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卵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296发布日期:2019-03-30 07:58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卵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卵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方面。

黑水虻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能够大规模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为幼虫阶段,要进行废弃物的规模化处理就需要有大量的虫卵以孵化幼虫。但由于黑水虻成虫在整个的繁育阶段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相应的产卵设施和种虫复壮技术以确保产卵的质量,这些都需要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背景的人员来完成。由于受季节、地域、相关产卵技术还不完善等条件限制,目前国内多半企业不具备自产虫卵的条件,就需要购置虫卵来完成企业生产。

公开号为CN205922549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昆虫虫卵运输及保存装置,其包括虫卵容器,虫卵容器内设有三维网状蓬松体,三维网状蓬松体内存在空隙用于分散昆虫虫卵。三维网状蓬松体的材质为高分子或金属。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当运输过程部分虫卵孵化成幼虫的时候,可活动至蓬松体空隙内,且可以将幼虫活动场所限定在该空隙内。但该装置对虫卵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考虑不足,容易影响虫卵的孵化率。

可见现有虫卵运输装置的主要问题在于: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虫卵的孵化率,湿度过低,温度过高都不利于虫卵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为黑水虻虫卵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在不同地区利用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创造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管,所述运输管两端设置有密封网,运输管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保鲜保湿纸与虫卵网袋,且密封网内侧为保鲜保湿纸。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管为PVC管,所述密封网为尼龙网,其与运输管两端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虫卵网袋为尼龙网袋。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网的网孔规格为100~200目。

进一步地,所述保鲜保湿纸的厚度为50±5mm。

进一步地,所述虫卵网袋的网孔规格为180~220目,其内虫卵的填装厚度不超过10mm。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装置可以实现黑水虻虫卵在0~20℃的环境中4~6天的远距离运输,且可以保证虫卵有较高的孵化率。

基于此,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将填装好虫卵的本运输装置装入保温箱再放入冰袋进行运输。

同时,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数,本运输装置可以用于多种昆虫的虫卵运输。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其中: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密封网;2-保鲜保湿纸;3-虫卵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

将PVC管一端用100目的密封网1封闭,填入一层50mm厚的保鲜保湿纸2,将黑水虻卵装入200目虫卵网袋3,使虫卵厚度为8mm,装入PVC管内,再依次间隔填入保鲜保湿纸2和装好虫卵的网袋,总共装入4层虫卵。最后再填入50mm左右厚保鲜保湿纸2,将PVC管的另一端也用100目的密封网1封闭,形成运输装置。

经过4天的快递运输后,黑水虻虫卵孵化率为68%。

实施例2

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

将PVC管一端用150目的尼龙网封闭,填入一层50mm左右厚的保鲜保湿纸2,将黑水虻卵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使虫卵厚度为10mm,装入PVC管内,再依次间隔填入保鲜保湿纸2和装好虫卵的网袋,总共装入4层虫卵。最后再填入50mm左右厚保鲜保湿纸2,将PVC管的另一端也用150目的尼龙网封闭,形成运输装置。

经过3天的快递运输后,黑水虻虫卵孵化率为73%。

实施例3

一种黑水虻虫卵的运输装置。

将PVC管一端用200目的尼龙网封闭,填入一层50mm左右厚的保鲜保湿纸2,将黑水虻卵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使虫卵厚度为5mm,装入PVC管内,再依次间隔填入保鲜保湿纸2和装好虫卵的网袋,总共装入5层虫卵。最后再填入50mm左右厚保鲜保湿纸2,将PVC管的另一端也用200目的尼龙网封闭,形成本运输装置。

经过5天的快递运输后,黑水虻虫卵孵化率为64%。

上述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不同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