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677发布日期:2018-11-16 20:2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种植后,在生长期所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肥、日照、通风等,同一种作物种植后的生长高度基本相同,会产生相互阻挡日照、通风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产生了不同高度作物进行间隔播种的方式,形成了高低间隔的作物种植行,不同高度的作物之间日光的利用率可以实现最大化,通风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进行多次入田种植操作或改进作业机来实现一次多种作物种植,除此之外,作物收获时也需要针对不同作物进行不同的收获操作,这种种植方式操作复杂,劳动量较大,而且多次往返进入田地会造成作物的损失。综上所述,针对高低行种植的方式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该作业机通过高低行地面形状的成型来实现同一作物的高低行种植,一次入田完成种植,日照和通风量能够得到最大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包括借助悬挂架连接在牵引机后端的机架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和镇压机构,关键点是,所述的旋耕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机架底部的一组起土旋耕轮和一组底层旋耕轮,起土旋耕轮之间和底层旋耕轮之间均为间隔设置,起土旋耕轮的作业深度为5-10cm,底层旋耕轮的作业深度比起土旋耕轮低5-10cm,底层旋耕轮后端以及底层旋耕轮间隔部位的后端均设置有与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施肥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起土旋耕轮包括转轴及转轴上的起土旋耕刀组,所述机架下端设置有沿转轴中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引土板,所述底层旋耕轮包括转轴及转轴上的底层旋耕刀组。

所述的起土旋耕刀组在靠近转轴两端位置的旋耕刀为向转轴中部方向弯曲的形状,弯曲的角度为110-130度。

所述的旋耕机构后端设置有整形机构,整形机构为顶板及其两侧的倾斜板构成的下端开放的梯形通道,两个倾斜板位于底层旋耕轮间隔部位两侧所在的作业直线上,梯形通道的截面由前向后逐渐缩小,梯形通道的前端边缘均设置有卷边。

所述的倾斜板的长度大于顶板的长度,底层旋耕轮间隔部位所对应的施肥机构和播种机构的作业端均位于顶板后端且位于两个倾斜板之间。

所述的镇压机构包括两侧铰接于机架上的安装架,安装架后侧与机架之间连接有弹簧,安装架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以及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安装有第一镇压辊,两个第二支撑杆内侧分别向内悬伸有第二镇压辊,第二镇压辊的内端位于第一镇压辊的外侧,第一镇压辊两端与相应一侧第二镇压辊的内端之间均连接有斜面镇压辊,第二镇压辊与起土旋耕轮的下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斜面镇压辊与起土旋耕轮的内侧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镇压辊、第二镇压辊和斜面镇压辊均包括支撑轴及其外部的转筒,支撑轴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的斜面镇压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孔,第一镇压辊、第二镇压辊的支撑轴两端均穿过相应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并向外设置有悬伸部,斜面镇压辊两端借助滑孔与第一镇压辊和第二镇压辊的悬伸部形成滑动配合,第一镇压辊的悬伸部套装有拉簧,拉簧两端分别与斜面镇压辊上端、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二镇压辊的悬伸部套装有压簧,压簧两端分别与斜面镇压辊下端、第二支撑杆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起土旋耕轮将作业直线上的土旋耕并翻至两侧形成高垄,随后通过底层旋耕轮对作业直线上底层土壤进行旋耕,两个起土旋耕轮共同作用在其间隔部位形成了用于作物种植的间隔设置的高垄,并且各自后端对应的底层旋耕轮对高垄两侧土壤进行旋耕,为高低行种植提供了作业条件,随后的施肥和播种只需要在相应播种行的高度上进行设置即可,相比于现有作业机,设备的结构没有复杂化,通过在高垄及高垄之间的凹槽中种植同一种作物即可实现高低行种植,避免了后续收获过程中不同作物收获方式不同导致的操作难度加大;

该作业机中设置的整形机构将高垄土进行平整、定型,为后续播种提供较为平整的环境,避免出现播种深度不到位的情况;同时,施肥和播种均在整形机构的两个倾斜板之前来进行,避免了高垄坍塌的情况发生。

机架后端的镇压机构针对高垄及高垄之间的凹槽进行相应的镇压,第一镇压轮、斜面镇压轮以及第二镇压轮的设置实现了高低起伏地面的精准镇压,避免高垄土壤播种后松散导致的失墒情况,同时避免风力对高垄中松散土壤的侵蚀破坏,改善高垄中种粒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整形机构的左视图。

图3是整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引土板和起土旋耕刀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镇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悬挂架,2、机架,3、起土旋耕刀组,4、底层旋耕刀组, 5、顶板,6、倾斜板,7、弹簧,801、第一支撑杆,802、第二支撑杆,9、第一镇压辊,901、拉簧,10、第二镇压辊,1001、压簧,11、斜面镇压辊,12、肥箱,1201、施肥管,1301、第一施肥铲,1302、第二施肥铲,14、种箱, 1401、输种管,1501、第一播种铲,1502、第二播种铲,16、引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低行种植作业机,包括借助悬挂架1连接在牵引机后端的机架2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2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和镇压机构,所述的旋耕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机架2底部的一组起土旋耕轮和一组底层旋耕轮,起土旋耕轮之间和底层旋耕轮之间均为间隔设置,起土旋耕轮的作业深度为5-10cm,底层旋耕轮的作业深度比起土旋耕轮低5-10cm,底层旋耕轮后端以及底层旋耕轮间隔部位的后端均设置有与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施肥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起土旋耕轮包括转轴及转轴上的起土旋耕刀组3,所述机架2下端设置有沿转轴中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引土板16,所述底层旋耕轮包括转轴及转轴上的底层旋耕刀组4。

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以小麦高低行种植为例,机架2下方设置有对称的两个起土旋耕轮,两个起土旋耕轮在作业直线上进行8cm深度的土壤旋耕,并将旋耕后的土壤向两侧翻,两个起土旋耕轮共同向内侧翻起的土壤形成了高垄种植行,高垄种植行的上层土壤均为旋耕后的土壤,起土旋耕轮旋耕后的作业直线上形成了凹槽,底层旋耕轮比起土旋耕轮低8cm,因此,底层旋耕轮能够对凹槽土壤进行8cm深度的旋耕,至此,高垄和凹槽分别形成了用于播种的旋耕层;

所述的起土旋耕刀组3在靠近转轴两端位置的旋耕刀为向转轴中部方向弯曲的形状,弯曲的角度为120度,向内侧弯曲的旋耕刀能够将旋耕后的土壤向外侧甩出并落至高垄种植行上,同时,结合引土板16对土壤的导向作用,转轴中部的旋耕刀将土壤旋耕并向后抛出,土壤沿弧形的引土板 16向两侧滑动并最终落至高垄种植行上,综上所述,起土旋耕刀组3将经过的种植行土壤进行旋耕并向两侧堆积最终形成高垄种植行。

高垄上的旋耕层是两侧起土旋耕轮翻起的,其存在不平整的状况,如果在这样的播种行上进行播种,经常会出现种粒播种深度不到位甚至裸露的情况,为了克服上述情况,旋耕机构和施肥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整形机构,整形机构为顶板5及其两侧的倾斜板6构成的下端开放的梯形通道,梯形通道位于两个起土旋耕轮间隔部位所在作业直线上,倾斜板6位于起土旋耕轮内侧所在作业直线上,梯形通道的截面由前向后逐渐缩小,该形状下的梯形通道中,顶板5和倾斜板6由前向后的倾斜角度为8度,两个起土旋耕轮向内侧翻起的土壤占各自翻土量的一半,高垄上旋耕层厚度大约为 8cm左右,由于是松土,其厚度实际会大于8cm,倾斜板6下端位于凹槽底面,上端位于高垄上端面位置,倾斜板6尾部在竖向上高度为16cm,梯形通道的前端边缘均设置有卷边,当梯形通道经过两个起土旋耕轮形成的高垄时,会逐渐将松散的高垄土聚合、压紧及刮平,为后续播种提供了厚度均匀的旋耕层;所述倾斜板6的长度大于顶板5的长度,底层旋耕轮间隔部位所对应的施肥机构和播种机构的作业端均位于顶板5后端且位于两个倾斜板6之间,施肥和播种作业时能够由顶板5两侧的倾斜板6提供支撑,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施肥或播种作业时将高垄种植行的形状破坏。

施肥机构包括机架上的肥箱12和机架2下端的施肥铲,肥箱12输出端借助施肥管1201与施肥铲相连,施肥铲包括分别用于凹槽播种行和高垄播种行的第一施肥铲1301和第二施肥铲1302,两者均为底部为铲状的空心管结构,第一施肥铲1301最下端与底层旋耕轮最下端相平齐,能够将肥料施作在旋耕层8cm深度位置,第二施肥铲1302最下端比起土旋耕轮最下端高8cm,能够将肥料施作在高垄播种行旋耕层8cm深度位置;播种机构包括机架2上的种箱14和机架2下端的播种铲,种箱14输出端借助输种管1401 与播种铲相连,播种铲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施肥铲1301和第二施肥铲1302 后端的第一播种铲1501和第二播种铲1502,两者均为空心管结构且底部输出端比相应施肥铲下端输出端高2cm,肥料经过施肥铲最下端出口后落在土壤中,随后种粒从播种铲最下端出口落在肥料上方2cm的位置,至此,施肥和播种作业完成,肥料为种粒生根、出苗提供所需的养分;

镇压机构包括两侧铰接于机架2上的安装架,安装架后侧与机架2之间连接有弹簧7,安装架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两个第一支撑杆801以及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杆802,两个第一支撑杆801之间安装有第一镇压辊9,两个第二支撑杆802内侧分别向内悬伸有第二镇压辊10,第二镇压辊10 的内端位于第一镇压辊9的外侧,第一镇压辊9两端与相应一侧第二镇压辊10的内端之间均连接有斜面镇压辊11,第二镇压辊10与起土旋耕轮的下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斜面镇压辊11与起土旋耕轮的内侧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镇压辊9、第二镇压辊10和斜面镇压辊11均包括支撑轴及其外部的转筒,支撑轴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支撑杆801、第二支撑杆802固定连接;斜面镇压辊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孔,第一镇压辊9、第二镇压辊10的支撑轴两端均穿过相应的第一支撑杆801、第二支撑杆802并向外设置有悬伸部,斜面镇压辊11两端借助滑孔与第一镇压辊9和第二镇压辊10的悬伸部形成滑动配合,第一镇压辊9的悬伸部套装有拉簧901,拉簧901两端分别与斜面镇压辊11上端、第一支撑杆801固定连接,第二镇压辊10的悬伸部套装有压簧1001,压簧1001两端分别与斜面镇压辊11下端、第二支撑杆802相接触;

镇压机构作业时,安装架受到弹簧7的向下的弹力,从而对高低起伏的地面形成具有预压力的镇压,第一镇压辊9、斜面镇压辊11和第二镇压辊10分别对高垄上端面、高垄两侧斜面以及凹槽底面进行镇压,斜面镇压辊11上端借助拉簧901向高垄侧部斜面压紧,其下端借助压簧1001向高垄侧部斜面压紧,凹槽底面、高垄的三个面均受到镇压,高垄土变得紧实,水分不易散失,起到了保墒作用。

该作业机形成高垄和凹槽,在进行灌溉时,无需进行灌溉垄的开挖,不仅提高了种植用地的利用率,而且凹槽位置即为灌溉水流通通道,高垄部分两侧的水分向内部渗透,有利于高垄位置种粒的向下、向两侧扎根,有利于壮苗的产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