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施肥旋耕多功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148发布日期:2018-11-09 20:0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施肥旋耕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小麦播种前,需要将用玉米收割机收获后的地块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2-3次,然后使用施肥机施底肥,再使用旋耕机旋地2-3次,实现疏松土壤和覆盖肥料。上述过程需要使用到不同的机械、分次进行耕作,效率低下,秸秆、底肥与土壤的混合度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施肥旋耕多功能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耕作效率,改善了土壤与秸秆、底肥的混合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施肥旋耕多功能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壳体,壳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秸秆进料管和底肥进料管,壳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土壤进口和土壤出口;秸秆进料管内通过第一电机连接有粉碎刀头,土壤进口内通过第二电机连接有旋耕轮,秸秆进料管和底肥进料管的末端共同连接至混合管,混合管与土壤出口的轴线共线设置,土壤出口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连接有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与土壤出口的轴线共线设置,第一旋转筒内固定有第一叶片,第二旋转筒内固定有第二叶片,在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之间设置有混料辊,混料辊连接至第五电机,混料辊的轴线与土壤出口的轴线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粉碎刀头包括刀轴,刀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刀片,刀片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槽,通槽内设置有刀刃。

作为优选,所述刀刃包括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夹角为35°。

作为优选,所述混料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凹槽,凹槽内固定有首尾相连的挡板,挡板的高度高于凹槽的深度,相邻两个挡板之间的夹角为45°。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相邻凹槽之间设置有旁通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秸秆、底肥和土壤置入壳体内混合,实现三者的充分混合,同时完成秸秆粉碎、施放底肥和土壤疏松的功能。混合管用来实现混合功能,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对土壤进行径向的搅拌,混料辊进行轴向的搅拌,混料辊上的挡板可以提高混料辊对于土壤的混合搅拌效果,挡板上的通孔可以改善土壤在凹槽内的横向移动,旁通槽用来提高不同凹槽之间土壤的流动性。粉碎刀头用来对秸秆进行粉碎,通过设置多个通槽,可以增加刀刃对秸秆的切割次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呈35°设置,可以使长度较小的秸秆在通槽内得到充分的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粉碎刀头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土壤出口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混料辊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挡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料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1、机架;2、壳体;3、秸秆进料管;4、底肥进料管;5、土壤进口;6、土壤出口;7、第一电机;8、粉碎刀头;9、第二电机;10、旋耕轮;11、混合管;12、第三电机;13、第四电机;14、第一旋转筒;15、第二旋转筒;16、第一叶片;17、第二叶片;18、第五电机;19、刀轴;20、刀片;21、通槽;22、第一刀刃;23、第二刀刃;24、凹槽;25、挡板;26、通孔;27、旁通槽;28、混料辊;29、传动齿轮箱;30、送料轮;31、折流板;32、导流槽;33、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壳体2,壳体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秸秆进料管3和底肥进料管4,壳体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土壤进口5和土壤出口6;秸秆进料管3内通过第一电机7连接有粉碎刀头8,土壤进口5内通过第二电机9连接有旋耕轮10,秸秆进料管3和底肥进料管4的末端共同连接至混合管11,混合管11与土壤出口6的轴线共线设置,土壤出口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三电机12和第四电机13连接有第一旋转筒14和第二旋转筒15,第一旋转筒14和第二旋转筒15与土壤出口的轴线共线设置,第一旋转筒14内固定有第一叶片16,第二旋转筒15内固定有第二叶片17,在第一旋转筒14和第二旋转筒15之间设置有混料辊28,混料辊28连接至第五电机18,混料辊28的轴线与土壤出口6的轴线相互垂直。粉碎刀头8包括刀轴19,刀轴19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刀片20,刀片2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槽21,通槽21内设置有刀刃。刀刃包括第一刀刃22和第二刀刃23,第一刀刃22和第二刀刃23的夹角为35°。混料辊28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凹槽24,凹槽24内固定有首尾相连的挡板25,挡板25的高度高于凹槽24的深度,相邻两个挡板25之间的夹角为45°。挡板25上设置有通孔26。相邻凹槽24之间设置有旁通槽27。

另外,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齿轮箱29的输入端,传动齿轮箱29的输出端连接至送料轮30,送料轮30安装至底肥进料管4。通过传动齿轮箱29的传动,可以实现秸秆进料和底肥进料的同步。通过改变传动齿轮箱29的传动比,可以实现秸秆与底肥的混合比例的改变。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为1-2mm,底肥施用量为35-60公斤/亩。

在第二叶片17的底部固定有折流板31,折流板31向外侧倾斜设置,折流板31表面设置有导流槽32,土壤出口6的底边设置有扩口33。第二叶片17可以将混有秸秆和底肥的土壤向外推动,从而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旋耕深度为10-15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