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500发布日期:2019-01-22 21:0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属于菌类培养架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蘑菇等菌类需要装进袋内然后放置在培养房内进行培养,传统的生产方法中没有专用的培养支架,而是将袋装菌类交错进行叠放,这样不同的带装菌类之间会有较多的区域相互重合叠放,由于相互重合叠放的区域通风透气不好,会造成整体菌类的培养质量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适用于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固定在矩形框架内的四个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具有若干成矩阵排列的矩形孔;矩形框架上端面的两端平行设置两个限位圆棒,矩形框架下端面对应设置两个开口朝下的限位角钢,限位角钢通过支撑柱设置在矩形框架下端面,限位圆棒通过支撑柱设置在矩形框架上端面;矩形框架由横梁、竖梁以及连接梁焊接而成,矩形框架的竖梁内侧沿竖直方向焊接设置若干限制环,钢丝网的两端位于限制环内,四个钢丝网平行设置,相邻的钢丝网之间的距离相等;矩形框架相对的两侧面设置具有矩形通孔的叉装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限位角钢与限位圆棒沿矩形框架的连接梁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钢丝网之间的距离为20~40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矩形框架的高度为1.5~2.0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钢丝网,使用钢丝网来承载袋装菌类,能够减少袋装菌类相互叠加的面积,进而使袋装菌类内的各个位置菌类能够充分得到培养。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圆棒和限位角钢,使培养支架之间能够稳定方便的进行叠放,从而能够减少使用时的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矩形通孔的叉装固定座,能够方便使用叉车对培养支架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菌类的培养质量,该培养支架使用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其中,1、矩形框架,1-1、横梁,1-2、竖梁,1-3、连接梁,2、钢丝网,3、限位圆棒,4、限位角钢,5、支撑柱,6、限制环,7、叉装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是在袋装菌类的培植过程中,具体的是用于在袋装菌类培植时承载袋装菌类的。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的袋装培植菌的培养支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矩形框架1以及固定在矩形框架1内的四个钢丝网2,所述矩形框架1是该培养支架的主体支架,钢丝网2安装在矩形框架1内,钢丝网2具有若干成矩阵排列的矩形孔,在钢丝网2的矩形孔内放置需要培植的袋装菌类。

如图1、图2所示,在矩形框架1上端面的两端平行设置两个限位圆棒3,同时在矩形框架1下端面对应设置两个开口朝下的限位角钢4。具体的,限位角钢4是通过支撑柱5设置在矩形框架1下端面,限位圆棒3是通过支撑柱5设置在矩形框架1上端面。在将该培养支架上下叠放时,可以将上方培养支架的限位角钢4对准下方培养支架的限位圆棒3,并使限位圆棒3位于限位角钢4的开口内,这样限位圆棒3与限位角钢4配合能够使上下两个培养支架稳定叠放。

本实用新型中的矩形框架1是由横梁1-1、竖梁1-2以及连接梁1-3焊接而成。在矩形框架1的竖梁1-2内侧沿竖直方向焊接设置若干限制环6,钢丝网2的两端位于限制环6内,所述限制环6用于对钢丝网2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具体的实施中,四个钢丝网2平行设置,并且保证相邻的钢丝网2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钢丝网2配合将需要配养袋装菌类进行支撑。通常相邻的钢丝网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40cm。

在具体的实施中,在矩形框架1相对的两侧面设置具有矩形通孔的叉装固定座7。该设置能够方便使用叉车对培养支架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中的矩形框架1的高度通常为1.5~2.0m。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钢丝网,使用钢丝网来承载袋装菌类,能够减少袋装菌类相互叠加的面积,进而使袋装菌类内的各个位置菌类能够充分得到培养,能够提高菌类的培养质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制作,使用时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效率,该培养支架使用性能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