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705发布日期:2018-09-28 17:5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



背景技术:

香蕉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热带水果,因此,香蕉产业在我国热区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热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香蕉产业需要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而对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筛选是进行香蕉育种的前提,因此,需要对香蕉种质资源的整个生育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从而筛选出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但是香蕉植株具有高大、单株占地面积大、根系发达以及吸芽能够自行繁殖的特点,在大田进行栽种时相邻的植株往往会出现相互串根的现象,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分清根系所属的植株及植株的品种。并且,由于香蕉土传病危害较大,尤其是枯萎病,十分容易对香蕉种植园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另外,由于香蕉植株高大,难以在实验室这种空间有限的场所对香蕉植株的整个生育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而大田环境空间开阔,适合对香蕉植株整个生育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且大田土壤的温度、大田环境下的空气成分等条件较为适合香蕉植株的栽培;但是,大田土壤环境下香蕉植株容易相互串根,造成香蕉种质资源相互混淆;而且土壤病菌容易通过土壤在不同植株之间相互感染,难以管制,影响香蕉种质植株的正常生长。

综上,如何在大田环境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培育,并使香蕉植株的根系相互隔离以避免相互串根以及土传病害的问题是香蕉育种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田环境下香蕉植株容易感染土传病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包括用于覆盖在大田土壤上的大棚,所述大棚内设有多个埋设于所述大田土壤内的保存池,每个保存池内均填充有用于栽种香蕉植株的无病菌土壤,所述保存池具有位于所述大田土壤下的地下部分,以将部分或全部所述的无病菌土壤置于大田土壤的包围下,每个保存池均具有隔离所述保存池内部的无病菌土壤与大田土壤的池底和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保存池的池底和侧壁将保存池内部的无病菌土壤与大田土壤隔离开来,保证香蕉植株之间相互隔离,避免土传病害的扩散;使用保存池来栽种同种质的香蕉植株,避免不同种质的香蕉植株发生串根而影响育种人员的判断;而设有的大棚能够使温度维持在适合香蕉植株生长的范围;而使用无病菌土壤对香蕉植株进行栽培,保证了土传病害不会来自土壤本身,尽可能的减少香蕉植株发生病害的风险;另外,保存池具有位于所述大田土壤下的地下部分,使得保存池内无病菌土壤处于大田土壤的包围下,最大限度地保证香蕉植株处于大田环境的生长条件之下。

对上述无病菌土壤的一种改进,所述保存池内填充的无病菌土壤的顶部与所述大田土壤保持平齐。将无病菌土壤完全至入大田土壤的包围中,最大限度的保证香蕉植株处于大田环境中;并且由于香蕉植株根系发达,占用空间较大,因此需将保存池部分埋设于大田土壤中,以降低香蕉植株根系的高度,便于育种人员观察记录,并且便于保存池的施工修建。

优选的,所述保存池的侧壁具有向上突出于所述大田土壤设定高度的隔离段。设有的隔离段能够有效防止大田土壤意外进入无病菌土壤中,进而避免带来病菌。

优选的,所述保存池的池底和侧壁的材质为水泥。水泥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维持大田环境的温度条件的同时避免土传病害通过土壤传播。

对上述保存池的一种改进,所述保存池的侧壁厚度的范围为0.5米至1米。通过改变侧壁厚度来控制保存池侧壁的导热性能,进而控制保存池内无病菌土壤受到大田环境温度的影响程度。

优选的,所述保存池为方槽结构。方槽结构简单,减少建筑成本。

对上述大棚的一种改进,所述大棚包括由支撑件构成的骨架以及由聚乙烯制成的覆膜,覆膜中与大棚顶部对应的部分包括分体布置的至少两个分块,所述大棚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分块向内或向外掀开以进行通风的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结构将覆膜的分块向内或向外掀开,保证大棚的通风能力,进而加强了大棚对内部温度的控制。

对上述保存池的一种改进,相邻布置的两个保存池临接布置,以使相邻布置的两个保存池相应侧共用同一个侧壁。两个相邻保存池共用同一个保存池的侧壁,该布置形式有效节省了水泥的用量,并减少了保存池整体占用的面积。

对上述保存池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保存池间隔布置,以使相邻布置的两个保存池之间填充有所述的大田土壤。该布置方式提高了大田土壤对保存池的包围效果,使保存池内部的无病菌土壤更好的处于大田环境下,利于香蕉植株的生长发育。

优选的,所述大棚的侧面设有用于人员出入的门帘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一种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另一种实施例;

附图中:1-棚身,2-棚顶,3-门帘结构,4-覆膜,5-保存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包括大棚,大棚包括棚顶2和棚身1,棚顶2的弧度为120度,由弧度为120度的棚顶不锈钢管支撑,并在棚顶不锈钢管上铺设聚乙烯塑料膜进行密封,棚身1为长方体,由棚身不锈钢管支撑,并在棚身不锈钢管外铺设聚乙烯塑料膜进行密封,其中棚顶不锈钢管和棚身不锈钢管形成骨架,聚乙烯塑料膜形成覆膜4;大棚覆盖设定面积的大田土壤,本实施例中大棚的长为20米,宽为6米,覆盖120平方米的大田土壤,大棚覆盖的大田土壤面积越大,大棚内的大田条件的稳定性越强。

于大棚内设有2排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埋设于大田土壤中的保存池5,每排包括7个保存池5,保存池5内填充有栽种香蕉植株的无病菌土壤,香蕉植株可为香蕉吸芽或香蕉苗,每个保存池均具有将无病菌土壤与大田土壤隔离开来的池底和侧壁,保存池5为方槽结构,并且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为2米,保存池5具有位于大田土壤下的地下部分,地下部分的高度为1米;同时,使无病菌土壤的高度与大田土壤保持平齐,以使无病菌土壤置于大田土壤的包围下,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病菌土壤的高度与大田土壤保持平齐时无病菌土壤即处于大田土壤全部包围中,当无病菌土壤的高度高于大田土壤时,无病菌土壤即处于大田土壤部分包围中;本实施例中保存池5侧壁的厚度范围为0.5米至1米;另外,保存池5的侧壁具有突出大田土壤1米高的隔离段。采用无病菌土壤栽培香蕉植株,最大限度地避免来自土壤本身的病菌;采用保存池5的池底和侧壁将无病菌土壤和大田土壤隔离开,避免了来自大田土壤的病菌;而保存池5具有的隔离段能够有效避免大田土壤经由保存池5的上方侵入保存池5内。

上述相邻的两个保存池5临接布置:相邻布置的两个保存池5相向侧的两个侧壁由其中一个保存池5相应的侧壁形成,即相邻的两个保存池5共用一个侧壁,该布置方式能够节省一定水泥的用量,降低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建设成本。

上述相邻的两个保存池5也可间隔布置: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保存池5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使相邻的两个保存池5之间存在一定大田土壤,最大限度的使无病菌土壤处于大田环境的条件下。

覆膜中与大棚顶部对应部分包括分体布置的两个分块,两个分块覆盖整个大棚的顶部,大棚顶部还设有驱动装置,以驱动两个分块向外掀开,而驱动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开窗系统:即先将聚乙烯制成的覆膜4覆盖在需要掀开的区域,使用电机和传动装置驱动该区域的覆膜4转动打开或关闭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棚身1的侧面设有门帘结构3,门帘结构包括棚身1上设有的矩形出入口,出入口的上边缘位置通过铁丝等固定结构固定有一块覆盖出入口的聚乙烯覆膜,聚乙烯覆膜下方固设有不锈钢管,不锈钢管能够增加覆膜4的重量,进而使覆膜4与棚身1侧面贴紧,进而保证覆膜4的密封效果。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无病菌土壤至入保存池5内,并在保存池5内栽培香蕉苗或香蕉吸芽,使用无病菌水对香蕉植株进行灌溉,当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内温度超过20度时将顶棚的覆膜4掀开,快速进行空气置换,保证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内气体与大田环境气体一致,当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内部温度低于20度时将顶棚的覆膜4关闭,进而保证香蕉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实施例的优势在于:设有的保存池能够有效将各不同种质香蕉植株隔离开来,避免根系相互串根而影响育种人员的判断;同时利用保存池有效对香蕉植株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土传病害迅速扩散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保存池向地面下方延伸设定距离,使得保存池内无病菌土壤处于大田土壤的包围下,最大限度地保证香蕉植株处于大田环境的生长条件之下;另外,降低了香蕉植株根系所在位置的高度,便于育种人员观察记录;而利用保存池侧壁的隔离段进行隔离,避免大田土壤带入有害病菌。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采用大棚开窗系统进行通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通风换气,例如采用负压风机、自动卷膜装置等。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保存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为2米,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变。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保存池内填充的无病菌土壤的高度与大田土壤保持平齐,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香蕉植株栽培的前提下可改变无病菌土壤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保存池侧壁的隔离段的高度为1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改变该隔离段的高度。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保存池为方槽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六方形槽结构,六方形为最小密铺形状,可进一步节省水泥的使用量。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保存池的侧壁的厚度范围为0.5米至1米,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此范围内增加或减少侧壁的厚度,若减少该侧壁的厚度则保存池内的香蕉植株就更加接近大田环境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但侧壁厚度过小则难以起到隔离病害的作用。

上述香蕉植株大田环境保存设施的实施例中采用支撑件和覆膜作为大棚的主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玻璃、其他塑料材料等构成大棚的主体结构,例如采用玻璃板和铝合金架组成,或采用塑料板和其他合金架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