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121发布日期:2018-12-05 18:3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排水灌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614977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盐碱地排盐管道系统,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依次设置有隔离层、种植土层、客土层,所述隔离层内铺设有多根相互交错且连通的暗管,所述暗管上连通依次贯穿种植土层、客土层的暗井,所述暗井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在暗井圆周边沿上且用于过滤预进入暗井内水流的环形过滤网,所述暗井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已进入暗井内水流的渗水膜层。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盐碱地排盐管道系统,其通过设置暗管与暗井相互配合对位于暗管安装位置上方的土质进行排盐作业。由于现有技术中暗管内部呈水平设置,经过土壤渗透带有盐分的渗透水进入暗管内后,远离暗井的暗管内的渗透水可能出现无法尽快流入暗井中从而导致渗透水积蓄情况的发生,降低了暗管的排盐降碱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系统,其优点在便于暗管内含盐水分的排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系统,包括基层,位于所述基层上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隔离层、种植层与客土层,位于所述隔离层内设置有暗管,所述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渗水孔,位于客土层的表层向下竖直开设有穿过所述种植层延伸至隔离层的暗井,所述暗管内固定有若干水平连接于暗管侧壁的导流板,若干导流板从暗管一端朝向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上呈阶梯状设置,相邻导流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暗管内导流板位于低端位的一端连通于暗井侧壁,暗管内导流板位于高端位的另一端连接有另一根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暗管设置于基层上方的隔离层中,下雨时的雨水或浇灌水落至客土层上,经过客土层向下渗透,渗透过程中带走土壤内的盐分,在经过种植层后进入隔离层中并通过渗水孔进入暗管内,由于暗管内设置有阶梯状分布的若干导流板,使得导流板之间存在高度差,便于进入暗管落至导流板上的水引流至暗管内位于导流板低端位的一端,同时暗管位于低端位导流板的一端连接暗井用于储蓄暗管内到流出的带有盐分的渗透水。设有阶梯状导流板的暗管加快了带有盐分的渗透水流至暗井内的导流速度,同时减少了可能积蓄于暗管内的渗透水水量,减少带有盐分的渗透水长期积蓄在暗管内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表面出现返盐现象的发生,保证盐碱地排盐降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位于与导流板连接侧相邻的两侧边呈弧形设置固定于暗管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导流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于暗管内壁上使得暗管被若干相连接的导流板与连接板分隔呈两个体积相等的独立空间,且两个独立空间的空间形状呈中心对称,暗管位于导流板处于高端位的一端连接另一根暗管,由于暗管内的导流板呈中心设置使得两根相邻暗管之间呈倒V型设置,进一步加强导流板对渗透水的导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暗井包括贯穿设置于所述客土层与种植层的抽水道以及连通所述抽水道设置于隔离层的蓄水池,所述抽水道的宽度小于蓄水池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内继续的渗透水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抽水设备伸入抽水道将蓄水池内含有盐分的渗透水抽出,保证蓄水池对渗透水的积蓄效果,抽水道的宽度小于蓄水池的宽度用以减少暗井的建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暗管连通于所述蓄水池,其连通位置位于蓄水池内壁远离蓄水池底面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暗管与蓄水池的连通处位于蓄水池内壁远离池底的上部,增大蓄水池对渗透水的积蓄空间,减少流入蓄水池内的渗透水水位上升而高于暗管与蓄水池连通处的高度导致渗透水回流至暗管内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周壁上等间隔连接有若干暗管使得隔离层中的暗管位于水平面上呈网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暗井为节点暗管为连线的网状分布用以增强暗管对土壤内渗透水的收集效果,提升暗管系统的排盐降碱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道位于客土层的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用以避免客土层上体积较大的杂物落入抽水道内导致暗井堵塞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道位于过滤网上方还转动连接有井盖,所述井盖呈中部向上突起的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用以在浇灌或下雨时遮挡于抽水道的道口处,避免大量水分通过抽水道进入蓄水池中,降低蓄水池对渗透水的积蓄效果,井盖呈弧形面用于将下雨或者浇灌时落至井盖上的水导流至井盖周边的土壤层中,增大渗透进土壤内的水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暗管外壁位于渗水孔边缘处朝向暗管内开设有倒角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孔上设置的倒角斜面用以增大渗水孔与土壤之间的渗水口面积,增大渗水量的同时对渗透水起到向管内导流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升暗管的排盐降碱效果;

2、保证暗管与暗井的正常使用,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凸显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暗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暗井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层;2、隔离层;3、种植层;4、客土层;5、暗井;51、蓄水池;52、抽水道;53、连接孔;54、过滤网;55、井盖;6、暗管;61、渗水孔;62、导流板;6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6系统,如图1、2所示,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暗管6系统,包括基层1,位于基层1上方在竖直方向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隔离层2、种植层3与客土层4,位于客土层4表面竖直向下贯穿至隔离层2开设有暗井5,位于隔离层2内水平安装有连通于暗井5的暗管6,暗管6表面开设有若干渗水孔61,暗管6内还设置有若干呈阶梯状分布的导流板62以及连接于相邻导流板62之间的连接板63,通过导流板62与连接板63将伸入暗管6内的渗透水导流至暗管6所连通的暗井5中进行收集。

如图3、4所示,暗管6呈长管状,导流板62呈矩形板状且其长边两侧壁呈圆弧面贴合焊接于暗管6的管壁上,若干导流板62位于暗管6内水平设置,其板面相互平行,连接板63竖直设置其长边两侧贴合焊接于导流板62的短边侧,连接板63的短边两侧壁呈圆弧面贴合焊接于暗管6管壁上,结合图1,若干导流板62呈阶梯设置使得暗管6一端的导流板62位于高端位,暗管6另一端内的导流板62位于低端位,导流板62与连接板63固定于暗管6内将暗管6内部分隔呈两个独立空间,两个独立空间的大小一致。暗管6位于导流板62处于高端位的一端连接于另一根暗管6,位于低端位的一端连通于暗井5。渗水孔61位于暗管6正对导流板62上下板面的侧壁处沿暗管6的轴向等间隔开设,且渗水孔61位于暗管6外管壁处向暗管6内延伸开设有倒角斜面使得渗水孔61位于暗管6外管壁处的孔径向暗管6内逐渐递减。

如图1、5所示,暗井5包括设于隔离层2的蓄水池51以及连通于蓄水池51顶部向上穿过隔离层2与种植层3延伸至客土层4的抽水道52,抽水道52呈长管状,蓄水池51呈方体设置。且抽水道52的管径小于蓄水池51的边长。蓄水池51的四个侧壁上位于远离池底的上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连接孔53,暗管6通过连接孔53连通于蓄水池51,一个蓄水池51连通有四个暗管6。结合图6,抽水道52位于客土层4表面的开口处罩设有过滤网54,同时位于开口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井盖55,井盖55的中部位置向上突起弯折使得井盖55呈球弧状盖于过滤网54上方。

通过水利改良方法改良盐碱地土壤时,向客土层4进行浇灌喷淋,喷淋出的水箱客土层4以下的种植层3与隔离层2渗透,在渗透过程中溶解带走土壤中的盐分起到稀释洗刷的效果,渗透水渗透至隔离层2时通过渗水孔61进入暗管6内,并在暗管6内导流板62的作用下向暗管6位于导流板62低端位连通的蓄水池51中进行收集,避免渗透水残留在暗管6中出现返盐现象影响土壤改良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