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002发布日期:2019-02-01 19:2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铅锤结构;更详而言之,特别是一种可避免钓线缠绕,加速下沉速度的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



背景技术:

铅锤,又名沉子,它有三个主要作用:第一,牵引钓线投入预定的位置;第二,将带饵的鱼钩沉入水中;第三,调节鱼漂的位置。

请参考图1所示,图1为已知技术中国台湾专利号M362606,专利名称为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已知案件也为本案申请人于先前所申请的专利。

该已知技术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1,实用新型专利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专利号:M362606),其包括有两边窄中间宽的弧线设计的坠体11,以及设置于该坠体11顶端的贯穿孔12;坠体11的贯穿孔12下缘环设有数个三角形叶片13,该坠体11的宽端往底端为圆弧锥状态样;通过本创作的坠体11顶端环设的三角形叶片13,可防止下沉时该坠体11旋转与钓线缠绕,而且因该坠体11的宽端往底端为圆弧锥状态样,因此该坠体11质心位于该坠体11下半部,使得该坠体11不易产生位移,可轻易命中钓区,并可平稳及增加下沉速度,此外,该已知技术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1是可绷紧钓线,避免拆解钓线打结的时间,因此可增加渔获量。

然而,前述的已知技术经申请人在商品化的过程后发现,该专利号M362606专利名称为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应具有可更为精益求精的创新,即,已知技术的三角形叶片仍会卡住或勾住部分的钓线,虽然已经环设于坠体顶端,但其三角形设计,在坠体下沉时,钓线容易勾到三角形的边角,仍会产生绕线的问题,使捕鱼的效率降低,减少渔获量。

有鉴于此,本案申请人遂依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的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并依前述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历经长时间的努力研究与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锤结构,特别是一种可避免钓线缠绕,加速下沉速度的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包含坠体、贯穿孔、圆弧形叶片。

所述坠体为锥体状、水滴状、柱体与锥体的结合状的其中一种。

所述贯穿孔设置于坠体的顶端,用以连接钓线。

贯穿孔下缘与坠体连接处设有圆弧形叶片;其中,该圆弧形叶片可以为一个以上且环设于贯穿孔下缘与坠体连接处,当坠体沉入水中时,前述圆弧形叶片可防止坠体旋转,并且其圆弧形设计不易与钓线缠绕,所以使该坠体更可以顺利沉入水中。

其中,该坠体的纵向截面的两边侧可以为弧线设计,并且该坠体形成其下端的横向截面的直径大于其上端的横向截面的直径的圆弧锥状态样,如此该坠体的质心会集中在坠体下端,因此坠体在沉入水中时较不会产生偏移,可以更轻易的命中钓区,并更平稳且迅速的下沉。

借由前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是通过坠体设有多个圆弧形叶片,使坠体沉入水中时,不易与钓线缠绕,可避免钓线打结进而减少拆线的时间,并且该圆弧形叶片还可使坠体在沉入水中时较不易产生偏移,可更轻易的命中钓区,并顺利的进入水面,可加速钓线进入水里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技术中国台湾专利号M362606专利名称为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符号标注:

2 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21 坠体;22 贯穿孔;23 圆弧形叶片;3 第二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31 坠体;32 圆弧形叶片;

已知技术中的符号标注:

1 钓具用沉子的改良结构;11 坠体;12 贯穿孔;13 三角形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期许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特征及结构能够有更为详尽的了解,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4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上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2,包含坠体21、贯穿孔22、圆弧形叶片23。

所述坠体21可为任意形状,较佳地可为锥体状、水滴状、柱体与锥体的结合状的其中一种。

所述贯穿孔22设置于坠体21的顶端,用以连接钓线。

贯穿孔22下缘与坠体21连接处设有圆弧形叶片23;其中,该圆弧形叶片23可以为一个以上环设于贯穿孔22下缘与坠体21连接处,当坠体21沉入水中时,前述圆弧形叶片23可防止坠体21旋转,并且其圆弧形设计不易与钓线缠绕,所以使该坠体21可以更顺利沉入水中。

其中,该坠体21的纵向截面的两边侧可以为弧线设计,并且该坠体21形成其下端的横向截面的直径大于其上端的横向截面的直径的圆弧锥状态样,如此该坠体21的质心会集中在坠体21下端,因此坠体21在沉入水中时较不会产生偏移,可以更轻易的命中钓区,并更平稳且迅速的下沉。

借由前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是通过坠体21设有多个圆弧形叶片23,使坠体21沉入水中时,不易与钓线缠绕,可避免钓线打结进而减少拆线的时间,并且该圆弧形叶片23还可使坠体21在沉入水中时较不易产生偏移,可更轻易的命中钓区,并顺利的进入水面,可加速钓线进入水里的速度,以此提高更多的渔获量。

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3,其结构仍包含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如坠体31、圆弧形叶片32等,且该构件的连结关系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特别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坠体31也可以设计为上部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柱体与下部为截面呈多角形的锥体的结合状态样,且柱体与锥体的结合处的截面形状相同,配合坠体31上设有圆弧形叶片32,可改善该结合状的坠体31下沉时容易因其具有多角锥而受到钓线缠绕的问题,所以同理可证,本实用新型的坠体31可以为任意形状的态样,如锥体状、水滴状、柱体与锥体的结合状的其中一种,通过圆弧形叶片可使该结合状的坠体31或其他形状的坠体避免与钓线打结,使用者可减少拆解钓线打结的时间,因此还可增加渔获量。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改良结构的钓具的铅锤其优点在于:

1.避免钓线缠绕:通过圆弧形叶片的设计,使坠体在下沉时,钓线不会勾到该圆弧形叶片,所以可避免钓线缠绕,提高捕鱼效率。

2.下沉速度更快:坠体可以为圆弧锥状设计,所以其质心集中在坠体下端,可加速下沉速度。

3.增加渔获量:圆弧形叶片可避免钓线缠绕,而且在坠体下沉时圆弧形叶片可减少偏移,而且圆弧形锥状的坠体还可加速下沉速度,所以可使钓线更快沉入水里,提高捕鱼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其它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