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807发布日期:2019-01-04 22:53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养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营养高价值水产品的消费量也逐渐增长,养猪业作为我国一大农业经济支柱,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猪场的集成化、规模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问题猪”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猪类食品的卫生和安全。为加强养猪业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牧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可追溯的视频制度,农业部出台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畜禽的一畜一标制度。

现有技术中,饲料的投放多采用人工投放的方式,利用投食勺将饲料从饲料桶中取出,再投放到食槽内,或采用连续倾倒的方式将饲料桶内的饲料投放到食槽中,供生猪食用,这些投放的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生猪快速生长,饲养员会在一天内对生猪进行多次供食,喂食时间人工控制,并且采用人工投放饲料的方式喂养,劳动强度较大,尤其对于大型养殖场,更是费时费力,成本太高;由于生猪食量不一,采用人工投放饲料,很难把控饲料的投食量,造成部分生猪饲料不足,部分饲料残余,不利于生猪的正常生长;残余的饲料若不及时清除,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也会因腐败变质、滋生细菌,对饲养物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大大降低饲养员的喂养频率和工作强度,有助于提高生猪的饮食质量,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形的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上端安装有一级装料箱,所述一级装料箱由圆柱形箱体和伸入底座外壳内的倒圆台形箱体组成,所述圆柱形箱体上端设置有扇形开口门,所述圆柱形箱体下端与倒圆台形箱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倒圆台形箱体的上端还与所述底座外壳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倒圆台形箱体的下端连接有二级装料箱,所述倒圆台形箱体与二级装料箱之间安装有第一平移门,所述第一平移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二级装料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二级装料箱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二级装料箱与所述出料管之间安装有第二平移门,所述第二平移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出料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底座外壳的下端连接食槽,所述底座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投料控制电路板,所述自动投料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自动投料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自动投料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相接的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数据存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按键电路、时钟电路和重量检测电路,所述重量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第二平移门上用于检测投放饲料重量的压力检测电路、与压力检测电路输出端相接的信号放大电路和与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端相接的A/D转换电路,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电机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电路外露在底座外壳的外表面上。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使底座外壳结构稳定的支撑架,所述二级装料箱和出料管的形状均为空心圆柱形。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包括单片机STC89C52。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电路包括晶振XT2、非极性电容C2和非极性电容C3,所述晶振XT2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18引脚连接,所述晶振XT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3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19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按键S3、电阻R6和非极性电容C1,所述复位按键S3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复位按键S3的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9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1引脚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电阻应变片R2、电阻应变片R3、电阻应变片R8、电阻应变变R9、电阻R1、电阻R11和电池BT1,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芯片LF15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10,所述A/D转换电路包括芯片ADC0832;所述电池BT1的正极通过电阻R11分别与电阻应变片R8的一端和电阻应变片R9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应变片R3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应变片R2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池BT的负极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8和电阻应变片R3的连接端与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9和电阻应变片R2的连接端与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2引脚与第6引脚通过电阻R5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通过电阻R4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7引脚与第6引脚通过电阻R10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1引脚还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芯片ADC0832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7引脚还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芯片ADC0832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1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5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7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6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8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9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8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5引脚相接。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电路包括时钟芯片DS1302,晶振XT1,电池BT2和电阻R7,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2引脚与晶振XT1的一端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3引脚与晶振XT1的另一端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5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2引脚相接,且通过上拉电阻R7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6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3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1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8引脚与电池BT2的正极相接,所述电池BT2的负极接地。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电路包括按键S1和按键S2,所述按键S1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4引脚相接,所述按键S2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5引脚相接,所述按键S1的另一端和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均接地。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屏LCD1602,电位器R12和电阻R13,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3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12的滑动端和一个固定端均相接,所述电位器R12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5引脚通过电阻R13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0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8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1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9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2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3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1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4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2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6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4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7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2引脚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引脚和第16引脚均接地。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PIC16F630的芯片U1、继电器K1、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以及极性电容C4、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8、电阻R20和电阻R22,所述芯片U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2引脚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8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常闭触点以及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常开触点相接,所述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常开触点以及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常闭触点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两端分别与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公共触点和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公共触点相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均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4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4引脚接地。

上述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PIC16F630的芯片U2、继电器K2、二极管D2、三极管Q2、三极管Q4和三极管Q6,以及极性电容C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1和电阻R23,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9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22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常闭触点以及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常开触点相接,所述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常开触点以及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常闭触点均接地,所述第二电机的两端分别与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公共触点和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公共触点相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均相接,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4引脚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检测电路检测第二平移门上投放饲料的重量,并通过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对信号进行调理后输出给主控制器,能够准确地检测给食槽投放饲料的重量;本实用新型采用时钟电路给主控制器时钟信号,能够准确地计量给食槽投放饲料的时间。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两个芯片PIC16F630来分别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能够准确的控制第一平移门和第二平移门的打开和闭合,控制精度高。

4、本实用新型的推广使用,能够大大降低饲养员的喂养频率和工作强度,有助于提高生猪的饮食质量,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大大降低饲养员的喂养频率和工作强度,有助于提高生猪的饮食质量,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投料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重量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时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控制器; 2—晶振电路; 3—复位电路;

4—数据存储电路; 5—按键电路; 6—时钟电路;

7—第一电机驱动电路; 8—第二电机驱动电路; 9—重量检测电路;

9-1—压力检测电路; 9-2—信号放大电路; 9-3—A/D转换电路;

10—液晶显示电路; 11—电源电路; 12—扇形开口门;

13—一级装料箱; 13-1—圆柱形箱体; 13-2—倒圆台形箱体;

14—二级装料箱; 15—第一平移门; 16—第一齿条;

17—第一齿轮; 18—第二平移门; 19—第二齿条;

20—第二齿轮; 21—出料管; 22—底座外壳;

23—食槽; 24—支撑架; 25—第一电机;

26—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养猪用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圆台形的底座外壳22,所述底座外壳22上端安装有一级装料箱13,所述一级装料箱13由圆柱形箱体13-1和伸入底座外壳22内的倒圆台形箱体13-2组成,所述圆柱形箱体13-1上端设置有扇形开口门12,所述圆柱形箱体13-1下端与倒圆台形箱体13-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倒圆台形箱体13-2的上端还与所述底座外壳2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倒圆台形箱体13-2的下端连接有二级装料箱14,所述倒圆台形箱体13-2与二级装料箱14之间安装有第一平移门15,所述第一平移门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6;所述二级装料箱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5,所述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16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7;所述二级装料箱14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21,所述二级装料箱14与所述出料管21之间安装有第二平移门18,所述第二平移门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9;所述出料管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6,所述第二电机2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19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0;所述底座外壳22的下端连接食槽23,所述底座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投料控制电路板,所述自动投料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自动投料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11,结合图2,所述自动投料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1以及与主控制器1相接的晶振电路2、复位电路3和数据存储电路4;所述主控制器1的输入端接有按键电路5、时钟电路6和重量检测电路9,所述重量检测电路9包括设置在第二平移门18上用于检测投放饲料重量的压力检测电路9-1、与压力检测电路9-1输出端相接的信号放大电路9-2和与信号放大电路9-2输出端相接的A/D转换电路9-3,所述A/D转换电路9-3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输出端接有第一电机驱动电路7、第二电机驱动电路8和液晶显示电路10,所述第一电机25与第一电机驱动电路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6与第二电机驱动电路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电路10外露在底座外壳22的外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外壳2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使底座外壳22结构稳定的支撑架24,所述二级装料箱14和出料管21的形状均为空心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制器1包括单片机STC89C52。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晶振电路2包括晶振XT2、非极性电容C2和非极性电容C3,所述晶振XT2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18引脚连接,所述晶振XT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3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19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3包括复位按键S3、电阻R6和非极性电容C1,所述复位按键S3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复位按键S3的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均与单片机STC89C52的第9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1引脚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压力检测电路9-1包括电阻应变片R2、电阻应变片R3、电阻应变片R8、电阻应变变R9、电阻R1、电阻R11和电池BT1,所述信号放大电路9-2包括放大器芯片LF15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10,所述A/D转换电路9-3包括芯片ADC0832;所述电池BT1的正极通过电阻R11分别与电阻应变片R8的一端和电阻应变片R9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应变片R3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应变片R2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池BT的负极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8和电阻应变片R3的连接端与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电阻应变片R9和电阻应变片R2的连接端与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2引脚与第6引脚通过电阻R5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通过电阻R4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7引脚与第6引脚通过电阻R10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1引脚还与所述A/D转换电路9-3的芯片ADC0832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放大器芯片LF153的第7引脚还与所述A/D转换电路9-3的芯片ADC0832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1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5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7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6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8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9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32的第8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5引脚相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时钟电路6包括时钟芯片DS1302,晶振XT1,电池BT2和电阻R7,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2引脚与晶振XT1的一端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3引脚与晶振XT1的另一端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5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2引脚相接,且通过上拉电阻R7与所述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6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3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1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302的第8引脚与电池BT2的正极相接,所述电池BT2的负极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按键电路5包括按键S1和按键S2,所述按键S1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4引脚相接,所述按键S2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25引脚相接,所述按键S1的另一端和所述按键S2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液晶显示电路10包括液晶显示屏LCD1602,电位器R12和电阻R13,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3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12的滑动端和一个固定端均相接,所述电位器R12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5引脚通过电阻R13与所述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7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0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8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1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9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2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3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1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4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2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6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4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17引脚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2引脚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第1引脚和第16引脚均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电路7包括型号为PIC16F630的芯片U1、继电器K1、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以及极性电容C4、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8、电阻R20和电阻R22,所述芯片U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2引脚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8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常闭触点以及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常开触点相接,所述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常开触点以及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常闭触点均接地,所述第一电机25的两端分别与继电器K1中第一个开关的公共触点和继电器K1中第二个开关的公共触点相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均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4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1的第14引脚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电路8包括型号为PIC16F630的芯片U2、继电器K2、二极管D2、三极管Q2、三极管Q4和三极管Q6,以及极性电容C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1和电阻R23,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9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22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常闭触点以及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常开触点相接,所述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常开触点以及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常闭触点均接地,所述第二电机26的两端分别与继电器K2中第一个开关的公共触点和继电器K2中第二个开关的公共触点相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均相接,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电源电路11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0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3引脚与所述单片机STC89C52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2的第14引脚接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扇形开口门12给一级装料箱13中放入足够的饲料,时钟电路6用于计时,当时钟电路6计时到达预设的所需投放饲料的时间时,主控制器1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电路7驱动第一电机25正向旋转,第一电机25带动第一齿轮17正向旋转,第一齿条16带动第一平移门15移动,打开第一平移门15,放于一级装料箱13中的饲料流入二级装料箱14,设置在第二平移门18上的压力检测电路9-1检测此时进入到二级装料箱14的饲料重量,且检测信号依次通过信号放大电路9-2和A/D转换电路9-3进行放大和A/D转换处理后输出给单片机STC89C52,当检测到的重量达到预设的一次喂养所需投放的饲料重量时,首先,主控制器1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电路7驱动第一电机25反向旋转,第一电机25带动第一齿轮17反向旋转,第一齿条16带动第一平移门15移动,关闭第一平移门15,然后,主控制器1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电路8驱动第二电机26正向旋转,第二电机26带动第二齿轮20正向旋转,第二齿条19带动第二平移门18移动,打开第二平移门18,放于二级装料箱14中的饲料通过出料管21流入食槽23中,完成一次饲料投放;最后,主控制器1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电路8驱动第二电机26反向旋转,第二电机26带动第二齿轮20反向旋转,第二齿条19带动第二平移门18移动,关闭第二平移门18,等待下一次饲料的投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