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鱼菜共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278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1001来源:国知局
智能鱼菜共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鱼菜共生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越来越紧张,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却有了更高的要求。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地毯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鱼菜共生设备占用面积大,智能化较低,且对植物的光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智能补光,智能水循环鱼菜共生设备。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控制区,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鱼缸,所述鱼缸内竖直插设有隔板,所述鱼缸内位于隔板的一侧设有增氧泵和水族灯,所述鱼缸内位于隔板的另一侧设有潜水泵,所述框架的中部设有水培种植装置,所述水培种植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另一端连接有下水管,所述上水管与下水管分别延伸至鱼缸内,所述上水管与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水培种植装置的上方设有补光灯;

所述控制区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增氧泵、水族灯、潜水泵、补光灯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水培种植装置包括一个盛放架,所述盛放架上设有一个水培种植槽,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上端连接有上水管,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水培种植装置包括一个盛放架,所述盛放架上至少并排设有两个水培种植槽,相邻所述水培种植槽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首个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最后一个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一端连接有下水管。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控制区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水培种植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纵向分布的盛放架,每个所述盛放架上设有水培种植槽,相邻所述水培种植槽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顶部首个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底部最后一个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一端连接有下水管。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水培种植槽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补光灯,对应顶部所述水培种植槽的补光灯设置在控制区的下部,其余对应所述水培种植槽的补光灯设置在上一个盛放架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补光灯内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其中所述鱼缸与水培种植槽内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潜水泵将鱼缸内的水通过上水管输送至水培种植装置中,实现自动供水,无须人工经常打理,水培种植装置中多余的水通过下水管回流至鱼缸内,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节省水资源,减少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水培种植装置的上方设有补光灯,补光灯内设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用于感应光源光照情况,当光源充足时,补光灯不工作,光源不足时,补光灯对植物进行补充光照,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增氧泵用于为鱼缸内提供氧气,保证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本实用新型水族灯能使灯管发出超白光,使水体透明、清晰,水草颜色逼真,同时能促进水草光合作用,促进水草生长发育。

本实用新型增氧泵所在的区域为养鱼区,潜水泵所在的区域为供水区,隔板的设置将供水区与养鱼区分隔开,防止潜水泵在供水时出现把鱼抽走的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鱼菜共生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中鱼缸从正面观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中鱼缸从后面观测结构图;

其中:1、框架;101、盛放架;2、控制区;3、补光灯;4、水培种植槽;5、上水管;6、连接管;7、下水管;8、鱼缸;9、万向轮;10、隔板;11、增氧泵;12、水族灯;13、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包括框架1,框架1的顶部设有控制区2,框架1的底部设有鱼缸8,鱼缸8内竖直插设有隔板10,鱼缸8内位于隔板10的一侧为养鱼区,设有增氧泵11和水族灯12,鱼缸8内位于隔板10的另一侧为供水区,设有潜水泵13,框架1的中部设有水培种植装置,水培种植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5,另一端连接有下水管7,上水管5与下水管7分别延伸至鱼缸8内,上水管5与潜水泵13的输出端连接。

水培种植装置的上方设有补光灯3;

控制区2内设有控制装置,增氧泵11、水族灯12、潜水泵13、补光灯3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该结构中,潜水泵13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鱼缸8内的水通过上水管5输送至水培种植装置中,实现自动供水,无须人工经常打理,水培种植装置中多余的水通过下水管7回流至鱼缸8内,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节省水资源,减少维护成本。

增氧泵11用于为鱼缸8内提供氧气,保证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水族灯12能使灯管发出超白光,使水体透明、清晰,水草颜色逼真,同时能促进水草光合作用,促进水草生长发育。

增氧泵11所在的区域为养鱼区,潜水泵13所在的区域为供水区,隔板10的设置将供水区与养鱼区分隔开,防止潜水泵13在供水时出现把鱼抽走的现象。

补光灯3的设置用于实现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为植物补充光照,补光灯3的选择可根据需要选用灯带、灯板、灯管等。

进一步的,补光灯3内设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光敏传感器用于感应光源光照情况,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当光源充足时,光敏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补光灯3不工作,光源不足时,光敏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补光灯3对植物进行补充光照,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培种植装置包括一个盛放架101,盛放架101上设有水培种植槽4,水培种植槽4的上端连接有上水管5,水培种植槽4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7。补光灯3设置在控制区2的下部。水培种植槽4中种植有植物,潜水泵13将鱼缸8内的水通过上水管5输送至水培种植槽4中,实现自动供水,水培种植槽4中多余的水通过下水管7回流至鱼缸8内。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水培种植装置包括一个盛放架101,盛放架101上至少并排设有两个水培种植槽4,相邻水培种植槽4之间通过连接管6连接,首个水培种植槽4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5,最后一个水培种植槽4的一端连接有下水管7。补光灯3设置在控制区2的下部。每个水培种植槽4中种植有植物,潜水泵13将鱼缸8内的水通过上水管5输送至首个水培种植槽4中,相邻水培种植槽4之间通过连接管6传输,实现自动供水,水培种植槽4中多余的水通过最后一个水培种植槽4上的下水管7回流至鱼缸8内。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水培种植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纵向分布的盛放架101,每个盛放架101上分别设有水培种植槽4,相邻水培种植槽4之间通过连接管6连接,顶部首个水培种植槽4的一端连接有上水管5,底部最后一个水培种植槽4的一端连接有下水管7。每个水培种植槽4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补光灯3,对应首个水培种植槽4的补光灯3设置在控制区2的下部,其余对应水培种植槽4的补光灯3设置在上一个盛放架101的下部。每个水培种植槽4中种植有植物,潜水泵13将鱼缸8内的水通过上水管5输送至顶部首个水培种植槽4中,相邻水培种植槽4之间通过连接管6传输,实现自动供水,水培种植槽4中多余的水通过底部最后一个水培种植槽4上的下水管7回流至鱼缸8内。

进一步的,鱼缸8与水培种植槽4内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鱼缸8与水培种植槽4的水位状况,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以保证鱼缸8与水培种植槽4内水的充足供应。其中,水培种植槽4内的水位传感器监测到其内的水位低于设定的水位时,水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潜水泵13工作,实现供水过程,鱼缸8内的水位传感器监测到其内的水位低于设定的水位时,水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潜水泵13停止工作,并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及时向鱼缸8内加水。

进一步的,框架1与盛放架101可采用木材、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应用于家居、商店、餐厅等,在水培种植槽4内可以种植绿植、花卉、蔬菜等,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智能鱼菜共生设备能够通过控制装置实现智能补光、智能水循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