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561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非洲菊(学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形,网脉略明显;叶柄具粗纵棱,被毛。花葶单生,或稀有数个丛生,花托扁平,蜂窝状,外层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至紫红色,或白色及黄色,长圆形。瘦果圆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鲜时污白色,干时带浅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由于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繁殖已经成为非洲菊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工繁殖时需要采用在培养瓶内灌装培养基来对幼苗进行培育,而培养基灌装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对培养瓶等进行灭菌操作,现有的灭菌操作较为单一,灭菌效果一般,无法保证无菌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包括介质灭菌机构和蒸汽灭菌机构,所述介质灭菌机构包括灭菌介质储存罐,所述灭菌介质储存罐上连通有灭菌介质输送管道,所述灭菌介质输送管道的端部连通有喷雾单元,所述喷雾单元包括第一喷管,所述第一喷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蒸汽灭菌机构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连通有蒸汽输送管道,所述蒸汽输送管道的端部连通有喷气单元,所述喷气单元包括第二喷管,所述第二喷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蒸汽喷嘴。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第一喷管的同一侧,且若干个所述雾化喷头等距设置,若干个所述蒸汽喷嘴位于第二喷管的同一侧,且若干个所述蒸汽喷嘴等距设置。

前所述的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第一喷管与第二喷管互相拼接,且所述第一喷管与第二喷管平行设置,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第一喷管上远离第二喷管的一侧,所述蒸汽喷嘴位于第二喷管上远离第一喷管的一侧。

前所述的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灭菌介质输送管道以及蒸汽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前所述的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灭菌介质为双氧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介质灭菌与高温蒸汽灭菌相结合,先将雾化后的灭菌介质喷射在培养瓶的内表面,通过灭菌介质自身的灭菌作用消除瓶内的微生物,然后将高温蒸汽喷至培养瓶的内表面,通过高温使微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从而起到灭菌的效果,将两种灭菌方法进行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灭菌的效果;同时,高温蒸汽可对残留在培养瓶内表面的灭菌介质进行加热烘干,加快了灭菌介质的挥发速度,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培养瓶内残留的灭菌介质,保证了培养瓶内的高度清洁;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喷管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嘴,可同时对培养瓶内不同高度的内表面进行介质灭菌;又在第二喷管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蒸汽喷嘴,可同时对培养瓶呢不同高度的内表面进行蒸汽灭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灭菌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喷管与第二喷管互相拼接,且雾化喷头与蒸汽喷嘴相互远离,当对培养瓶进行灭菌操作时,只需将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同时插入培养瓶中,然后旋转培养瓶,即可使灭菌介质和高温蒸汽完全覆盖培养瓶的内表面,进一步保证了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灭菌介质储存罐;2、灭菌介质输送管道;3、第一喷管;4、雾化喷头;5、蒸汽发生器;6、蒸汽输送管道;7、第二喷管;8、蒸汽喷嘴;9、阀门;10、培养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洲菊培养基灌装灭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介质灭菌机构和蒸汽灭菌机构。

介质灭菌机构包括灭菌介质储存罐1,灭菌介质储存罐1上连通有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上安装有阀门9,在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上还安装有泵体,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的端部连通有喷雾单元,泵体可将灭菌介质储存罐1内的灭菌介质通过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输送至喷雾单元。喷雾单元包括第一喷管3,在第一喷管3上设置有八个雾化喷头4,这八个雾化喷头4沿第一喷管3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且这八个雾化喷头4均位于第一喷管3的右侧。其中,灭菌介质为双氧水。

蒸汽灭菌机构包括蒸汽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5上连通有蒸汽输送管道6,蒸汽输送管道6上安装有阀门9,在蒸汽输送管道6上还安装有输送风机,蒸汽输送管道6的端部连通有喷气单元,输送风机可将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道6输送至喷气单元。喷气单元包括第二喷管7,第二喷管7上设置有八个蒸汽喷嘴8,这八个蒸汽喷嘴8沿第二喷管7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且这八个蒸汽喷嘴8均位于第二喷管7的左侧。

另外,第一喷管3与第二喷管7通过管扣紧密拼接,且第一喷管3位于第二喷管7的右侧,使第一喷管3和第二喷管7不会对雾化喷头4和蒸汽喷嘴8产生阻挡。

具体工作说明如下:对培养瓶10进行灭菌操作时,先将第一喷管3与第二喷管7伸至培养瓶10内,然后打开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上的阀门9,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上的泵体将灭菌介质储存罐1内的灭菌介质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第一喷管3处,然后第一喷管3上的雾化喷头4将灭菌介质雾化,然后喷射至培养瓶10的内表面上,在灭菌介质喷射的过程中可缓慢旋转培养瓶10,使灭菌介质完全覆盖培养瓶10的内表面,通过灭菌介质自身的灭菌作用消除瓶内的微生物;当介质灭菌完成后,关闭灭菌介质输送管道2上的阀门9,打开蒸汽输送管道6上的阀门9,蒸汽输送管道6上的输送风机将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道6输送至第二喷管7处,第二喷管7上的蒸汽喷嘴8将高温蒸汽喷射在培养瓶10的内表面,在高温蒸汽喷射的过程中可缓慢旋转培养瓶10,使高温蒸汽完全覆盖培养瓶10的内表面,高温蒸汽通过高温使微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同时,高温蒸汽对残留在培养瓶10内表面的灭菌介质进行加热烘干,加快了灭菌介质的挥发速度,消除了培养瓶10内残留的灭菌介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