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轮及其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365发布日期:2019-03-19 20:38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轮及其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轮,尤其是防水的渔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前后刹装置的渔轮由于其结构问题,后刹调扭与渔轮主体之间是有间隙的,如果完全没有间隙,或者有密封圈之类会造成后刹调扭旋转不顺畅,消费者体验不好,并且间隙位置非常容易漏水,而对于海钓用渔轮,由于经常在海边使用甚至泡在海水之中,机构进水后容易形成盐块结晶从而干涉渔轮内部机构的运转,导致渔轮运转不畅,对要求防水的渔轮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针对上述缺点,需要对渔轮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渔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依靠扳手组件实现前后刹车系统的切换并控制后刹车力的渔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系统,其应用于一渔轮,所述渔轮包括一线轮组件和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主轴及一主轴衬套,所述主轴衬套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线轮组件,一线轮组件的线轮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前刹组件、一刹车辅助装置及一后刹装置,所述前刹组件螺纹连接所述主轴一端并与所述线轮组件形成抵触,所述主轴衬套设置有至少一凹槽部位;所述刹车辅助装置包括一带有转换齿的扳手组件、一带有转换齿的凸轮及一止动爪,所述凸轮的转换齿与所述扳手组件的转换齿啮合构成齿轮副,所述止动爪一端与所述凸轮抵触构成凸轮副,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主轴衬套的凹槽配合的凸柱,通过所述齿轮副与凸轮副的传动下实现所述止动爪凸柱与所述主轴衬套凹槽的离合;所述后刹装置包括一刹车华司组、一弹性体及一刹车座,所述刹车华司组设置在所述主轴远离前刹组件一端,所述弹性体一端抵触所述刹车华司组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端选择性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接触,所述刹车座设置在刹车华司组之间,所述刹车座与所述主轴衬套扁位连接,通过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挤压所述弹性体使其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所述刹车华司组与所述刹车座产生摩擦力从而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的转动实现刹车;该刹车系统通过所述扳手组件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以解决传统后刹调扭间隙位置漏水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包括但不限于拱形弹片、波形弹簧、普通弹簧或塔形弹簧。

优选的,所述扳手组件包括左扳手、右扳手及一刹车转换杆,所述转换刹车杆两侧分别与所述左扳手及右扳手扁位止转连接,所述扳手组件的转换齿设置在所述转换刹车杆一端。

优选的,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止动爪压板,所述止动爪压板与所述止动爪形成间隙配合,防止止动爪在移动过程中脱落。

优选的,所述刹车系统设有一微调刹车力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螺旋连接所述主轴靠近刹车华司组的一端,该调节螺母与刹车华司组形成抵触,通过调节该螺母可以对刹车华司组形成微挤压,达到微调刹车力作用。

优选的,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限制主轴衬套轴向移动的卡环。

优选的,所述凸轮还设有一不完全复位齿,所述刹车系统还包括一刹车复位装置,其与渔轮的一摇臂组件配合,所述摇臂组件向所述复位装置提供复位驱动力,所述刹车复位装置包括一带有复位齿的齿盘组件、一扳手复位扭簧及一止动爪复位拉簧,所述齿盘组件与所述摇臂组件螺牙连接,所述扳手复位扭簧一端与一渔轮的主盖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扳手组件连接,所述止动爪复位拉簧一端与所述渔轮的主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动爪远离凸柱一端连接。该刹车复位机构依靠齿轮传动及弹簧形变产生的拉力实现复位功能。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复位齿及齿盘组件的复位齿均采用大压力角设计,该设计用以缓解不完全齿轮啮合时出现死点的状况。

优选的,所述凸轮还设置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与一设置在凸轮上的开口联通,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一浮动齿,该浮动齿作为所述复位齿的第一齿,所述浮动齿为弹性零件,当所述凸轮的复位齿与所述齿盘组件的复位齿开始啮合且所述浮动齿进入死点状态,所述浮动齿因受力大进入内缩状态,所述齿盘组件与所述凸轮继续转动,直到所述齿盘组件的复位齿与所述凸轮的复位齿正确啮合,所述浮动齿弹出恢复并进入正确的啮合状态,从而避免不完全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死点状况。

优选的,所述弹性零件包括但不限于弹片或弹性销。

优选的,所述凸轮外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波浪形状,该形状具有多重浪峰与浪谷,配合所述止动爪形成段落感,实现多重档位输出,实现后刹力的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渔轮,其包括一主体组件、一摇臂组件、一线轮组件、一传动组件以及一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刹车系统,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主轴及一主轴衬套,所述主轴衬套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线轮组件,一线轮组件的线轮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前刹组件、一刹车辅助装置及一后刹装置,所述前刹组件螺纹连接所述主轴一端并与所述线轮形成抵触,所述传动主件及后刹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主轴衬套至少有一凹槽部位;所述刹车辅助装置包括一带转换齿的扳手组件、一带有转换齿的凸轮及一止动爪,所述凸轮的转换齿与所述扳手组件的转换齿啮合构成齿轮副,所述止动爪一端与所述凸轮抵触构成凸轮副,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主轴衬套的凹槽配合的凸柱,通过所述齿轮副与凸轮副的传动下实现所述止动爪凸柱与所述主轴衬套凹槽的离合;所述后刹装置包括一刹车华司组、一弹性体及一刹车座,所述刹车华司组设置在所述主轴远离前刹组件一端,所述弹性体一端抵触所述刹车华司组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端选择性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接触,所述刹车座设置在刹车华司组之间,所述刹车座与所述主轴衬套扁位连接,通过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挤压所述弹性体使其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所述刹车华司组与所述刹车座产生摩擦力从而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的转动实现刹车;该渔轮通过所述扳手组件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该渔轮的刹车系统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解决了传统后刹依靠调扭进行调节刹车力而存在的间隙位置漏水问题。

优选的,所述渔轮还设有一后刹车固定盖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一主体支架及一主盖,所述渔轮还设有一后刹车固定盖,所述后刹车固定盖包覆所述后刹车装置的刹车华司组且与所述主盖螺纹连接,该后刹车固定盖具有固定及防水作用。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与后刹车固定盖之间还设置有一螺母制动软胶环,其用于对调节螺母进行制转,防止调节螺母自行松动进而造成的刹车力变小。

优选的,所述后刹车固定盖内还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提升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轮,其刹车系统通过所述扳手组件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解决了传统后刹依靠调扭进行调节刹车力而存在的间隙位置漏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渔轮立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渔轮P-P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渔轮渔轮H-H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渔轮渔轮I-I线的剖视图;

图5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渔轮后刹装置部分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1位的渔轮立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1位的渔轮Q-Q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1位的渔轮E-E线的剖视图;

图9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1位的渔轮后刹装置部分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2位的渔轮立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2位的渔轮R-R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2位的渔轮F-F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2位的渔轮后刹装置部分视图

图14是渔轮立体结构右侧视图;

图15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0位的刹车辅助装置部分视图;

图16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1位的刹车辅助装置部分视图;

图17是扳手组件15位于行程2位的刹车辅助装置部分视图;

图18是渔轮的齿盘组件24及凸轮19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渔轮的凸轮19隐藏转换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渔轮及其防水的刹车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仅以一种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参阅图1、图2、图5及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系统,其应用于一渔轮,所述渔轮包括一线轮组件17和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主轴11 及一主轴衬套10,所述主轴衬套10套接在所述主轴11上,所述主轴11贯穿所述线轮组件17,一线轮组件的线轮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前刹组件18、一刹车辅助装置及一后刹装置,所述前刹组件18螺纹连接所述主轴 11一端并与所述线轮组件17形成抵触,所述主轴衬套10设置有至少一凹槽部位101;所述刹车辅助装置包括一带有转换齿的扳手组件15、一带有转换齿的凸轮19及一止动爪12,所述凸轮19的转换齿195与所述扳手组件15的转换齿 153啮合构成齿轮副,所述止动爪12一端与所述凸轮19抵触构成凸轮副,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主轴衬套10的凹槽配合101的凸柱121,通过所述齿轮副与凸轮副的传动实现所述止动爪凸柱121与所述主轴衬套凹槽101的离合;所述后刹装置包括一刹车华司组、一弹性体9及一刹车座6,所述刹车华司组设置在所述主轴10远离前刹组件18一端,所述弹性体9抵触所述刹车华司组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端选择性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12接触,所述刹车座6设置在刹车华司组之间,所述刹车座6与所述主轴衬套10扁位连接;通过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12挤压所述弹性体9使其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所述刹车华司组与所述刹车座6产生摩擦力从而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的转动实现刹车;该刹车系统通过所述扳手组件15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以解决传统后刹调扭间隙位置漏水的问题。

该刹车系统运作原理如下:

通过所述刹车辅助装置的止动爪12挤压所述弹性体9使其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所述刹车华司组与所述刹车座6产生摩擦力从而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的转动实现刹车,该刹车系统分为3段行程,分别对应不同的后刹状态;

首先,参阅图1、图3、图4及图5分析,当所述扳手组件15处于行程0 位,所述扳手组件15停靠在默认位置,所述止动爪的凸柱121与所述主轴衬套的凹槽101部位配合,所述主轴衬套10沿所述主轴11轴芯线自由转动被限制,从而限制所述主轴11自由转动,此状态下后刹装置不起作用。

其次,参阅图6、图7、图8及图9分析,当所述扳手组件15从行程0位扳动到行程1位时,所述扳手组件15通过齿轮传动使所述凸轮19沿固定轴转动,所述凸轮19带动所述止动爪12沿x轴正方向位移,所述止动爪的凸柱121 与所述主轴衬套的凹槽部位101分离,主轴衬套10的自由转动约束解除,所述传动组件可自用转动,此时所述止动爪12并未与弹性体接触,故刹车华司组与刹车座6之间没有形成预压,输出最小后刹车力。

再次,参阅图10、图11、图12及图13分析,当所述扳手组件15从形成1 位扳动到行程2位时,所述扳手组件15通过齿轮传动使所述凸轮19沿固定轴转动,所述凸轮19带动所述止动爪12沿x轴正方向位移,所述止动爪12挤压弹性体9使其产生变形,所述弹性体9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使刹车华司组与刹车座6之间摩擦力增大,达到调节后刹车力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刹车华司组包括刹车华司5、梅花华司7及耳华司8。

优选的,所述止动爪12上设有一驱动销21,所述驱动销21与凸轮19组成凸轮传动结构。

优选的,参阅图4及图14,所述扳手组件15包括左扳手151、右扳手152 及一刹车转换杆153,所述转换刹车杆153两侧分别与所述左扳手151及右扳手152扁位止转连接,所述扳手组件15的转换齿设置在所述转换刹车杆153一端。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止动爪压板20,所述止动爪压板 20与所述止动爪12形成间隙配合,防止止动爪12在移动过程中脱落。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刹车系统设有一微调刹车力的调节螺母4,所述调节螺母4螺旋连接所述主轴11靠近刹车华司组的一端,该调节螺母4与刹车华司组形成抵触,通过调节该螺母4可以对刹车华司组形成微挤压,达到微调刹车力作用。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调节螺母4与后刹车固定盖3之间还设置有一螺母制动软胶环14,其用于对调节螺母进行制转,防止调节螺母自行松动进而造成的刹车力变小。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限制主轴衬套轴向移动的卡环16。

优选的,参阅图14、图15及图16,所述凸轮19还设有一不完全复位齿196,所述刹车系统还包括一刹车复位装置,其与渔轮的一摇臂组件26相配合,所述摇臂组件26向所述复位装置提供复位驱动力,所述刹车复位装置包括一带有复位齿的齿盘组件24、一扳手复位扭簧23及一止动爪复位拉簧22,所述齿盘组件24与所述摇臂组件26螺牙连接,所述扳手复位扭簧24一端与一渔轮的主盖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扳手组件15连接,所述止动爪复位拉簧22一端与所述渔轮的主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动爪12远离凸柱一端连接。该刹车复位机构依靠齿轮传动及弹簧形变产生的拉力实现复位功能,该刹车复位机构运作原理如下:

首先,参阅图4及图15,当所述扳手组件15处于行程0位,所述扳手组件 15停靠在默认位置,扳手复位扭簧23处于自由状态,所述止动爪的凸柱121与所述主轴衬套的凹槽部位101配合处于默认位置,所述止动爪复位拉簧22处于自由状态;

其次,参阅图7及图16,当所述扳手组件15从行程0位开始扳动时,所述扳手组件15通过齿轮传动使所述凸轮19沿固定轴转动,所述凸轮19带动所述止动爪12沿x轴正方向位移,所述扳手复位扭簧23随着所述扳手组件15运动开始变形,所述凸轮19的复位齿196通过转动开始与所述齿盘组件的复位齿241 啮合,所述止动爪复位拉簧22随着所述止动爪12的移动开始变形,直到所述扳手组件15停止扳动并固定;

再次,参阅图7、图11、图14及图17,当所述扳手组件15已经固定在行程1位或行程2位时,所述扳手复位扭簧23及止动爪复位拉簧22都处于变形状态,当所述摇臂组件26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齿盘组件24同步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所述凸轮19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凸轮 19的转动带动所述扳手组件15进行复位,所述扳手复位扭簧23失去限制回复自由状态所产生的弹力一同带动扳手组件15进行复位,所述凸轮19的转动使所述止动爪12失去限制,所述止动爪复位拉簧22回复自由状态所产生的弹力带动所述止动爪12复位以完成刹车复位功能。

优选的,参阅图18,所述凸轮19的复位齿196及齿盘组件的复位齿241均采用大压力角设计,该设计用以缓解不完全齿轮啮合时出现死点的状况。

优选的,参阅图18及图19,所述凸轮19还设置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复位齿相邻,一浮动齿25设置在该容纳槽中,该浮动齿的齿状部位通过所述开口往外延伸,该浮动齿25作为所述复位齿的第一齿,所述浮动齿25为弹性零件,当所述凸轮19的复位齿196与所述齿盘组件的复位齿241开始啮合且所述浮动齿进入死点状态,所述浮动齿25因受力大进入内缩状态,所述齿盘组件24与所述凸轮19继续转动,直到所述齿盘组件的复位齿241与所述凸轮19的复位齿196正确啮合,所述浮动齿25弹出恢复并进入正确的啮合状态,从而避免不完全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死点状况。

优选的,参阅图4及图12,所述凸轮19外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波浪形状,该形状具有多重浪峰与浪谷,本实施例浪谷设置有浪谷191、浪谷192、浪谷193 以及浪谷194,所述凸轮19的浪谷配合所述止动爪12形成段落感,实现多重档位输出,实现后刹力的预设值。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渔轮,其包括一主体组件、一前刹组件18、一线轮组件17、一传动组件、一刹车辅助装置及一后刹装置,所述主体主件包括一主体支架1及一主盖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主轴11及一主轴衬套10,所述主轴衬套10套接在所述主轴11上,所述线轮组件17贯穿套接所述主轴11,所述刹车系统包括一前刹组件18、一刹车辅助装置及一后刹装置,所述前刹组件18螺纹连接所述主轴11一端并与所述线轮组件17形成抵触,所述主轴衬套10设置有至少一凹槽部位;所述刹车辅助装置包括一带有转换齿的扳手组件15、一带有转换齿的凸轮19及一止动爪12,所述凸轮19的转换齿195 与所述扳手组件15的转换齿153啮合构成齿轮副,所述止动爪12一端与所述凸轮19抵触构成凸轮副,另一端设有一与所述主轴衬套10的凹槽配合的凸柱,通过所述齿轮副与带动传动实现所述止动爪凸柱121与所述主轴衬套凹槽部位 101的离合;所述后刹装置包括一弹性体9、一刹车华司组及一刹车座6,所述弹性体9抵触所述刹车华司组的一侧,所述刹车座6设置在刹车华司组之间,所述刹车座6与所述主轴衬套10扁位连接;该刹车系统通过所述扳手组件15 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以解决传统后刹调扭间隙位置漏水的问题。

通过挤压所述弹性体9使其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所述刹车华司组,所述刹车华司组与所述刹车座6产生摩擦力从而限制所述传动组件的转动实现刹车,该刹车系统分为3段行程,分别对应不同的后刹状态。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刹车华司组包括两刹车华司5、一梅花华司7及一耳华司8。

优选的,所述止动爪12上设有一驱动销21,所述驱动销21与凸轮19组成凸轮传动结构。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渔轮还设有一后刹车固定盖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一主体支架1及一主盖2,所述渔轮还设有一后刹车固定盖3,所述后刹车固定盖3包覆所述后刹车装置的刹车华司组且与所述主盖2螺纹连接,该后刹车固定盖3具有固定及防水作用。

优选的,参阅图4,所述后刹车固定盖3内还设置有一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提升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轮,其刹车系统通过所述扳手组件15进行前、后刹车的切换,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替代传统杠杆式传动,可使刹车传动连续、平稳、有效行程更长,磨损小,增加刹车系统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刹车系统的结构使刹车力调节功能与后刹车离合功能集成于所述刹车辅助装置,解决了传统后刹依靠调扭进行调节刹车力而存在的间隙位置漏水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