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699发布日期:2018-11-07 20:0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在民间有金丝线,金耳环,鸟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金钱草,金线石松等美称,主要特征是:叶圆盾形,根茎较细,叶柄细长,棕褐色,可攀援,不耐寒,喜温暖湿润,越冬温度10℃以上,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

市场上的温室培育在使用中出现不具备一定的灭菌能力,导致在培育金线莲时,可能出现金线莲菌体感染的情况,导致金线莲大规模死亡,并且温室培育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增加金线莲的死亡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温室培育在使用中出现不具备一定的灭菌能力,导致在培育金线莲时,可能出现金线莲菌体感染的情况,导致金线莲大规模死亡,并且温室培育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增加金线莲的死亡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包括底座、固定外壳和灯座,所述底座的内侧中部贯穿有滑道,且底座的地点左侧分布有出水阀门,所述底座的外侧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内侧两端安装有风扇,所述固定外壳镶嵌于底座的顶部四周,且固定外壳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灯座设置于顶盖的内侧两端,且灯座的左侧连接有灭菌灯,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上端贯穿有软管,且软管的左端分布有进水阀门,所述软管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底座的内侧顶端镶嵌有支柱,且支柱的内侧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连接有培养皿,所述固定外壳的侧面左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右侧分布有门体,所述门体的内侧连接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侧右端安装有把手,所述软管的四周镶嵌有支杆,且支杆的四周固定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滑道沿底座的轴心线分布,且滑道呈倾斜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底座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挡板与底座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柱与底板之间为梯形状结构,且底板位多层平行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门体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外壳相连接,且门体与固定外壳之间为可翻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杆与软管之间呈十字状分布,且软管呈圆形状分布在支杆的内侧,并且支杆与防滑垫之间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设置有滑道,且滑道呈倾斜状分布,当上方水滴落下时,能够集体堆积到滑道内,方便从出水阀门内排出,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温室培育装置内部过于潮湿,导致内部菌体大量繁殖,挡板的内侧两端安装有风扇,挡板与底座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当风扇出现故障或者底座内出现损坏时,使用中能够通过拆卸螺钉将挡板拆卸下来,方便使用者对内部进行维修,支柱的内侧固定有底板,底板位多层平行状结构,支柱与底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承重过大,导致支柱与底板之间出现形变垮塌的情况,并且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放置合适的培养皿,在培育实验中,方便进行多实验目标进行观察,支杆的四周固定有防滑垫,支杆与软管之间呈十字状分布,防滑垫具有良好的固定夹紧的作用,防止在放置支杆时,支杆与固定外壳的内壁缝隙过大,导致支杆从固定外壳上端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滑道,3、出水阀门,4、挡板,5、风扇,6、固定外壳,7、顶盖,8、灯座,9、灭菌灯,10、软管,11、进水阀门,12、雾化喷头,13、支柱,14、底板,15、培养皿,16、连接板,17、门体,18、观察窗,19、把手,20、支杆,2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包括底座1、滑道2、出水阀门3、挡板4、风扇5、固定外壳6、顶盖7、灯座8、灭菌灯9、软管10、进水阀门11、雾化喷头12、支柱13、底板14、培养皿15、连接板16、门体17、观察窗18、把手19、支杆20和防滑垫21,底座1的内侧中部贯穿有滑道2,且底座1的地点左侧分布有出水阀门3,滑道2沿底座1的轴心线分布,且滑道2呈倾斜状分布,当上方水滴落下时,能够集体堆积到滑道2内,方便从出水阀门3内排出,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温室培育装置内部过于潮湿,导致内部菌体大量繁殖,底座1的外侧连接有挡板4,且挡板4的内侧两端安装有风扇5,挡板4与底座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挡板4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当风扇5出现故障或者底座1内出现损坏时,使用中能够通过拆卸螺钉将挡板4拆卸下来,方便使用者对内部进行维修,固定外壳6镶嵌于底座1的顶部四周,且固定外壳6的顶部固定有顶盖7,灯座8设置于顶盖7的内侧两端,且灯座8的左侧连接有灭菌灯9,固定外壳6的内侧上端贯穿有软管10,且软管10的左端分布有进水阀门11,软管10的底端安装有雾化喷头12,底座1的内侧顶端镶嵌有支柱13,且支柱13的内侧固定有底板14,支柱13与底板14之间为梯形状结构,且底板14位多层平行状结构,支柱13与底板14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承重过大,导致支柱13与底板14之间出现形变垮塌的情况,并且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放置合适的培养皿15,在培育实验中,方便进行多实验目标进行观察,底板14的顶部连接有培养皿15,固定外壳6的侧面左端设置有连接板16,且连接板16的右侧分布有门体17,门体17通过连接板16与固定外壳6相连接,且门体17与固定外壳6之间为可翻转结构,使用者能够通过把手19将门体17打开,方便使用者近距离观察金线莲,同时门体17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在长时间放置中一些菌体从缝隙中穿过,导致金线莲出现菌体感染,门体17的内侧连接有观察窗18,且观察窗18的内侧右端安装有把手19,软管10的四周镶嵌有支杆20,且支杆20的四周固定有防滑垫21,支杆20与软管10之间呈十字状分布,且软管10呈圆形状分布在支杆20的内侧,并且支杆20与防滑垫21之间相互贴合,防滑垫21具有良好的固定夹紧的作用,防止在放置支杆20时,支杆20与固定外壳6的内壁缝隙过大,导致支杆20从固定外壳6上端滑落。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首先通过培养皿15,将金线莲放置在底板14上端,当金线莲放置完成后,使用者将灭菌灯9开启,灭菌灯9对金线莲进行杀菌处理,随后使用者将进水阀门11打开,水流入软管10内,从雾化喷头12洒出,雾化喷头12对水进行雾化,小颗粒的水雾落入培养皿15内,多余的水从固定外壳6内壁滑落至滑道2内,滑道2对水进行收集,水从出水阀门3排出,随后使用者将风扇5开启,风扇5向外鼓风,将固定外壳6内的潮湿空气排出,给金线莲培育生长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支杆20的四周固定有防滑垫21,支杆20与软管10之间呈十字状分布,防滑垫21具有良好的固定夹紧的作用,防止在放置支杆20时,支杆20与固定外壳6的内壁缝隙过大,导致支杆20从固定外壳6上端滑落,最后使用者更过观察对金线莲培育生长进行记录,就这样完成整个用于金线莲组培具有灭菌效果的温室培育系统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