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束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805发布日期:2019-02-10 22:2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束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束捆机,尤其是一种秸秆束捆机。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秸秆在收割后需要进行捆扎,以方便运输和存放。目前,植物秸秆一般采用人工捆扎,这种捆扎方式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而且捆扎不结实,捆扎效率低。而通用的打包机中,压紧机构均为下行压紧,打包完成的秸秆位于打包机底部,非常不容易取走,影响打包作业效率,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秸秆束捆机,该束捆机采用上行压紧的结构,可以非常方便的取出秸秆捆,有效的提高了捆扎效率。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秸秆束捆机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内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承载支架,主体框架的上端设置有与承载支架对应的可开合上盖。

上述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固连有多根垂直导向杆A。

上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固连有与垂直导向杆A数量相等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轮。

上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A,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连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液压缸A的活塞杆铰接。

上述主体框架的左右两端固连有垂直导向杆B,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与垂直导向杆B配合的导向套筒或导向槽。

上述上盖为框架式结构,上盖的左右两侧中,一侧与主体框架的上端铰接、另一侧与主体框架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主体框架的左右两端固连有液压缸B,液压缸B与上盖中与主体框架铰接侧的两端部铰接。

上述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连有对齐挡板,所述上盖与主体框架上端的可拆卸固定连接为销连接。

上述主体框架上还安装有卷扬机和支架,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滑轮,卷扬机上的吊索绕过滑轮后连接有吊钩。

上述承载板上放置有木质秸秆放置板,秸秆放置板上沿秸秆的径向设置有多个打包带放置槽。

上述上盖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压紧支架,各压紧支架沿秸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压紧支架与打包带放置槽交错设置。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秸秆束捆机中,主体框架内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承载支架,主体框架的上端设置有与承载支架对应的可开合上盖。待捆扎的秸秆放置在承载支架上,并关闭上盖,动力装置驱动承载支架上行,随着承载支架的上行,通过承载支架与上盖将秸秆压实,用打包带将秸秆打包锁死,然后打开上盖,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打包成捆的秸秆取走。该束捆机采用上行压紧的结构,捆扎完成的秸秆位于主体框架的上端,可以方便的取走,且采用机械化压紧,可以实现均匀结实的捆扎,捆扎作业效率高,利于运输。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连接吊耳,3-压紧支架,4-销孔,5-导向轮,6-垂直导向杆A,7-承载板,8-主体框架,9-连接支架,10-导向套筒,11-卷扬机,12-支架,13-液压缸A,14-液压缸B,15-垂直导向杆B,16-吊钩,17-吊索,18-滑轮,19-对齐挡板,20-秸秆放置板,21-打包带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位于秸秆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前后侧,位于秸秆两端部的两侧为左右侧。

一种秸秆束捆机,如图所示,它包括主体框架8,所述主体框架8内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承载支架,主体框架8的上端设置有与承载支架对应的可开合上盖1。

其中,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7,承载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连有对齐挡板19,对齐挡板19可以用于对秸秆的一端进行对齐,承载板7的前后两侧分别固连有多根垂直导向杆A6,主体框架8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固连有与垂直导向杆A6数量相等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轮5,承载板7上行或下行过程中,通过垂直导向杆A6与导向轮5的滑动配合对承载板7的前后两侧进行垂直导向,保证承载板7可以沿垂直方向稳定的上下移动。此外,承载板7上放置有木质秸秆放置板20,秸秆放置板20上沿秸秆的径向设置有多个打包带放置槽21,且打包带放置槽21与压紧支架3交错设置,木质秸秆放置板20可以均匀的承载压力,打包前先将打包带放置到打包带放置槽21内,以方便对秸秆进行打包。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A13,承载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连有连接支架9,连接支架9与液压缸A13的活塞杆铰接。主体框架8的左右两端固连有垂直导向杆B15,连接支架9上设置有与垂直导向杆B15配合的导向套筒10或导向槽。液压缸A13通过连接支架9驱动承载板7及秸秆放置板20上行或下行,上行或下行过程中,导向套筒10或导向槽与垂直导向杆B15配合对承载板7及秸秆放置板20的两端进行导向,进一步保证了承载板7及秸秆放置板20的运行稳定性。

所述上盖1为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在满足正常捆扎压紧作业的同时,可以减轻其重量,利于打开或关闭,且承载板7上行过程中,垂直导向杆A6可以穿过上盖1,以保证承载板7的正常移动。上盖1的左右两侧中,一侧与主体框架8的上端铰接、另一侧与主体框架8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上盖1与主体框架8上端的可拆卸固定连接为销连接,具体来说,上盖1的边缘固连有连接吊耳2,主体框架8的上端和连接吊耳2上分别设置有可与销轴配合的销孔4,上盖1与主体框架8的铰接结构为主体框架8的左右两端固连有液压缸B14,液压缸B14与上盖1中与主体框架8铰接侧的两端部铰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后,通过液压缸B14驱动上盖1转动,实现上盖1打开或关闭,上盖1关闭后,通过销轴与主体框架8上端固定,以保证上盖1可以进行秸秆压紧作业,捆扎完成后,打开销轴,通过液压缸B14驱动上盖1转动打开,取走打包好的秸秆。上盖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压紧支架3,各压紧支架3沿秸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各个压紧支架3可以对秸秆进行局部集中压紧,并用打包带将秸秆打包锁死,可以提高秸秆打包的牢固性。

所述主体框架8上还安装有卷扬机11和支架12,支架12的上端设置有滑轮18,卷扬机11上的吊索17绕过滑轮18后连接有吊钩16。秸秆捆扎完成后,卷扬机11通过吊索17驱动吊钩16将成捆的秸秆吊走,这种方式的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捆扎作业时,先将打包带放置到打包带放置槽21内,取下销轴并通过液压缸B14驱动上盖1转动打开,将待捆扎的秸秆放在秸秆放置板20上并通过对齐挡板19将秸秆一端对齐,再通过液压缸B14驱动上盖1转动并关闭,并通过销轴将上盖1与主体框架8固定。液压缸A13通过连接支架9驱动承载板7及秸秆放置板20上行,随着承载板7及秸秆放置板20的上行,秸秆放置板20与上盖1(没有压紧支架3的情况下)或秸秆放置板20与压紧支架3将秸秆压实,再用打包带将秸秆打包锁死,然后取下销轴,液压缸B14驱动上盖1转动并打开,此时成捆的秸秆位于主体框架8的上端,卷扬机11通过吊钩16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打包成捆的秸秆吊走,液压缸A13通过连接支架9驱动承载板7和秸秆放置板20下行复位,等待下次作业。该束捆机采用上行压紧的结构,捆扎完成的秸秆位于主体框架8的上端,可以方便的取走,且采用机械化压紧,可以实现均匀结实的捆扎,捆扎作业效率高,利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