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331发布日期:2018-11-16 20:3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绿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土资源缺乏,采矿产生的废渣堆复绿难度大,目前已有对废渣复绿采用土体对废渣堆进行全面覆盖,渣面覆盖厚度相同。但对于林地和草地复垦对覆土厚度需求不同,可能造成林地覆土厚度不足,而草地覆土厚度过厚,造成土壤的浪费覆土,且该种复绿方法在降雨冲刷下容易流失,因此进行固定土养并便于形成植被的结构,这样恢复生态植被为目的复绿结构。

在现有的复绿结构中,仅仅用来进行植被的养殖,在应用于废渣堆的时候,废渣堆中产生的有效养分,无法被植被吸收,这样就造成了浪费,不仅如此,废渣堆还能够产生一些有用的再生气体和液体,如果不收集处理,还可能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包括若干框架,框架为正六边形,各框架依次连接,每个框架的内部均设有丝网,每个框架的下方设有一根导管,每个导管的下方设有一个废渣室,每个废渣室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开孔,各开孔共同连通有一个导流管,导流管连接有一个回收仓,回收仓的一侧设有一个连接管,连接管端部设有一个密封盖,密封盖位于框架的一侧;

各导管共同连接有一个导气管,导气管的端部设有一个集气室。

其中,框架中放置土壤,随后放置植被;接着,废渣室内部的放置废渣,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会对废渣中的养分进行吸收;随后废渣产生的气体经过导管的时候,由集气室通过导气管进行吸收;同时,废渣产生的有用液体通过导流管进入到回收仓中,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密封盖处连接抽水泵,就能够对回收仓内部的液体进行回收,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复绿结构的利用率和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丝网为蜂巢状网孔丝网。

优选的,所述丝网由铝合金制成。

优选的,为了能够对废渣室内部的气体进行采集,所述集气室的内部设有一个气泵。

优选的,为了能够对植被的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各框架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为了能够对植被的环境湿度进行监控,各框架的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废渣堆复绿结构,能够对废渣产生的养分、气体和液体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从而提高了该复绿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导管,3.废渣室,4.导流管,5.回收仓,6.连接管,7.密封盖,8.导气管,9.集气室,10.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包括若干框架1,框架1为正六边形,各框架1依次连接,每个框架1的内部均设有丝网10,每个框架1的下方设有一根导管2,每个导管2的下方设有一个废渣室3,每个废渣室3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开孔,各开孔共同连通有一个导流管4,导流管4连接有一个回收仓5,回收仓5的一侧设有一个连接管6,连接管6端部设有一个密封盖7,密封盖7位于框架1的一侧;各导管2共同连接有一个导气管8,导气管8的端部设有一个集气室9;所述丝网10为蜂巢状网孔丝网;所述丝网10由铝合金制成;所述集气室9的内部设有一个气泵;各框架1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废渣堆复绿结构,包括若干框架1,框架1为正六边形,各框架1依次连接,每个框架1的内部均设有丝网10,每个框架1的下方设有一根导管2,每个导管2的下方设有一个废渣室3,每个废渣室3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开孔,各开孔共同连通有一个导流管4,导流管4连接有一个回收仓5,回收仓5的一侧设有一个连接管6,连接管6端部设有一个密封盖7,密封盖7位于框架1的一侧;各导管2共同连接有一个导气管8,导气管8的端部设有一个集气室9;所述丝网10为蜂巢状网孔丝网;所述丝网10由铝合金制成;所述集气室9的内部设有一个气泵;各框架1的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