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5145发布日期:2019-04-29 1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它包括池体(1)、蟹池(2)、鱼虾池(3)、激浪装置(4)、捕食平台(5)、产卵槽(6)和保护装置(7);所述的蟹池(2)和鱼虾池(3)位于池体(1)内泄水模块(11)的上部;所述的激浪装置(4)与泄水模块(11)连接;所述的捕食平台(5)位于栖息模块(12)内、泄水模块(11)的下侧;所述的产卵槽(6)与池体(1)内繁育模块(13)配合;所述的保护装置(7)位于繁育模块(13)上罩住产卵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槽体,墙壁上设有多个泄水孔、幼体通道和巡视门;述池体(1)内设有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所述的泄水模块(11)、栖息模块(12)和繁育模块(13)位于池体(1)内;所述的栖息模块(12)位于繁育模块(13)的上部,泄水模块(11)位于栖息模块(12)的上部;所述栖息模块(12)的深度大于泄水模块(11)的深度,繁育模块(13)的深度大于栖息模块(12)的深度,形成逐步向下扩展的阶梯状;所述巡视门与栖息模块(12)联通;所述泄水模块(11)为块状体,从上向下设有倾斜结构的泄水槽(111),泄水槽(111)两侧设有活体滑槽,泄水槽(111)底部高于栖息模块(12)上侧面;所述栖息模块(12)为块状体,前侧设有水槽(121),位于水槽(121)后部两侧设有栖息台(122),水槽中间设有捕食平台(5),捕食平台(5)位于泄水槽(111)的下部;所述水槽(121)为上部开口中空结构的槽体,槽口低于栖息台(122)高于捕食平台(5);所述栖息台(122)为上侧面平整的块状体,其上侧面设有沟渠、日光板和栖息洞,以及与水槽(121)倾斜联通的坡道,平整的日光板向前伸入到水槽(121)的上方,多个栖息洞位于坡道两侧日光板的下方、洞口与水槽(121)联通;所述捕食平台(5)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块状体,两倾斜的侧面向两侧延伸到水槽(121)中;所述繁育模块(13)为阶梯结构的块状体,凸起部分设有向内伸入的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所述繁育洞(131)和守护洞(132)之间由多个联通孔(133)联通,繁育洞(131)为多边形结构,守护洞(132)为弧形结构;所述繁育模块(13)底部设有向内深入的幽槽(1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蟹池(2)包括活蟹投放池(21)、密封板(22)、蟹池伸缩机构(23)和蟹窝(24);所述的密封板(22)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水平连接,密封板(22)伸缩与活蟹投放池(21)槽底内的投放口(211)密封;所述的蟹池伸缩机构(23)与活蟹投放池(21)侧面固定与密封板(22)连接;所述蟹窝(24)与活蟹投放池(21)底部连接罩住投放口(211);所述活蟹投放池(2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底部设有贯穿的投放口(211),侧面设有贯穿于投放口(211)的密封口与密封板(22)配合;所述投放口(211)为圆形孔,多个圆形孔并列分散在活蟹投放池(21)的槽底;所述的密封板(22)为平板,一端设有销柱与蟹池伸缩机构(23)连接;所述蟹池伸缩机构(23)为气缸,气缸伸缩轴上的环形轴座与销柱配合;所述蟹窝(24)为底部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外壁设有与腔体贯通的蟹洞(241);所述蟹窝(24)为中空的半球形结构体,多个蟹洞(241)布设于半球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鱼虾池(3)包括鱼虾投放池(31)、捕捉机构(32)和投放机构(33);所述捕捉机构(32)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上部与其连接,投放机构(33)位于鱼虾投放池(31)底部外侧面与其连接;所述投放机构(33)上的闸板(331)与活体投放口(311)配合伸缩;所述捕捉机构(32)上的捕捉板(321)位于活体投放口(311)上部与鱼虾投放池(31)配合上下滑动;所述鱼虾投放池(3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活体投放口(311)贯穿于池底,闸板(331)与侧面水平贯穿于活体投放口(311)的密封口配合伸缩;所述活体投放口(311)位于鱼虾投放池(31)中间靠近池壁的一侧;所述捕捉机构(32)包括捕捉板(321)、升降机构(322)和固定板(323);捕捉板(321)与鱼虾投放池(31)连接固定,升降机构(322)与固定板(323)和捕捉板(321)连接;所述捕捉板(321)包括与支撑轴两端连接的平板,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侧壁上的滑槽配合滑动;所述升降机构(322)为气缸,升降轴与支撑轴配合;所述固定板(323)为平板,与鱼虾投放池(31)两侧的池沿连接固定,气缸固定在固定板(323)的上侧面;所述捕捉板(321)为实心的平板,下侧面设有凹进的滑槽孔,与滑槽孔配合有可滑动的缕空板(324);所述鱼虾投放池(31)底部位于活体投放口(311)的两侧设有隔离板(312),隔离板(312)位于缕空板(324)的正下方;所述投放机构(33)包括与闸板(331)连接的鱼虾伸缩机构(332);所述的闸板(331)为平板,一端设有轴柱;所述的鱼虾伸缩机构(332)为气缸,伸缩轴与闸板(331)的轴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激浪装置(4)包括激浪板(41)、注水口(42)、泄流孔(43)和筋条(44);所述注水口(42)位于激浪板(41)的上侧面;所述泄流孔(43)位于激浪板(41)的下侧面;所述筋条(44)位于激浪板(41)的正面;所述注水口(42)与泄流孔(43)联通;所述激浪板(41)为中空封闭结构的倾斜板体,上侧面为水平面,下侧面为倾斜面,正面与倾斜板体平行;所述注水口(42)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圆形孔;所述泄流孔(43)的截面面积小于注水口(42)的截面面积;所述筋条(44)突出或凹进于激浪板(41)的正面;所述筋条(4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的条状体;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设置多个筋条(44);所述激浪板(41)的正面,位于筋条(44)的下侧设有与激浪板(41)腔体联通的激浪喷流孔(45);所述激浪喷流孔(45)为一个,或多个并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捕食平台(5)包括上侧面(51)、下侧面(52)和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所述的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分别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相互连接组成两侧开口的中空结构体;所述上侧面(51)上设有多个过滤孔(511);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上设有贯穿的多个捕食喷流孔(531);所述上侧面(51)的宽度小于下侧面(52)的宽度,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成倾斜状与上侧面(51)和下侧面(52)连接;所述过滤孔(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捕食喷流孔(531)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捕食喷流孔(531)垂直于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所述左侧面(53)和右侧面(54)其中一侧面的高度高于另一侧面;所述上侧面(51)设有向下凹进的窝孔(55);所述窝孔(55)内设有沥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产卵槽(6)包括槽体(61)、抽拉板(62)和支撑架(63);所述的抽拉板(62)与槽体(61)配合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63)的固定杆(631)与槽体(61)连接固定,活动杆(632)与抽拉板(62)连接,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连接;所述的夹紧机构(633)与固定杆(631)配合滑动;所述的活动杆(632)与夹紧机构(633)配合滑动;所述的槽体(61)为一端设有进出口(611)的中空箱体,开口端的上侧表面设有滑槽与抽拉板(62)配合;所述槽体(61)的两侧面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所述槽体(61)沿轴向的中间设有隔板(613),隔板(613)上设有多个贯穿的传递孔(612);所述抽拉板(62)包括与水平板连接的垂直板,水平板与活动杆(632)连接;所述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为杆状体,其表面设有刻度,刻度槽体内涂有红色涂料,槽体采用透明密封胶密封;所述夹紧机构(633)包括与“U”型结构的夹片配合的锁紧把手;夹片开口端的两侧面设有凸起的弧形槽与活动杆(632)配合,夹片的弧形槽底与固定杆(631)配合,锁紧把手位于固定杆(631)和活动杆(632)之间;所述的槽体(61)内设有水中摄像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保护装置(7)包括栖息框(71)、分流通道(72)和防护板(73);所述的分流通道(72)分别与栖息框(71)的两端联通;所述的防护板(73)与栖息框(71)的上侧面垂直连接,防护板(73)位于栖息框(71)两侧的分流通道(72)之间;所述的分流通道(72)与栖息框(71)连接组成“U”结构的框体;所述的栖息框(71)为中空的管道结构,与防护板(73)连接的侧面设有保护通道(711);所述分流通道(72)为中空的管道结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721);所述分流通道(72)的横截面积小于栖息框(71)的横截面积;所述栖息框(71)和分流通道(72)的外侧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73)为“U”结构的弯板,其表面为缕空结构;所述防护板(73)两侧面向下延伸,与栖息框(71)底部的延伸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种鲵自然交配产卵率的仿生态繁育池,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孔(721)与池体(1)的幼体通道联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