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951发布日期:2018-12-28 18:5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
背景技术
:网箱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网箱数量大幅增加,近海养殖水域污染日益严重。其中相当一部分网箱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成本采用冰鲜小杂鱼投喂是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投喂搅碎的小杂鱼可直接污染水质,若过量则污染更甚,近年来经过政府和行业的管理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基于网箱养殖的特点,饲料选择主要是经膨化工艺处理的膨化饲料,膨化饲料的漂浮性有利于实时监测鱼吃料情况,避免过量投喂而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网箱养殖的高产量和高密度得益于网箱至于海中,网箱中水流通畅、溶氧充分,但给投喂却带来了不便,由于海浪和海风的作用,投喂在网箱中的膨化饲料往往被吹到网箱一角,当网衣网孔大于饲料孔径时,饲料将穿过网衣漂到网箱外,同样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目前,在养殖实践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做法是在网箱内侧沿着网衣缝合一块围网,围网网孔小于饲料孔径,围网下端深入水下,可有效避免饲料外漏,这种围网在小型网箱效果较好,但在大型网箱,如深水抗风浪网箱中并不实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周长大,养殖密度高,所处海域的风浪大,饲料被吹到网箱一角时,不利于鱼类摄食,时间长了,饲料也会逐渐降解引起水质的恶化,且围网上容易生长附着生物,导致网孔被堵住,阻碍水流。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饲料食用率低,水质恶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所述饲料围网包括框架以及围网,所述框架包括第一网圈、第二网圈以及第三网圈,所述第一网圈、第二网圈以及第三网圈半径逐渐增大,且与均匀分布的三根连接杆共同形成一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喇叭形框架,所述三根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网圈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浮球,以使所述饲料围网漂浮于海面,所述围网遮盖于所述第一网圈与第二网圈,以及第二网圈与第三网圈之间部分,以使所述饲料围网漂浮海面时投喂的饲料能集中于第二网圈平面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网圈连接处还分别设有一拉绳,用以将所述饲料围网固定于网箱内。优选地,所述拉绳长度为2~8m。优选地,所述第一网圈半径为0.5~1m,第二网圈半径为1~1.5m,第三网圈半径为1.5~2m。优选地,所述第一网圈、第二网圈以及第三网圈为铜管材料。优选地,所述围网为铜质围网,网孔大小为0.2~0.8cm。优选地,所述浮球半径为0.1~0.4m。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喇叭形框架外遮盖一围网,同时在框架中间部分均匀设置数个浮球,所述饲料围网漂浮于海面,且从喇叭形框架上端开口部分投喂的饲料,聚集于浮球所包围的平面内,将该饲料围网固定于海上网箱内的中间部分,则可使投喂的饲料最大程度的被摄食及利用,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饲料不外漏、不长附着生物等诸多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21第一网圈122第二网圈123第三网圈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第三连接杆140浮球150拉绳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饲料围网。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饲料围网包括框架以及围网,所述框架包括第一网圈121、第二网圈122以及第三网圈123,所述第一网圈121、第二网圈122以及第三网圈123半径逐渐增大,且与均匀分布的三根连接杆共同形成一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喇叭形框架,所述三根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以及第三连接杆133,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以及第三连接杆133与所述第二网圈122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浮球140,以使所述饲料围网漂浮于海面,所述围网遮盖于所述第一网圈121与第二网圈122,以及第二网圈122与第三网圈123之间部分,以使所述饲料围网漂浮海面时投喂的饲料能集中于第二网圈122平面内。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喇叭形框架外遮盖一围网,同时在框架中间部分均匀设置数个浮球140,所述饲料围网漂浮于海面,且从喇叭形框架上端开口部分投喂的饲料,聚集于浮球140所包围的平面内,将该饲料围网固定于海上网箱内的中间部分,则可使投喂的饲料最大程度的被摄食及利用,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饲料不外漏、不长附着生物等诸多优点。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以及第三连接杆133与所述第二网圈122连接处还分别设有一拉绳150,用以将所述饲料围网固定于网箱上。具体地,所述拉绳150长度为2~8m。具体地,所述第一网圈121半径为0.5~1m,第二网圈122半径为1~1.5m,第三网圈123半径为1.5~2m。具体地,所述第一网圈121、第二网圈122以及第三网圈123为铜管材料,铜质材料在海水中能电离出铜离子,铜离子对附着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能防止附着生物附着于围网上。具体地,所述围网为铜质围网,网孔大小为0.2~0.8cm。具体地,所述浮球140半径为0.1~0.4m。具体地,上述饲料围网可多个同时设置于网箱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