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235发布日期:2018-12-28 18:4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拌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拌种装置。



背景技术:

种子在种植前,一般需要经过筛选和拌种等重要步骤,筛选的目的是为了将发育不完全、不适合用于育苗的种子筛选出来,以提高出苗率;拌种如小麦种子是将药剂的水溶液均匀的附着在种子的表面,以减少或消灭种子上或种子周围的土壤中的病菌或害虫等,用于拌种的药剂一般是杀菌剂或杀虫剂,也可以是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微肥或调节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拌种装置,能够达到良好的拌种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拌种装置,包括拌种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筛分装置、第一拌种装置和第二拌种装置;拌种箱体的顶部右端设置有进料口,拌种箱体的上部内设置有隔板并将拌种箱体内部空腔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内设置有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倾斜设置在上空腔内,过滤网的下端与隔板连接,过滤网上端与拌种箱体的右侧内壁连接,隔板上且在过滤网下方设置有废料出口;隔板上且在过滤网的左侧设置有下料口,下料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拌种装置,第一拌种装置包括下料筒体、挡块和喷头,下料筒体的内侧壁的左右两侧由上至下设置有挡块,且左右两侧的挡块交替且间隔距离设置,挡块上侧面的内端即靠近下料筒体中心轴一端的高度低于上侧面外端的高度,挡块的长度大于下料筒体内径的一半,与挡块相对的下料筒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喷头;第二拌种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和第二喷头,隔板的中部竖直向下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的下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喷射的第二喷头,拌种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拌种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搅拌装置包括左搅拌轴、右搅拌轴、搅拌杆,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拌种箱体的底部,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靠近拌种箱体内壁的一端与拌种箱体转动连接;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搅拌杆,搅拌杆沿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搅拌杆的自由端向拌种箱体的中心轴处倾斜设置。

左搅拌轴的左端和右搅拌轴的右端分别设置在拌种箱体的外侧且分别连接有左搅拌皮带轮和右搅拌皮带轮,左搅拌轴的左端连接有电机,拌种箱体的后侧横向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传动皮带轮和右传动皮带轮,左传动皮带轮和左搅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右传动皮带轮和右搅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拌种箱体底部的出料口处对称设置有左活动板和右活动板,左活动板的左端和右活动板的右端分别与拌种箱通过合页连接;左活动板和右活动板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穿设有固定销。

拌种箱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坡板,且坡板将下空腔的底部围成倒置的四棱台状,坡板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左活动板和右活动板的边缘处。

过滤网与隔板的夹角为45-60度。

废料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上端竖直设置,出料管的下端斜向下倾斜并伸出拌种箱体外侧,出料管呈“V”形,且夹角为120度。

拌种箱体的左右侧面上均水平设置有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向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种子通过倾斜设置的过滤网的过滤作用,达到筛选种子的目的;种子进入下料筒体后,经过挡块的阻挡作用,降低种子下落的速度,增加种子在下料筒体内停留的时间,方便第一喷头对种子进行喷洒,并且在下落过程中,挡块对种子提供反向作用力,对种子起到初步搅拌混合的作用;挡块上侧面的内端即靠近下料筒体中心轴一端的高度低于上侧面外端的高度,防止种子滞留在挡块上侧面上造成堵塞;经过第二搅拌装置的进一步搅拌和第二喷头的进一步喷洒,达到拌种的目的。

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共同作用,使得种子搅拌均匀;左活动板的左端和右活动板的右端分别与拌种箱通过合页连接,方便种子从拌种箱体的底部排出;拌种箱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坡板,防止种子堆积到拌种箱体的角落处,导致无法搅拌到以及无法从拌种箱体的底部排出;坡板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左活动板和右活动板的边缘处,方便坡板上的种子顺着坡板下滑至出料口处并从出料口处排出;出料管的下端斜向下倾斜并伸出拌种箱体外侧,方便过滤出来的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拌种箱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拌种箱体,101-进料口,2-隔板,21-上空腔,22-下空腔,23-下料口,24-废料出口,3-过滤网,4-出料管,51-筒体,52-挡块,53-第一喷头,61-支杆,62-底盘,63-第二喷头,641-电机,642-左搅拌轴,6421-左搅拌皮带轮,643-右搅拌轴,6431-右搅拌皮带轮,644-搅拌杆,645-传动杆,6451-左传动皮带轮,6452-右传动皮带轮,646-皮带,7-坡板,81-左活动板,82-右活动板,83-固定块,84-固定销,91-横向支撑杆,92-竖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拌种装置,包括拌种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筛分装置、第一拌种装置和第二拌种装置;拌种箱体1的顶部右端设置有进料口101,拌种箱体1的上部内设置有隔板2并将拌种箱体1内部空腔分成上空腔21和下空腔22,上空腔21内设置有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包括过滤网3,过滤网3倾斜设置在上空腔21内,过滤网3的下端与隔板2连接,过滤网3上端与拌种箱体1的右侧内壁连接,过滤网3与隔板2的夹角为45-60度,种子经过过滤网3的过滤作用,饱满的种子沿着过滤网3滑下,筛出的干瘪的种子和其他杂质作为废料穿过过滤网3,达到筛选种子的目的;隔板2上且在过滤网3下方设置有废料出口24,废料出口24上连接有出料管4,出料管4的上端竖直设置,出料管4的下端斜向下倾斜并伸出拌种箱体1外侧,出料管4呈“V”形,且夹角为120度,方便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4排出,防止出料管4堵塞。

隔板2上且在过滤网3的左侧设置有下料口23,下料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拌种装置,第一拌种装置包括下料筒体51、挡块52和喷头,下料筒体51的内侧壁的左右两侧由上至下设置有挡块52,且左右两侧的挡块52交替且间隔距离设置,挡块52上侧面的内端即靠近下料筒体51中心轴一端的高度低于上侧面外端的高度,挡块52的长度大于下料筒体51内径的一半,在本实施例中,挡块52的形状为三角形,与挡块52相对的下料筒体5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喷头53;第二拌种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和第二喷头63,隔板2的中部竖直向下连接有支杆61,支杆61的下端设置有底盘62,底盘62的下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喷射的第二喷头63,拌种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

搅拌装置包括左搅拌轴642、右搅拌轴643、搅拌杆644,左搅拌轴642和右搅拌轴643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拌种箱体1的底部,左搅拌轴642和右搅拌轴643靠近拌种箱体1内壁的一端与拌种箱体1转动连接,在拌种箱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左搅拌轴642和右搅拌轴643通过轴承与拌种箱体1转动连接;左搅拌轴642和右搅拌轴643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搅拌杆644,搅拌杆644沿左搅拌轴642和右搅拌轴64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搅拌杆644的自由端向拌种箱体1的中心轴处倾斜设置,使得左搅拌杆644和右搅拌杆644之间的种子均能够被搅拌到。

左搅拌轴642的左端和右搅拌轴643的右端分别设置在拌种箱体1的外侧且分别连接有左搅拌皮带轮6421和右搅拌皮带轮6431,左搅拌轴642的左端连接有电机641,拌种箱体1的后侧横向设置有传动杆645,拌种箱体1的后侧设置有支架(图中未示出),传动杆645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通过支架对传动杆645进行支撑和固定;传动杆64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传动皮带轮6451和右传动皮带轮6452,左传动皮带轮6451和左搅拌皮带轮6421通过皮带646传动连接,右传动皮带轮6451和右搅拌皮带轮6431通过皮带646传动连接,电机641带动左搅拌轴642转动,左搅拌轴642通过传动杆645的传动作用带动右搅拌轴643转动,使得种子搅拌均匀。

拌种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拌种箱体1底部的出料口处对称设置有左活动板81和右活动板82,左活动板81的左端和右活动板82的右端分别与拌种箱通过合页连接;左活动板81和右活动板82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块83,固定块83上穿设有固定销84;取下固定销84,打开左活动板81和右活动板82,方便种子从拌种箱体1内排出。

拌种箱体1的底部四周设置有坡板7,且坡板7将下空腔22的底部围成倒置的四棱台状,防止种子堆积到拌种箱体1的角落处,导致无法搅拌到以及无法从拌种箱体1的底部排出;坡板7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左活动板81和右活动板82的边缘处,方便坡板7上的种子顺着坡板7下滑至出料口处并从出料口处排出。

拌种箱体1的左右侧面上均水平设置有横向支撑杆91,横向支撑杆91的中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向支撑杆92,将拌种箱体1撑起,方便在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接料箱体(图中未示出),接料箱体用于盛放拌种后的种子。

使用时,种子从进料口101进入到拌种箱体1内,经过筛分装置的筛分作用后,进入到第一拌种装置内进行初步拌种,并落入到拌种箱体1的底部,启动电机641和第二喷头63,再经过第二拌种装置的进一步拌种,完成拌种,良好的拌种效果,再将拌种后的种子从出料口处排出至接料箱体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