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茎撒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531发布日期:2019-02-01 19:1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种茎撒播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种茎撒播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的播种过程,涉及到开沟,浇水、施肥、播种、及盖土5个环节,具体地,首先在土地上开沟,随后对开沟的土地浇水和施肥,随后将种子播撒至沟内,最后将土盖在种子上。

对于部分农作物播种,需要将其种茎撒播到土地里,一般而言,农作物的种茎较大,传统的播种机无法撒播茎,且无法精确地将种茎撒播至合适位置,导致种茎的播种效率低下,且播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种茎撒播机。

一种种茎撒播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端设置有前叉臂,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前叉臂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犁头、耙子、浇灌器、种茎撒播机构和掩土板,所述犁头、所述耙子、所述浇灌器、所述种茎撒播机构和所述掩土板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前叉臂和所述驱动轮之间;所述种茎撒播机构包括料仓、输料筒、漏斗和推料驱动器,所述料仓的底部具有一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为矩形,所述输料筒具有矩形截面,所述输料筒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筒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与所述漏斗连通,所述输料筒内设置有推料件,所述推料件弯曲设置,所述推料驱动器与所述推料件驱动连接,所述推料件在所述推料驱动器的驱动下沿平行于所述出料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驱动器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靠近所述前叉臂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驱动轮的一端端逐渐朝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具有矩形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件朝向所述漏斗方向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轮驱动机架运动,位于机架前端的犁头和耙将土地犁开成沟,浇灌器将水浇灌在犁开的沟内,料仓内的种茎掉落至输料筒内,推料推动器驱动推料件运动,使得输料筒内的种茎依次掉落至漏斗内,使得种茎能够有序地撒播在沟内,随后掩土板将土推平,通过上述过程,精确地将种茎撒播至合适位置,有效提高种茎的播种效率,且使得播种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种茎撒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输料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种茎撒播机10,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一端设置有前叉臂170,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轮180,所述前叉臂170设置有导向轮174;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犁头110、耙子120、浇灌器140、种茎撒播机构150和掩土板160,所述犁头110、所述耙子120、所述浇灌器140、所述种茎撒播机构150和所述掩土板160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前叉臂170和所述驱动轮180之间;所述种茎撒播机构150包括料仓151、输料筒152、漏斗153和推料驱动器156,所述料仓151的底部具有一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为矩形,所述输料筒152具有矩形截面,所述输料筒152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筒152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与所述漏斗153连通,所述漏斗153具有矩形截面,所述输料筒内设置有推料件155,所述推料件155弯曲设置,所述推料驱动器156与所述推料件155驱动连接,所述推料件155在所述推料驱动器156的驱动下沿平行于所述出料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

例如,料仓151内部具有容料腔,容料腔的横截面为矩形,具体地,由于容料腔、出料口以及输料筒152的横截面分别为矩形,能够更好地适配长条状的种茎,使得种茎在料仓151、输料筒152以及漏斗153内的方向稳定,避免了种茎混乱无序地放置,这样,种茎可以有序地在料仓151、输料筒152以及漏斗153内排列。具体地,在将种茎投入料仓151前,将种茎切分成预设长度的条状,使得种茎恰好放置在料仓151内。为了使得种茎的放置更为有序,例如,料仓151内部的宽度与输料筒152内部的宽度相等,这样,使得种茎能够有序地在料仓151和输料筒152内放置。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机架100的靠近前叉臂170的一端定义为前端,则靠近驱动轮180的一端则为后端,推料驱动器156工作时,驱动推料件155在沿平行于出料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例如,推料件155活动抵接于输料筒152的内侧表面,这样,当推料件155抵接于输料筒152的内侧表面时,将输料筒152的内部的种茎挡止,当推料件155远离输料筒152的方向运动时,使得种茎掉落,这样,推料件155每做一次往返运动,则使得一个种茎掉落,随着种茎撒播机的运动,使得种茎依次掉落,通过控制推料件155的运动频率,结合种茎撒播机的运动速度,使得相邻的种茎能够保持预设距离而掉落,精确地将种茎撒播至合适位置,使得播种效果更佳。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轮180驱动机架100运动,位于机架100前端的犁头110和耙子120将土地犁开成沟,浇灌器140将水浇灌在犁开的沟内,料仓151内的种茎掉落至输料筒152内,推料驱动器156驱动推料件155运动,使得输料筒152内的种茎依次掉落至漏斗153内,使得种茎能够有序地撒播在沟内,随后掩土板160将土推平,通过上述过程,精确地将种茎撒播至合适位置,有效提高种茎的播种效率,且使得播种效果更佳。

为了实现对推料件155的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料驱动器156为气缸。本实施例中,气缸能够很好地驱动推料件155运动,使得推料件155能够在输料筒152内往返运动。

为了避免种茎掉落至地面时由于惯性作用而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153靠近所述前叉臂170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端端逐渐朝向下倾斜。例如,所述漏斗153由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例如,漏斗153远离输料筒152的一端与驱动轮180的距离大于漏斗153靠近输料筒152的一端,也就是说,漏斗153的输送方向是朝向后方,这样,漏斗153内的种茎的运动方向将与种茎撒播机的行驶方向相反,使得种茎的运动能够与种茎撒播机的运动之间的惯性作用相互抵消,进而使得种茎掉落地面后更为平稳,而不会由于惯性作用而滚动,使得种茎的撒播位置更为精确。

为了使得种茎600能够更为顺畅地由输料筒152内滑落,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推料件155朝向所述漏斗153方向弯曲设置。例如,所述输料筒152的内侧表面包括一抵接面158,所述推料件155活动抵接所述抵接面158,所述推料件155由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漏斗153的一端逐渐朝向抵接面158弯曲,例如,所述推料件155弯曲形成的弧形的圆形朝向下方,这样,由于推料件155靠近漏斗153的一端与抵接面158的距离较近,使得推料件155能够很好地挡止种茎600,而种茎600可以沿着推料件155的圆弧表面依次设置,在推料件155远离抵接面158运动时,推料件155靠近漏斗153的一端与抵接面158之间的最大距离恰好通过一个种茎600,而沿着推料件155靠近出料口的方向,推料件155与抵接面158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有利于种茎600的有序排放,以及有利于种茎600的依次掉落。

为了避免种茎600卡在推料驱动器156的运动行程上,例如,如图2所示,输料筒152内设置有挡板157,所述挡板157倾斜设置,挡板157设置于推料件155的上方,挡板157与出料口的距离小于推料件155与出料库之间的距离,所述挡板157由输料筒152的内侧远离抵接面158的一面朝向抵接面158设置,并且所述挡板157由远离抵接面158的一端向靠近抵接面158的一端朝向推料件155倾斜设置,所述挡板157由远离抵接面158的一端向靠近抵接面158的一端朝下倾斜设置,这样,通过挡板157的引导,使得种茎600能够朝向推料件155滑落,避免了种茎600卡在推料驱动器156的运动行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种茎撒播机10包括机架100、犁头110、耙子120、水箱130、浇灌器140、种茎撒播机构150和掩土板160。

所述机架100一端设置有前叉臂170,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轮180,所述前叉臂170包括第一支撑臂171、第二支撑臂172和第三支撑臂173,所述第一支撑臂171与所述机架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17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7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171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三支撑臂17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7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17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臂17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轮174;所述犁头110与所述机架100连接,所述犁头110设置于所述前叉臂170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侧;所述耙子120与所述机架100连接,所述耙子120设置于所述犁头110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侧;所述水箱1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水箱130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31,所述水箱13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32;所述浇灌器140设置于所述耙子120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侧,且所述浇灌器140通过一浇灌管135与所述出水口132连通;所述种茎撒播机构150包括料仓151、输料筒152和漏斗153,所述料仓15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所述输料筒152与所述漏斗153连通,所述漏斗153设置于所述浇灌器140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侧;所述掩土板160设置于所述漏斗153靠近所述驱动轮180的一侧,所述掩土板160由上端至下端逐渐朝向远离所述漏斗153的方向倾斜。

犁头110、耙子120、浇灌器140、漏斗153和掩土板160设置在前叉臂170和驱动轮180之间,且犁头110、耙子120、浇灌器140、漏斗153和掩土板160依次设置,即犁头110、耙子120、浇灌器140、漏斗153和掩土板160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犁头110、耙子120和掩土板160分别与驱动轮180平齐,这样,在驱动轮180抵接于地面时,犁头110、耙子120和掩土板160能够抵接于地面,将土地犁开,并且将土覆盖。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轮180驱动机架100运动,使得位于机架100前端的犁头110和耙子120将土地犁开成沟,随后水箱130内的水通过浇灌器140浇灌在犁开的沟内,料仓151内的种子通过输料筒152掉落在漏斗153内并由漏斗153掉落至沟内,随后掩土板160将土推平,使得土将沟内的种子覆盖,从而实现了开沟,浇水、施肥、播种、及盖土,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并且降低了播种成本。

为了使得驱动轮180转动,例如,机架100上设置有发动机(图未示),发动机与驱动轮180驱动连接。这样,通过发动机的驱动,使得驱动轮180转动,进而使得机架100以及机架100上的部件能够在土地上运动。

另外的实施例中,该机架100连接一拖拉机,通过拖拉机为机架100提供动力,使得机架100能够在土地上行驶。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向轮174设置在前叉臂170上,而由于前叉臂170上第一支撑臂171和第二支撑臂172是活动连接的,使得前叉臂170的整体长度可以调节,进而使得机架100前端的高度可根据地形的变化而调节,进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的地面。

为了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地形,例如,如图1所示,犁头110通过第一转动臂111与机架100转动连接,例如,第一转动臂111远离犁头1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机架100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设置有螺钉,通过调节第一转动臂111的角度,并通过螺钉将第一转动臂111固定在机架100上,从而使得犁头110的角度可调,使得犁头110的高度可调,进而适应不同的地形,并且有效避免在水泥地等平地行驶时造成的犁头110被损坏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适应不同地形,并且避免耙子120和掩土板160被水泥地等平地损坏,例如,耙子120通过第二转动臂122与机架100转动连接,例如,掩土板160通过第三转动臂163与机架100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转动臂122和第三转动臂163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螺钉的方式与机架100连接,即第二转动臂122和第三转动臂163分别通过一螺钉与机架100连接,这样,可实现靶子和掩土板160的角度以及高度的调节,使得耙子120和掩土板160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并且有效避免耙子120和掩土板160被水泥地等平地损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示意耙子120,图1中耙子120角度做了适应性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使用状态时,耙子120应该是朝向机架100的前端设置。

为了使得掩土效果更佳,例如,所述掩土板160弯曲设置,例如,掩土板160的长度大于机架100的宽度,这样,由于掩土板160的长度较长,能够充分覆盖被犁开的沟,使得沟两侧的泥土都能够被掩土板160所覆盖,进而使得掩土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前叉臂170还包括弹性件175,所述第一支撑臂17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72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175连接。例如,所述弹性件175为弹簧。本实施例中,前叉臂170设置有弹簧,能够为第一支撑臂171和第二支撑臂172之间提供缓冲,使得前叉臂170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进而使得种茎撒播机10的行驶更为平稳。

为了实现第三支撑臂173和第二支撑臂172活动连接,例如,请再次参见图3,第三支撑臂17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71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172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槽172a,所述第三支撑臂173远离第一支撑臂17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滑块173a,所述导向滑块173a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172a内,这样,使得第三支撑臂173靠近第二支撑臂172的一端能够沿着导向槽172a滑动,而第三支撑臂173的另一端绕与第一支撑臂171的连接处转动,从而实现了前叉臂170的伸缩以及角度调整。

为了使得犁地效果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犁头1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耙子120的数量为两个,例如,两个犁头110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例如,两个耙子120由前至后依次设置,这样,通过两个犁头110和两个耙子120,能够使得土地上的沟犁开的深度更大,并且犁地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犁地效率,例如,两个犁头110并排设置,例如,两个耙子120并排设置,这样,在种茎撒播机10行驶过程中,能够同时犁出两条沟,进而使得犁地效率更高。

为了使得种子能够快速从漏斗153中掉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153内设置有漏腔,所述漏腔的宽度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减小。这样,由于漏斗153顶部宽度较大,有利于种子的从输料筒152内掉落至漏斗153,而漏斗153底部的宽度较小,使得漏斗153能够精准地种子的撒放。

为了控制浇灌管135的水流大小,例如,浇灌管135上设置有阀门,通过该阀门,可以控制浇灌管135的水流大小,并且还可以控制浇灌管135的导通和截止。

为了使得漏斗153能够有序播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153靠近所述输料筒152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活动封闭所述输料筒152,所述转动板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连接部,所述发动机通过驱动齿轮组与所述驱动轮180驱动连接,所述种茎撒播机构150还包括开关传动组件,所述开关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牵引件和推杆,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中的一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上设置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牵引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

这样,当发动机驱动所述驱动轮180转动时,同时驱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牵引件和推杆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板按一定周期转动,进而周期性关闭和打开输料筒152,进而使得种茎撒播机10在行进过程中,料仓151内的种子周期性地经过输料筒152掉落至漏斗153,并经过漏斗153掉落至土地的沟内,进而使得沟内的种子保持间距,使得播种更为有序,播种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