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系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085发布日期:2018-11-02 20: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育种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着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现有技术多采用在大棚或者培育基地中对玉米进行在先育苗作业,能够极大缩短玉米的生产周期,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尽早投放市场。

但是,现有的玉米幼苗的培育过程中,育苗装置灵活性较差,育苗数量固定,不能够根据种植面积来灵活调整培育数量,成为育苗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其能够实现灵活方便的玉米培育数量,且在培育过程中实现水分与空气的供给,保证成活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中两个平行设置的箱体安装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进气管,相邻的进气管通过分支气管连接,且进气管分别与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连接;所述培养箱中另外两个平行设置的箱体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进水管,相邻的进水管通过分支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底端插入培养装置上两端封堵的矩形凹槽中;所述培养装置为矩形板结构,通过在安装有进水管的箱体一侧上开有的矩形安装槽与培养箱连接;所述矩形凹槽的中部设置有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安装有培养块,培养块的底部位于框架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矩形凹槽的两侧开有贯通培养装置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位于框架结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水管的底部加工有若干绕进水管分布的出水口,出水口插入矩形凹槽后位于框架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水管分别与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气管上还分布有若干的出气孔。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养块的剖面为倒置的锥台型结构,其包括挂耳和设置有底部透气孔的侧壁、栅格状的底面,其中所述侧壁的内部安装有单向渗透膜,在单向渗透膜围成的空间中填充有培养土,在侧壁位于单向渗透膜的顶部还加工有顶部透气孔。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所述进气管和进水管通过封堵件。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所述进气管的底部插于气管固定座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培养装置上的矩形安装槽及与之配合的培养块灵活组合,确定玉米幼苗的培养数量,以及确定单个培养装置的培育密度,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对称设置的进气管、进水管来实现玉米根系培育装置中水分、空气的进给,保证玉米根系正常的水分需求和空气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与矩形凹槽的配合、矩形凹槽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培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矩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2、进水接头;3、封堵件;4、进水管;5、出水口;6、分支水管;7、矩形安装槽;8、矩形凹槽;9、框架结构;10、培养块;11、进气管;12、出气孔;13、分支气管;14、气管固定座;15、进气接头;16、出气接头;17、出水接头。

101、挂耳;102、螺栓孔;103、侧壁;104、顶部透气孔;105、培养土;106、单向渗透膜;107、底部透气孔;108、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中两个平行设置的箱体安装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进气管11,相邻的进气管11通过分支气管13连接,且进气管11分别与进气接头15和出气接头16连接;所述培养箱1中另外两个平行设置的箱体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进水管4,相邻的进水管4通过分支水管6连接,所述进水管4的底端插入培养装置上两端封堵的矩形凹槽8中;所述培养装置为矩形板结构,通过在安装有进水管4的箱体一侧上开有的矩形安装槽7固定在培养箱1上;所述矩形凹槽8的中部设置有框架结构9,框架结构9上安装有培养块10,培养块10的底部位于框架结构9的下方。

实施例2: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其中所述的所述矩形凹槽8的两侧开有贯通培养装置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位于框架结构9的上方。所述进水管4的底部加工有若干绕进水管4分布的出水口5,出水口5插入矩形凹槽8后位于框架结构9的下方。所述进水管4分别与进水接头2和出水接头17连接。所述进气管11上还分布有若干的出气孔12。

实施例3: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其中所述的所述培养块10的剖面为倒置的锥台型结构,其包括挂耳101和设置有底部透气孔107的侧壁103、栅格状的底面108,其中所述侧壁103的内部安装有单向渗透膜106,在单向渗透膜106围成的空间中填充有培养土105,在侧壁103位于单向渗透膜106的顶部还加工有顶部透气孔104。所述进气管11和进水管4通过封堵件3。所述进气管11的底部插于气管固定座14中。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过一种玉米根系培育装置,其能够实现灵活调整玉米育苗的数量和在培养装置中的培养密度,并且在上述条件下合理设置水分及空气的供给。

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根系培养装置的主要结构为矩形的培养箱1,在培养箱1的平行设置的箱体上开有矩形安装槽7,矩形安装槽7内安装有矩形板状的培养装置。

如图1所示,在安装有矩形板状的培养装置一侧为安装有进水管4的箱体。在本申请说明书文件中所要解释说的是,培育箱1为分布的进水管4和进气管11构成的框架结构。其组装顺序为:先将培养装置放置于预先留好的矩形安装槽7中,再将通过分支水管6连接的进水管4压入培养装置中的矩形凹槽8中。在另外两个构成培养箱1的侧面上通过气管固定座14安装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之间通过分支气管13连接。上述结构连接完成后,再在进水管4、进气管11外侧包覆有壳体形成完整的培育箱1。

所述的进水管4的起始端与进水接头2连接,进水管4的末端与出水接头17连接。除与进水结构2和出水接头17连接的进水管4外,其余的进水管4上均安装有封堵件3,封堵件3通过垫片和螺纹结构与进水管件4连接。封堵件3的作用在于当进水管4堵塞后及时对进水管4进行清理。

所述的进气管11的设置方式与进水管4相同,也是在进气管11的起始端与进气接头15连接,在进气管11的末端与出气接头16连接。相邻的进气管11之间通过分支气管13连接。不同的是,进气管11的底部是插入到气管固定座14上的,气管固定座14能够对进气管11的底部进行封堵与固定。而进水管4的底部是插于矩形凹槽8内部的。

本申请中所述的进气管11上还开有沿管体分布的出气孔12,在培养装置上开有贯通的透气孔,透气孔位于矩形凹槽8的一侧。且透气孔的位置要高于框架结构9。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矩形凹槽8为两端封堵的凹槽,其在凹槽深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框架结构9。框架结构9的作用在于方便在中部位置对放置于矩形凹槽8中的培养块10进行固定,防止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偏移。

框架结构9的作用还在于,其能够便于标定进水管4的底部出水口5的位置,方便从进水管4的出水口5溢出的水不超过框架结构9,保证玉米根系正常的正常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矩形凹槽8中,其两端封堵的结构为非对称结构,其中一端的高度要大于另一端的高度。如图4所示,两端封堵侧的较低一端其高度小于框架结构9。由于矩形凹槽8结构特点所限,最好选择培养箱1中一侧成列连接的进水管4开启,以便减少水分的浪费。

本申请中所述的培养块10中的培养土105能够有助于玉米培育过程中的养分吸收与固定。为了防止培养土105在培养过程中水土流失,在培养土105与侧壁103之间铺设有单向渗透膜106。单向渗透膜106的作用在于将水分从矩形凹槽8中汲取,防止培养土105中的水分或者土壤向矩形凹槽8流出。培养块10上的顶部透气孔104和底部透气孔107分别位于培养土105的上部和底部,能够对培养土105进行换气,保证玉米根系的呼吸作用,防止根系腐烂等。

培养块10的挂耳101要大于矩形凹槽8的宽度,能够便于培养块10放置于矩形凹槽8中并且顺序排列。可在排列完成后两端的培养块10上安装有螺钉进行固定,防止成列的培养块10移动,螺钉是穿过挂耳101上的螺栓孔102与培养装置进行固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