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138发布日期:2019-02-10 22:3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



背景技术:

经研究调查,目前我国包括建筑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量约为20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我国的建筑垃圾普遍采用堆放和掩埋的方式处理,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因此对建筑垃圾的再次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公布号为CN10701299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屋面绿化用植草砖的方法,首先去除建筑垃圾中的金属、玻璃、木材;然后将剩余的废料粉碎至粒度为0.01~0.5cm的废弃物料;通过在所述废弃物料中加入水泥而搅拌混合形成水泥砂浆;将所述水泥砂浆压制成带孔洞的植草砖坯体,经干燥或烧制即得到屋面绿化用植草砖。此外,还公开了利用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产品。本发明在回收利用大量建筑垃圾的同时,扩大了植草砖的原料来源。

这种植草砖包括植草砖本体,植草砖本体沿其高度方向设有种植植物的种植孔,使用时,直接将植草砖铺到地面上,这种植草砖内的植物的水分供给来源于雨水或人工灌溉,而且对于落在植草砖内的水分只能吸收一部分,没有体现雨水的利用价值,而且没有雨水的时候需要人工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其优点是该植草砖可以将流向植草砖的水进行收集然后再次利用在植草砖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若干植草砖本体、连接于植草砖本体下端的蓄水装置和连接于蓄水装置上的排水装置,所述植草砖本体为碎砖瓦再生利用形成的植草砖本体;

所述植草砖本体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种植槽,所述植草砖下端与种植槽之间开设有若干蓄水孔,所述植草砖本体下端连接有承接蓄水孔流下的水的蓄水装置;

所述蓄水装置连接有将蓄水装置内收集的水再次流到植草砖上的排水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雨水落到植草砖上时,一部分雨水落到种植槽内,种植槽内的水和土吸收一部分水,未吸收的水通过蓄水孔流到蓄水装置内对雨水进行储蓄。当需要对植草砖内的植物进行灌溉时,通过排水装置将蓄水装置内的水再次排到植草砖上,对种植槽内的植物进行喷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植草砖下端的集水箱,集水箱上端面开设有若干进水孔,进水孔与蓄水孔贯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雨水落在植草砖上时,未被植物吸收的雨水通过蓄水孔和进水孔流入集水箱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储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通过过滤网与所述蓄水孔贯通连接,过滤网与蓄水孔和进水孔贯通连接;

集水箱上端开设有放置过滤网的凹槽,过滤网处于凹槽内,且上端面与集水箱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对流入集水箱的水较大颗粒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吸水芯,吸水芯的一端伸入到集水箱内,另一端穿过集水箱和过滤网处于种植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雨水时,种植槽内的土壤的湿度小于吸水芯时,吸水芯将集水箱内的水吸出,以保持种植槽内的土壤的湿度,使得种植槽内的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连通于所述集水箱内的排水管和连接于排水管的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出水软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雨水需要对植草砖内的植物灌溉的时候,打开水泵将集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管抽出至出水软管,然后控制出水软管使得出水软管内的水流至种植槽内对植物进行喷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底部下凹形成积淤槽,所述积淤槽处于所述排水管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入集水箱的雨水是从种植槽内流出,使得雨水中带有一些淤泥,淤泥因为密度大于水可以沉到积淤槽底部,排水管在积淤槽的上边减少流入排水管的雨水中的淤泥量,减少淤泥进入水泵的量,进而减小水泵被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草砖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植草砖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将手指头插入第一凹槽内,将植草砖拿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靠近地面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植草砖时,将手指伸入第一凹槽,然后弯曲延伸至第二凹槽,如此设置可以将植草砖更容易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蓄水装置的设置可以将种植槽内植物未吸收的水分进行储存;

2、排水装置的设置可以将集水箱内的水再次利用到种植槽内的植物上;

3、吸水芯的设置可以根据种植槽内土壤湿度自动将集水箱内的水吸到种植槽内以保证种植槽内土壤的湿度;

4、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可以将破坏的植草砖本体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植草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植草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吸水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植草砖本体;11、种植槽;12、蓄水孔;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蓄水装置;21、集水箱;211、进水孔;212、积淤槽;22、过滤网;3、排水装置;31、吸水芯;32、排水管;33、水泵;34、出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再生碎砖瓦新型植草砖,如图1所示,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若干植草砖本体1、连接于若干植草砖本体1下端的蓄水装置2和连接于蓄水装置2上的排水装置3。植草砖本体1为碎砖瓦再生利用形成的植草砖本体1,植草砖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种植槽11,植草砖下端与种植槽11之间开设有若干蓄水孔12。蓄水装置2用于承接蓄水孔12流下的水并进行储存,排水装置3用于将蓄水装置2内收集的水再次利用到种植槽11内的植物上。

当有雨水落到植草砖本体1上时,一部分雨水落到种植槽11内,种植槽11内的植物吸收一部分水,未被吸收的水通过蓄水孔12流到蓄水装置2内,蓄水装置2对雨水进行储蓄。当没有雨水需要对种植槽11内的植物进行灌溉时,通过排水装置3将蓄水装置2内的水再次排到植草砖上,对种植槽11内的植物进行喷灌。

如图2所示,植草砖本体1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3。结合图3,第一凹槽13的内壁靠近地面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4。当植草砖本体1受损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将手指伸入第一凹槽13,然后弯曲延伸至第二凹槽14,如此设置可以将植草砖本体1更容易取出。

如图4所示,蓄水装置2包括连接于植草砖下端的封闭集水箱21(结合图1),结合图5,集水箱21上端面开设有若干进水孔211,进水孔211与蓄水孔12通过过滤网22贯通连接。集水箱21上端开设有放置过滤网22的凹槽,过滤网22处于凹槽内,且上端面与集水箱21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当有雨水落在植草砖上时,未被植物吸收的雨水依次经过蓄水孔12、过滤网22和进水孔211流入集水箱21内,过程中,通过过滤网22将较大颗粒的固体过滤收集。

如图5所示,排水装置3包括吸水芯31,吸水芯31的一端伸入到集水箱21内,另一端穿过集水箱21和过滤网22处于种植槽11内。当没有雨水时,种植槽11内的土壤的湿度小于吸水芯31时,吸水芯31将集水箱21内的水吸出,以保持种植槽11内的土壤的湿度,使得种植槽11内的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回看图1,排水装置3还包括连通于集水箱21内的排水管32和连接于排水管32的水泵33,水泵33连接有出水软管34。当没有雨水需要对种植槽11内的植物灌溉的时候,打开水泵33将集水箱2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2抽出至出水软管34,然后控制出水软管34使得出水软管34内的水流至种植槽11内对植物进行灌溉。

如图4所示,集水箱21底部下凹形成积淤槽212,积淤槽212处于排水管32下方。因为流入集水箱21的雨水是从种植槽11内流出,使得雨水中带有一些淤泥,淤泥因为密度大于水可以沉到积淤槽212底部,排水管32在积淤槽212的上边减少流入排水管32的雨水中的淤泥量,减少淤泥进入水泵33的量,进而减小水泵33被堵塞的可能性(结合图1)。

工作过程:当有雨水落到植草砖本体1上时,一部分雨水落到种植槽11内,种植槽11内的植物吸收一部分水,未被植物吸收的雨水依次经过蓄水孔12、过滤网22和进水孔211流入集水箱21内,过程中,通过过滤网22将较大颗粒的固体过滤收集;当没有雨水时,吸水芯31将集水箱21内的水吸出,以保持种植槽11内的土壤的湿度,使得种植槽11内的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当植物严重确实时,需要对种植槽11内的植物进行灌溉时,打开水泵33将集水箱2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2抽出至出水软管34,然后控制出水软管34使得出水软管34内的水流至种植槽11内对植物进行灌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