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341发布日期:2019-06-13 09:37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玉米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玉米播种通常在夏季麦收以后。为保护环境,现在各地均严格禁止焚烧秸秆,部分小麦秸秆会被回收用以做饲料,或做燃烧材料。但仍会在田地里遗留很多秸秆。由于麦收和玉米播种间隔时间很短,玉米播种机通常是直接在具有大量小麦秸秆的田地中工作的。这些小麦秸秆和麦茬会堵塞玉米播种机的播种口,致使经常出现漏播现象。漏播需要在玉米苗出现以后才能发现,补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补种的出苗晚,由于生长情况以及成熟周期等原因,造成补种效果不好。而且如果播种前下过雨,为了赶播种时间,可能会在土地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播种,这会加重播种口被封堵的可能性。如公开号为CN206380270U的专利,是在播种装置也即播种管的前方设置防缠绕清垄器,预先清楚秸秆等可能会造成播种管封堵的杂物,但在土地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播种管仍可能会被泥土封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玉米播种机,以能够对播种口进行疏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玉米播种机,包括播种管,还包括设于所述播种管下端的疏通装置,所述疏通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播种管一侧的加强块,位于所述加强块背离所述播种管的一侧,且转动设于所述加强块上的行走轮,以及由所述行走轮带动而在所述播种管内转动的转盘,并于所述转盘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偏心杆;所述疏通装置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偏心杆的第一连杆,以及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被构造为沿所述播种管的轴向导向滑动,以可由所述转盘的转动而形成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杆一端的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被构造为由构成对所述播种管封堵的封堵物阻挡而张开,并可与所述封堵物脱离后合拢。

进一步的,所述张开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杆末端的圆盘,于所述圆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并于各所述开口内铰接有挡片,且于所述挡片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固设有第一弹性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为拉簧。

进一步的,于所述加强块上设有可沿所述播种管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行走轮的转轴穿设于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滑块和所述加强块的顶部之间抵接有第二弹性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为弹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玉米播种机,通过在播种管外侧设置行走轮,由行走轮带动播种管内部的转盘转动,转盘与第二连杆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连杆往复运动,从而对播种口进行疏通。

(2)张开机构可在第二连杆与封堵接触时张开,以更好的对封堵物进行疏通,并自动合拢,防止影响落料。

(3)通过在圆盘的开口处铰接几个挡片,挡片与封堵物接触时张开,并可在拉簧的作用下合拢,设置简单可靠。

(4)行走轮可在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与地面弹性接触,即可防止行走轮与地面接触不到,起不到疏通效果。又可防止行走轮与地面接触力过大,影响行走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玉米播种机疏通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疏通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块与安装块的配合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块与安装孔配合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播种管,2-疏通装置,21-加强块,211-基块,212-通槽,213-凹槽,214- 方块帽,22-行走轮,221-转轴,23-转盘,231-偏心杆,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套管,3-张开机构,31-圆盘,32-开口,33-挡板,34-第一弹性连接件, 4-滑块,41-滑块本体,42-滑轨,5-第二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玉米播种机,如图1所示,该玉米播种机包括播种管1;还包括设于播种管1下端的疏通装置2,该疏通装置2包括固设于播种管1一侧的加强块21,位于播种管1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加强块21上的行走轮22,以及位于播种管1内侧,并由行走轮22带动而转动的转盘23,在转盘23的一个侧端面上设置有偏心杆231,在该偏心杆231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4,在第一连杆24远离偏心杆23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25,且第二连杆25被设置为沿播种管1的轴向导向滑动,以可由转盘23的转动而形成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玉米播种机中,除播种管以外的其他部分可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播种管1为截面呈长方形的方管。为使播种管能够插入地下,通常会在播种管的前方设置开沟器,当然,现有的播种管通常会有一定的向前的弧度,以增加入地的力量,不过采用竖直的播种管仍然是可行的。由于方管壁厚相对来说较薄,无法安装轴承。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其平行于播种管1运动方向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为了便于转盘23等零件的安装,安装块应可拆卸的设置在播种管1上,比如在方管上设置螺杆孔,将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播种管1上。如果播种管1壁厚较薄,设置螺纹孔难以固定时,还可以先在播种管1侧壁上焊接一个基块211,将螺纹孔设置在该基块211上,并将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在该基块211上。

行走轮22的转轴221穿过设于安装块上的轴承并延伸至播种管1的内部。转盘23的中心孔套设于转轴221并固定在该转轴221上。由此,行走轮22可带动转盘23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并在转盘23远离行走轮2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垂直于转盘23表面的偏心杆231,并在该偏心杆 231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4,在第一连杆24远离偏心杆23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25。同时,在偏心管的内壁上向偏心管内部延伸固定有一个套管26,第二连杆25穿设在该套管26内。通过上述设置,转盘23、第一连杆24以及第二连杆25构成了一个类似的曲柄滑块4机构。转盘23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连杆25 的往复运动。将第二连杆25靠近地面的一端即末端设为可略为探出播种管1,由此,第二连杆25的往复运动可对播种管1进行疏通。

由于第二连杆25的直径受到各方面限制不能过大,在土壤湿度较小的时候,第二连杆25的往复作用通常能对播种管1进行疏通;但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播种管1的封堵物上形成了一个等于第二连杆25直径的通孔,仍不能进行有效疏通。为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杆25的末端还设置有张开机构3。该张开机构3能在与封堵物接触时增大接触面积,以更好的去处封堵物;并在脱离封堵物时自动合拢,以不影响落料。

张开机构3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括套设在第二连杆25末端的圆盘31,并在圆盘31的圆周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底部为平面的开口32,并在各开口32处均设有铰接于各开口32两侧壁的挡板33。并在各挡板33和第二连杆2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件34。第一弹性连接件34优选为拉簧。张开机构3随第二连杆25向下移动时,各挡板33接触到封堵物后,挡板33受到的阻力大于拉簧的拉力,各挡板33张开,增大与封堵物的接触面积,使封堵物顺利落下。张开机构3随第二连杆25向上移动时,各挡板33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合拢,不影响落料。

由于张开机构3往复运动需要转盘23也即行走轮22带动。而行走轮22 转动需要与地面接触,通过玉米播种机的播种深度来确定行走轮22的高度,并将行走轮22位于一个固定的高度是可行的。但在地势不平的情况下,尤其是封堵物积聚会将播种管1垫高,此时,行走轮22可能会接触不到地面。在需要进行疏通的时候,疏通装置2可能没有正常工作。而且将行走轮22设置为固定高度时,播种机的重量可能大部分会由行走轮22的转轴221承担,严重影响疏通装置2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加强块21上设置了一个可沿播种管1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4,行走轮22的转轴221穿设于位于所述滑块4上的轴承,以可对行走轮22的高度进行动态调整。

本实施例中,加强块21与滑块4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3以及图4所示,在加强块21平行于播种管1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方形的通槽212,通槽 212贯通加强块21顶部一侧。在该通槽212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对称布置的凹槽 213。滑块4包括适配通槽212宽度的滑块本体41,以及固设于滑块本体41两侧以穿设于凹槽213内,而可沿凹槽213滑动的滑轨42。并在加强块21顶部可拆卸的设置有一个方块帽214.在滑块4之间和方块模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连接件5,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连接件5为弹簧。

通过上述设置,行走轮22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与地面接触。若行走轮22与地面的接触力过大,则会压缩弹簧,防止行走轮22转轴221承受过大的力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