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大蒜用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198发布日期:2018-11-09 20:12阅读:20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大蒜用覆膜机。



背景技术: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蒜通常采用覆膜种植的方式进行培养。覆膜种植,即将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在膜下播种并保护农作物幼苗生长;待气温转暖后揭开薄膜,使幼苗转入正常气候条件下生长。这种种植方式在低温冷凉、热量不足的地区起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目前,农民用覆膜种植大蒜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完成翻土、覆土、覆膜、镇压、膜上覆土的工序,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植大蒜用覆膜机,它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一次性完成翻土、覆土、覆膜、镇压、膜上覆土的工序,实现了大蒜种植的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架,机架前端中部设有竖直的三角形铲土板,机架前端中部两侧设有竖直的侧方铲土板,侧方铲土板沿其前端到后端方向靠近三角形铲土板倾斜设置,侧方铲土板与三角形铲土板的前端形成铲土入口,侧方铲土板与三角形铲土板的后端形成铲土出口,铲土入口大于铲土出口,三角形铲土板后方的机架上设有两行走轮和地膜卷放置架,地膜卷放置架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均设有竖杆,两竖杆上的相对的位置上均设有短轴,地膜卷放置架后方的机架上设有两压膜轮,机架后端设有竖直的固定杆,活动架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铰接,斜杆的下端与固定杆固连,可调螺栓的螺杆部从斜杆上端和活动架穿过后与螺母相连,可调螺栓的头部与斜杆上端之间的可调螺栓的螺杆部上设有弹性件,活动架的两侧通过两半轴与两覆土盘活动连接,覆土盘的内侧面为外凸弧形,覆土盘的外侧面为内凹弧形,横杆的两端位于两铲土出口的内侧,两覆土盘对应于两铲土出口处设置。

所述覆土盘的圆周外缘设有插入部。

所述竖杆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与横杆相连,第一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套筒和第一套管,第一套筒设置于横杆端部,第一套管与竖杆相连,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定位螺孔,第一定位螺钉穿过第一定位螺孔与第一套管相抵接。

所述横杆两端通过两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与两竖杆相连。

所述半轴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架相连,第二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套筒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筒设置于活动架上,第二套管设置于半轴上,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定位螺孔,第二定位螺钉穿过第二定位螺孔与第二套管相抵接。

所述两半轴均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架相连。

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所述机架前端设有悬挂点。

所述侧方铲土板的内侧面为内凹弧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随着本实用新型的前进,两侧方铲土板与三角形铲土板完成翻土的工序;翻起的土壤从铲土入口移动到铲土出口,最后由铲土出口移出,土壤在铲土入口移动到铲土出口的过程中不断翻转、混合、移动,实现了覆土的工序;铲土入口大于铲土出口,这种结构能保证土壤在铲土入口到铲土出口的过程中覆土工序的充分性。

2、地膜卷放置架的两短轴用于放置地膜卷,拉出的地膜卷由两压膜轮完成覆膜、镇压工序;由于横杆的两端位于两铲土出口的内侧,也就是说地膜卷放置于两铲土出口之间,从铲土出口移出的土壤不会影响覆膜、镇压工序。

3、两覆土盘对应于两铲土出口处设置,也就是说两覆土盘的移动路径在由铲土出口移出的土壤上,覆土盘在往前转动时,由于其内侧面为外凸弧形,覆土盘外凸的内侧面将松软的土壤(经过翻土、覆土工序的土壤)挤压到地膜横向两侧边沿上,实现了膜上覆土的工序;由于覆土盘的外侧面为内凹弧形,覆土盘内凹的外侧面将松软的土壤(经过翻土、覆土工序的土壤)吸引,从而将覆土盘压出的痕迹填埋,以使整块工作区域土地整理的较为平整。

4、活动架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铰接,可调螺栓的螺杆部从斜杆上端和活动架穿过后与螺母相连,可调螺栓的头部与斜杆上端之间的可调螺栓的螺杆部上设有弹性件,这种结构能使活动架沿着连接杆与固定杆铰接处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并自动回位,从而使活动架根据地形实现自动调整,避免覆土盘遇到土壤中较硬的石块或较硬的土壤时出现卡顿的现象。

5、覆土盘的圆周外缘设有插入部,插入部通常为薄片式设置,其目的是能够插入到土壤中,提高覆土盘对土壤的挤压和吸引作用。

6、竖杆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与横杆相连,这种结构能够调节两短轴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放置地膜卷和适应不同宽度的地膜卷。

7、半轴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架相连,这种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两覆土盘的间距。

8、侧方铲土板的内侧面为内凹弧形,这种结构能够使侧方铲土板与三角形铲土板形成的容土空间增大,有利于提高覆土的工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地膜卷放置架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侧方铲土板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覆土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地膜卷放置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活动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三角形铲土板,3、侧方铲土板,4、铲土入口,5、铲土出口,6、行走轮,7、地膜卷放置架,8、横杆,9、竖杆,10、短轴,11、压膜轮,12、固定杆,13、活动架,14、连接杆,15、斜杆,16、可调螺栓,17、螺母,18、弹性件,19、半轴,20、覆土盘,21、外凸弧形,22、内凹弧形,23、插入部,24、第一套筒,25、第一套管,26、第一定位螺钉,27、第二套筒,28、第二套管,29、第二定位螺钉,30、悬挂点,31、地膜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机架1前端中部设有竖直的三角形铲土板2,机架1前端中部两侧设有竖直的侧方铲土板3,侧方铲土板3沿其前端到后端方向靠近三角形铲土板2倾斜设置,侧方铲土板3与三角形铲土板2的前端形成铲土入口4,侧方铲土板3与三角形铲土板2的后端形成铲土出口5,铲土入口4大于铲土出口5。侧方铲土板3的内侧面为内凹弧形。三角形铲土板2后方的机架1上设有两行走轮6和地膜卷放置架7。地膜卷放置架7包括横杆8,横杆8的两端均设有竖杆9,两竖杆9上的相对的位置上均设有短轴10。地膜卷放置架7后方的机架1上设有两压膜轮11。机架1后端设有竖直的固定杆12,活动架13通过连接杆14与固定杆12铰接,斜杆15的下端与固定杆12固连,可调螺栓16的螺杆部从斜杆15上端和活动架13穿过后与螺母17相连,可调螺栓16的头部与斜杆15上端之间的可调螺栓16的螺杆部上设有弹性件18。活动架13的两侧通过两半轴19与两覆土盘20活动连接,覆土盘20的内侧面为外凸弧形21,覆土盘20的外侧面为内凹弧形22。覆土盘20的圆周外缘设有插入部23。横杆8的两端位于两铲土出口5的内侧,两覆土盘20对应于两铲土出口5处设置。弹性件18为螺旋弹簧。机架1前端设有悬挂点30。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点30与拖拉机相连,由拖拉机拉动本实用新型移动。随着本实用新型的前进,两侧方铲土板3与三角形铲土板2完成翻土的工序;翻起的土壤从铲土入口4移动到铲土出口5,最后由铲土出口5移出,土壤在铲土入口4移动到铲土出口5的过程中不断翻转、混合、移动,实现了覆土的工序;铲土入口4大于铲土出口5,这种结构能保证土壤在铲土入口4到铲土出口5的过程中覆土工序的充分性。

地膜卷放置架7的两短轴10用于放置地膜卷31,拉出的地膜卷31由两压膜轮11完成覆膜、镇压工序;由于横杆8的两端位于两铲土出口5的内侧,也就是说地膜卷31放置于两铲土出口5之间,从铲土出口5移出的土壤不会影响覆膜、镇压工序。

两覆土盘20对应于两铲土出口5处设置,也就是说两覆土盘20的移动路径在由铲土出口5移出的土壤上,覆土盘20在往前转动时,由于其内侧面为外凸弧形21,覆土盘20外凸的内侧面将松软的土壤(经过翻土、覆土工序的土壤)挤压到地膜横向两侧边沿上,实现了膜上覆土的工序;由于覆土盘20的外侧面为内凹弧形22,覆土盘20内凹的外侧面将松软的土壤(经过翻土、覆土工序的土壤)吸引,从而将覆土盘20压出的痕迹填埋,以使整块工作区域土地整理的较为平整。

活动架13通过连接杆14与固定杆12铰接,可调螺栓16的螺杆部从斜杆15上端和活动架13穿过后与螺母17相连,可调螺栓16的头部与斜杆15上端之间的可调螺栓16的螺杆部上设有弹性件18,这种结构能使活动架13沿着连接杆14与固定杆12铰接处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并自动回位,从而使活动架13根据地形实现自动调整,避免覆土盘20遇到土壤中较硬的石块或较硬的土壤时出现卡顿的现象。

覆土盘20的圆周外缘设有插入部23,插入部23通常为薄片式设置,其目的是能够插入到土壤中,提高覆土盘20对土壤的挤压和吸引作用。

侧方铲土板3的内侧面为内凹弧形,这种结构能够使侧方铲土板3与三角形铲土板2形成的容土空间增大,有利于提高覆土的工序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横杆8两端通过两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与两竖杆9相连。第一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套筒24和第一套管25,第一套筒24设置于横杆8端部,第一套管25与竖杆9相连,第一套筒24上设有第一定位螺孔,第一定位螺钉26穿过第一定位螺孔与第一套管25相抵接。

这种结构能够调节两短轴10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放置地膜卷31和适应不同宽度的地膜卷31。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半轴19均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架13相连。第二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套筒27和第二套管28,第二套筒27设置于活动架13上,第二套管28设置于半轴19上,第二套筒27上设有第二定位螺孔,第二定位螺钉29穿过第二定位螺孔与第二套管28相抵接。

这种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两覆土盘20的间距。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