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929发布日期:2018-11-09 20:1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蚕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种桑、育桑、缫丝、织绸的国家。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得益于改革开放,保持二十年来的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近几年蚕丝制品市场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带动了养蚕事业的火热。

桑蚕的用途范围极广,然而其饲养过程却非常繁琐,其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数次脱皮成长,其阶段可以分为稚蚕期、状蚕期及眠蚕期,在稚蚕期、状蚕期及眠蚕期对于桑蚕的饲养情况各有不同,现有的养蚕工具主要为:竹制的蚕匾和木制的蚕框,这两种蚕具的缺点在于:不耐用、蚕具湿后不易干、不易清洗、易藏病毒、不易消毒,且蚕具较容易被消毒药物腐蚀而烂掉;蚕具堆叠复杂,堆叠后稳定性差;蚕具高度一定,无法随意改变,蚕容易爬出,不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可根据实际的养蚕要求、蚕的生长阶段进行蚕框的选择,针对性强,便于管理,不同蚕框之间可各自重复叠加或相互交错叠加,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包括第一蚕框和第二蚕框,其特征在于:第一蚕框的顶部内侧设有限位卡槽,第一蚕框的底面上设有环形卡圈,环形卡圈与限位卡槽相匹配,第二蚕框的顶部设有开槽,开槽与环形卡圈相对应,第二蚕框的底面上设有卡位板,卡位板与限位卡槽相对应,开槽与卡位板相匹配,第一蚕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槽,透气槽内均匀分布有隔条,第二蚕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孔;该成套矩形蚕框可根据实际的养蚕要求、蚕的生长阶段进行蚕框的选择,针对性强,便于管理,不同蚕框之间可各自重复叠加或相互交错叠加,实用性强。

进一步,第一蚕框上设有围挡框,围挡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栅格窗,围挡框的设置增加了围挡高度,防止蚕爬出,方便管理,栅格窗提高了围挡框的透气性能。

进一步,围挡框底面的四个边角上均设有L型凸块,围挡框顶面的四个边角上均设有L型嵌位槽,L型嵌位槽与L型凸块相匹配,L型凸块分别与限位卡槽、开槽相对应,围挡框分别与第一蚕框、第二蚕框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堆叠简单,快速方便,将处于上方围挡框的L型凸块卡入处于下方围挡框的L型嵌位槽内,使得上下相邻的围挡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实现重复堆叠,从而增加了围挡高度,防止蚕爬出,方便管理。

进一步,第一蚕框顶面上设有限位孔,第一蚕框底面上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与限位孔相匹配,第二蚕框顶面上设有卡孔,卡孔与定位柱相匹配,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的定位柱对准处于下方第一蚕框的限位孔,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的重复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的定位柱对准处于下方第二蚕框的卡孔,使得第一蚕框与第二蚕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与第二蚕框的堆叠。

进一步,第一蚕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使得第一蚕框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可靠,提高第一蚕框的承重能力,从而延长第一蚕框的使用寿命,避免在实际搬运、叠加过程中第一蚕框出现变形、弯曲等现象。

进一步,第二蚕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使得第二蚕框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可靠,提高承重能力。

进一步,限位卡槽的深度与环形卡圈的高度相等,在上下叠装时,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底面上的环形卡圈嵌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顶面上的限位卡槽内,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紧密贴合,不存在空隙,不会发生左右相对位移,不易脱开,增加了第一蚕框上下堆叠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蚕框的底面上设有网状凸起,网状凸起位于环形卡圈内,网状凸起加强了第一蚕框底部的结构强度,使得环形卡圈不易受到温度影响而发生热胀冷缩作用。

进一步,第一蚕框和第二蚕框的边角均设有倒角面,倒角面的设计可以防止饲养员在搬运、叠装蚕框过程中被边角划伤,从而保护了饲养员,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蚕框和第二蚕框的组合可以根据不同蚕的生长阶段、养殖要求选择合适的蚕框进行养殖,便于不同阶段的蚕与蚕之间的间隔饲养,从而便于后期的统一管理和蚕的喂养,节约饲养者的时间和体力,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的成活率和饲养质量。

2、第一蚕框和第二蚕框之间可以各自重复堆叠或相互交错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底面上的环形卡圈嵌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顶面上的限位卡槽内,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的重复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底面上的环形卡圈嵌入处于下方第二蚕框顶面上的开槽内,或将处于上方第二蚕框的卡位板卡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顶面上的限位卡槽内,使得第一蚕框与第二蚕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与第二蚕框的相互交错堆叠,整体堆叠稳固,有效防止蚕框叠加层数过高导致重心不稳,出现倾倒现象。

3、围挡框分别与第一蚕框、第二蚕框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处于上方围挡框的L型凸块卡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的限位卡槽内,使得围挡框与第一蚕框相互牵制,不容易脱开,实现稳定堆叠;将处于上方围挡框的L型凸块卡入处于下方第二蚕框的开槽内,使得围挡框与第二蚕框相互牵制,不容易脱开,实现稳定堆叠;将处于上方围挡框的L型凸块卡入处于下方围挡框的L型嵌位槽内,使得上下相邻的围挡框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实现重复堆叠,从而增加了围挡高度,防止蚕爬出,方便管理。

4、透气槽内均匀分布有隔条,隔条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增大了第一蚕框内外的空气交换面积,透气性增强,方便调节第一蚕框内的温湿度,从而提高蚕的成活率和蚕丝的质量;第二蚕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孔,提高了第二蚕框的透气性能,从而提高了饲养的环境质量;围挡框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栅格窗,提高了围挡框的透气性能,围挡高度增加,透气性也增强,从而保证了饲养的环境质量,利于蚕的生长,提高蚕的成活率和蚕丝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蚕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围挡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蚕框;2-第二蚕框;3-倒角面;4-限位卡槽;5-环形卡圈;6-开槽;7-卡位板;8-限位孔;9-定位柱;10-卡孔;11-第一加强板;12-网状凸起;13-透气槽;14-隔条;15-透气孔;16-围挡框;17-栅格窗;18-L型凸块;19-L型嵌位槽;20-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蚕营茧的成套矩形蚕框,包括第一蚕框1和第二蚕框,第一蚕框1和第二蚕框2的边角均设有倒角面3,倒角面3的设计可以防止饲养员在搬运、叠装蚕框过程中被边角划伤,从而保护了饲养员,提高安全性。第一蚕框1的顶部内侧设有限位卡槽4,第一蚕框1的底面上设有环形卡圈5,环形卡圈5与限位卡槽4相匹配,限位卡槽4的深度与环形卡圈5的高度相等,在上下叠装时,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1底面上的环形卡圈5嵌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1顶面上的限位卡槽4内,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1紧密贴合,不存在空隙,不会发生左右相对位移,不易脱开,增加了第一蚕框1上下堆叠后的稳定性。第二蚕框2的顶部设有开槽6,开槽6与环形卡圈5相对应,第二蚕框2的底面上设有卡位板7,卡位板7与限位卡槽4相对应,开槽6与卡位板7相匹配。第一蚕框1顶面上设有限位孔8,第一蚕框1底面上设有定位柱9,定位柱9与限位孔8相匹配,第二蚕框2顶面上设有卡孔10,卡孔10与定位柱9相匹配,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1的定位柱9对准处于下方第一蚕框1的限位孔8,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1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1的重复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1的定位柱9对准处于下方第二蚕框2的卡孔10,使得第一蚕框1与第二蚕框2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1与第二蚕框2的堆叠。

第一蚕框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11使得第一蚕框1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可靠,提高第一蚕框1的承重能力,从而延长第一蚕框1的使用寿命,避免在实际搬运、叠加过程中第一蚕框1出现变形、弯曲等现象。第一蚕框1的底面上设有网状凸起12,网状凸起12位于环形卡圈5内,网状凸起12加强了第一蚕框1底部的结构强度,使得环形卡圈5不易受到温度影响而发生热胀冷缩作用。第一蚕框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槽13,透气槽13内均匀分布有隔条14,第二蚕框2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孔15,提高透气性,第二蚕框2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加强板20,第二加强板20使得第二蚕框2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可靠,提高承重能力。第一蚕框1上设有围挡框16,围挡框16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栅格窗17,围挡框16底面的四个边角上均设有L型凸块18,围挡框16顶面的四个边角上均设有L型嵌位槽19,L型嵌位槽19与L型凸块18相匹配,L型凸块18分别与限位卡槽4、开槽6相对应,围挡框16分别与第一蚕框1、第二蚕框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堆叠简单,快速方便,将处于上方围挡框16的L型凸块1第二加强板8卡入处于下方围挡框16的L型嵌位槽19内,使得上下相邻的围挡框16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实现重复堆叠,从而增加了围挡高度,防止蚕爬出,方便管理。

1、第一蚕框1和第二蚕框2的组合可以根据不同蚕的生长阶段、养殖要求选择合适的蚕框进行养殖,便于不同阶段的蚕与蚕之间的间隔饲养,从而便于后期的统一管理和蚕的喂养,节约饲养者的时间和体力,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的成活率和饲养质量。

2、第一蚕框1和第二蚕框2之间可以各自重复堆叠或相互交错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1底面上的环形卡圈5嵌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1顶面上的限位卡槽4内,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一蚕框1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1的重复堆叠;将处于上方第一蚕框1底面上的环形卡圈5嵌入处于下方第二蚕框2顶面上的开槽6内,或将处于上方第二蚕框2的卡位板7卡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1顶面上的限位卡槽4内,使得第一蚕框1与第二蚕框2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稳定性好,实现第一蚕框1与第二蚕框2的相互交错堆叠,整体堆叠稳固,有效防止蚕框叠加层数过高导致重心不稳,出现倾倒现象。

3、围挡框16分别与第一蚕框1、第二蚕框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处于上方围挡框16的L型凸块18卡入处于下方第一蚕框1的限位卡槽4内,使得围挡框16与第一蚕框1相互牵制,不容易脱开,实现稳定堆叠;将处于上方围挡框16的L型凸块18卡入处于下方第二蚕框2的开槽6内,使得围挡框16与第二蚕框2相互牵制,不容易脱开,实现稳定堆叠;将处于上方围挡框16的L型凸块18卡入处于下方围挡框16的L型嵌位槽19内,使得上下相邻的围挡框16相互牵制,不会产生横向位移,实现重复堆叠,从而增加了围挡高度,防止蚕爬出,方便管理。

4、透气槽13内均匀分布有隔条14,隔条14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增大了第一蚕框1内外的空气交换面积,透气性增强,方便调节第一蚕框1内的温湿度,从而提高蚕的成活率和蚕丝的质量;第二蚕框2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透气孔15,提高了第二蚕框2的透气性能,从而提高了饲养的环境质量;围挡框16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栅格窗17,提高了围挡框16的透气性能,围挡高度增加,透气性也增强,从而保证了饲养的环境质量,利于蚕的生长,提高蚕的成活率和蚕丝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