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357发布日期:2019-01-22 21:1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蛙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石蛙养殖池。



背景技术:

石蛙,学名为棘胸蛙,属无尾目,蛙科,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或在流溪的迥水潭内,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喜穴居于山溪的潭内或溪边石洞或土洞中;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6℃:当水温降至12℃以下,蛙代谢很弱,活动较少,生长停滞,直至进入冬眠,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石蛙的视力较差,它只能捕食活动着的活饵料,一般情况下,夜晚大量摄食,白天则进行消化吸收。幼蛙主食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成蛙肉食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昆虫为主要食物。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深受我国东南沿海民众的喜爱。

由于滥捕和生存环境破坏,野生石蛙日趋枯竭,所以各地开展了人工养殖石蛙试验。目前石蛙的人工养殖方法主要是室内家养,即是建室内养殖池,池高一般为0.8米,池口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进水管、排水孔和食台等,水陆比2∶1,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中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内筑有石穴,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排水孔设在池内最低处,以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石蛙养殖的饵料主要有蚯蚓、黄粉虫、蝇蛆等;常用高锰酸钾和西药等预防和治疗养殖石蛙的疾病,如用高锰酸钾经常消毒蛙池,用强力霉素治脑炎,用庆大霉素治败血病,用甲砜霉素治爱德华菌病等。

石蛙养殖池不仅要用于养殖成蛙,有时还要用于饲养蝌蚪、幼蛙、种蛙或用于孵化卵粒,而用于饲养不同阶段的石蛙时,其对水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现有的石蛙养殖池,只能通过通过水管进水或打开出水口放水的方式来调节水深,这种方法难以精确控制水深。当出现下雨的天气时,养殖池内水位升高,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排水来降低水位,这个过程不仅是缓慢地,而且水位的控制也只能通过大致估计。水位无法控制时,成蛙、幼蛙、蝌蚪的活动将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准确调控制水深、保证不同阶段石蛙的水位要求的多功能石蛙养殖池,解决了现有石蛙养殖池水位控制困难、只能用于养殖单一阶段石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石蛙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直管,直管与通孔之间通过填充物密封,直管伸进池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弯头,进水弯头上连接有防止石蛙或蝌蚪逃跑的防逃网罩,直管伸出池体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弯头,出水弯头上连接有溢流机构,溢流机构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溢流机构包括套管,套管的一端与出水弯头连接,套管内套设有伸缩管,伸缩管上套设有用于固定伸缩管及密封伸缩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的橡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伸缩管上设置有用于指示伸缩管伸出长度的高度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池体的底部往靠近通孔的方向逐渐倾斜,池体底部的最高处与池体底部的最低处的高差为0.1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池体内设置有石台,石台上放置有石棉盖板,石棉盖板与池体底部之间形成供石蛙栖息的洞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池体上连接有水管,水管上连接有若干雾化喷头,雾化喷头的出水口朝向池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直管伸出池体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弯头,出水弯头上连接有溢流机构,则溢流机构的高度调整好后,池体内进水后,多余的水能从溢流机构溢流走,池体的水位始终与溢流机构的上端高度相同。防逃网罩可避免石蛙或者蝌蚪从进水弯头逃跑。通过溢流机构溢流,池体内的水位可精确调整。当调节溢流机构的高度后,根据情况,池体内可饲养成蛙、蝌蚪、幼蛙、种蛙或用于孵化卵粒,使得养殖池具有多种功能,有利于提高养殖池的利用率。当出现下雨天气,池体内进水时,溢流机构能将多余的水自动排出,池体内的水位始终不变,避免了人工排水工作量大且难以准确控制水位的问题。

2、当需要调整池体内的水位时,只需将伸缩管拉到合适的高度,再用橡筋固定伸缩管保证伸缩管具有合适的溢流高度。橡筋还能密封伸缩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避免水从伸缩管和套管之间的间隙流出。

3、伸缩管上的高度刻度可指示伸缩管的伸出长度,便于精确调整池体内的水的溢流高度,保证石蛙或蝌蚪具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4、池体的底部倾斜,从而池体内形成水陆交界的环境,模拟了石蛙的野外生存环境,利于石蛙的活动,加快石蛙或蝌蚪的生长速度。

5、石棉盖板与池体底部之间形成供石蛙栖息的洞穴,模拟了石蛙穴居的环境,可用于石蛙栖息。

6、通过喷淋的方式对池体进行供水或换水,可相应减少用水量,可节约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图。

图中,1-池体,2-直管,3-进水弯头,4-防逃网罩,5-出水弯头,6-溢流机构,7-石棉盖板,8-水管,9-雾化喷头部,11-石台,61-套管,62-伸缩管,63-橡筋,621-高度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多功能石蛙养殖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有直管2,直管2与通孔之间通过填充物密封,直管2伸进池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水弯头3,进水弯头3上连接有防止石蛙或蝌蚪逃跑的防逃网罩4,直管2伸出池体1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弯头5,出水弯头5上连接有溢流机构6,溢流机构6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直管2伸出池体1的一端连接有出水弯头5,出水弯头5上连接有溢流机构6,则溢流机构6的高度调整好后,池体1内进水后,多余的水能从溢流机构6溢流走,池体1的水位始终与溢流机构6的上端高度相同。防逃网罩4可避免石蛙或者蝌蚪从进水弯头3逃跑。通过溢流机构6溢流,池体1内的水位可精确调整。当调节溢流机构6的高度后,根据情况,池体1内可饲养成蛙、蝌蚪、幼蛙、种蛙或用于孵化卵粒,使得养殖池具有多种功能,有利于提高养殖池的利用率。当出现下雨天气,池体1内进水时,溢流机构6能将多余的水自动排出,池体1内的水位始终不变,避免了人工排水工作量大且难以准确控制水位的问题。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溢流机构6包括套管61,套管61的一端与出水弯头5连接,套管61内套设有伸缩管62,伸缩管62上套设有用于固定伸缩管62及密封伸缩管62与套管61之间的间隙的橡筋63。

当需要调整池体1内的水位时,只需将伸缩管62拉到合适的高度,再用橡筋63固定伸缩管62,保证伸缩管62具有合适的溢流高度。橡,63还能密封伸缩管62与套管61之间的间隙,避免水从伸缩管62和套管61之间的间隙流出。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伸缩管62上设置有用于指示伸缩管62伸出长度的高度刻度621。

伸缩管62上的高度刻度621可指示伸缩管62的伸出长度,便于精确调整池体1内的水的溢流高度,保证石蛙或蝌蚪具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池体1的底部往靠近通孔的方向逐渐倾斜,池体1底部的最高处与池体1底部的最低处的高差为0.15m。

池体1的底部倾斜,从而池体1内形成水陆交界的环境,模拟了石蛙的野外生存环境,利于石蛙的活动,加快石蛙或蝌蚪的生长速度。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石台11,石台11上放置有石棉盖板7,石棉盖板7与池体1底部之间形成供石蛙栖息的洞穴。

石棉盖板7与池体1底部之间形成供石蛙栖息的洞穴,模拟了石蛙穴居的环境,可用于石蛙栖息。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池体1上连接有水管8,水管8上连接有若干雾化喷头9,雾化喷头9的出水口朝向池体1内部。通过喷淋的方式对池体1进行供水或换水,可相应减少用水量,可节约养殖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