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317发布日期:2019-02-10 22:3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属于植物生长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园艺和蔬菜的栽培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栽培技术的应用也很普遍,但是对于蔓藤植物,没有可以生长进行支撑依附的器具,植物由于重力作用会沿着地面生长,就无法顺势向上生长,没有可攀爬的支架来引导其长势方向,蔓藤生长无序,这样就需要生长架来让蔓藤植物支撑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植物生长灯自动调节光线亮度,而且没有不能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自动浇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植物生长灯自动调节光线亮度,而且没有不能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自动浇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包括电源线、控制台、支架、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植物盆、浇水装置和生长灯装置,所述电源线设置于控制台组成下方,所述控制台设置于浇水装置上方并且与浇水装置进行焊接,所述支架设置于控制台右侧,所述第一支架板设置于支架内部下方并且与第一支架板进行焊接,所述第二支架板设置于支架内部上方并且与支架进行焊接,所述植物盆设置于支架内部下方,所述浇水装置设置于控制台下方,所述生长灯装置设置于支架顶部,所述浇水装置由第一箱体、定时器、水泵、喷水管和喷头组成,所述定时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左下方,所述水泵设置于第一箱体内部右下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一箱体进行固定,所述喷水管设置于水泵右侧中部并且缠绕在支架左侧,所述喷头焊接与喷水管右侧顶端,所述第一箱体设置于控制台下方并且与控制台进行焊接,所述生长灯装置由微处理器、第二箱体、保护罩、生长灯和光线感应器组成,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第二箱体内部上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进行固定,所述保护罩设置于第二箱体内部下方并且与第二箱体进行焊接,所述生长灯设置于第二箱体内部中间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进行固定,所述光线感应器设置于第二箱体右侧下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进行固定,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支架上方顶端并且与支架进行焊接,所述控制台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定时器、微处理器、生长灯和光线感应器均与控制台电连接,所述水泵与定时器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光线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生长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均设置有四根,并且呈竖向进行分布排列,这样生长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中部均设置有通孔,这样蔓藤也可以从中间向上方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为2米,并且呈软管状,这样把生长架移动到较远的地方也可以浇到水。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呈喇叭状,并且头部设置有细小的通孔,这样可以让水流均匀的往下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感应器的型号为HA2003。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TXZ3系列。

进一步地,所述定时器的型号为KG316T。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型号为WKY60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通过在支架顶端设置有生长灯装置,由生长灯装置里的光线感应器去感应外界的光线强弱,然后将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外界光线变暗时,通过控制台将生长灯开启,再由微处理器根据外界的光线亮度去调节生长灯的亮度,这样光线就可以一直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植物生长灯自动调节光线亮度的问题,通过在控制台下方设置有浇水装置,当浇水装置开启时,操控控制台,将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和浇灌的时长设定,当时间到时就控制水泵,让水泵将外部水源的水吸入喷水管,然后由喷水管流到喷头,然后浇灌在植树上,使得植物可以吸收水分,解决了而且没有不能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自动浇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浇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长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源线-1、控制台-2、浇水装置-3、支架-4、第一支架板-5、第二支架板-6、植物盆-7、生长灯装置-8、第一箱体-301、定时器-302、水泵-303、喷水管-304、喷头-305、微处理器-801、第二箱体-802、保护罩-803、生长灯-804、光线感应器-8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蔓藤植物生长架:包括电源线1、控制台2、支架4、第一支架板5、第二支架板6、植物盆7浇水装置3和生长灯装置8,电源线1设置于控制台2组成下方,控制台2设置于浇水装置3上方并且与浇水装置3进行焊接,支架4设置于控制台2右侧,第一支架板5设置于支架4内部下方并且与第一支架板5进行焊接,第二支架板6设置于支架4内部上方并且与支架4进行焊接,植物盆7设置于支架4内部下方,浇水装置3设置于控制台2下方,生长灯装置8设置于支架4顶部,浇水装置3由第一箱体301、定时器302、水泵303、喷水管304和喷头305组成,定时器30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箱体301内部左下方,水泵303设置于第一箱体301内部右下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一箱体301进行固定,喷水管304设置于水泵303右侧中部并且缠绕在支架4左侧上方,喷头305焊接与喷水管304右侧顶端,第一箱体301设置于控制台2下方并且与控制台2进行焊接,生长灯装置8由微处理器801、第二箱体802、保护罩803、生长灯804和光线感应器805组成,微处理器801设置于第二箱体802内部上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802进行固定,保护罩803设置于第二箱体802内部下方并且与第二箱体802进行焊接,生长灯804设置于第二箱体802内部中间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802进行固定,光线感应器805设置于第二箱体802右侧下方并且通过螺钉与第二箱体802进行固定,第二箱体802设置于支架4上方顶端并且与支架4进行焊接,控制台2与电源线1电连接,定时器302、微处理器801、生长灯804和光线感应器805均与控制台2电连接,水泵303与定时器302电连接,微处理器801与光线感应器805电连接,生长灯804与微处理器805电连接,支架4均设置有四根,并且呈竖向进行分布排列,第一支架板5与第二支架板6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喷水管304长度为2米,并且呈软管状,喷头305呈喇叭状,并且头部设置有细小的通孔。

本专利所述的光线感应器805也叫做亮度感应器,很多平板电脑和手机都配备了该感应器,一般位于手持设备屏幕上方,它能根据手持设备目前所处的光线亮度,自动调节手持设备屏幕亮度,给使用者带来最佳的视觉效果,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下,手持设备屏幕背光灯就会自动变暗,否则很刺眼。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生长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电源线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将植物栽植在植物盆7中,操控控制台2,将定时器302的定时时间和浇灌的时长设定,当时间到时定时器302内部处理器就控制水泵303开启,让水泵303将外部水源的水吸入喷水管304,然后由喷水管304流到喷头305后再浇灌在植树上,使得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当外界光线变暗,通过控制台2将生长灯804开启,光线感应器805感应外界光线的亮度进行感应,然后将感应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801,由微处理器801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去调节长生灯804的亮度,这样根据外界的光线亮度去调节生长灯804的亮度,使得不会浪费资源,这样就完成了对光线的调节,通过在支架4顶端设置有生长灯装置8,由生长灯装置8里的光线感应器805去感应外界的光线强弱,然后将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801,由微处理器801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外界光线变暗时,通过控制台2将生长灯804开启,再由微处理器801根据外界的光线亮度去调节生长灯804的亮度,这样光线就可以一直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植物生长灯自动调节光线亮度的问题,通过在控制台2下方设置有浇水装置3,当浇水装置3开启时,操控控制台2,将定时器302的定时时间和浇灌的时长设定,当时间到时就控制水泵303,让水泵303将外部水源的水吸入喷水管304,然后由喷水管304流到喷头305,然后浇灌在植树上,使得植物可以吸收水分,解决了而且没有不能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自动浇水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