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海重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222发布日期:2019-02-15 19:3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海重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土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海重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盐碱地改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改良盐碱地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因此,水资源是改良盐碱地的关键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的缺乏,兴建水库仍是目前蓄水的主要手段,但兴建水库的投资很大。为了实现排盐专业化,各种各样的排盐管应运而生。但目前排盐管一般设于大田且埋深较浅,一般在地下0.6-0.8m,排沟的深度一般也只在1.5-1.7 m,对于环海重盐碱地排盐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植物生长期间的田间灌溉比较粗放,水分利用率较低,形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盐碱地改良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资小、排盐彻底、灌溉节水、的环海重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蓄水渠、水泥毯、排盐机构、水泵、过滤器、引水管、输水管及滴灌系统;所述水泥毯连续覆盖于蓄水渠的边坡及渠底;所述排盐机构包括排盐管、保护布及强制排水系统,排盐管沿蓄水渠的走向埋藏于渠底以下一定深度,排盐管的端部连接强制排水系统,排盐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椭圆形管孔,保护布包裹于排盐管的外围;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引水管、出水端连接输水管;所述过滤器的进水端连接输水管、出水端连接滴灌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蓄水渠的深度在2m以上。

所述保护布的周围设有滤料层。

所述滤料采用中砂。

所述排盐管的埋藏位置距渠底0.5m以上。

所述保护布采用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蓄水渠集原来的水库、灌沟、排沟的功能于一身,具有三位合一的显著特点,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省去了建设水库的巨大投资,开创了低成本治理盐碱地的先河。

2.排盐管埋深比目前排盐管一般埋深增加2倍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土壤脱盐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为全面、彻底地将盐碱地改造成非盐碱的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采用滴灌节水,既可以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改良更多的盐碱地,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

4.充分利用雨季蓄水,减少了地面径流损失,尤其适宜降雨量500毫米以上的盐碱地区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中:1-地面,2-土壤层,3-水泥毯,4-滤料层,5-保护布,6-蓄水渠,6.1-边坡,6.2-渠底,7-排盐管,8-引水管,9-水泵,10-输水管,11-过滤器,12-滴灌系统,13-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环海重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装置,包括蓄水渠6、水泥毯3、排盐机构、水泵9、过滤器11、引水管8、输水管10及滴灌系统12。为确保一定的的蓄水量,蓄水渠6的深度应在2m以上。水泥毯3连续覆盖于蓄水渠6的边坡6.1及渠底6.2。排盐机构包括排盐管7、保护布5及强制排水系统。排盐管7沿蓄水渠6的走向埋藏于渠底6.2以下,其埋藏位置距渠底6.2的深度应在0.5m以上。排盐管7的端部连接强制排水系统。排盐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椭圆形管孔。保护布5包裹于排盐管的外围,以防排盐管7上的管孔被颗粒堵塞;保护布5的材质优选为无纺布。为增强透水性,保护布5的周围设有滤料层4,其滤料优选为中砂。水泵9的进水端连接引水管8、出水端连接输水管10。过滤器11的进水端连接输水管10、出水端连接滴灌系统12。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水泥毯3是在纤维骨架里面融入了多功能的混凝土粉,是将传统水泥和纺织纤维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科技产物;不仅具有混凝土的寿命和强度,同时还具有纺织品的韧性,彻底解决了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水泥毯3施工十分便捷,铺好后浇水便可凝固。水泥毯3的铺设使蓄水渠6从根本上解决了防渗问题,为在春天及雨季蓄水创造了良好条件。用水泵9从蓄水渠6抽水,由过滤器11滤掉杂质后的清洁水进入滴灌系统12,满足植物需水。土壤中的自由水往下渗透,携带吸收的盐分逐渐流向蓄水渠6下方,依次经过滤料层4、保护布5后进入排盐管7。根据排盐管7的水流大小,合理启动强制排水系统,将排盐管7的盐水及时排出,以便排盐管7继续接纳土壤渗透出来的盐水,持续改良盐碱地,直至彻底改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