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724发布日期:2018-09-28 17:5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具体的讲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棚种植中,尤其是在夏秋季中,为各种飞虫的多发时节,现在目前传统的方式是定期对大棚中的种植物施药,但是这样不仅麻烦,且还会严重影响种植物的安全,现在有些大棚会采用驱虫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依然会有通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大棚采用驱虫网效果不是很好,依然会有通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给大棚种植物带来危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以期望解决前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包括大棚架,上述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上述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上述中段包括固定框,上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双层电网,上述固定框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连接,固定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连接;上述上段的下端、下段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上述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上述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连接。

通过在上述的固定框内设置双层电网与诱虫灯的配合,引诱飞虫靠近双层电网,再通过双层电网将飞虫电毙,上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高频振荡电路,控制电路与双层电网连接。当接上电源时,高频振荡器通电工作,把直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经升压,再经整流升高,加到双层电网上。当飞虫触及双层电网时,虫体造成电网短路,即会被电流、电弧杀灼或击晕、击毙。通过设置上述的带有诱虫灯和双层电网的立柱,不仅节省大棚内的占用空间,同时起到灭虫作用。

进一步的是,上述中段分别与上段、下段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是,上述固定框上端设置有T型架,立柱的上段内设置有圆盘槽,该上段的下端开有与T型架上端适配的通槽;上述固定框的下端设置有圆柱插销,立柱的下段上端设置有与圆柱插销对应的插孔。

进一步的是,上述立柱的下段内设置有电池;上述圆柱插销下段设置有电源插口,上述插孔内设置有与电源插口对应的电源插头。

进一步的是,上述插孔侧壁上开有贯穿下段的穿孔。

具体的是,上述穿孔横向延伸;或者,上述穿孔位于插孔侧壁上的一端高于位于下段侧壁上的一端。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孔内积水,而影响双层电网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是,上述立柱分布在大棚内腔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节省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是,上述下段为小端朝上的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设置诱虫灯和双层电网,这样可以在大棚内不施药的情况下,起到灭虫作用,保证了大棚种植物的质量、安全;在同时设置驱虫网的时候,如果依然有穿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可以起到对飞虫的诱杀作用,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与现有的驱虫网配合形成立体的驱虫-诱虫-杀虫防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立柱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立柱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控制电路图;

图中标记为:1为立柱的上段、2为立柱的中段、201为固定框、202为双层电网、3为立柱的下段、4为诱虫灯、5为T型架、6为圆盘槽、7为圆柱插销、8为插孔、9为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实施例一: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包括大棚架,上述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上述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1、中段2和下段3;上述中段2包括固定框201,上述固定框201内设置有双层电网202,上述固定框201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1连接,固定框201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3连接;上述上段1的下端、下段3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4;上述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上述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202连接。这里的控制模块可以设置在下段3内,也可以设置在本大棚外部。上述的诱虫灯可以位于在固定框201的前后两面的方位上。

上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参见图4,由直流充电电路、充电指示电路、工作指示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压产生电路和高压电网电路等功能单元组成。

直流充电电路由电源插头XP、降压电容器C1、泄放电阻器R1、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拨动式两挡单极控制开关S1、电池G(3V)组成,该电池为蓄电池。

充电指示电路由红色发光二极管VL1、限流电阻器R2组成。

工作指示电路由绿色发光二极管VLt、限流电阻器R3组成。

高频振荡电路由振荡三极管VT、变压器T的振荡绕组L1和L2、偏置电阻器R4组成。

高压产生电路由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L3、整流二极管VD5~VD7、滤波电容器C2~C4、电阻器组成。双层电网202由相互绝缘的双层金属栅网组成。

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C1降压和利用桥式二极管VD1~VD4直接对220V交流电进行全波整流来向电池G充电。

当电池的电用完时,先把开头S1拨到左边,将插头XP插入家用220V交流电源插座上,即可向电池G(3V)充电,其充电原理如下。

当插头XP输入的220V交流电为正半周(上正下负)时,将沿插头XP上端_VD→S1→G+→G-→VD4→C1(R1)→插头XP下端构成回路向G充电;当220V交流电为负半周(下正上负)时,将沿插头XP下端→C1(R1)→VD3→S1→G+→G-→VD2→插头XP上端构成回路向G充电。在向电池G充电的回路中,由于选用电容C1的容量较小,对50Hz/220V交流电呈现的容抗大,而整流二极管VD1~VD4和电池G的阻抗相对较小,所以电容器上产生的压降较大,几乎为接人电源的全部电压,而整流二极管和电池上压降仅为几伏。又由于C1选用的耐压参数较高,为630V,因而不会造成电容器击穿损坏。可见电容器C1在这种充电电路中起限流和降压双重作用,因此称之为降压电容。R1为C1的泄放电阻器,用于放泄掉断开220V电源时滞留在电容器上的电,以免伤入。

上述充电指示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在上述向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电压同时也加到红色发光二极管VL1和限流电阻器R2串联的电路上,使VL1导通电流发出红光,用于指示双层电网202正处于充电状态。

充电结束后可拔下电源插头XP,双层电网202即可投入使用。

上述工作指示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把控制开关S1拨到右边再按下微型按键S2后,电池G的电压便加到绿色发光二极管VL2与限流电阻器R3串联的工作指示电路上,使VL2导通电流发出绿光,用于指示双层电网202处于使用的工作状态。

上述高频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当VL2导通电流发出绿光时,电池的电压也同时加到由三极管VT与变压器T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上,启动高频振荡电路工作,其原理如下。

3V电压首先由G+→L1上端→L1下端→R4→VT基极→VT发射极→L2上端→L2下端→G-构成回路,使三极管加上正偏置电压导通基极电流,进而触发VT由截止状态转为导通状态。VT的c、e极间导通电流后,使L2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向下导通变化电流,于是在L2上产生上正下负的感应电动势。根据L1与L2的互感作用和同名端原理,又在L.上产生下正上负的感应电动势。L1产生的感应龟动势与原直流偏置电压叠加后,将使三极管VT的正偏置加强,很快又促使三极管VT由导通状态进入饱和状态。

三极管VT饱和后,L2中电流恒定不再增大,将使L2的感应电动势翻转为下正上负,也因L2和L1的互感作用,又使L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转为上正下负。此感应电动势将抵消三极管原有的直流偏置,迅速迫使三极管由饱和状态转入截止状态。之后,高频振荡电路又开始重复上述的工作过程,使三极管VT周而复始地工作在导通与截止状态上,形成振荡,并在L2上产生时而上正下负、时而又下正上负的感应电动势,这样就把电源G的直流电变成为L2上的交变电,常称为交流电。根据附图4中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该交流电的频率约为18kHz。

上述高压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变压器一次绕组L2上产生交流电后,因互感作用又在二次绕组L3上产生交流电。由于附图4中L3的线圈比L2的线圈多,所以T是一个升压型变压器。因此,3V直流电在经过高频振荡电路变换和变压器变压后,能从L两端输出约500V的交流电压。再经二极管VD5~VD7、电容C2~C4进行三倍压整流,又把500V交流电升‘高为约1500V的直流电压,加到双层电网202的金属栅网上。三倍压整流的原理如下。

当L3两端输出500V交流电压为上正下负的正半周(交流电第一个半波)时,先经整流二极管VD5向电容器C2充电,其充电回路为“L3上端→vd5→c2上端→C2下端→L3下端”,于是在C2上建立,起上正下负的直流电压。

当L3两端输出500V交流电为下正上负的负半周(交流电第二个半波)时,正好与C2上建立的电压极性一致且串联相加为一个新电源,该电源电压的正极是C2上端,负极是L3的上端,其电压值约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2倍。该电源电压对VD5来说为反偏置截止,它只能经VD6向C3充电,其充电电路为“C2上端→VD6C3右端→C3左端→L3上端”,也就使C3上的充电电压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2倍,且是C3的右端为正、左端为负。

当L3两端再转变为输出上正下负的正半周(交流电第三个半波)电压时,又与C1上建立电压的极性一致且串联叠加在一起,形成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3倍电压,该电压的正极是C3右端,负极是L3的下端,该电源电压对VD6来说为反偏置截止,它只能经VD7向C4充电,其充电电路为“C3右端→VD7→C4上端→+C4下端→L3下端”,于是使C4上建立的电压为L3两端输出电压的3倍,成为上正下负约1500V的直流高压电,然后加到双层电网202的栅网上。

上述高压电网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双层电网202的栅网是用不锈钢丝制成,为相互绝缘的两层平行结构,中间以塑料栅条隔离和衬托,使两层金属网相距约5-8mm,其中一层金属网连接高压电源的正极,另一层金属网连接高压电源的负极。

当按住S2使用输出高压电的双层电网202配合诱虫灯4来引诱飞虫时,只要飞虫进入两层栅网间触及金属网丝,虫体将造成电网短路,即会被高压电流或电弧击晕、击毙。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中段2分别与上段1、下段3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将立柱设置为可拆卸式的结构,不仅是为了方便大棚支撑的搭建工作,而且也是为了方便将设置有双层电网202的中段2取下进行维修、清理工作。这里的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还可以采用销键固定连接等等。

上述固定框201上端设置有T型架5,立柱的上段1内设置有圆盘槽6,该上段1的下端开有与T型架5上端适配的通槽;上述固定框201的下端设置有圆柱插销7,立柱的下段3上端设置有与圆柱插销7对应的插孔8。

在上段1设置上述的圆盘槽6和通槽,即是为了将上述的T型架5插入圆盘槽6,通过转动定位后对中段2和上段1进行固定,固定框201与下段3的连接将圆柱插销7插进插孔8即可,完成中段2与下段3的定位。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上述立柱的下段3内设置有电池,即上述的电池G内置在下段3内;上述圆柱插销7下段3设置有电源插口,上述插孔8内设置有与电源插口对应的电源插头。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控制电池开关的基础上再增加该结构,不仅方便对双层电网202的电源开断的控制,也相当于提供了多一级开关,使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使用更加安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上述插孔8侧壁上开有贯穿下段3的穿孔9。

上述穿孔9位于插孔8侧壁上的一端高于位于下段3侧壁上的一端。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孔8内积水,而影响双层电网202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至四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立柱分布在大棚内腔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以节省占用空间。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至五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下段3为小端朝上的圆台状,使整个立柱拥有较好的支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