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859发布日期:2019-02-10 22: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灌溉施肥系统是把植被生长发育的两个基本因素水分和养分相结合建立灌溉和施肥的技术系统。灌溉施肥因节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农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的农林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的园林场地会定时对植被与植株进行灌溉施肥。

目前,公告号CN206118405U,公告日为2017.04.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地养护系统,包括布水器、一个以上的输液管和加料槽,加料槽设置在布水器的上方,并且两者相互连接,输液管均独立连接在布水器的侧面,在每个输液管的外周壁均设有浇灌口,在布水器的一侧面设置有高压进水管,高压进水管一端伸入布水器内腔,加料槽底部设有开口,加料槽内腔与布水器内腔相通。此系统通过在种植层地表以下设置多个输液管水源,水源通过灌溉口流出,渗入至种植层以下的土壤,能够使植株根系更加直接地吸收养分。

当园艺工人要开始灌溉植被时,需要将布水器接入高压水,然后在加料槽中投入肥料。此系统只是将肥料投入至加料槽中,存在肥料无法完全溶解在水中的可能性,未溶解的肥料会堵塞输液管或者灌溉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能使得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包括溶解箱、设置在所述溶解箱上的箱盖、设置在所述溶解箱侧壁上且与溶解箱连通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溶解箱侧壁上且与溶解箱连通的加料管、设置在所述溶解箱底部且与溶解箱连通的出液管、与所述出液管连接的布水器、多根分别与所述布水器连接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侧壁上均开设有灌溉口,所述溶解箱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盖上且输出轴穿过箱盖后伸入溶解箱内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一端且平行于输出轴的转动轴、多个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分布的搅拌套、一端设置在所述搅拌套上的搅拌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将肥料通过加料管投入至溶解箱内,同时水通过进水管流至溶解箱内,随后操作人员打开驱动电机,此时转动轴通过搅拌套带动搅拌片转动,且因为多个搅拌套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所以设置在搅拌套上的搅拌片能对溶解箱内不同高度处的肥料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混合溶液通过出液管流出溶解箱,随后混合溶液通过布水器输送至各个输液管,混合溶液通过开设在输液管上的灌溉口灌溉至土壤中,实现了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后再将混合溶液灌溉到土壤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两个所述搅拌片之间设置有第一搅拌杆。

由于相邻两个搅拌套之间存在距离,导致相邻两个搅拌片在随转动轴转动时存在无法搅拌到的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搅拌杆对位于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的溶液进行搅拌,同时第一搅拌杆随着搅拌片一起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肥料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得肥料能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片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搅拌片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孔处铰接有搅拌副片,所述搅拌副片与所述搅拌片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搅拌副片与搅拌片之间所呈的角度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搅拌副片增大了搅拌片与混合溶液的接触面积,且由于搅拌副片与搅拌片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搅拌副片在垂直于搅拌副片的方向上受到混合溶液的反作用力,将反作用力分解之后可得一个平行于搅拌片转动方向上的反作用力与一个垂直向上的反作用力,此时可得搅拌副片除了加大了对混合溶液的搅拌力,同时还对混合溶液施加了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对混合溶液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搅拌作用,使得肥料与水更好的混合,进一步使得肥料能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搅拌片远离搅拌副片的转动轴线一侧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调节孔、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的调节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搅拌副片上的驱动杆,所述搅拌副片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嵌入的容纳槽,所述搅拌片上设置有用于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不同位置处的锁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将调节杆在调节孔内滑移,使得驱动杆带动搅拌副片转动,从而改变搅拌副片与搅拌片之间的角度,随后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调节杆;当搅拌副片收入至安装孔中时,驱动杆可嵌入于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搅拌片上的螺纹孔、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的一端抵紧在所述调节杆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固定调节杆的位置时,操作人员旋紧锁紧螺栓,使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抵紧在调节杆上,此时锁紧螺栓能限制调节杆沿调节孔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因此驱动杆也不再随调节杆而运动,从而达到固定搅拌副片倾斜角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距离所述驱动电机最远的所述搅拌片上设置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位于所述搅拌片远离所述箱盖一侧,所述第二搅拌杆远离搅拌片的一端上设置有抵触在溶解箱底壁上的毛刷辊。

由于搅拌片通过搅拌将肥料溶解水中后,肥料有沉淀在溶解箱底部的可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搅拌片会通过第二搅拌杆带动毛刷辊对位于溶解箱底部的混合溶液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得肥料能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

由于在溶解过程的前期,搅拌机构还未通过搅拌作用将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肥料与水会直接通过出液管进入到布水器中,此时存在肥料堵塞出液管的可能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先将出液阀关闭,待肥料在溶解箱中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后,再将出液阀打开,此时混合溶液再从出液管流至布水器中,减小了肥料堵塞出液管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出液阀与所述布水器之间的管道增压泵。

由于从溶解箱中流出的混合溶液压力低,导致灌溉的效率不高。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出液管流出的混合溶液将通过管道增压泵加压后再输送至布水器中,使得混合溶液从灌溉口流出时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灌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管靠近所述布水器的一端上设置有节流阀。

由于在实际情况中,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会对多种作物同时进行灌溉施肥,而不同的作物所需灌溉的混合溶液量不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操作人员可通过节流阀调节流入输液管中的混合溶液量,从而实现对不同的作物灌溉不同量的混合溶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管设置在土壤内。

通常的灌溉施肥系统会将混合溶液灌溉至土壤表面,混合溶液渗透过土壤后才被作物根系吸收,但在炎热的夏天时,高温环境下混合溶液中的水分会很快蒸发而无法渗透过土壤,导致混合溶液无法被作物根系较为充分地吸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输液管设置在土壤内后,从灌溉口流出的混合溶液能被土壤吸收后再被作物的根系较为充分地吸收,最终提高了混合溶液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操作人员将肥料通过加料管投入至溶解箱内,同时水通过进水管流至溶解箱内,随后操作人员打开驱动电机,此时转动轴通过搅拌套带动搅拌片转动,且因为搅拌套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所以设置在搅拌套上的搅拌片能对溶解箱内不同高度的肥料进行搅拌;设置在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的第一搅拌杆随着搅拌片运动,第一搅拌杆也会对肥料进行搅拌;第二搅拌杆随着搅拌片的运动会对位于溶解箱底部的混合溶液进行二次搅拌,实现了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后再将混合溶液灌溉到土壤中的目的;

2.混合溶液通过出液管时由管道增压泵增压后输送至布水器,布水器再将混合溶液输送至输液管中,操作人员通过调节节流阀来控制进入输液管中的混合溶液量,随后混合溶液通过灌溉口灌溉至土壤内,整个过程提高了灌溉施肥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溶解箱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溶解箱;11、箱盖;12、进水管;13、加料管;2、出液管;21、出液阀;22、管道增压泵;3、布水器;4、输液管;41、节流阀;42、灌溉口;5、搅拌机构;51、驱动电机;52、转动轴;53、搅拌套;54、搅拌片;541、第一搅拌杆;542、第二搅拌杆;543、毛刷辊;6、安装孔;61、搅拌副片;611、容纳槽;7、调节机构;71、调节孔;72、调节杆;73、驱动杆;8、锁紧组件;81、螺纹孔;82、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园林用灌溉施肥系统,参照图1,包括溶解箱1、箱盖11、进水管12、加料管13、出液管2、布水器3和输液管4,其中箱盖11通过螺栓固定在溶解箱1上,进水管12一端螺栓固定在溶解箱1侧壁上且与溶解箱1相通,进水管12垂直于溶解箱1侧壁,加料管13一端螺栓固定在溶解箱1侧壁上且与溶解箱1连接,加料管13远离溶解箱1的一端弯曲后竖直朝上设置,同时出液管2螺栓固定在溶解箱1底壁上且与溶解箱1相通,出液管2上安装有出液阀21,出液管2远离溶解箱1的一端螺栓固定在布水器3侧壁上,出液管2上且位于出液阀21与布水器3之间安装有管道增压泵22。

参照图1,布水器3远离出液管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埋入于土壤内的输液管4,输液管4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布水器3侧壁上;输液管4上且位于输液管4靠近布水器3的一侧安装有节流阀41,同时输液管4侧壁上且位于远离节流阀4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灌溉口42,且多个灌溉口42沿输液管4长度延伸方向分布。操作人员将肥料通过加料管13投入溶解箱1内,同时水通过进水管12流至溶解箱1中,肥料在溶解箱1中溶解于水中后形成混合溶液,随后混合溶液通过出液管2流出,通过管道增压泵22的加压后输送至布水器3,接着布水器3将混合溶液输送至各个输液管4,最后混合溶液通过灌溉口42灌溉至土壤中。

参照图2,溶解箱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5,搅拌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转动轴52、搅拌套53和搅拌片54;其中驱动电机51螺栓固定在箱盖11上,且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穿过箱盖11后伸入溶解箱1内,转动轴52的一端键连接在输出轴远离驱动电机51的一端上,且转动轴52平行于输出轴,同时搅拌套53螺栓固定在转动轴52上,搅拌套53设置有多个且沿转动轴52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搅拌片54一端一体设置在搅拌套53侧壁上且搅拌片54平行于箱盖11,每个搅拌套53上均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片54。当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51时,转动轴52带动搅拌套53转动,此时搅拌套53带动搅拌片54沿转动轴52的中心轴线在溶解箱1内转动,搅拌片54转动时会搅动肥料使得肥料溶解在水中。

参照图2,相邻的两个搅拌片54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搅拌片54的第一搅拌杆541,第一搅拌杆541两端分别一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搅拌片54侧壁上,且相邻两个搅拌片54之间均设置有两根沿搅拌片54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搅拌杆541;距离驱动电机51最远的搅拌片54上设置有垂直于搅拌片54的第二搅拌杆542,第二搅拌杆542一体设置在搅拌片54远离驱动电机51一侧的侧壁上,并且第二搅拌杆542位于搅拌片54远离驱动电机51的一端,同时第二搅拌杆542远离搅拌片54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平行于搅拌片54的毛刷辊543。当搅拌片54转动时,第一搅拌杆541与毛刷辊543均会随着搅拌片54在溶解箱1内绕转动轴52的中心轴线做圆周运动。

参照图2、图3,搅拌片54上开设有安装孔6,搅拌片54上且位于安装孔6内设置有搅拌副片61,搅拌副片61一端铰接在搅拌片54上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搅拌片54的长度方向,同时搅拌副片61远离转动轴线一端且位于远离驱动电机51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纳槽611。

参照图2、图3,搅拌片54上设置有调节搅拌副片61与搅拌片54之间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孔71、调节杆72和驱动杆73;其中调节孔71开设在搅拌片54远离搅拌副片61的转动轴线一侧的侧壁上,且调节孔71与安装孔6连通,调节杆72一端穿过调节孔71后与驱动杆73一端铰接,同时驱动杆73远离调节杆72的一端铰接于搅拌副片61且位于容纳槽611内。当调节杆72沿调节孔71运动时,调节杆72带动驱动杆73运动,此时驱动杆73将带动搅拌副片61绕自身转动轴线进行转动,使得搅拌副片61与搅拌片54呈一定角度,当搅拌副片61完全转动至容纳槽611内时,驱动杆73将嵌入于容纳槽611内。

参照图2、图3,搅拌片54上设置有于固定调节杆72位置的锁紧组件8,锁紧组件8包括螺纹孔81和锁紧螺栓82,其中螺纹孔81开设在搅拌片54靠近驱动电机51一侧的侧壁上,且螺纹孔81与调节孔71连通。操作人员将锁紧螺栓82穿过螺纹孔81的一端后抵紧在调节杆72侧壁上,继而将锁紧螺栓82拧紧,从而固定调节杆72的位置。

原理:需要浇灌施肥时,操作人员先将出液阀21关闭,随后将肥料通过加料管13投入溶解箱1,同时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溶解箱1中,此时操作人员打开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工作后使得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在水中。在溶解过程中,搅拌片54与搅拌副片61同时对肥料进行搅拌,且第一搅拌杆541的设置增大了与肥料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搅拌溶解的效果,同时毛刷辊543对沉淀于溶解箱1底部的肥料进行二次搅拌。

操作人员可拧开锁紧螺栓82,并移动调节杆72在调节孔71内的位置,从而改变搅拌副片61与搅拌片54所呈的角度,以适用于不同的肥料与水的溶解要求。

待肥料较为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后形成混合溶液,此时操作人员打开出液阀21与管道增压泵22,混合溶液由出液管2流出溶解箱1,继而通过管道增压泵22增压后输送至布水器3。此过程中驱动电机51需保持打开状态,以保证溶解箱1中的混合溶液不会发生沉淀。

布水器3将混合溶液送至各个输液管4中,此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调节节流阀41来控制进入输液管4中的混合溶液量,以适应不同作物的混合溶液需求量。混合溶液通过灌溉口42灌溉至土壤中,由于输液管4设置在土壤中,作物的根系将更加较为充分地得吸收土壤的混合溶液。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