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钓鱼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2317发布日期:2018-10-02 17:58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用鱼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筏钓鱼护。



背景技术:

鱼护是垂钓辅助用具之一,它种类很多,最开始的是竹制的鱼篓、笆笼,后来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用多股尼龙线编织的网兜广为盛行,还有用塑料打包带编织的鱼护,折叠式鱼护等等。鱼护种类很多,又称渔护,如:防挂鱼护、涂胶鱼护、竞技鱼护、台钓鱼护、海钓鱼护、抄网、虾网、网兜、鱼篓、矶钓,鱼护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原材料有胶丝,网布,尼龙线及钓鱼线丝等等。在钓到鱼后,需要将鱼暂时养起来,使其不至马上死亡,这就是鱼护的作用。用鱼护养鱼的成活率高,特别是在夏天,鱼儿离水极易死亡,这时候鱼护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筏钓是十分流行的一种钓法,我国的钓鱼爱好者一般在淡水养殖区、养殖网箱附近以及水库的深水区进行筏钓。筏钓的对象鱼基本囊括了大多数常见的淡水鱼,相比于其它钓法,筏钓的目标鱼基本上都会是体型较大的鱼类。在一些水域面积较大的水库、湖泊中作钓,筏钓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能够深入水域中心进行作钓,使得作钓更具有主动性。

在进行筏钓的时候不能采用一般的鱼护进行鱼的保存,因为筏钓所获的鱼大部分是长度较长的鱼类,这就要求鱼护必须要大到足够鱼伸展开来,否则鱼儿容易死亡或者受伤;且又因为阀钓的地方限制,所以筏钓的开口必须有一定大小限制,且开口应和鱼护主体进行搭配;现有鱼护在防止鱼儿跃出鱼护的设置上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在鱼护侧壁设置两节绳子,放入鱼后则用两节绳子将鱼护收拢,鱼则不能跃出,但是此种方式需要在放入鱼前解开绳子,在放入鱼后拉紧绳子,较为麻烦;现有的筏钓鱼护在收纳方面比较困难,因为一般其鱼护下部的固定圈均是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圈,在收纳时候需要扭成8字形,塞入鱼护包才能够存储,较为不便;现有的鱼护在取鱼的时候,只能从鱼护入口处倒出,操作不便;基于以上认为现有筏钓鱼护需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筏钓鱼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筏钓鱼护,

包括上、下口径大小一致的第一护体;

包括且从上口径至下口径呈抛物线形增大的第二护体,第二护体的上口径和第一护体的上、下口径大小均一致;

包括上、下口径大小一致的第三护体,第三护体的下口封闭,第三护体的上、下口径均和第二护体的下口径大小一致,第一护体的下口与第二护体的上口连接,第二护体的下口和第三护体的上口连接;

包括连接固定件,连接固定件的一端与第一护体的上口固定连接,连接固定件固定在筏上;

包括用于支撑第三护体上端结构的可充放气式浮力圈,浮力圈放置在第三护体内,浮力圈随水位的变化在第三护体内上下移动;

包括用于支撑第三护体下端结构的定型圈,定型圈固定连接在第三护体下端。

具体地,第三护体的侧壁上竖向设置有第一拉链,第一拉链向下拉到底后处于闭合状态。

优选地,第一拉链长度为20厘米-100厘米。

具体地,第一护体内设置有防跳鱼结构,防跳鱼结构包括第二拉链、挡片,挡片为下凹的结构,挡片的顶部一圈通过第二拉链与第一护体的内侧壁可拆卸式连接;挡片下凹处的最底端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挡片,并将鱼放入鱼护内部的第三拉链。

具体地,围绕第三护体的侧壁底部一圈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卡扣上设置有形变扣入端和用于连接连接带的孔洞,连接带的一端通过卡扣上的孔洞与卡扣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与第三护体连接,定型圈扣入多个卡扣的形变扣入端。

具体地,定型圈包括多根可弯曲弹性杆和多个套管,两根相邻的弹性杆的相邻的一端嵌入固定于同一个套管内;多根弹性杆和多个套管组装成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护体的上端通过上固定框固定形状;第一护体的下端均通过下固定框固定形状。

优选地,第一护体的侧壁为封闭式结构,第二护体的侧壁、第三护体的侧壁、第三护体的底部均为网状结构。

具体地,连接固定件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螺杆、调整块、角度调节器,角度调节器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连接头的另一端与上调节头固定连接,下调节头、调节螺母、调整块、第二夹块和第一夹块依次套装在螺杆上,且其中调节螺母、调整块和第一夹块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螺母、调整块和第一夹块均与螺杆螺纹连接,调整块左、右转动,对应地第二夹块上移或者下移;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月牙形口子,月牙形口子上设置有锯齿,上调节头的断面为“U”形凹槽,螺杆的一端伸入凹槽内,并通过销子与凹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夹块设置,凹槽的两侧壁设有均匀排列的第一外齿,下调节头内设置有通孔,下调节头通过通孔与螺杆为可活动套接,下调节头上部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的第二外齿,且与上调节头两侧壁上的第一外齿相匹配;螺杆与下调节头相连接处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台,下调节头的通孔内壁设置有与限位凸台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筏钓鱼护,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形式,在进行筏钓的时候方便进行鱼的保存,既方便了鱼护的放置,又能让鱼伸展开来,鱼儿不容易死亡或者受伤;采用独特的防跳鱼结构,鱼无法跃出鱼护,且不需要在每次放入鱼前和放入鱼后进行复杂的操作;独特的可拆卸的定型圈结构使得定型圈可拆卸下来放置,方便了鱼护的存储和运输;本鱼护在取鱼的时候,可以打开第一拉链即可,操作方便;采用改进的连接固定件结构,方便将鱼护夹持在筏上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防跳鱼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图6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固定件、101-第一夹块、102-第二夹块、103-螺杆、104-调整块、105-角度调节器、1051-连接头、1054-上调节头、1055-下调节头、1056-调节螺母、1057-凹槽、1058-销子、1059-第二外齿、1060-通孔、1061-第一外齿、1062-限位凸台、1063-限位滑槽、2-第一护体、3-第二护体、4-浮力圈、5-第三护体、6-第一拉链、7-连接带、8-卡扣、9-定型圈、91-弹性杆、92-套管、10-上固定框、11-下固定框、12-第二拉链、13-挡片、14-第三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筏钓鱼护,包括上、下口径大小一致的第一护体2;包括且从上口径至下口径呈抛物线形增大的第二护体3,第二护体3的上口径和第一护体2的上、下口径大小均一致;包括上、下口径大小一致的第三护体5,第三护体5的下口封闭,第三护体5的上、下口径均和第二护体3的下口径大小一致,第一护体2的下口与第二护体3的上口连接,第二护体3的下口和第三护体5的上口连接;包括连接固定件1,连接固定件1的一端与第一护体2的上口固定连接,连接固定件1固定在筏上;包括用于支撑第三护体5上端结构的可充放气式浮力圈4,浮力圈4放置在第三护体5内,浮力圈4随水位的变化在第三护体5内上下移动;包括用于支撑第三护体5下端结构的定型圈9,定型圈9固定连接在第三护体5下端。

第三护体5的侧壁上竖向设置有第一拉链6,第一拉链6向下拉到底后处于闭合状态。

第一拉链6长度优选为20厘米-100厘米。

第一护体2内设置有防跳鱼结构,防跳鱼结构包括第二拉链12、挡片13,挡片13为下凹的结构,挡片13的顶部一圈通过第二拉链12与第一护体2的内侧壁可拆卸式连接;挡片13下凹处的最底端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挡片13,并将鱼放入鱼护内部的第三拉链14。

围绕第三护体5的侧壁底部一圈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8,卡扣8上设置有形变扣入端和用于连接连接带7的孔洞,连接带7的一端通过卡扣8上的孔洞与卡扣8连接,连接带7的另一端与第三护体5连接,定型圈9扣入多个卡扣8的形变扣入端。

定型圈9包括多根可弯曲弹性杆91和多个套管92,两根相邻的弹性杆91的相邻的一端嵌入固定于同一个套管92内;多根弹性杆91和多个套管92组装成圆形结构。

第一护体2的上端通过上固定框10固定形状;第一护体2的下端均通过下固定框11固定形状。

第一护体2的侧壁为封闭式结构,第二护体3的侧壁、第三护体5的侧壁、第三护体5的底部均为网状结构。

如图6-图8所示,连接固定件1包括第一夹块101、第二夹块102、螺杆103、调整块104、角度调节器105,角度调节器105包括连接头1051,连接头1051的一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连接头1051的另一端与上调节头1054固定连接,下调节头1055、调节螺母1056、调整块104、第二夹块102和第一夹块101依次套装在螺杆103上,且其中调节螺母1056、调整块104和第一夹块101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螺母1056、调整块104和第一夹块101均与螺杆103螺纹连接,调整块104左、右转动,对应地第二夹块102上移或者下移;第一夹块101和第二夹块102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月牙形口子,月牙形口子上设置有锯齿,上调节头1054的断面为“U”形凹槽1057,螺杆103的一端伸入凹槽1057内,并通过销子1058与凹槽1057的两侧壁活动连接,螺杆1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夹块101设置,凹槽1057的两侧壁设有均匀排列的第一外齿1061,下调节头1055内设置有通孔,下调节头1055通过通孔与螺杆103为可活动套接,下调节头1055上部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的第二外齿1059,且与上调节头1054两侧壁上的第一外齿1061相匹配;螺杆103与下调节头1055相连接处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台1062,下调节头1055的通孔内壁设置有与限位凸台1062相匹配的限位滑槽1063。

第一护体2可以为圆柱形或者长方体形,上固定框10和下固定框11对应的就为长方体形或者圆形。

弹性杆91为具备弹性的金属杆或者玻纤杆。

本实用新型筏钓鱼护,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形式,在进行筏钓的时候方便进行鱼的保存,既方便了鱼护的放置,又能让鱼伸展开来,鱼儿不容易死亡或者受伤;采用独特的防跳鱼结构,鱼无法跃出鱼护,且不需要在每次放入鱼前和放入鱼后进行复杂的操作;独特的可拆卸的定型圈9结构使得定型圈9可拆卸下来放置,方便了鱼护的存储和运输;本鱼护在取鱼的时候,可以打开第一拉链6即可,操作方便;采用改进的连接固定件1结构,方便将鱼护夹持在筏上面。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候,将多根弹性杆91和多个套管92组装起来,构成圆形结构的定型圈9,将定型圈9与多个卡扣8扣接;再将浮力圈4充上气;将第二护体3、第三护体5扔入水中;转动调节螺母1056,滑动下调节头1055,使得上调节头1054、下调节头1055之间有一定间隙,绕着销子1058转动上调节头1054,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螺杆103与连接头1051之间的夹角,调节合适后,反向转动调节螺母1056,带动下调节头1055向上调节头1054移动,直至二者紧密啮合在一起为止;再根据需要转动调整块104,第二夹块102随着调整块104的移动而移动,即可调整第一夹块101和第二夹块102之间的距离,第一夹块101上的月牙形口子和第二夹块102上的月牙形口子的组合使得可以夹住筏上的圆形管件,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件。

当不需要使用鱼护时候,反向转动调整块104,则第一夹块101和第二夹块102之间距离变大,可以将连接固定件1结构拿离筏体;提起第一护体2、第二护体3、第三护体5,拉开第一拉链6即可将鱼取出,这在只需要取部分鱼,不想全部取完的时候十分方便;拉开第一拉链6亦可将鱼取完;当需要收纳鱼护时候,则将定型圈9从卡扣8上取下,再将弹性杆91和套管92脱离,则可以方便进行携带和存储;转动调节螺母1056,滑动下调节头1055,使得上调节头1054、下调节头1055之间有一定间隙,绕着销子1058转动上调节头1054,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螺杆103与连接头1051之间的夹角直至便于存储即可;同时将浮力圈4放气。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一根弹性杆91与一个套管92的一端一体成型连接,这样套管92不易遗失。

本实用新型鱼护在使用时候,第三拉链一直处于拉开的状态,在钓到鱼后,直接将鱼甩入鱼护,鱼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撑开防跳鱼结构的第三拉链14,掉入鱼护;鱼进入鱼护后,防跳鱼结构又复位,防止鱼跃出;当钓鱼完毕休息时候,再拉上第三拉链14,完全防止鱼跃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动第二拉链12,可以将防跳鱼结构从第一护体2上拆下,便于清洗和保存。

本实用新型中浮力圈4会随着水位的变化在第三护体5内上下移动,保证即使第三护体5部分脱离水面后依然可以保持第三护体5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卡扣8可以采用圆环或者其它能够固定定型圈9的结构,定型圈9的直径略大于第三护体5的直径,第二护体3和第三护体5的上、下口优选为圆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