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鳞生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609发布日期:2018-10-23 15:47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鳞生态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和基础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不断增多,建筑物面积不断增大,难以绿化的垂直面增多,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多。垂直边坡缺乏高效的绿化技术,现有技术仅局限垂直坡面的固定,常使用刚性防护技术,如垒砌浆砌石挡墙体或者使用混凝土进行固定;视觉效果差;且往往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后期垒砌浆砌石挡墙体容易出现脱落、撕裂等出现二次危险。

因此,寻找一种环保和安全的垂直边坡的绿化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构建生态新城、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鳞生态袋,能有效解决当前垂直边坡的刚性防护技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及刚性结构容易出现二次危险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鳞生态袋,包括:鱼鳞生态袋本体、种植小袋和支撑管通孔;

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上固定设置多个种植小袋,所述种植小袋设有开口,且所述多个种植小袋的开口的方向相同;

所述支撑管通孔设置在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的至少一边上。

作为优选,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种植小袋具体为: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上固定缝合有多个种植小袋。

作为优选,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具体为耐候性的非织造材料的鱼鳞生态袋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小袋具体为耐候性的非织造材料的种植小袋。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小袋的表面设有不透水的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通孔具体设置在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的第一边和第三边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通孔为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的边缘向内折叠并缝合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的缝合线具体为以耐候性的缝合线。

作为优选,所述鱼鳞生态袋本体还设有圆孔,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种植小袋的开口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小袋的圆孔的尺寸与滴灌设备的滴头的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鱼鳞生态袋,包括:鱼鳞生态袋本体、种植小袋和支撑管通孔;鱼鳞生态袋本体上固定设置多个种植小袋,种植小袋设有开口,且多个种植小袋的开口的方向相同;支撑管通孔设置在鱼鳞生态袋本体的至少一边上。本鱼鳞生态袋在使用时,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支撑管穿过鱼鳞生态袋本体的支撑管通孔,在通过坡面的支架与支撑管固定连接从而将鱼鳞生态袋固定在垂直坡面上,种植小袋里面填有土壤种植植被,多个种植小袋的开口的方向相同使得种植小袋的开口向上,给植被提供类地的生长条件;同时数量众多的种植小袋可以截留空中降下的雨水,减少道路积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能绿化垂直边坡,且还能减少流经在垂直边坡的雨水,所以能有效解决当前垂直边坡的刚性防护技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及刚性结构容易出现二次危险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鳞生态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鳞生态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种植小袋1,圆孔2,支撑管通孔3,鱼鳞生态袋本体4,种植小袋的开口5,鱼鳞生态袋本体的第一边A,鱼鳞生态袋本体的第三边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鳞生态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垂直边坡的刚性防护技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及刚性结构容易出现二次危险的技术缺陷。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实施例1为一种鱼鳞生态袋,包括:鱼鳞生态袋本体4、种植小袋1和支撑管通孔3;鱼鳞生态袋本体4上固定设置多个种植小袋1,种植小袋1设有开口5,且多个种植小袋的开口5的方向相同;支撑管通孔3设置在鱼鳞生态袋本体4的至少一边上。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边侧立面进行垂直绿化时,使用支撑管穿过支撑管通孔3以固定鱼鳞生态袋本体4,鱼鳞生态袋本体4通过支撑管固定在坡面的支架上,在种植小袋1的内部盛满种植土时,种植小袋的开口5向上,给植被提供类地的生长条件。同时数量众多的种植小袋1可以截留空中降下的雨水,符合植被自然生长规律,减少道路积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实施例的支撑管具体为角钢。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鱼鳞生态袋需要钢构架来作为载体实现垂直绿化,因此需要对坡面施工垂直绿化钢构架,在垂直的坡面上将方管和角钢等材料焊接成网状方格,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坡面上;2)安装鱼鳞生态袋,略长于鱼鳞生态袋的角钢穿过支撑管通孔3以固定鱼鳞生态袋本体4,伸展平整鱼鳞生态袋后将角钢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钢构架上;3)在种植小袋1的内部装入种植土;4)在种植小袋1的内部种植植物。鱼鳞生态袋上分布6-12个种植小袋1,根据植被大小选择种植小袋的数量,袋体呈长方形。种植小袋1上部开口,左右两边和底部与鱼鳞生态袋本体4缝合在一起。小袋的大小、数量可根据设计和栽种苗木的大小来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实施例2为一种鱼鳞生态袋,包括:鱼鳞生态袋本体4、种植小袋1和支撑管通孔3;鱼鳞生态袋本体4上固定缝合多个种植小袋1,种植小袋1设有开口5,且多个种植小袋的开口5的方向相同;支撑管通孔3设置在鱼鳞生态袋本体4的至少一边上。

在本实施例中,鱼鳞生态袋本体4和种植小袋1具体为耐候性的非织造材料的鱼鳞生态袋本体和种植小袋,具有良好耐候性的非织造材料,因有透水不透土的特性,能够有效避免植物水淹的风险,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有很强的抗酸、抗碱、抗紫外线、能够抵抗外部风霜雨雪和抗老化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鱼鳞生态袋本体4和种植小袋1可以相同,通过将长方形的材料通过缝合线在鱼鳞生态袋本体4上形成种植小袋1,缝合时可以将种植小袋1底部部分折叠后缝合,可增加种植袋容积,更有利于提高寸土量和植被生长。

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小袋1的表面设有不透水的涂层,具有防水涂层,能够减少水分蒸发面积,有利于保水,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鱼鳞生态袋本体将支撑管通孔具体设置在鱼鳞生态袋本体的第一边A和第三边B上,鱼鳞生态袋整体呈长方形,袋体宽1000-1200mm,高1200-1400mm。鱼鳞生态小袋的一般填土量为12小袋-4kg/袋,6小袋-9kg/袋。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通孔3为鱼鳞生态袋本体4的边缘向内折叠并缝合形成。鱼鳞生态袋袋体4上下两边(A和B边)有支撑管通孔3,孔管是通过将上下两边回折后缝合形成的,这种结构便于将角钢穿入,为鱼鳞生态袋本体4提供支撑作用。将鱼鳞生态袋本体4的的第一边A和第三边B的支撑管通孔3通入上下角钢固定在坡面的钢构架上,通过螺栓相连。将种植土填入种植小袋1内,最后种上植物,即可形成垂直绿化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用的缝合线具体为以耐候性的缝合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本鱼鳞生态袋的应用范围更大,鱼鳞生态袋本体还设有圆孔2,圆孔2设置在种植小袋的开口5的上方。种植小袋的圆孔2的尺寸与滴灌设备的滴头的尺寸相匹配,如此,本鱼鳞生态袋可以与滴灌设备联用,利用在干旱地区,将滴灌设备的滴头穿过圆孔2到达种植小袋1的内部,对种植小袋1的内部的土壤进行灌溉,利用滴灌技术还能省水。

在本实施例中,鱼鳞生态袋本体4和种植小袋1的颜色以自然和谐的绿色为主。营造出美观和整洁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垂直绿化方法对房屋冬天具有保温作用,夏天具有隔热作用,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对坡面具有保护作用,防止风雨侵蚀。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鱼鳞生态袋,结构简单,可在工厂进行预制,现场组装,批量生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显然,如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