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541发布日期:2019-01-13 16:1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



背景技术:

园艺景观树木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为了保证园艺景观树木的转运,因此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并且在园艺景观树木上覆盖上遮阳网,当对园艺景观树木长时间的运输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园艺景观树木会失去水份并且使园艺景观树木萎缩,降低了园艺景观树木的复活率。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3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721420819.9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因此提高了园艺景观树木的复活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运输园艺景观树木的机动车、设置在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上的罩网、设置在罩网上并且设置为与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树枝接触式联接的套圈、设置在机动车上并且用于对套圈喷射水份的喷水装置。

由于设计了机动车、罩网、套圈和喷水装置,通过机动车,实现对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转运,通过罩网和套圈,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形成保湿网,通过喷水装置,保证了套圈的含水量,不再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并且在园艺景观树木上覆盖上遮阳网,因此提高了园艺景观树木的复活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保湿网罩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机动车、用于收拢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罩网、具有含水份的套圈和用于形成水雾的喷水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布置含水套从而形成保湿网罩的方式把罩网和套圈与机动车和喷水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喷水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水箱、水泵和雾化喷头并且水箱、水泵和雾化喷头设置为呈雾化水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机动车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盘、绳网、翻转叉、压板和螺杆并且托盘、绳网、翻转叉、压板和螺杆设置为呈滑动座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架和支撑梁并且支撑架和支撑梁设置为呈调节安装空间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箱壳、水堵、包裹罩、吸水条和绑带并且箱壳、水堵、包裹罩、吸水条和绑带设置为呈释放水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车上设置有支撑梁并且在支撑梁上设置有托盘,在托盘上设置有绳网和翻转叉并且翻转叉设置为与托盘转动式联接,在翻转叉上设置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设置为与托盘接触式联接,压板设置为通过螺杆与托盘联接并且箱壳和罩网设置在托盘上,在箱壳上设置有水堵并且在包裹罩中设置有吸水条,在包裹罩上设置有绑带并且吸水条设置在箱壳上,在罩网上设置有套圈,

水箱和水泵设置在机动车上并且雾化喷头设置为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车的车架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水箱和水泵并且支撑梁设置为沿机动车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水箱和水泵设置在机动车的车架的前端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罩网设置为兜状体并且在罩网的敞口部设置有收缩拉带体,罩网的网口的横向线体设置为与套圈串接式联接并且收缩拉带体设置为沿罩网的网口的径向线体串接在罩网的网口的横向线体之间,罩网的径向线体和罩网的的横向线体设置为与套带的端头联接并且设置为与罩网的套带的圈部设置为与托盘套装式联接,径向线体和横向线体分别设置为线状体并且收缩拉带体设置为绳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套圈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套圈设置为由纺织布通过缝纫形成的管状体,套圈设置为与罩网串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箱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水箱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水泵的输入端口联接,雾化喷头设置为与水泵的输出端口联接并且水泵的电机的电源端口设置为与机动车的电源线连接,雾化喷头设置为水雾化喷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梁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并且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分别设置为与机动车的车架联接,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设置为呈平行排列分布并且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与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设置为沿机动车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在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上设置有螺纹孔体并且设置为与托盘连接的螺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体的螺纹孔体、第二梁体的螺纹孔体、第三梁体的螺纹孔体和第四梁体的螺纹孔体联接,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盘设置为包含有上架部、耳部、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并且上架部的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耳部联接,上架部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联接并且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设置为沿上架部的横向中心线排列平行分布,在耳部中设置有串孔部并且在耳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锯齿部,在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部并且上架部设置为与绳网联接,串孔部设置为与翻转叉转动式联接并且锯齿部设置为与支撑架接触式联接,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滑动式联接并且设置为与支撑梁连接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螺纹孔部联接,上架部设置为三角形框架并且耳部设置为双耳部,后导轨部和前导轨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串孔部和第一螺纹孔部设置为圆形孔,锯齿部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口槽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绳网设置为三角形网状体并且绳网的周边部设置为通过螺钉和压板与托盘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叉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翻转叉设置为包含有斜梁部和竖块部,竖块部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竖块部联接并且在竖块部的另一个端头设置有轴杆部,在斜梁部中设置有通孔部并且在竖块部中设置有缺口部,在竖块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部并且第二螺纹孔部分别设置在缺口部的端头部,轴杆部设置为与托盘联接并且通孔部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第二螺纹孔部设置为与螺杆联接并且斜梁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竖块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轴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通孔部和第二螺纹孔部分别设置为圆形孔并且缺口部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架设置为包含有转动部、前抵制板部和后抵制板部并且前抵制板部和后抵制板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动部的端头联接,转动部设置为与翻转叉转动式联接并且前抵制板部和后抵制板部分别设置为与托盘接触式联接,转动部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并且前抵制板部和后抵制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在压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压板设置为与翻转叉接触式联接并且压板的连接孔设置为与螺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螺杆设置为与翻转叉螺纹式联接,螺杆设置为与压板贯串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包含有主箱体和付弧体并且付弧体设置在主箱体的一个侧面部,在主箱体上设置有注入端口部并且付弧体的内腔体部设置为与主箱体的腔体连通,在付弧体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涌流孔体并且涌流孔体设置为与内腔体部连通,注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水堵联接并且涌流孔体设置为与吸水条接触式联接,付弧体设置为与包裹罩联接并且主箱体设置为矩形箱状体,付弧体设置为弧形箱状体并且内腔体部设置为弧形孔状体,注入端口部设置为圆形孔并且涌流孔体设置为针形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裹罩设置为兜形网状体并且在包裹罩的网兜部的上端端部设置有敞口圈部,在包裹罩的网兜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开口的外片部和内片部并且外片部和内片部设置为呈分离方式分布,外片部设置为与内片部重叠式分布并且敞口圈部分别设置为与吸水条的端头联接,网兜部的内壁面部设置为与吸水条联接并且网兜部的外壁面部设置为与绑带接触式联接,敞口圈部设置为与箱壳套装式联接,网兜部设置为锥形网兜状体并且内片部和外片部分别设置为扇形片状体,敞口圈部设置为圆形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吸水条设置为无纺布条形体并且吸水条设置为与包裹罩粘结式联接,吸水条的端头设置为与箱壳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绑带设置为绳状体并且绑带设置为与包裹罩束缚式联接,其中一个绑带设置为对包裹罩和吸水条与箱壳扎紧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车、水箱、水泵和雾化喷头与罩网和套圈设置为按照点保湿网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车与托盘、绳网、翻转叉、支撑架、压板、螺杆和和支撑梁设置为按照点面支撑固定的方式分布,机动车与箱壳、水堵、包裹罩、吸水条和绑带按照片面保湿网的方式分布并且罩网的中心线、托盘的中心线、绳网的中心线、翻转叉的中心线、支撑架的中心线和压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罩网和多个套圈设置为组成一组点保湿网部件并且两个箱壳、两个水堵、一个包裹罩、多个吸水条和多个绑带设置为组成一组片面保湿网部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保湿网罩的机动车、罩网、套圈和喷水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罩网2和套圈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托盘4、翻转叉6和支撑架7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箱壳9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包裹罩93的结构示意图;

机动车-1、罩网-2、套圈-3、托盘-4、绳网-5、翻转叉-6、支撑架-7、压板-8、螺杆-9、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绑带-95、水箱-96、水泵-97、雾化喷头-98、支撑梁-99、径向线体-21、横向线体-22、收缩拉带体-23、上架部-41、耳部-42、后导轨部-43、前导轨部-45、串孔部-46、锯齿部-47、第一螺纹孔部-48、斜梁部-61、竖块部-62、轴杆部-63、通孔部-64、第二螺纹孔部-65、缺口部-66、转动部-71、前抵制板部-72、后抵制板部-73、主箱体-911、付弧体-912、内腔体部-913、注入端口部-914、涌流孔体-915、内片部-931、外片部-932、网兜部-933、敞口圈部-934、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第四梁体-99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车1、罩网2、套圈3、托盘4、绳网5、翻转叉6、支撑架7、压板8、螺杆9、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绑带95、水箱96、水泵97、雾化喷头98和支撑梁99,

在机动车1上设置有支撑梁99并且在支撑梁99上设置有托盘4,在托盘4上设置有绳网5和翻转叉6并且翻转叉6设置为与托盘4转动式联接,在翻转叉6上设置有支撑架7并且支撑架7设置为与托盘4接触式联接,压板8设置为通过螺杆9与托盘4联接并且箱壳91和罩网2设置在托盘4上,在箱壳91上设置有水堵92并且在包裹罩93中设置有吸水条94,在包裹罩93上设置有绑带95并且吸水条94设置在箱壳91上,在罩网2上设置有套圈3,

水箱96和水泵97设置在机动车1上并且雾化喷头98设置为通过水泵97与水箱96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动车1的车架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梁99、水箱96和水泵97并且支撑梁99设置为沿机动车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水箱96和水泵97设置在机动车1的车架的前端头。

通过机动车1,形成了对支撑梁99、水箱96和水泵97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车1,实现了与支撑梁99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水箱96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水泵97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罩网2设置为兜状体并且在罩网2的敞口部设置有收缩拉带体23,罩网2的网口的横向线体22设置为与套圈3串接式联接并且收缩拉带体23设置为沿罩网2的网口的径向线体21串接在罩网2的网口的横向线体22之间,罩网2的径向线体21和罩网2的的横向线体22设置为与套带的端头联接并且设置为与罩网2的套带的圈部设置为与托盘4套装式联接,径向线体21和横向线体22分别设置为线状体并且收缩拉带体23设置为绳状体。

通过罩网2,形成了对套圈3和托盘4的支撑连接点,由横向线体22,实现了与套圈3的载体连接,由径向线体21和横向线体22,实现了与托盘4的连接,由收缩拉带体23,实现了对罩网2的收口处理,由罩网2,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收拢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套圈3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套圈3设置为由纺织布通过缝纫形成的管状体,套圈3设置为与罩网2串接式联接。

通过套圈3,形成了对罩网2的支撑连接点,由套圈3,实现了与罩网2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保湿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96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水箱9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水泵97的输入端口联接,雾化喷头98设置为与水泵97的输出端口联接并且水泵97的电机的电源端口设置为与机动车1的电源线连接,雾化喷头98设置为水雾化喷头。

通过水箱96、水泵97和雾化喷头98,形成了对机动车1、罩网2和套圈3的支撑连接点,由水箱96和水泵97,实现了与机动车1的连接,由雾化喷头98,实现了对罩网2的喷水处理,实现了对套圈3的喷水处理,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保湿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99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并且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分别设置为与机动车1的车架联接,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设置为呈平行排列分布并且第一梁体991和第二梁体992与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设置为沿机动车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在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上设置有螺纹孔体并且设置为与托盘4连接的螺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体991的螺纹孔体、第二梁体992的螺纹孔体、第三梁体993的螺纹孔体和第四梁体994的螺纹孔体联接,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通过支撑梁99,形成了对机动车1和托盘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实现了与机动车1的连接,实现了与托盘4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4设置为包含有上架部41、耳部42、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并且上架部41的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耳部42联接,上架部41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联接并且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设置为沿上架部41的横向中心线排列平行分布,在耳部42中设置有串孔部46并且在耳部4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锯齿部47,在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部48并且上架部41设置为与绳网5联接,串孔部46设置为与翻转叉6转动式联接并且锯齿部47设置为与支撑架7接触式联接,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99滑动式联接并且设置为与支撑梁99连接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螺纹孔部48联接,上架部41设置为三角形框架并且耳部42设置为双耳部,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串孔部46和第一螺纹孔部48设置为圆形孔,锯齿部47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口槽体。

通过托盘4,形成了绳网5、翻转叉6、支撑架7和支撑梁99的支撑连接点,由上架部41,实现了与绳网5的载体连接,由耳部42和串孔部46,实现了与翻转叉6的连接,由耳部42和锯齿部47,实现了与支撑架7的连接,由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实现了与支撑梁99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托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绳网5设置为三角形网状体并且绳网5的周边部设置为通过螺钉和压板与托盘4联接。

通过绳网5,形成了托盘4的支撑连接点,由绳网5,实现了与托盘4的载体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托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叉6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翻转叉6设置为包含有斜梁部61和竖块部62,竖块部62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竖块部62联接并且在竖块部62的另一个端头设置有轴杆部63,在斜梁部61中设置有通孔部64并且在竖块部62中设置有缺口部66,在竖块部6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部65并且第二螺纹孔部65分别设置在缺口部66的端头部,轴杆部63设置为与托盘4联接并且通孔部64设置为与支撑架7联接,第二螺纹孔部65设置为与螺杆9联接并且斜梁部6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竖块部6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轴杆部6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通孔部64和第二螺纹孔部65分别设置为圆形孔并且缺口部66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

通过翻转叉6,形成了托盘4、支撑架7和螺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斜梁部61和轴杆部63,实现了与托盘4的连接,由斜梁部61和通孔部64,实现了与支撑架7的连接,由竖块部62和第二螺纹孔部65,实现了与螺杆9的连接,由竖块部62和缺口部66,,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的托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7设置为包含有转动部71、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并且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分别设置为与转动部71的端头联接,转动部71设置为与翻转叉6转动式联接并且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分别设置为与托盘4接触式联接,转动部71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并且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分别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通过支撑架7,形成了托盘4和翻转叉6的支撑连接点,由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实现了与托盘4的连接,由转动部71,实现了与翻转叉6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8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在压板8上设置有连接孔,压板8设置为与翻转叉6接触式联接并且压板8的连接孔设置为与螺杆9联接。

通过压板8,形成了翻转叉6和螺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压板8,实现了与翻转叉6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9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的压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9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螺杆9设置为与翻转叉6螺纹式联接,螺杆9设置为与压板8贯串式联接。

通过螺杆9,形成了翻转叉6和压板8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杆9,实现了与翻转叉6的连接,实现了与压板8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的压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91设置为包含有主箱体911和付弧体912并且付弧体912设置在主箱体911的一个侧面部,在主箱体911上设置有注入端口部914并且付弧体912的内腔体部913设置为与主箱体911的腔体连通,在付弧体912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涌流孔体915并且涌流孔体915设置为与内腔体部913连通,注入端口部914设置为与水堵92联接并且涌流孔体915设置为与吸水条94接触式联接,付弧体912设置为与包裹罩93联接并且主箱体911设置为矩形箱状体,付弧体912设置为弧形箱状体并且内腔体部913设置为弧形孔状体,注入端口部914设置为圆形孔并且涌流孔体915设置为针形孔。

通过箱壳91,形成了水堵92、包裹罩93和吸水条94的支撑连接点,由注入端口部914,实现了与水堵92的连接,由付弧体912,实现了与包裹罩93的连接,由涌流孔体915,实现了与吸水条94的保湿连接,由主箱体911和内腔体部913,实现了储存保湿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包裹罩93设置为兜形网状体并且在包裹罩93的网兜部933的上端端部设置有敞口圈部934,在包裹罩93的网兜部933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开口的外片部932和内片部931并且外片部932和内片部931设置为呈分离方式分布,外片部932设置为与内片部931重叠式分布并且敞口圈部934分别设置为与吸水条94的端头联接,网兜部933的内壁面部设置为与吸水条94联接并且网兜部933的外壁面部设置为与绑带95接触式联接,敞口圈部934设置为与箱壳91套装式联接,网兜部933设置为锥形网兜状体并且内片部931和外片部932分别设置为扇形片状体,敞口圈部934设置为圆形体。

通过包裹罩93,形成了箱壳91、吸水条94和绑带95的支撑连接点,由敞口圈部934,实现了与箱壳91的连接,由网兜部933,实现了与吸水条94的连接,实现了与绑带95的连接,由内片部931和外片部932,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包裹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条94设置为无纺布条形体并且吸水条94设置为与包裹罩93粘结式联接,吸水条94的端头设置为与箱壳91接触式联接。

通过吸水条94,形成了箱壳91和包裹罩93的支撑连接点,由吸水条94,实现了与箱壳91的连接,实现了与包裹罩93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保湿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绑带95设置为绳状体并且绑带95设置为与包裹罩93束缚式联接,其中一个绑带95设置为对包裹罩93和吸水条94与箱壳91扎紧式联接。

通过绑带95,形成了箱壳91、吸水条94和包裹罩93的支撑连接点,由绑带95,实现了与箱壳91与吸水条94和包裹罩93的连接,实现了与包裹罩93的绑扎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防发散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车1、水箱96、水泵97和雾化喷头98与罩网2和套圈3设置为按照点保湿网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车1与托盘4、绳网5、翻转叉6、支撑架7、压板8、螺杆9和和支撑梁99设置为按照点面支撑固定的方式分布,机动车1与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和绑带95按照片面保湿网的方式分布并且罩网2的中心线、托盘4的中心线、绳网5的中心线、翻转叉6的中心线、支撑架7的中心线和压板8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罩网2和多个套圈3设置为组成一组点保湿网部件并且两个箱壳91、两个水堵92、一个包裹罩93、多个吸水条94和多个绑带95设置为组成一组片面保湿网部件。

当把园艺景观树木从土壤中挖出后,把径向线体21和横向线体22的组成的罩网2套在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上,把收缩拉带体23进行收拢并且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进行收拢处理,使套圈3与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树枝接触,把内片部931和外片部932分开形成侧面敞口,把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放到网兜部933中,使吸水条94与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接触,把内片部931和外片部932抱笼在一起,把绑带95绑扎在放到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网兜部933上,把两个箱壳91放到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上,使两个付弧体912抱笼在树干上,把敞口圈部934套在两个付弧体912上,使吸水条94的端头与涌流孔体915接触,把其中一个绑带95扎紧在敞口圈部934和吸水条94与两个付弧体912上,把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放到绳网5上,把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放到缺口部66中,压板8安装在缺口部66上,螺杆9拧紧到第二螺纹孔部65中,在缺口部66、压板8和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之间安装垫木块,把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干固定在缺口部66中,把后导轨部43和前导轨部45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和第四梁体994上,通过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部48和第一梁体991、第二梁体992、第三梁体993的螺纹孔体连接,把上架部41固定在支撑梁99上,调节前抵制板部72和后抵制板部73与锯齿部47的连接,调节斜梁部61的倾斜角度,从而对园艺景观树木的倾斜角度调节,松开水堵92,在主箱体911中注入水,开启水泵97,使雾化喷头98喷出的水雾分洒在罩网2和套圈3上,由机动车1,带动托盘4对园艺景观树木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保湿网罩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机动车1、用于收拢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的罩网2、具有含水份的套圈3和用于形成水雾的喷水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布置含水套从而形成保湿网罩的方式把罩网2和套圈3与机动车1和喷水装置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喷水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水箱96、水泵97和雾化喷头98并且水箱96、水泵97和雾化喷头98设置为呈雾化水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机动车1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盘4、绳网5、翻转叉6、压板8和螺杆9并且托盘4、绳网5、翻转叉6、压板8和螺杆9设置为呈滑动座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架7和支撑梁99并且支撑架7和支撑梁99设置为呈调节安装空间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和绑带95并且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和绑带95设置为呈释放水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通过罩网2、套圈3和喷水装置保证了园艺景观树木运输时,保证了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环境湿度的要求,对于复活率不高的园艺景观树木和长距离运输的园艺景观树木起到很好的复活,一般复活率达到97%,通过托盘4、绳网5、翻转叉6、压板8和螺杆9,对于大型的园艺景观树木,可以方便装卸。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机动车1、罩网2、套圈3和喷水装置,通过机动车1,实现对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转运,通过罩网2和套圈3,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树冠形成保湿网,通过喷水装置,保证了套圈3的含水量,不再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并且在园艺景观树木上覆盖上遮阳网,因此提高了园艺景观树木的复活率。

2、由于设计了水箱96、水泵97和雾化喷头98,形成的雾化水,可以对罩网2和套圈3定时喷雾,保证了套圈3的保湿水份。

3、由于设计了托盘4、绳网5、翻转叉6、压板8和螺杆9,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柔性托接,防止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和树干产生伤害。

4、由于设计了支撑架7和支撑梁99,通过对园艺景观树木安装姿态的调整,提高了机动车1的运输数量。

5、由于设计了箱壳91、水堵92、包裹罩93、吸水条94和绑带95,实现了对园艺景观树木的根系的加固和保湿,提高了园艺景观树木的复活率。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保湿网罩的机动车1、罩网2、套圈3和喷水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园艺景观树木的运输车辆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