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530发布日期:2019-01-15 22:20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器材,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



背景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可以观察到一些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体被称为“玻璃苗”,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现象”, 在草本和木本植物中已报道出现玻璃化苗的植物达70多种,由于玻璃苗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异常,故分化能力低,叶片脆弱易破碎,在多数试管苗上表现出分化能力低下,难以增殖成芽,也难以生根成苗 ;已成为组培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组织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玻璃化现象实际上主要是适应性的生理问题,在自然环境中的陆生植物未见有玻璃化现象存在;玻璃化苗绝大多数来自茎尖或茎切段培养物的不定芽,仅极少数玻璃苗来自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已经成长的组织器官不可能再玻璃化,已经玻璃化的试管苗随着培养基和培养环境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是有可能逆转的。

关于玻璃化发生原因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水势过高的影响、以细胞分裂素为代表的激素平衡问题和以N为代表的矿质元素平衡供应问题等方面,其中,培养时光照远较自然环境下弱、培养器皿内相对湿度过高、氧气供应逐日下降、CO2浓度逐渐上升等原因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环境控制或设备改进来解决,主要是增强光照、加强培养容器内外气体交换等。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种组织培养容器尽可能降低培养容器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改善氧气供应状况,目前较多使用塑料薄膜封口,或用带有透气滤芯瓶盖的组培瓶。

目前也有带有透气滤芯试管帽的试管,用于组织培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旋拧开合的方式来实现试管帽和试管的配合,影响操作速度,加上透气滤芯在湿度大时,透气效果欠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试管内空气和外界空气交换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抑制组织培养时的玻璃化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可通过对管帽的结构改进实现试管内空气和外界空气平稳交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包括管体和管帽,所述管帽通过插拔方式与管体端口连接,所述管帽包括筒体、挡盖、隔条和通气隔板,所述筒体呈圆筒状,所述挡盖密封地设在筒体一端,多个所述隔条周向均布地设在筒体内壁上,多个所述通气隔板呈放射状地设在挡盖位于筒体内测的端面上,所述通气隔板的下边沿与隔条的上边沿相对筒体轴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隔条临近筒体轴心线方向的边沿距离筒体内壁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递减。

进一步,所述隔条沿筒体径向相对筒体内壁呈倾斜状布置。

进一步,所述挡盖另一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可嵌合在管体的端口外侧。

进一步,所述套管内壁上沿套管轴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密封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管帽包括筒体、挡盖、隔条和通气隔板;挡盖可将筒体一端封堵,筒体可套设在管体端口处,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隔条促使筒体内壁和管体外壁产生间隙,而挡盖上设置的通气隔板促使管体端口边沿与挡盖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在隔条和通气隔板的作用下可促使管体内部空气能够和管体外部空气利用该间隙实现空气交换;在进行空气交换时,空气的流通路径是折弯状的,这样可确保管体内部空气的平稳,即使在外径产生微风时也不会对管体内部空气产生较大波动;

2. 本实用新型中隔条临近筒体轴心线方向的边沿距离筒体内壁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递减,便于管体端口和管帽的对接,可降低操作难度,同时隔条沿筒体径向相对筒体内壁呈倾斜状布置,这样在管体端口不断的插入筒体时,可促使隔条发生弹性变形,隔条会向筒体内壁靠近,隔条对管体外壁的压覆作用也逐渐增大,可增加管帽和管体连接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通气隔板的下边沿与隔条的上边沿相对筒体轴向间隔布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会影响隔条的变形,同时还可实现在挡盖上、通气隔板之间加装透气膜,实现空气过滤的目的;

4.为便于对管体的清洗或管体的保存,有时需要对管体的端口密封,为便于对比试验的比对有时也需要对管体的端口密封,基于这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在挡盖另一端设有套管,在套管内壁上设有多个密封橡胶圈;这样可利用套管及密封橡胶圈实现管体端口密封,这样也增加了管帽的功能作用,为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的实际应用提供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管帽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体;2-筒体;3-挡盖;4-隔条;5-通气隔板;6-套管;7-密封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包括管体1和管帽,管体1由透明玻璃制成,管帽整体由PE材料制成;所述管帽通过插拔方式与管体1端口连接,所述管帽包括筒体2、挡盖3、隔条4和通气隔板5,所述筒体2呈圆筒状,筒体2内壁和管体1外壁的间隙可控制在2mm~3mm,筒体2的高度可选取固定高度3.5cm;所述挡盖3密封地设在筒体2一端,多个所述隔条4周向均布地设在筒体2内壁上,隔条4呈长条形板状,隔条4厚度可选取1mm,在该mm的厚度下以及所采用PE材质下,可促使隔条4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隔条4临近筒体2轴心线方向的边沿距离筒体2内壁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递减,所述隔条4沿筒体2径向相对筒体2内壁呈倾斜状布置;多个所述通气隔板5呈放射状地设在挡盖3位于筒体2内测的端面上,通气隔板5可设置三个,通气隔板5呈方形半条状,通气隔板5的厚度可选择1mm~2mm,通气隔板5的下边沿距离挡盖3端面的高度可选择4mm,通气隔板5临近筒体2轴心线边到轴心线的距离应小于管体1内径,所述通气隔板5的下边沿与隔条的上边沿相对筒体2轴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当管体1插入管帽内时,管体1的外壁先作用在隔条4上;由于隔条4临近筒体2轴心线方向的边沿距离筒体2内壁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递减,因此管体1插入初始,隔条4的下端距离筒体管壁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便于管体1端口和筒体2端口的初始对接,可增加操作的便捷性;随着管体1不断的向管帽内插入时,隔条4会先与管体1端口边沿接触,如继续插入管体1,则管体1外壁与隔条4接触,由于隔条4沿筒体2径向相对筒体2内壁呈倾斜状布置,管体1外壁会压覆隔条4向筒体2内壁方向靠近,此时由于隔条采用PE材料支撑同时在厚度上较薄,隔条4可发生弹性变形,隔条4和管体1外壁接触更加紧密,促使管体1和管帽连接更加稳定,当管体1的边沿顶持到通气隔板5下边沿时,完成管体1和管帽的连接;此时在隔条4的作用下促使管体1外壁和筒体2内壁之间产生可以流通空气的间隙,而在通气隔板5的作用下促使管体1端口边沿与挡盖3端面产生可以流通空气的间隙,这样外部空气可经管体1外壁和筒体2内壁之间的间隙与管体1端口边沿与挡盖3之间的间隙进入管体1内部,实现管体1内外空气的交换,该空气交换交换并非直上直下的减缓,在管体1外壁和筒体2内壁之间的间隙路径疏导下实现了转折,这样可确保管体1内部空气交换时的稳定性,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可降低组织苗玻璃化率。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基于试验的需求,也可在挡盖3上、通气隔板5之间添加透气膜,用以滤除细菌,添加透气膜后在通气隔板5的支撑作用下,空气会经过透气膜,实现过滤和通气作用。

实施例二:

为便于对管体的清洗或管体的保存,有时需要对管体的端口密封,为便于对比试验的比对有时也需要对管体的端口密封,基于这样的需求和为了增加功能作用、增加使用方便性的目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挡盖3另一端设有套管6,所述套管6可嵌合在管体1的端口外侧;所述套管6内壁上沿套管6轴向间隔地设有两个密封橡胶圈7;套管6的高度可选择8mm。

在使用时如需对管体1端口密封,可使套管6嵌合在管体1的端口外侧,并通过密封橡胶圈7实现管体1外壁和套管6的有效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