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200发布日期:2018-12-28 18: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绿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把一定的空间覆盖或者是装点起来,这就是市政绿化,市政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市政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还原组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这一重要性质,也影响一个城市的名誉,其中,在城市中种植大量的树可以起到防风、降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部分树木的木材脆弱、叶量大、合轴分枝或假二叉分枝的树种,以及对风折十分敏感的树种,都需要进行支撑加固,因此,树木支架成为辅助加固树木的首选,树木支架需要组装后再对树木进行支撑,如何组装树木支架成为人们的难题,如今人们都是需要将木棍放置到支架套杯内,过程繁琐复杂,人工固定木棍时,木棍上的毛刺容易戳伤工作人员的手部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安装时,人员需要一手固定支架套杯,一手将木棍插进去,人工固定木棍与支架套杯不稳,使得木棍不能准确的插入支架套杯内,且人员用力将木棍插入到支架套杯内时,人工固定木棍容易打滑,过程所耗时间长,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可以解决对现有将安装树木支架时需要人工将木棍放置到支架套杯内,过程繁琐复杂,人工固定木棍时,木棍上的毛刺容易戳伤工作人员的手部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安装时,人员需要一手固定支架套杯,一手将木棍插进去,人工固定木棍与支架套杯不稳,使得木棍不能准确的插入支架套杯内,且人员用力将木棍插入到支架套杯内时,人工固定木棍容易打滑,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工作木棍进行自动化限位以及将工作木棍捶打到支架套杯内的功能,自动化限位木棍与支架套杯,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自动化捶打,机械化安装,确保木棍准确插入支架套杯内,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包括辅捶装置、限位装置、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和移动平台,限位装置对工作木棍进行多次限位,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对支架套杯进行固定,辅捶装置对将工作木棍捶进支架套杯内,所述的辅捶装置安装在移动平台的前端,限位装置安装在移动平台的中部,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安装在移动平台的后端。

所述的辅捶装置包括两个辅电动滑块、两个移动板、两个固气缸、连板、捶、连气缸、角度板、辅板和连电机,两个辅电动滑块安装在移动平台上,辅电动滑块上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安装有固气缸,固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连板上,且连板上设置有矩槽,连板的上端通过底座安装有连电机,连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辅板,矩槽内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板,连板的侧壁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气缸,连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捶,捶通过销轴安装在连板的下端,两个辅电动滑块与两个固气缸相配合带动捶进行方位调节确保捶到达工作位置,连电机带动辅板进行反转,转动的辅板带动角度板进行角度调节,转动的辅板转离角度板后,角度板带动捶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捶打过程中,连气缸带动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捶能够完全捶打在工作木棍的端面,辅捶装置将工作木棍自动化捶打至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恢复机构、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和辅转机构,恢复机构安装在移动平台上,恢复机构的前端安装有尾部限位机构,恢复机构的中部安装有中部限位机构,恢复机构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头部限位机构,且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称布置,两个头部限位机构之间安装有辅转机构,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两个头部限位机构与辅转机构相配合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恢复机构带动工作木棍位置移动,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两个头部限位机构与辅转机构相配合对工作木棍进行多次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恢复机构辅助工作木棍进入到支架套杯内,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包括辅助机构、卡紧转动机构和固定机构,辅助机构安装在移动平台的后端,辅助机构的上端安装有卡紧转动机构,卡紧转动机构的前端安装有固定机构,辅助机构带动卡紧转动机构前后调节,卡紧转动机构对支架套杯底端进行固定以及对支架套杯进行转动,固定机构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对支架套杯进行限位与转动,支架套杯固定装置通过自身调节确保木棍准确插入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恢复机构包括连滑槽、连滑块、主板和辅助弹簧,连滑槽对称安装在移动平台上,连滑槽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连滑块相连,连滑块对称安装在主板的下端,主板的侧壁与辅助弹簧的后端相连,辅助弹簧的前端安装在移动平台上,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后,外力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工作木棍在连滑槽与连滑块的辅助下锤进支架套杯内,当工作完成后,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不进行限位时,辅助弹簧带动主板恢复到原来位置,恢复机构辅助工作木棍进入到支架套杯内,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尾部限位机构包括固电动滑块、移板、撑杆、外圆环板、四个连杆、内圆环板和四个压支链,固电动滑块对称安装在主板上,固电动滑块上设置有移板,移板上对称安装有撑杆,撑杆的上端安装在外圆环板的下端,外圆环板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连杆,连杆的内端安装在内圆环板,外圆环板上均匀安装有四个压支链,固电动滑块带动外圆环板移动到工作位置,四个压支链对工作木棍的尾端进行限位,尾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尾端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压支链包括伸缩杆、转电机、螺纹柱和压板,伸缩杆安装在外圆环板上,伸缩杆的顶端安装在转电机上,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螺纹柱,螺纹柱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相连,螺纹柱的内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压板上,转电机带动螺纹柱进行转动,螺纹柱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相连,转动的螺纹柱带动压板向内运动直到压板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伸缩杆起到连接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中部限位机构包括辅杆、撑圆环板、四个推支链、四个孔板、工作绳、圆板、辅电机和竖板,辅杆均匀安装在主板上,辅杆的上端安装在撑圆环板上,且撑圆环板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配合槽,配合槽内安装有推支链,推支链的外端安装有孔板,竖板安装在主板的右端,竖板的上端通过底座安装有辅电机,辅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圆板,圆板与工作绳的一端相连,工作绳沿撑圆环板的周向依次穿过孔板,工作绳的另一端与圆板相连,辅电机带动工作绳进行转动,转动的工作绳通过拧转运动带动四个推支链向内调节直到四个推支链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中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中部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支链包括圆柱、推板和推弹簧,圆柱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配合槽相连,圆柱的上端安装有孔板,圆柱的下端安装在推板上,推板与推弹簧连接,推弹簧的上端与撑圆环板相连,推弹簧起到连接与复位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头部限位机构包括对杆、内环板、四个抓杆、四个转杆、转环板、转滑块、弧滑槽、弧架和称杆,对杆对称安装在主板上,对杆的上端安装在内环板上,内环板的后端通过销轴均匀安装有四个抓杆,抓杆的中部通过销轴安装有转杆,转杆的外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转环板上,转环板的外壁上安装有转滑块,转滑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滑槽相连,弧滑槽安装在弧架上,弧架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称杆,称杆的下端对称安装在主板上,辅转机构带动转环板在转滑块与弧滑槽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转环板带动四个转杆进行角度调节,四个转杆带动四个抓杆进行角度调节直到四个抓杆对工作木棍表面进行限位,辅转机构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相配合对工作木棍的头部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辅转机构包括中环板、圆齿条、圆齿轮、主电机和U型主架,中环板安装在转环板的侧壁之间,中环板的外壁上安装有圆齿条,圆齿条上啮合有圆齿轮,圆齿轮安装在主电机的输出轴上,主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U型主架上,U型主架安装在主板上,主电机带动圆齿轮进行转动,圆齿轮带动中环板上的圆齿条进行转动,辅转机构带动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进行限位,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辅气缸、L型后架和万向轮,辅气缸对称安装在移动平台上,辅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L型后架的前端,且L型后架上均匀设置有对应槽,L型后架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辅气缸带动L型后架进行前后移动,万向轮起到滑动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卡紧转动机构包括固电机、U型转架、滑杆、转滑槽、横板、插气缸、插块、伸缩板、伸缩气缸、角板、斜板、角度气缸、微气缸、卡板和三角卡块,固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L型后架上,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U型转架,U型转架的后端对称安装有滑杆,滑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滑槽相连,转滑槽安装在L型后架上,滑杆的中部安装有横板,横板上安装有插气缸,插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插块上,且插块与对应槽相对应,U型转架安装在伸缩板上,伸缩板的上端安装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伸缩板的下端,伸缩板的侧壁上安装有斜板,斜板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角度气缸,角度气缸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角板上,角板通过铰链安装在伸缩板上,角板的上端前侧安装有微气缸,微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卡板上,卡板的上端安装在三角卡块上,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支架套杯放置到支架套杯固定装置上,伸缩气缸带动伸缩板进行伸缩,角度气缸带动角板调节到工作位置,微气缸带动卡板进行调节直到三角卡块卡进支架套杯的底端,当需要转动时,固电机带动U型转架进行转动,当需要限位时,插气缸带动插块插入到对应槽内进行限位,卡紧转动机构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自动化限位,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工作气缸、弧上架、两个L型连架、下板、两个稳电机、两个螺纹轴、弧下架、两个顶气缸和两个顶板,工作气缸对称安装在伸缩板上,工作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弧上架上,弧上架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L型连架,两个L型连架的下端安装在下板上,下板上通过底座安装有两个稳电机,且两个稳电机对称布置,稳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轴的下端相连,螺纹轴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弧上架上,螺纹轴上设置有弧下架,弧下架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螺纹轴相连,下板上安装有两个顶气缸,且顶气缸位于稳电机的外侧,顶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顶板上,当支架套杯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时,两个稳电机带动两个螺纹轴进行转动,弧下架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在两个螺纹轴上升,上升的弧下架与弧上架相配合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固定机构对支架套杯的底端进行限位以及带动支架套杯进行转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木棍放置到限位装置内,第二步,限位装置上的尾部限位机构开始工作,固电动滑块带动外圆环板移动到工作位置,四个压支链对工作木棍的尾端进行限位,四个压支链开始工作,转电机带动螺纹柱进行转动,螺纹柱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相连,转动的螺纹柱带动压板向内运动直到压板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之后,辅转机构开始工作,主电机带动圆齿轮进行转动,圆齿轮带动中环板上的圆齿条进行转动,之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开始工作,辅转机构带动转环板在转滑块与弧滑槽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转环板带动四个转杆进行角度调节,四个转杆带动四个抓杆进行角度调节直到四个抓杆对工作木棍表面进行限位,之后,中部限位机构开始工作,辅电机带动工作绳进行转动,转动的工作绳通过拧转运动带动四个推支链向内调节直到四个推支链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第三步,支架套杯固定装置上的辅助机构开始工作,辅气缸带动L型后架进行前后移动,之后,卡紧转动机构开始工作,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支架套杯放置到支架套杯固定装置上,伸缩气缸带动伸缩板进行伸缩,角度气缸带动角板调节到工作位置,微气缸带动卡板进行调节直到三角卡块卡进支架套杯的底端,当需要转动时,固电机带动U型转架进行转动,当需要限位时,插气缸带动插块插入到对应槽内进行限位,之后,固定机构开始工作,当支架套杯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时,两个稳电机带动两个螺纹轴进行转动,弧下架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在两个螺纹轴上升,上升的弧下架与弧上架相配合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第四步,辅捶装置开始工作,两个辅电动滑块与两个固气缸相配合带动捶进行方位调节确保捶到达工作位置,连电机带动辅板进行反转,转动的辅板带动角度板进行角度调节,转动的辅板转离角度板后,角度板带动捶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捶打过程中,连气缸带动捶进行角度调节确保捶能够完全捶打在工作木棍的端面,第五步,限位装置上的恢复机构开始工作,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后,外力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工作木棍在连滑槽与连滑块的辅助下锤进支架套杯内,当工作完成后,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对工作木棍不进行限位时,辅助弹簧带动主板恢复到原来位置,可以实现对工作木棍进行自动化限位以及将工作木棍捶打到支架套杯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对现有将安装树木支架时需要人工将木棍放置到支架套杯内,过程繁琐复杂,人工固定木棍时,木棍上的毛刺容易戳伤工作人员的手部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安装时,人员需要一手固定支架套杯,一手将木棍插进去,人工固定木棍与支架套杯不稳,使得木棍不能准确的插入支架套杯内,且人员用力将木棍插入到支架套杯内时,人工固定木棍容易打滑,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工作木棍进行自动化限位以及将工作木棍捶打到支架套杯内的功能,自动化限位木棍与支架套杯,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自动化捶打,机械化安装,确保木棍准确插入支架套杯内,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辅捶装置,辅捶装置将工作木棍自动化捶打至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限位装置,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两个头部限位机构与辅转机构相配合对工作木棍进行多次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恢复机构辅助工作木棍进入到支架套杯内,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支架套杯固定装置,支架套杯固定装置对支架套杯进行限位与转动,支架套杯固定装置通过自身调节确保木棍准确插入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辅捶装置与移动平台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与移动平台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板、尾部限位机构、中部限位机构、头部限位机构与辅转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板、头部限位机构与辅转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套杯固定装置与移动平台之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套杯固定装置与移动平台之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绿化施工机器,包括辅捶装置1、限位装置2、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和移动平台4,限位装置2对工作木棍进行多次限位,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对支架套杯进行固定,辅捶装置1对将工作木棍捶进支架套杯内,所述的辅捶装置1安装在移动平台4的前端,限位装置2安装在移动平台4的中部,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安装在移动平台4的后端。

所述的辅捶装置1包括两个辅电动滑块121、两个移动板122、两个固气缸123、连板124、捶125、连气缸126、角度板127、辅板128和连电机129,两个辅电动滑块121安装在移动平台4上,辅电动滑块121上设置有移动板122,移动板122上安装有固气缸123,固气缸123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连板124上,且连板124上设置有矩槽,连板124的上端通过底座安装有连电机129,连电机12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辅板128,矩槽内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板124,连板124的侧壁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连气缸126,连气缸126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捶125,捶125通过销轴安装在连板124的下端,两个辅电动滑块121与两个固气缸123相配合带动捶125进行方位调节确保捶125到达工作位置,连电机129带动辅板128进行反转,转动的辅板128带动角度板127进行角度调节,转动的辅板128转离角度板127后,角度板127带动捶125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捶打过程中,连气缸126带动捶125进行角度调节确保捶125能够完全捶打在工作木棍的端面,辅捶装置1将工作木棍自动化捶打至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限位装置2包括恢复机构25、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和辅转机构24,恢复机构25安装在移动平台4上,恢复机构25的前端安装有尾部限位机构21,恢复机构25的中部安装有中部限位机构22,恢复机构25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且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称布置,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之间安装有辅转机构24,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与辅转机构24相配合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恢复机构25带动工作木棍位置移动,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与辅转机构24相配合对工作木棍进行多次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恢复机构25辅助工作木棍进入到支架套杯内,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包括辅助机构31、卡紧转动机构32和固定机构34,辅助机构31安装在移动平台4的后端,辅助机构31的上端安装有卡紧转动机构32,卡紧转动机构32的前端安装有固定机构34,辅助机构31带动卡紧转动机构32前后调节,卡紧转动机构32对支架套杯底端进行固定以及对支架套杯进行转动,固定机构34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对支架套杯进行限位与转动,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通过自身调节确保木棍准确插入支架套杯内,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恢复机构25包括连滑槽251、连滑块252、主板253和辅助弹簧254,连滑槽251对称安装在移动平台4上,连滑槽25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连滑块252相连,连滑块252对称安装在主板253的下端,主板253的侧壁与辅助弹簧254的后端相连,辅助弹簧254的前端安装在移动平台4上,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后,外力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工作木棍在连滑槽251与连滑块252的辅助下锤进支架套杯内,当工作完成后,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工作木棍不进行限位时,辅助弹簧254带动主板253恢复到原来位置,恢复机构25辅助工作木棍进入到支架套杯内,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尾部限位机构21包括固电动滑块211、移板212、撑杆213、外圆环板214、四个连杆215、内圆环板216和四个压支链217,固电动滑块211对称安装在主板253上,固电动滑块211上设置有移板212,移板212上对称安装有撑杆213,撑杆213的上端安装在外圆环板214的下端,外圆环板214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连杆215,连杆215的内端安装在内圆环板216,外圆环板214上均匀安装有四个压支链217,固电动滑块211带动外圆环板214移动到工作位置,四个压支链217对工作木棍的尾端进行限位,尾部限位机构21对工作木棍尾端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压支链217包括伸缩杆2171、转电机2172、螺纹柱2173和压板2174,伸缩杆2171安装在外圆环板214上,伸缩杆2171的顶端安装在转电机2172上,转电机217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螺纹柱2173,螺纹柱2173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216相连,螺纹柱2173的内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压板2174上,转电机2172带动螺纹柱2173进行转动,螺纹柱2173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216相连,转动的螺纹柱2173带动压板2174向内运动直到压板2174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伸缩杆2171起到连接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中部限位机构22包括辅杆221、撑圆环板222、四个推支链223、四个孔板228、工作绳224、圆板225、辅电机226和竖板227,辅杆221均匀安装在主板253上,辅杆221的上端安装在撑圆环板222上,且撑圆环板222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四个配合槽,配合槽内安装有推支链223,推支链223的外端安装有孔板228,竖板227安装在主板253的右端,竖板227的上端通过底座安装有辅电机226,辅电机22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圆板225,圆板225与工作绳224的一端相连,工作绳224沿撑圆环板222的周向依次穿过孔板228,工作绳224的另一端与圆板225相连,辅电机226带动工作绳224进行转动,转动的工作绳224通过拧转运动带动四个推支链223向内调节直到四个推支链223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中部限位机构22对工作木棍中部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推支链223包括圆柱2231、推板2232和推弹簧2233,圆柱223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配合槽相连,圆柱2231的上端安装有孔板228,圆柱2231的下端安装在推板2232上,推板2232与推弹簧2233连接,推弹簧2233的上端与撑圆环板222相连,推弹簧2233起到连接与复位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头部限位机构23包括对杆231、内环板232、四个抓杆233、四个转杆234、转环板235、转滑块236、弧滑槽237、弧架238和称杆239,对杆231对称安装在主板253上,对杆231的上端安装在内环板232上,内环板232的后端通过销轴均匀安装有四个抓杆233,抓杆233的中部通过销轴安装有转杆234,转杆234的外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转环板235上,转环板235的外壁上安装有转滑块236,转滑块236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滑槽237相连,弧滑槽237安装在弧架238上,弧架238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称杆239,称杆239的下端对称安装在主板253上,辅转机构24带动转环板235在转滑块236与弧滑槽237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转环板235带动四个转杆234进行角度调节,四个转杆234带动四个抓杆233进行角度调节直到四个抓杆233对工作木棍表面进行限位,辅转机构24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相配合对工作木棍的头部进行限位,工作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无需人工操作,确保了人员安全,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辅转机构24包括中环板241、圆齿条242、圆齿轮243、主电机244和U型主架245,中环板241安装在转环板235的侧壁之间,中环板241的外壁上安装有圆齿条242,圆齿条242上啮合有圆齿轮243,圆齿轮243安装在主电机244的输出轴上,主电机244通过底座安装在U型主架245上,U型主架245安装在主板253上,主电机244带动圆齿轮243进行转动,圆齿轮243带动中环板241上的圆齿条242进行转动,辅转机构24带动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工作木棍进行限位,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辅助机构31包括辅气缸311、L型后架312和万向轮313,辅气缸311对称安装在移动平台4上,辅气缸311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L型后架312的前端,且L型后架312上均匀设置有对应槽,L型后架312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313,辅气缸311带动L型后架312进行前后移动,万向轮313起到滑动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卡紧转动机构32包括固电机321、U型转架322、滑杆323、转滑槽335、横板324、插气缸325、插块326、伸缩板327、伸缩气缸328、角板329、斜板330、角度气缸331、微气缸332、卡板333和三角卡块334,固电机321通过底座安装在L型后架312上,固电机32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U型转架322,U型转架322的后端对称安装有滑杆323,滑杆323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滑槽335相连,转滑槽335安装在L型后架312上,滑杆323的中部安装有横板324,横板324上安装有插气缸325,插气缸325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插块326上,且插块326与对应槽相对应,U型转架322安装在伸缩板327上,伸缩板327的上端安装有伸缩气缸328,伸缩气缸328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伸缩板327的下端,伸缩板327的侧壁上安装有斜板330,斜板330上通过销轴安装有角度气缸331,角度气缸331的顶端通过销轴安装在角板329上,角板329通过铰链安装在伸缩板327上,角板329的上端前侧安装有微气缸332,微气缸332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卡板333上,卡板333的上端安装在三角卡块334上,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支架套杯放置到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上,伸缩气缸328带动伸缩板327进行伸缩,角度气缸331带动角板329调节到工作位置,微气缸332带动卡板333进行调节直到三角卡块334卡进支架套杯的底端,当需要转动时,固电机321带动U型转架322进行转动,当需要限位时,插气缸325带动插块326插入到对应槽内进行限位,卡紧转动机构32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自动化限位,无需人工操作,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固定机构34包括工作气缸341、弧上架342、两个L型连架343、下板344、两个稳电机345、两个螺纹轴346、弧下架347、两个顶气缸348和两个顶板349,工作气缸341对称安装在伸缩板327上,工作气缸341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弧上架342上,弧上架342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L型连架343,两个L型连架343的下端安装在下板344上,下板344上通过底座安装有两个稳电机345,且两个稳电机345对称布置,稳电机34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轴346的下端相连,螺纹轴346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弧上架342上,螺纹轴346上设置有弧下架347,弧下架347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螺纹轴346相连,下板344上安装有两个顶气缸348,且顶气缸348位于稳电机345的外侧,顶气缸348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顶板349上,当支架套杯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时,两个稳电机345带动两个螺纹轴346进行转动,弧下架347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在两个螺纹轴346上升,上升的弧下架347与弧上架342相配合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固定机构34对支架套杯的底端进行限位以及带动支架套杯进行转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木棍放置到限位装置2内,第二步,限位装置2上的尾部限位机构21开始工作,固电动滑块211带动外圆环板214移动到工作位置,四个压支链217对工作木棍的尾端进行限位,四个压支链217开始工作,转电机2172带动螺纹柱2173进行转动,螺纹柱2173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与内圆环板216相连,转动的螺纹柱2173带动压板2174向内运动直到压板2174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之后,辅转机构24开始工作,主电机244带动圆齿轮243进行转动,圆齿轮243带动中环板241上的圆齿条242进行转动,之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开始工作,辅转机构24带动转环板235在转滑块236与弧滑槽237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转环板235带动四个转杆234进行角度调节,四个转杆234带动四个抓杆233进行角度调节直到四个抓杆233对工作木棍表面进行限位,之后,中部限位机构22开始工作,辅电机226带动工作绳224进行转动,转动的工作绳224通过拧转运动带动四个推支链223向内调节直到四个推支链223紧贴在工作木棍的表面,第三步,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上的辅助机构31开始工作,辅气缸311带动L型后架312进行前后移动,之后,卡紧转动机构32开始工作,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支架套杯放置到支架套杯固定装置3上,伸缩气缸328带动伸缩板327进行伸缩,角度气缸331带动角板329调节到工作位置,微气缸332带动卡板333进行调节直到三角卡块334卡进支架套杯的底端,当需要转动时,固电机321带动U型转架322进行转动,当需要限位时,插气缸325带动插块326插入到对应槽内进行限位,之后,固定机构34开始工作,当支架套杯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时,两个稳电机345带动两个螺纹轴346进行转动,弧下架347通过螺纹的传动方式在两个螺纹轴346上升,上升的弧下架347与弧上架342相配合对支架套杯的前端进行限位,第四步,辅捶装置1开始工作,两个辅电动滑块121与两个固气缸123相配合带动捶125进行方位调节确保捶125到达工作位置,连电机129带动辅板128进行反转,转动的辅板128带动角度板127进行角度调节,转动的辅板128转离角度板127后,角度板127带动捶125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捶打过程中,连气缸126带动捶125进行角度调节确保捶125能够完全捶打在工作木棍的端面,第五步,限位装置2上的恢复机构25开始工作,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工作木棍多次限位后,外力对工作木棍进行捶打,工作木棍在连滑槽251与连滑块252的辅助下锤进支架套杯内,当工作完成后,尾部限位机构21、中部限位机构22与两个头部限位机构23对工作木棍不进行限位时,辅助弹簧254带动主板253恢复到原来位置,实现了对工作木棍进行自动化限位以及将工作木棍捶打到支架套杯内的功能,解决了对现有将安装树木支架时需要人工将木棍放置到支架套杯内,过程繁琐复杂,人工固定木棍时,木棍上的毛刺容易戳伤工作人员的手部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安装时,人员需要一手固定支架套杯,一手将木棍插进去,人工固定木棍与支架套杯不稳,使得木棍不能准确的插入支架套杯内,且人员用力将木棍插入到支架套杯内时,人工固定木棍容易打滑,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达到了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