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粪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143发布日期:2018-11-16 20:3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粪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鸡粪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鸡粪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舍饲鸡场的清粪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大型养鸡场,一般用清粪机定时清粪,但成本较高,一般中小养殖户难以接受。二是蓄粪沟一次性清粪,这种清粪方式解决不了鸡舍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蛆蝇孳生等严重问题。三是鸡舍笼架下水平地面定时清粪,这种清粪方式存在污水、鸡粪横溢,走道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鸡舍不卫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鸡粪清理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鸡粪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转轴,和传送带,所述支架由横架和底座组成,所述转轴为齿轮结构,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清粪装置连接部位设有卡槽,所述传送带与转轴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由支架固定在转轴两侧,所述刮板的下面设置有接粪槽。

进一步,所述支架,横架和底座,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支架的高度设置在20-25厘米,长度设置在2米,宽度设置在35-40厘米,高度正好放置于鸡笼的下面。

进一步,所述把手为可拆卸型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手握部位由木质材料包裹,呈环形可转动,在进行操作时木质材料不容易磨损到手部,所述把手与清粪装置连接部位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将把手与转轴对接进行清理工作。

进一步,所述传送带上面为光滑的表面,下面为带有与齿轮相同的凹凸槽底面,在进行操作时使传送带与转轴更好的咬合,所述挡板能有效抑制粪便向两边溢出。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高度设在5厘米,挡板两侧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刮板宽度与传送带的宽度相同,所述刮板与传送带面体吻合,所述刮板为可拆卸型,所述挡板和刮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清粪结束后可以将刮板拆卸下来,换置另一个清粪装置进行操作,可以循环使用。

进一步,所述刮板的下面设置有接粪槽,所述接粪槽可随时移动置其他装置的位置,方便收集多个清粪装置产生的粪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将鸡产生的粪便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接粪槽中,有效的防止由于鸡舍内粪便停留时间过长,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蛆蝇孳生等严重问题,刮板,把手都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多个清粪装置循环使用,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不仅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养殖鸡场的粪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鸡粪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横架,3底座,4转轴,5传送带,51挡板,6把手,61卡槽,7刮板,8接粪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鸡粪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转轴4,和传送带5,所述支架1由横架2和底座3组成,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支架1的高度设置在20-25厘米,长度设置在2米,宽度设置在35-40厘米,高度正好放置于鸡笼的下面。所述转轴4为齿轮结构,所述转轴4的外侧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把手6,所述把手6为可拆卸型,所述把手6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手握部位由木质材料包裹,呈环形可转动,在进行操作时木质材料不容易磨损到手部,所述把手6与清粪装置连接部位设有卡槽61,所述卡槽61将把手与转轴对接进行清理工作。所述传送带5与转轴4连接,所述传送带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51,所述挡板(51)的高度设在5厘米,挡板(51)两侧分别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挡板51能有效抑制粪便向两边溢出。所述传送带5上面为光滑的表面,下面为带有与齿轮相同的凹凸槽底面,在进行操作时使传送带5与转轴4更好的咬合。所述传送带5的一侧设置有刮板7,所述刮板7由支架固定在转轴4两侧,所述刮板7宽度与传送带5的宽度相同,所述刮板7与传送带5面体吻合,所述刮板7为可拆卸型,所述挡板51和刮板7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清粪结束后可以将刮板7拆卸下来,换置另一个清粪装置进行操作,可以循环使用。所述刮板7的下面设置有接粪槽8,所述接粪槽8可随时移动置其他清粪装置的位置,方便收集多个清粪装置产生的粪便。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操作时,将鸡粪清理装置放置在每排鸡笼的下面,安排固定时间,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刮板安装在清粪装置的转轴上,刮板下面放置好接粪槽,将把手安装在转抽上,转动把手,粪便通过传送带将粪便传送到一端,通过刮板将粪便转移到接粪槽里,当一个清粪装置清理结束后,可将把手,刮板,接粪槽移到另一个清粪装置,进行下一操作。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能将鸡产生的粪便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接粪槽中,有效的防止由于鸡舍内粪便停留时间过长,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蛆蝇孳生等严重问题,刮板,把手都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多个装置循环使用,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不仅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养殖鸡场的粪便清理。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