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龟晒台以及带有该乌龟晒台的两栖乌龟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8709发布日期:2019-01-08 20:59阅读:10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乌龟晒台以及带有该乌龟晒台的两栖乌龟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宠物箱,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乌龟晒台以及带有该乌龟晒台的两栖乌龟缸。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生活情趣,很多人选择饲养宠物,其中,乌龟是广泛作为家庭饲养宠物的动物之一。为龟适宜的生存环境一般采用两栖乌龟缸饲养。因为乌龟是冷血动物,自身不产生热量,它需要通过晒太阳(晒背)来增加身体的热量,增强身体机能,帮助消化食物及维持生长需要的能量。为了使乌龟能够晒背,在两栖乌龟缸饲养内放置有供乌龟休息、呼吸和晒背的晒台。

目前,公告号为CN2052331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乌龟休憩进食过滤台,包括平台、立柱和爬坡板,所述平台的上表面上设有食料槽,立柱竖向设置且承托平台,立柱和平台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平台的一侧边设有卡槽,爬坡板为具有数级台阶的长形板体,爬坡板斜向设置,爬坡板的上端设有卡勾,卡勾卡合在卡槽内。乌龟可从爬坡板能够顺利爬上平台,在平台上进食,可以保持饲料干燥,方便乌龟进食,也避免了饲料浸泡在水中污染水体影响水质,从而保证了水质洁净。

部分客户喜欢频繁的整理两栖乌龟缸,改变两栖乌龟缸内部环境或者装饰,从而为乌龟提供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但上述技术方案中休憩进食过滤台结构固定,不能改变其结构只能改变其在乌龟缸中的位置,从而导致对乌龟缸改变程度较小,不能为乌龟提供更加多样的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乌龟晒台,通过提供两个可以拆分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使晒台具有多样性,从而增加对乌龟缸改变程度,为乌龟提供更加多样的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乌龟晒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一平台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平台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通过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使乌龟晒台具体两个不同的形态,一种为两个独立的平台,另一种为组合的平台,从而可以改变晒台的结构,使晒台具有多样性,再通过改变晒台位于乌龟缸中的位置,从而增加对乌龟缸改变程度,为乌龟提供更加多样的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与乌龟缸侧壁连接的第三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将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固定连接于乌龟缸侧壁上,使拆分后的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将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固定连接于两栖乌龟缸内更多不同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加对两栖乌龟缸改变程度,为乌龟提供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平台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水泵和过滤棉,所述第一平台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水抽出然后输送至过滤棉处,利用过滤棉对水进行过滤,然后将经过过滤的水通过出水孔流回乌龟缸中,利用过滤装置达到了过滤乌龟缸中水的目的,延长乌龟缸内水更换的周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平台远离第一斜坡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水泵设置于支撑部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平台内连通,所述第一平台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过滤棉设置于第一平台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泵设置于支撑部内,防止乌龟损坏水泵和水泵伤害乌龟,将过滤装置设置于第一平台内,使第一平台表面干燥洁净并且节省了空间,使晒台的外形结构简单而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平台开设有喂食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食物放置于喂食槽中,不需要将食物洒入水中,使食物干燥从而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并且减少食物对水的污染,最后方便饲养人员观察乌龟进食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斜坡呈向下弯曲的圆弧板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第二斜坡下端与乌龟缸底面之间的角度,使乌龟更加省力的爬上第二斜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平台边缘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二斜坡靠近第二平台的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穿过腰型孔挂扣于第二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平台与第二斜坡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使第二平台与第二斜坡安装更加方便,并且第二斜坡具有一定的转动空间,从而可以更具乌龟缸内的地形改变第二斜坡的角度和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上均设有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滑凸起增加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加乌龟与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之间的摩擦力,使乌龟更加省力的通过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爬上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栖乌龟缸,通过提供两个可以拆分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增加乌龟缸改变程度,为乌龟提供更加多样的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栖乌龟缸,包括缸体,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设置于缸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可拆卸组合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改变两栖乌龟缸内部环境,为乌龟提供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内设有垫块,所述第二斜坡抵触于垫块上,所述第二斜坡远离第二平台的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并且靠近水面。

乌龟从斜坡上进入水中时,乌龟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乌龟的头会先进入水中,从而容易使乌龟呛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斜坡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并且靠近水面,使乌龟更加平缓的进入水中,减少乌龟呛水,并且方便乌龟从水中游至第二斜坡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使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通过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使乌龟晒台具体两个不同的形态,并且通过第三连接件将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固定连接于两栖乌龟缸侧壁上,通过改变乌龟晒台结构、形状和位置,从而改变两栖乌龟缸内的环境,增加对两栖乌龟缸改变程度,为乌龟提供更多不同的新鲜的环境以及新的饲养体验;

其二,利用水泵实现水的循环,然后利用过滤棉对水进行过滤,利用过滤装置达到了过滤两栖乌龟缸中水的目的,使两栖乌龟缸内水得到过滤,延长两栖乌龟缸内水更换的周期;

其三,使第二斜坡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并且靠近水面,使乌龟更加平缓的进入水中,减少乌龟呛水,并且方便乌龟从水中游至第二斜坡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休憩台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平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平台上盖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进食台的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休憩台和进食台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吸盘的爆炸图;

图8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休憩台;11、第一平台;111、平台上盖;1111、上抵触块;1112、第一插接柱;1113、吊板;1114、限位杆;1115、让位孔;112、平台底座;1121、下抵触块;1122、第一插槽;1123、挡板;113、固定销;12、第一斜坡;121、斜坡上盖;1211、斜坡侧壁;1212、上抵触柱;1213、第二插接柱;122、斜坡底座;1221、下抵触柱;1222、第二插槽;1223、第一挡水板;1224、第二挡水板;1225、出水孔;13、支撑部;131、过滤网;132、进水槽;133、限位板;14、第一磁铁;2、进食台;21、第二平台;211、喂食槽;212、支撑杆;213、连接板;214、连接孔;215、吸盘;216、连接颈;217、固定头;218、腰型孔;22、第二斜坡;221、挂钩;23、第二磁铁;3、防滑凸起;4、过滤装置;41、水泵;42、连通管;43、过滤棉;5、缸体;51、垫块;52、第三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乌龟晒台,如图1所示,包括休憩台1和进食台2。休憩台1包括第一平台11、第一斜坡12和支撑部13,支撑部13和第一斜坡1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11两端,利用第一斜坡12和支撑部13支撑第一平台11并且使第一平台11高于水面。进食台2包括第二平台21和第二斜坡22,第二平台2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212,第二平台21上表面与第一平台11的上表面平齐。第二平台21开设有喂食槽211,将食物放置于喂食槽211中,不需要将食物洒入水中,从而乌龟可以食用的干燥的食物,食物的口感不会被水影响,并且减少食物对水的污染。饲养人员可以通过喂食槽211剩余的食物的量来了解乌龟的进食情况。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2上均一体成形有防滑凸起3,利用防滑凸起3增加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2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加乌龟与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2之间的摩擦力,使乌龟更加省力的通过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2爬上第一平台11和第二平台21。为了防止防滑凸起3划伤乌龟腹部,所以将防滑凸起3的截面设置成半圆形。

如图2所示,第一平台11包括平台底座112和平台上盖111,平台底座112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下抵触块1121,下抵触块1121上开设有第一插槽1122。平台上盖111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上抵触块1111,上抵触块1111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柱1112,第一插接柱1112与第一插槽1122过盈配合,从而使平台上盖111固定连接于平台底座11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斜坡12包括斜坡底座122和斜坡上盖121,斜坡底座122呈板状并且倾斜设置,斜坡底座122一端固定连接于平台底座112,斜坡底座122另一端弯折呈水平;斜坡上盖121呈倾斜设置并且与斜坡底座122平行。斜坡上盖12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抵触柱1212,上抵触柱12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柱1213,斜坡底座122固定连接有下抵触柱1221,下抵触柱1221上开设有第二插槽1222,第二插接柱1213与第二插槽1222过盈配合从而使斜坡上盖121固定连接于斜坡底座122上,斜坡上盖121两侧固定连接有斜坡侧壁1211。斜坡上盖121一端与平台上盖111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一体成型。支撑部13为中空设置的长方体,支撑部13固定连接于平台底座112远离斜坡底座122一端的下表面,支撑部13、平台底座112和斜坡底座122一体成形。

如图2所示,休憩台1内安装有过滤装置4,过滤装置4包括水泵41和过滤棉43,水泵41放置于支撑部13内,过滤棉43放置于第一平台11内,水泵41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平台11内连通的连通管42。斜坡底座122靠近平台底座1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V形的第一挡水板1223和第二挡水板1224,第二挡水板1224有两个并且分别与第一挡水板1223两端平行,利用第一挡水板1223和第二挡水板1224为对水进行导流,使水从第一斜坡12两侧流出,第一挡水板1223、第二挡水板1224、斜坡底座122和斜坡上盖121围成出水孔1225。水泵41将水输送至过滤棉43处,利用过滤棉43对水进行过滤,然后将经过过滤的水通过出水孔1225流出,从而实现水的过滤。

如图3所示,为防止水泵41将水输送至第一平台11内时在因过滤棉43(参见图2)对水产生流阻而使水回流至支撑部13,在平台底座112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123,连通管42穿过挡板1123延伸至第一平台11内。

如图4所示,当过滤棉43(参见图2)对水产生流阻时,过滤棉43会在水流的作用下抵触于第一挡水板1223和第二挡水板1224上,从而导致过滤棉43形变,从而影响过滤效率,为此在平台上盖111固定连接有吊板1113,利用吊板1113支撑过滤棉43,为过滤棉43提供克服水流推力的支撑力,并且吊板1113与过滤棉43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减小了过滤棉43形变量,进而减小了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吊板1113下端呈锯齿形,增大吊板1113与平台底座112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吊板1113对水流速度的影响。

如图4所示,支撑部13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31,利用过滤网131过滤较大的杂质,防止杂质被水泵41(参见图2)吸入而导致水泵41卡死。支撑部13靠下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槽132,过滤网131下端面的高度大于进水槽132的高度,水从通过进水槽132流动至过滤网131处,再通过过滤网131处进入水泵41中。

如图3和图4所示,水泵41(参见图2)工作时会置于水中从而受到较大的浮力,而且水泵41工作时会产生振动,进而水泵41工作时会产生位置的偏移,从而影响水泵41、连通管42和挡板112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此在支撑部13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3,利用限位板133和支撑部13的侧壁限制水泵41的水平面位置;在平台上盖1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抵触水泵41的限位杆1114,利用抵触杆1114和过滤网131限制水泵41的竖直方向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二平台21边缘开设有腰型孔218,第二斜坡22的倾斜上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21,挂钩221穿过腰型孔218挂扣于第二平台21上,并且第二斜坡22可以相对于第二平台21转动一定角度。第二斜坡22呈向下弯曲的圆弧板状,减小第二斜坡22倾斜下端与乌龟缸底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使乌龟更加省力的爬上第二斜坡22。

如图6所示,第一平台1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固定销113,第二平台21远离第二斜坡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连接板213,连接板213上开设有连接孔214,固定销113与连接孔214呈过盈配合。固定销113和连接板213均为塑料材质,从而利用塑料材质具有一端的弹性形变从而实现了休憩台1和进食台2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为连接板213,第二连接件为固定销113,使连接板213与固定销113互换一下位置,将连接板213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11侧壁上,将固定销113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21上。还可以使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均为连接板213,利用利用固定销113将两块连接板213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连接板213可以安装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为橡胶材质制成的吸盘215,吸盘215一体成形有连接颈216和固定头217,连接颈216呈圆柱形并且与连接孔214适配,固定头217呈半球形并且其直径大于连接孔214的直径。利用固定头217的弹性形变使固定头217穿过连接孔214,从而将吸盘215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13上。利用吸盘215可以将第二平台21和/或第一平台11固定连接于光滑的墙面上,从而将进食台2和/或休憩台1安装于更多不同的位置。

实施例2:一种乌龟晒台,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铁14,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铁23。第一磁铁14面向休憩台1一端为N极,第二磁铁23面向进食台2的一端为S极,从而使第一磁铁14的S极与第二磁铁23的N极相互吸引从而将进食台2和休憩台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为第三磁铁52,第三磁铁52有两个,两个第三磁铁52均置于缸体5外侧,然后使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23置于缸体5内壁上并且分别与两个第三磁铁52对应,通过磁铁异极相吸的原理将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23固定连接于缸体5侧壁上,进而将休憩台1和进食台2固定连接于缸体5上。

实施例3:一种两栖乌龟缸,如图9所示,包括缸体5,缸体5为上方开始有开口的方形,缸体5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缸体5内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乌龟晒台。将吸盘215与连接板213连接,然后将吸盘215吸附于缸体5侧壁上,从而将进食台2固定连接于缸体5侧壁上。缸体5内设有垫块51,第二斜坡22抵触于垫块51上,第二斜坡22远离第二平台21的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并且靠近水面。使第二斜坡22一端与水平面平行并且靠近水面,乌龟更加平缓的进入水中,减少乌龟呛水,并且方便乌龟从水中游至第二斜坡22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