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尾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239发布日期:2018-11-02 20:43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带有多个分叉漂尾的多尾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或摆动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些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现有的浮漂浮尾都为单支漂尾,其在水体中的可见度与稳定性差:如果漂尾无法看清,或者是漂尾在水体中受风吹、水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左右摆动厉害,则会严重影响钓鱼者对浮漂动作的判断,导致钓鱼者的渔获大大减少。能否清楚的观察浮漂漂尾的动作,以及浮漂漂尾在水体中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多个分叉漂尾、能更清楚观察漂尾动作、稳定性更好的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尾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漂尾上涂有间隔分布的不同颜色的漂目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开叉结构,由多支开叉漂尾呈圆形均匀分布而成,所述各支开叉漂尾的一端与漂尾连接,另一端呈均匀分布的向外散射状,且在各支开叉漂尾与漂尾的连接处,还套设有一个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内圆面与漂尾的外圆面通过螺纹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叉漂尾的数量为均匀分布且长度相同的二支、三支,或更多支。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叉漂尾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开叉漂尾。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套筒与开叉漂尾接触的一端内圆面无螺纹,且该端内圆面开有斜切口,调节套筒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漂尾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尾及各支开叉漂尾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

有益效果:该浮漂的浮尾由多支开叉漂尾构成,在各支开叉漂尾向外散射开时,能有效增加钓鱼者对浮漂的观察角度与数量,提高浮漂浮尾的醒目度,更利于钓鱼者观察浮漂动静;更重要的是,多支散射的漂尾浮于水面,能有效增加浮漂在水体中的稳定性,防止浮漂因风吹、水流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左右摆动;并且,还可根据风速、水流速度等实际情况利用调节套筒调节各支开叉漂尾的向外散射状程度,在无风无水流动的静态水域,甚至可以利用调节套筒将各支分叉漂尾拼合成一体从而形成单支漂尾,大大增加了浮漂使用的灵活性,可适应于各种水域垂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调节套筒与漂尾的连接剖视图;

图4为各支开叉漂尾被紧凑拼合后的结构图。

图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开叉漂尾,5-调节套筒,6-螺纹,7-调节套筒内圆面无螺纹段,8-斜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多尾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1、漂身2、漂脚3,漂尾上涂有间隔分布的不同颜色的漂目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开叉结构,由多支开叉漂尾4呈圆形均匀分布(即多支开叉漂尾的最顶端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形上)而成,开叉漂尾的数量为均匀分布且长度相同的二支、三支,或更多支(附图所示为四支),所述各支开叉漂尾的一端与漂尾连接,另一端呈均匀分布的向外散射状,且在各支开叉漂尾与漂尾的连接处,还套设有一个调节套筒5,调节套筒的内圆面与漂尾的外圆面通过螺纹6连接。如附图3所示,所述调节套筒与开叉漂尾接触的一端内圆面无螺纹(如附图3中7所示,该端内圆面留出一段不开螺纹即可,但漂尾上的螺纹从各开叉漂尾与漂尾的连接处开始,向漂身方向延伸适当长度),且该端内圆面开有斜切口8,不开螺纹且开有斜切口的目的是在调节套筒向上转动的过程中,防止调节套筒的上端摩擦刮坏开叉漂尾,斜切口能更好的调整开叉漂尾的散射程度,调节套筒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漂尾连接。

在具体生产制作时,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漂尾与各开叉漂尾的连接处一体成型制作;2、漂尾与各开叉漂尾采用弹性材料制成;3、在制作完成时,应当使各开叉漂尾在不受调节套筒作用力的原始状态下处于向外的散射状(如附图中所示);4、各支开叉漂尾在被紧凑拼合到一起形成单支漂尾后(如附图4所示),其外围尺寸与漂尾外圆及调节套筒内圆尺寸基本相当,略小于调节套筒内圆尺寸,一是可以利用调节套筒将各开叉漂尾挤凑在一起形成单支漂尾,二是在生产时,便于调节套筒可以从顶端直接套到漂尾上的螺纹处,同样便于调节套筒从漂尾处取下进行维修;5、漂尾及各支开叉漂尾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附图中所示为圆形)。

使用时,先用手将各开叉漂尾挤紧形成单支漂尾,将调节套筒从单支漂尾的顶端套入并一直移动到漂尾上的螺纹处,并适当拧动调节套筒,使调节套筒固定在漂尾上,此时,各开叉漂尾因受调节套筒上端内圆面的作用力,被紧凑挤压在一起,形成单支漂尾,此种情况适应于无风无水流的静态水域垂钓,此时,本浮漂相当于普通的单漂尾浮漂。

当在视线相对较差,或是有风吹,或水流动的水域钓鱼,需要提高浮漂漂尾的可视效果,以及有效保证浮漂在水体中的稳定性、不会随意左右摆动时,可转动调节套筒,使调节套筒向漂身方向移动,在调节套筒向漂身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被调节套筒上端内圆面压制的各开叉漂尾底端被逐渐释放,各开叉漂尾在其弹性材料弹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外散射开,最终形成向外均匀散射状的多支开叉漂尾,将其投入水体中后,不仅能增加钓鱼者对浮漂的观察角度与数量,提高浮漂浮尾的醒目度,更利于钓鱼者观察浮漂动静,同时,多支散射的漂尾浮于水面,能使得浮漂整体受力均匀且受力面积增大,有效增加浮漂在水体中的稳定性,防止浮漂因风吹、水流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左右摆动。在使用的过程中,钓鱼者还可根据可视度,以及风速与水流速度随时调整调节套筒,从而调整各开叉漂尾的散射程度并找到最佳的散射程度,使本浮漂既清晰可见、稳定,又能达到最佳的灵敏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