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2908发布日期:2019-02-19 18:1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在农田灌溉中的推广应用,施肥技术也由传统的土壤施肥向水肥一体化方向转变。传统的土壤施肥方式,施肥精度低,其肥料利用率只有25%~30%,不仅造成肥料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而水肥一体化不仅可以精确控制施肥时间、施肥量、肥液浓度和营养元素间的比例,提高水肥利用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喷灌面积达到302.5万hm2,占全国节水灌溉面积的11.08%。然而,虽然喷灌面积逐年扩大,但与之配套的施肥装置却很少,未能充分发挥喷灌设施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合理施肥,提高甜叶菊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包括:支撑板一及支撑板二及手推架,所述支撑板一在支撑板二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一的一端及支撑板二的一端均固定在手推架上,所述支撑板一的另一端及支撑板二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起支撑和出液作用的出液柱一及出液柱二,所述出液柱一及出液柱二均是底端呈封闭、空间镂空结构,所述出液柱一及出液柱二外圆周上设有出液的孔,所述支撑板二上设有的孔适配施肥罐,所述施肥罐放置在支撑板一上面,所述施肥罐的顶端设有进水口及三通管,所述施肥罐的灌盖上设有真空阀,所述施肥罐的灌盖连接伸入施肥罐内部的搅拌叶,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接出液管一,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二,所述出液管一连接出液柱一的顶端,所述出液管二连接出液柱二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一底面固定连接起支撑和移动作用的轮子。

进一步,所述三通管与施肥罐之间设有单向阀,液体流向是施肥罐内的液体流向三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施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搅拌叶加速固体肥料在施肥罐内的溶解速度,出液柱一及出液柱二的高度和甜叶菊的根、径高度差不多,可以使肥料高效被甜叶菊吸收,不会造成水肥损失,整个装置简单,体积小,方便在作物的行间距中行走,轮子可以减少劳动力,方便推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支撑板一、2-支撑板二、3-施肥罐、4-手推架、5-进水口、6-搅拌叶、7-真空阀、8-三通管、9-出液管一、10-出液管二、11-出液柱一、12-出液柱二、13-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甜叶菊施肥装置,包括:支撑板一1及支撑板二2及手推架4,所述支撑板一1在支撑板二2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一1的一端及支撑板二2的一端均固定在手推架4上,所述支撑板一1的另一端及支撑板二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起支撑和出液作用的出液柱一11及出液柱二12,所述出液柱一11及出液柱二12均是底端呈封闭、空间镂空结构,所述出液柱一11及出液柱二12外圆周上设有出液的孔,所述支撑板二2上设有的孔适配施肥罐3,所述施肥罐3放置在支撑板一1上面,所述施肥罐3的顶端设有进水口5及三通管8,所述施肥罐3的灌盖上设有真空阀7,所述施肥罐3的灌盖连接伸入施肥罐3内部的搅拌叶6,所述三通管8的一端连接出液管一9,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二10,所述出液管一9连接出液柱一11的顶端,所述出液管二10连接出液柱二12的顶端。

所述支撑板一1底面固定连接起支撑和移动作用的轮子13。所述三通管8与施肥罐3之间设有单向阀,液体流向是施肥罐3内的液体流向三通管8。

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搅拌叶6加速固体肥料在施肥罐内的溶解速度,出液柱一11及出液柱二12和高度甜叶菊的根、径高度差不多,出液柱一11及出液柱二12的孔喷出的肥料用于浇灌甜叶菊,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人工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