因子对不同鱼类的综合诱集效果,以提升该装置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收鱼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诱鱼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结构;2、浮筒;3、钢管架;4、单向入口;5、底框;6、麻绳;7、集鱼网;8、人行桥;9、诱鱼系统;10、机组;11、空气泵;12、铊铟灯;13、曝气管网;14、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捕鱼装置,利用灯光、气泡等诱鱼技术,结合传统的鱼网及附属结构,可以取得较好的捕鱼效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态捕鱼的装置包括:

主体结构1、浮筒2、钢管架3、单向入口4、底框5、麻绳6、集鱼网7、人行桥8、诱鱼系统9、机组10、空气泵11、铊铟灯12、曝气管网13、出气管 14。

主体结构1包括浮筒2、钢管架3、单向入口4、底框5、麻绳6、集鱼网7、人行桥8、诱鱼装置9组成;浮筒2和钢管架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集鱼网7上设有多个单向入口4,所述的单向入口4包括进口4-1和出口4-2,集鱼网7底部套在底框5上,集鱼网7的四个角通过麻绳6绑接在浮筒2上,集鱼网7的四个边套在钢管架3上,人行桥8两端搭接在钢管架3上;

诱鱼系统9固定在主体结构1上,诱鱼装置9由机组10、空气泵11、铊铟灯12、曝气管网13和出气管14组成;机组10安装在人行桥8上,机组10上安装有空气泵11和铊铟灯12,空气泵11与曝气管网13连接,曝气管网13上有多根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首先,确定所捕鱼的规模和尺寸,并确定集鱼网7以及单向入口4的进出口尺寸,确定后,调整单向入口进出口的大小,并在备好的集鱼网7内装入底框4后,按要求连接在主体结构上1,然后将机组10安装在人行桥8上。结构布置完毕后,即可用小木船将该生态捕鱼装置拖至湖泊或水库的水流较缓的区域,由于底框5本身具有一定重量,可使该生态捕鱼装置保持静止,当水流较大时,可配一个铁锚,使捕鱼装置保持稳定。布置完后,通过机组10控制开启铊铟灯12和空气泵11,鱼类因具有一定的趋光性,且对氧气有需求,通过灯光和气泡的吸引,鱼很容易被诱集并进入主体结构1内,实际使用时,可以在集鱼网7四周布置一些水生植物,模拟鱼类生境,可使得诱集效率更高。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能达到低投入、高效率的捕鱼效果,由于该装置捕鱼过程都是自发进行,无需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对湖库生态系统的人工干扰小,也能够满足生态环保要求;鱼进入装置内,因为生境条件基本不发生变化,因而不会对鱼造成伤害;通过控制单向入口和集鱼网的大小,可控制渔获物的数量和尺寸,且保证小鱼幼鱼能够自由出入。

下面结合应用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诱集鱼试验装置的机组上安装有:

至少一铊铟灯;

至少一空气泵;

所述空气泵曝气管网连接,所述曝气管网上连通有多根出气管;

所述曝气管网通过浮筒安装在集鱼网上;

所述集鱼网不同侧面开有多个单向入口;

所述浮筒上焊接有钢管架;

所述集鱼网上绑缚有底框;

所述机组安装在人行桥上;所述人行桥两端搭接在钢管架上;

所述单向入口开有进口和出口;所述集鱼网的四个角通过麻绳绑接在浮筒上;集鱼网的四个边套在钢管架上。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