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039发布日期:2018-12-25 20:0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防护滴灌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滴灌技术自应用于铁路防护林的营造,经过不断的试验研究,使铁路滴灌防护成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节水的造林技术。在集二线、青藏线等线路沙害治理工作中已有应用。滴灌是按照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以及安装在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被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目前滴灌系统在日常应用日趋广泛,尽管在水分的输送、滴加环节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配套设施,但要获得最理想的滴灌效果,有效判断植被需水程度是重要的技术前提。现有技术的滴灌系统缺乏对自然降雨量的考量,当环境雨水较多时不能相应降低滴灌量,而环境雨水较少时也不会提升滴灌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以环境降雨量为依据来自动调节滴灌量的控制装置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滴灌系统无法以环境降雨量为依据自动调节滴灌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长期暴露的雨量测量装置其储水斗易被杂物阻塞,从而影响正常的测量和定期排水。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包括储水斗,竖直管,液位计,第一电磁阀,止回阀,滴灌供水管,第二电磁阀,控制柜,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微管,滴灌系统毛管,其中储水斗的底端连接有竖直管,竖直管的内部设置有液位计,竖直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和止回阀,止回阀位于第一电磁阀的下方,滴灌供水管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二者分别通过电路与控制柜连接,液位计与控制柜通信连接,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位于储水斗中,所述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通过微管与滴灌系统毛管连接。作为优选,储水斗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圆形,储水斗上端口的直径是其下端口直径的8倍。作为优选,还包括筛网,旁路管,球阀,气泵,其中筛网铰接于储水斗的上端口处,旁路管连接在竖直管上,旁路管与竖直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的上方,在旁路管上连接有球阀,旁路管的末端通过气体管路与气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旁路管倾斜向下,旁路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作为优选,气泵位于一高台上,所述高台的位置高于储水斗的上端口。作为优选,筛网的形状和面积均与储水斗的上端口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斗是φ90×50的PVC异径管;所述竖直管为φ50的PVC管;竖直管的中部具有一φ50×20的PVC异径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磁阀是DN15电磁阀;所述止回阀是DN15截止止回阀。作为优选,所述微管的直径为φ7。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储水斗、竖直管及其内部的液位计构成简易的雨量测量机构;储水斗底部的竖直管用于定期排出积水,其上的第一电磁阀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接收到来自控制柜的控制信号时第一电磁阀开启,排出积水;竖直管上的止回阀用于避免外界水从下方误入;液位计将水位信号发送至控制柜,控制柜依据事先设定的水位阈值来启动或关闭第二电磁阀,以控制滴灌供水管的通断。在用于收集降水的储水斗中设置了一个用于滴灌的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因而当有少量降雨时可以减少灌水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控制柜的控制策略按如下方法设置:1、当水位高于指定值时,断开第二电磁阀电源,从而将第二电磁阀关闭;2、当水位低于指定值时,对第二电磁阀通电,从而将第二电磁阀打开;3、利用时控开关每天在9:00~15:00进行滴灌;4、每天上午8:00~8:15打开第一电磁阀,以排出储水斗中的积水,这一排水动作并不一定要将储水斗中的积水排净,而是排一定量,也就是说,当一场大雨后有可能几天都不需要灌溉;5、灌溉时间可以在第一电磁阀关闭时的任意时段进行,灌溉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以增设筛网和反吹机构以缓解装置阻塞问题,其中,铰接在储水斗上端口处的筛网用于在一定程度上拦截飘落的杂物,由于筛网表面具有孔洞,因此不会影响雨水的流入;旁路管和配套的气泵用于当储水斗被环境污物阻塞时执行反吹,日常使用时旁路管上的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此外,将储水斗上、下端口直径之比限定为8倍有助于在水流顺畅性与水位变化精度之间取得平衡,既避免下端口过大时水位变化不明显的问题,也不会因下端口过小而影响排水速度。将旁路管限定为4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竖直管上升的风速,以避免风速过大可能会对液位计造成破坏。将气泵设置在高于储水斗上端口的高台处,可避免操作错误时液流可能向气泵中倒灌的问题。将筛网的形状、面积与储水斗的上端口保持一致则有助于使筛网对储水斗的上端口实现理想封闭,同时便于筛网在储水斗上端口处的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该技术方案以储水斗自然接收环境雨水,装置内部的水位计将水位值以信号形式发送至控制柜,控制柜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为滴灌供水管上的电磁阀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滴灌开启或关闭,同时,控制柜定时开启和关闭储水斗下端的电磁阀,从而定时定量排出全部或部分积水。在此基础上,针对储水斗易被环境污物阻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在上端口增设筛网,并在下端管路设置反吹机构,不仅降低了阻塞现象的发生率,而且可便捷的实现疏通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依据环境雨量来自动控制滴灌供水管路的通断,为植被提供更加合理的滴灌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系统连接关系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储水斗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系统连接关系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储水斗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斗2、竖直管3、液位计4、筛网5、第一电磁阀6、止回阀7、旁路管8、球阀9、气泵10、滴灌供水管11、第二电磁阀12、控制柜13、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4、微管15、滴灌系统毛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储水斗1,竖直管2,液位计3,第一电磁阀5,止回阀6,滴灌供水管10,第二电磁阀11,控制柜12,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微管14,滴灌系统毛管15,其中储水斗1的底端连接有竖直管2,竖直管2的内部设置有液位计3,竖直管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5和止回阀6,止回阀6位于第一电磁阀5的下方,滴灌供水管10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11二者分别通过电路与控制柜12连接,液位计3与控制柜12通信连接,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位于储水斗1中,所述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通过微管14与滴灌系统毛管15连接。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储水斗1、竖直管2及其内部的液位计3构成简易的雨量测量机构;储水斗1底部的竖直管2用于定期排出积水,其上的第一电磁阀5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接收到来自控制柜12的控制信号时第一电磁阀5开启,排出积水;竖直管2上的止回阀6用于避免外界水从下方误入;液位计3将水位信号发送至控制柜12,控制柜12依据事先设定的水位阈值来启动或关闭第二电磁阀11,以控制滴灌供水管10的通断。在用于收集降水的储水斗1中设置了一个用于滴灌的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因而当有少量降雨时可以减少灌水量。实施例2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如图3、图4所示,包括储水斗1,竖直管2,液位计3,第一电磁阀5,止回阀6,滴灌供水管10,第二电磁阀11,控制柜12,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微管14,滴灌系统毛管15,其中储水斗1的底端连接有竖直管2,竖直管2的内部设置有液位计3,竖直管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5和止回阀6,止回阀6位于第一电磁阀5的下方,滴灌供水管10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11二者分别通过电路与控制柜12连接,液位计3与控制柜12通信连接,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位于储水斗1中,所述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通过微管14与滴灌系统毛管15连接。同时,还包括筛网4,旁路管7,球阀8,气泵9,其中筛网4铰接于储水斗1的上端口处,旁路管7连接在竖直管2上,旁路管7与竖直管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5的上方,在旁路管7上连接有球阀8,旁路管7的末端通过气体管路与气泵9连接。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储水斗1、竖直管2及其内部的液位计3构成简易的雨量测量机构;储水斗1底部的竖直管2用于定期排出积水,其上的第一电磁阀5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接收到来自控制柜12的控制信号时第一电磁阀5开启,排出积水;竖直管2上的止回阀6用于避免外界水从下方误入;液位计3将水位信号发送至控制柜12,控制柜12依据事先设定的水位阈值来启动或关闭第二电磁阀11,以控制滴灌供水管10的通断;在用于收集降水的储水斗1中设置了一个用于滴灌的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因而当有少量降雨时可以减少灌水量;铰接在储水斗1上端口处的筛网4用于在一定程度上拦截飘落的杂物,由于筛网4表面具有孔洞,因此不会影响雨水的流入;旁路管7和配套的气泵9用于当储水斗1被环境污物阻塞时执行反吹,日常使用时旁路管7上的球阀8处于关闭状态。实施例3一种以降雨量为依据的滴灌控制系统,如图3、图4所示,包括储水斗1,竖直管2,液位计3,第一电磁阀5,止回阀6,滴灌供水管10,第二电磁阀11,控制柜12,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微管14,滴灌系统毛管15,其中储水斗1的底端连接有竖直管2,竖直管2的内部设置有液位计3,竖直管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阀5和止回阀6,止回阀6位于第一电磁阀5的下方,滴灌供水管10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11二者分别通过电路与控制柜12连接,液位计3与控制柜12通信连接,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位于储水斗1中,所述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通过微管14与滴灌系统毛管15连接。同时,还包括筛网4,旁路管7,球阀8,气泵9,其中筛网4铰接于储水斗1的上端口处,旁路管7连接在竖直管2上,旁路管7与竖直管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5的上方,在旁路管7上连接有球阀8,旁路管7的末端通过气体管路与气泵9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储水斗1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圆形,储水斗1上端口的直径是其下端口直径的8倍。所述旁路管7倾斜向下,旁路管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气泵9位于一高台上,所述高台的位置高于储水斗1的上端口。筛网4的形状和面积均与储水斗1的上端口相同。所述储水斗1是φ90×50的PVC异径管;所述竖直管2为φ50的PVC管;竖直管2的中部具有一φ50×20的PVC异径管。所述第一电磁阀5是DN15电磁阀;所述止回阀6是DN15截止止回阀。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储水斗1、竖直管2及其内部的液位计3构成简易的雨量测量机构;储水斗1底部的竖直管2用于定期排出积水,其上的第一电磁阀5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接收到来自控制柜12的控制信号时第一电磁阀5开启,排出积水;竖直管2上的止回阀6用于避免外界水从下方误入;液位计3将水位信号发送至控制柜12,控制柜12依据事先设定的水位阈值来启动或关闭第二电磁阀11,以控制滴灌供水管10的通断;在用于收集降水的储水斗1中设置了一个用于滴灌的防滴漏压力补偿式滴头13,因而当有少量降雨时可以减少灌水量;铰接在储水斗1上端口处的筛网4用于在一定程度上拦截飘落的杂物,由于筛网4表面具有孔洞,因此不会影响雨水的流入;旁路管7和配套的气泵9用于当储水斗1被环境污物阻塞时执行反吹,日常使用时旁路管7上的球阀8处于关闭状态。此外,将储水斗1上、下端口直径之比限定为8倍有助于在水流顺畅性与水位变化精度之间取得平衡,既避免下端口过大时水位变化不明显的问题,也不会因下端口过小而影响排水速度。将旁路管7限定为4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竖直管2上升的风速,以避免风速过大可能会对液位计3造成破坏。将气泵9设置在高于储水斗1上端口的高台处,可避免操作错误时液流可能向气泵9中倒灌的问题。将筛网4的形状、面积与储水斗1的上端口保持一致则有助于使筛网4对储水斗1的上端口实现理想封闭,同时便于筛网4在储水斗1上端口处的固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控制柜12的控制策略按如下方法设置:1、当水位高于指定值时,断开第二电磁阀11电源,从而将第二电磁阀11关闭;2、当水位低于指定值时,对第二电磁阀11通电,从而将第二电磁阀11打开;3、利用时控开关每天在9:00~15:00进行滴灌;4、每天上午8:00~8:15打开第一电磁阀5,以排出储水斗1中的积水,这一排水动作并不一定要将储水斗1中的积水拍净,而是排一定量,也就是说,当一场大雨后有可能几天都不需要灌溉;5、灌溉时间可以在第一电磁阀5关闭时的任意时段进行,灌溉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