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355发布日期:2018-12-25 20:0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养殖领域,特别是养猪等动物养殖领域,现有的养殖场所普遍较为落后,所采取的养殖方式普遍为传动的喂饲方式,普遍存在养殖自动化程度低、养殖配套功能少、养殖人力成本高、养殖效率低下,进一步导致养殖侧成本支出高,经济效益差、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养殖场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养殖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养殖质量差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场主体,所述养殖场主体包括多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场主体内部设置有排废气系统、排废渣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饲料走动储存供应系统及地暖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央风井,所述中央风井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层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所述混凝土栏杆将每一层养殖层分隔成为走道区域和多个养殖猪圈,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均包括平地区域和排污槽,所述排污槽上部设置有预制漏缝板,所述预制漏缝板上均匀设置有排污缝,多个养殖猪圈内的排污槽相互连通,所述排废气系统包括设置在中央风井内部的废气井,所述废气井与所述排污槽连通,废气井顶部的出口处设置有废气抽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层具有多层,所述废气井具有多个,每一层养殖层内的排污槽对应连通独立的废气井,所述排污槽内的废气可从废气井排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所述多个废气井在上部相互连通,废气井的出口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废气抽风机设置在所述挡水板外部;所述中央风井底部设置有中央排污槽,所述中央排污槽与废气井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中央排污槽内的废气可通过与其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废气井排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央风井,所述中央风井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层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所述混凝土栏杆将每一层养殖层分隔成为走道区域和多个养殖猪圈,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均包括平地区域和排污槽,所述排污槽上部设置有预制漏缝板,所述预制漏缝板上均匀设置有排污缝,多个养殖猪圈内的排污槽相互连通,所述排废渣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一养殖层上的集污槽及横向排污管,所述集污槽设置在中央风井周沿,所述横向排污管设置在养殖层下部,每一个养殖猪圈的排污槽内均设置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下部连通到横向排污管,所述横向排污管的末端连通到所述集污槽,所述中央风井底部设置有中央排污槽,底层的养殖层上设置的集污槽与中央排污槽连通,底层的养殖层上方的养殖层上设置有竖向排污管,所述竖向排污管的下部出口连通到所述中央排污槽中,底层的养殖层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污通道,所述底部排污通道连通到中央排污槽并可将中央排污槽内的废渣排出到外部排污管道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排污管呈倾斜设置,横向排污管靠近集污槽的一端低于横向排污管远离集污槽的一端;所述中央排污槽的地面呈倾斜设置,中央排污槽内设置有废渣流向调节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换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的中央风井,所述中央风井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所述中央风井上部高于养殖场主体的上部,中央风井的上部设置有中央抽风机,每一层养殖层在其靠近中央风井的内侧壁位置设置有内部通风窗口,每一层养殖层在其远离中央风井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部通风窗口,外部通风窗口将养殖层的内部空间与其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外部通风窗口上设置有卷帘装置,所述卷帘装置可改变所述外部通风窗口进风截面的大小;所述水帘降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场主体外壁的水帘组件,所述水帘组件包括位于底部的地下储水池、设置在养殖层外壁的带孔透气砖及位于每一养殖层外壁的水帘出水装置、水帘回水装置,所述水帘出水装置与地下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水帘供水管,所述水帘回水装置与地下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水帘回水管,所述水帘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饲料自动储存供应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五层养殖层的第一储料仓、第二储料仓、第三储料仓、第四储料仓及第五储料仓,所述养殖场主体侧部设置有第一斗提机及第二斗提机,所述第一斗提机的入料口设置在底部,第一斗提机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出料通道,所述第一出料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一气动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口连接到第二斗提机的入料口,第二连接管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刮板机,所述第一刮板机的出料口连接到第一储料仓及第二储料仓的入料口,所述第二斗提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二出料通道连接有第二刮板机,所述第二刮板机的出料口连接到第三储料仓、第四储料仓及第五储料仓的入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料仓、第二储料仓、第三储料仓、第四储料仓及第五储料仓分别设置在各层养殖层的上部位置,所述第一斗提机的出料口高于第二储料仓的入料口,所述第二斗提机的出料口高于第五储料仓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斗提机及第二斗提机均为圆弧底斗提机,所述第一刮板机及第二刮板机均为抽气式刮板机;所述第一刮板机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连接到第二储料仓的入料口,第一刮板机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连接有第一供料管,所述第一供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气动三通阀的出口设置有第二供料管,所述第二供料管的下端连接到第一储料仓的入料口;所述第二刮板机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连接到第五储料仓的入料口,第二刮板机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连接有第三供料管,所述第三供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气动四通阀,所述第一气动四通阀的出口连接有第四供料管及第五供料管,所述第四供料管的下端连接到第四储料仓的入料口,所述第五供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气动三通阀,所述第三气动三通阀的出口设置有第六供料管,所述第六供料管下端连接到第三储料仓的入料口;每一层养殖层均设置有室内供料管网及多个养殖猪圈,所述室内供料管网包括入料口及多个出料口,室内供料管网的入料口对应连接到该层的储料仓的出料口,室内供料管网的出料口对应设置在养殖层内的各养殖猪圈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层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所述混凝土栏杆将每一层养殖层分隔成为走道区域和多个养殖猪圈,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均包括平地区域和排污槽,所述地暖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养殖场主体顶部的保温水箱、加热主机及埋设在养殖层的平地区域内的地暖管,所述保温水箱连接有地暖供水管及地暖回水管,所述地暖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到地暖管的入水口,所述地暖管的出水口连接到地暖回水管的入水口,所述地暖供水管中设置有地暖供水循环泵,所述加热主机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加热主机的入水口通过加热入水管道连通到保温水箱内部,加热主机的出水口通过加热出水管道连通到保温水箱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主机为空气能加热主机;所述地暖供水管及地暖回水管均为保温管;所述保温水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地暖管通过L形弯折的方式往复埋设在所述平地区域底部;所述养殖场主体具有五层养殖层,每一层养殖层铺设有五组上述的地暖管,每一组地暖管配套连接一个保温水箱及一个加热主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该种多功能养殖系统设置有排废气系统、排废渣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饲料走动储存供应系统及地暖系统,通过所述排废气系统、排废渣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饲料走动储存供应系统及地暖系统能够实现多功能自动化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养殖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养殖工人的工作强度,提升养殖系统的养殖质量。

总之,该种多功能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养殖场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养殖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养殖质量差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层养殖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层养殖层内的横向排污管的布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帘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饲料自动储存供应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养殖层内地暖管的铺设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温水箱与加热主机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地暖供水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8。

一种多功能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场主体,所述养殖场主体包括多层养殖层1,所述养殖场主体内部设置有排废气系统、排废渣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饲料走动储存供应系统及地暖系统。

优选地,所述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央风井2,所述中央风井2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1,所述养殖层1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10,所述混凝土栏杆10将每一层养殖层1 分隔成为走道区域11和多个养殖猪圈12,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12均包括平地区域121和排污槽122,所述排污槽122 上部设置有预制漏缝板123,所述预制漏缝板123上均匀设置有排污缝124,多个养殖猪圈12内的排污槽122相互连通,所述排废气系统包括设置在中央风井2内部的废气井3,所述废气井3与所述排污槽122连通,废气井3顶部的出口处设置有废气抽风机31。

优选地,所述养殖层1具有多层,所述废气井3具有多个,每一层养殖层1内的排污槽122对应连通独立的废气井3,所述排污槽122内的废气可从废气井3排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所述多个废气井3在上部相互连通,废气井3的出口处设置有挡水板32,所述废气抽风机31设置在所述挡水板32外部;所述中央风井2底部设置有中央排污槽20,所述中央排污槽 20与废气井3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中央排污槽20内的废气可通过与其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废气井3排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层1具有5层,每一层养殖层1 对应设置独立的废气井3,连通底层养殖层1的废气井3与中央排污槽12连通。

所述废气抽风机31开始工作,废气抽风机31将各养殖层 1中排污槽122内的废气排走,避免废气累积在养殖场主体内部,进而可提升养殖场主体内部的空气环境,养殖场的安全性更高,更加符合绿色养殖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央风井2,所述中央风井2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1,所述养殖层1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10,所述混凝土栏杆10将每一层养殖层1 分隔成为走道区域11和多个养殖猪圈12,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12均包括平地区域121和排污槽122,所述排污槽122 上部设置有预制漏缝板123,所述预制漏缝板123上均匀设置有排污缝124,多个养殖猪圈12内的排污槽122相互连通,所述排废渣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一养殖层1上的集污槽41及横向排污管42,所述集污槽41设置在中央风井2周沿,所述横向排污管42设置在养殖层1下部,每一个养殖猪圈12的排污槽122内均设置有排污孔125,所述排污孔125下部连通到横向排污管42,所述横向排污管42的末端连通到所述集污槽41,所述中央风井2底部设置有中央排污槽20,底层的养殖层1上设置的集污槽41与中央排污槽20连通,底层的养殖层1上方的养殖层1上设置有竖向排污管43,所述竖向排污管43的下部出口连通到所述中央排污槽20中,底层的养殖层1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污通道44,所述底部排污通道44连通到中央排污槽20并可将中央排污槽20内的废渣排出到外部排污管道45 中。

优选地,所述横向排污管42呈倾斜设置,横向排污管42 靠近集污槽41的一端低于横向排污管42远离集污槽41的一端;所述中央排污槽20的地面呈倾斜设置,中央排污槽20 内设置有废渣流向调节挡块201。

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养殖层1内的每个养殖猪圈 12用于饲养动物,动物产生的粪便等废渣通过预制漏缝板123 上的排污缝124流进排污槽122中,进一步排污槽122中的废渣从排污孔125流进横向排污管42中并经过横向排污管42 集中流到集污槽41中,底层的养殖层1内的集污槽41中的废渣直接流入到中央排污槽20中,底层的养殖层1上方的养殖层1内的集污槽41内的废渣通过竖向排污管43流到中央排污槽20中,中央排污槽20内的废渣通过底部排污通道44流到外部排污管道45中,完成废渣的排放。

整个排废渣的过程可实现自动排放,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将废渣排放后,养殖场主体内部的养殖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有利于提升养殖质量。

优选地,所述通风换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场主体中央位置的中央风井2,所述中央风井2由上往下贯通每一层养殖层 1,所述中央风井2上部高于养殖场主体的上部,中央风井2 的上部设置有中央抽风机21,每一层养殖层1在其靠近中央风井2的内侧壁位置设置有内部通风窗口13,每一层养殖层1 在其远离中央风井2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部通风窗口14,外部通风窗口14将养殖层1的内部空间与其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外部通风窗口14上设置有卷帘装置15,所述卷帘装置15可改变所述外部通风窗口14进风截面的大小;所述水帘降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场主体外壁的水帘组件5,所述水帘组件5 包括位于底部的地下储水池51、设置在养殖层1外壁的带孔透气砖50及位于每一养殖层1外壁的水帘出水装置52、水帘回水装置53,所述水帘出水装置52与地下储水池51之间设置有水帘供水管54,所述水帘回水装置53与地下储水池51 之间设置有水帘回水管55,所述水帘供水管54上设置有供水泵。

所述中央抽风机21开始工作并将中央风井2内部的空气从中央风井2顶部抽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进一步养殖场主体各养殖层1内的浑浊空气从内部通风窗口13流入到中央风井2中并被抽出到外部,再进一步,养殖场主体外部的新鲜空气孔外部通风窗口14流入到养殖层1中进行补充,这样,所述中央抽风机21不断将养殖场主体内部的浑浊空气抽出,新鲜的空气不断从外部通风窗口14流入到养殖场主体内部,整个养殖场主体不断进行通风换气工作,保证养殖场主体室内具有良好的空气环境。

通过所述卷帘装置15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换气的速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养殖层所述供水泵将地下储水池51内的低温水通过水帘供水管54向上供应,水帘供水管 54将水供应到每一养殖层1外壁上的水帘出水装置52,水帘出水装置52上的水流出并从带孔透气砖50的侧壁流下并最终流入到水帘回水装置53中,水帘回水装置53中的水通过水帘回水管55回流到地下储水池51中并实现水循环供应。

水从水帘出水装置52流到水帘回水装置53的过程中,中央抽风机21会工作将中央风井2及养殖场主体内部的空气抽出到养殖场主体外部,这时候,养殖场主体外部的空气会从带孔透气砖50的孔中流入到养殖场主体内部,这个过程中,流入养殖场主体内部的空气被水帘出水装置52上流下的水帘冷却,进一步使得进入养殖场主体内部的空气被冷却,最终使得养殖场主体的室内降温。

优选地,所述饲料自动储存供应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五层养殖层1的第一储料仓611、第二储料仓612、第三储料仓613、第四储料仓614及第五储料仓615,所述养殖场主体侧部设置有第一斗提机621及第二斗提机622,所述第一斗提机621的入料口设置在底部,第一斗提机621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出料通道631,所述第一出料通道631上设置有第一气动三通阀 641,所述第一气动三通阀641的出口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51 及第二连接管652,所述第一连接管651的出口连接到第二斗提机622的入料口,第二连接管652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刮板机 661,所述第一刮板机661的出料口连接到第一储料仓611及第二储料仓612的入料口,所述第二斗提机622的出料口通过第二出料通道632连接有第二刮板机662,所述第二刮板机662 的出料口连接到第三储料仓613、第四储料仓614及第五储料仓615的入料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料仓611、第二储料仓612、第三储料仓613、第四储料仓614及第五储料仓615分别设置在各层养殖层1的上部位置,所述第一斗提机621的出料口高于第二储料仓612的入料口,所述第二斗提机622的出料口高于第五储料仓615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斗提机621及第二斗提机622 均为圆弧底斗提机,所述第一刮板机661及第二刮板机662 均为抽气式刮板机;所述第一刮板机661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67连接到第二储料仓612的入料口,第一刮板机661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67连接有第一供料管681,所述第一供料管68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气动三通阀642,所述第二气动三通阀642的出口设置有第二供料管682,所述第二供料管682 的下端连接到第一储料仓611的入料口;所述第二刮板机662 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67连接到第五储料仓615的入料口,第二刮板机662的出料口通过气动闸板阀67连接有第三供料管683,所述第三供料管68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气动四通阀 643,所述第一气动四通阀643的出口连接有第四供料管684 及第五供料管685,所述第四供料管684的下端连接到第四储料仓614的入料口,所述第五供料管685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气动三通阀644,所述第三气动三通阀644的出口设置有第六供料管686,所述第六供料管686下端连接到第三储料仓613的入料口;每一层养殖层1均设置有室内供料管网及多个养殖猪圈,所述室内供料管网包括入料口及多个出料口,室内供料管网的入料口对应连接到该层的储料仓的出料口,室内供料管网的出料口对应设置在养殖层1内的各养殖猪圈内。

供料货车将饲料倒入第一斗提机621的入料口,第一斗提机621将饲料提升到其顶部并供入到第一出料通道631中,第一出料通道631中的饲料在第一气动三通阀641的控制下分开两路流动,第一路饲料通过第一连接管651供给第一刮板机 661,第一刮板机661将饲料由上往下供给位于第二层的养殖层1的第二储料仓612及位于第一层的第一储料仓611;第一气动三通阀641的控制第二路饲料通过第二连接管652供给到第二斗提机622的入料口,第二斗提机622将饲料提升到其顶部并供入第二出料通道632,第二出料通道632将饲料输送到第二刮板机662的入料口,第二刮板机662将饲料供给第三储料仓613、第四储料仓614及第五储料仓615,通过第一气动四通阀643及第三气动三通阀644控制饲料进入到第四储料仓 614及第三储料仓613,自动化程度高。

优选地,所述养殖层1上设置有混凝土栏杆10,所述混凝土栏杆10将每一层养殖层1分隔成为走道区域11和多个养殖猪圈12,每一个所述的养殖猪圈12均包括平地区域121和排污槽122,所述地暖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养殖场主体顶部的保温水箱71、加热主机72及埋设在养殖层1的平地区域121 内的地暖管73,所述保温水箱71连接有地暖供水管74及地暖回水管75,所述地暖供水管74的出水口连接到地暖管73 的入水口,所述地暖管73的出水口连接到地暖回水管75的入水口,所述地暖供水管74中设置有地暖供水循环泵76,所述加热主机72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加热主机72的入水口通过加热入水管道连通到保温水箱71内部,加热主机72的出水口通过加热出水管道连通到保温水箱71内部。

优选地,所述加热主机72为空气能加热主机;所述地暖供水管74及地暖回水管75均为保温管;所述保温水箱7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地暖管73通过L形弯折的方式往复埋设在所述平地区域121底部;所述养殖场主体具有五层养殖层1,每一层养殖层1铺设有五组上述的地暖管73,每一组地暖管73配套连接一个保温水箱71及一个加热主机72。

所述地暖供水循环泵76将保温水箱71内的热水通过地暖供水管74供应给地暖管73,地暖管73将热量输送给养殖猪圈12的平地区域121后,地暖管73内的热水的温度会降低,地暖管73内降温的暖水会通过地暖回流管75回流到保温水箱 71内并实现循环供应。

当保温水箱71内部的水温过低时,所述加热主机72通过加热入水管道将保温水箱71内的低温水吸入并加热,加热后的高温水通过加热出水管从加热主机72回流到保温水箱71 中并使得保温水箱71内部的水温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具有节能的优点。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