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夜两用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2864发布日期:2019-03-13 23:37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日夜两用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移动的日夜两用灭蚊灯。



背景技术:

灭蚊灯是不需要采用任何化学物质灭蚊的灭蚊设备,现有的灭蚊灯大多使用在办公场所,酒店以及家庭使用。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161659U,名称:一种捕杀蚊虫的灭蚊装置,公开了一种捕杀蚊虫的灭蚊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外侧壁,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灭蚊药腔,灭蚊药腔的中部安装有电热蒸发器,灭蚊药腔的上方设置有灭蚊室,灭蚊室的底部开设有与灭蚊药腔相连通的药液蒸发孔,灭蚊室的上端安装有吸风机,外侧壁上靠近吸风机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风栅格,灭蚊室的底部外侧开设有出风口,吸风机的上方安装有诱蚊灯。

上述公开的技术中,利用诱蚊灯吸引蚊子,再利用风机把蚊子吸进灭蚊室内部,然后再释放药液进灭蚊室实现灭蚊,使用时晚上诱蚊灯打开容易吸引蚊子活动,影响人们睡眠,而且晚上风机的打开也产生噪音,不利于形成安静的睡眠环境,所以基本上白天使用,晚上不使用,但是晚上不使用又容易被蚊子叮咬。

所以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日夜两用的灭蚊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日夜两用灭蚊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日夜两用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网,所述第一隔网上安装有风机,所述外壳顶端还安装有第三隔网,所述第三隔网上端面安装有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含一个透明外壳,所述透明外壳内部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底部设置有诱蚊灯,所述电路板顶部设置有加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还安装有第二隔网,所述第二隔网在所述第三隔网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含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底部和顶部分别连接有底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底壳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外壳侧壁还设置有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孔,且直径为0.5mm-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成“L”形,所述底壳内部设置有卡凸,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凸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凸点。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底端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放置脚。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外壳顶部还安装有顶壳,所述顶壳顶部还开设有扩散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壳顶部开设有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外壳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承接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白天时,使用诱蚊灯吸引蚊子过来,然后再利用风机的作用吸附蚊子进外壳8内,晚上人们在家时,再通过加热片加热蚊香片挥发,驱赶蚊子或者杀死蚊子,因为不会产生噪音,所以适合晚上使用,从而实现日夜两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安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工作机构;11透明外壳;111凸柱;12顶壳;121侧孔;122扩散孔;13电路板;131诱蚊灯;132加热片;14饰圈;2第一外壳;21第一隔网;22插口;23卡槽;231凸点;24通孔;3第二外壳;31固位凸起;4底壳;41卡凸;42放置脚;5风机;6第二隔网;7第三隔网;8外壳;81放置腔;82风机安装腔;83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1.一种日夜两用灭蚊灯,包括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网21,所述第一隔网21上安装有风机5,所述外壳8顶端还安装有第三隔网7,所述第三隔网7上端面安装有工作机构1,所述工作机构1包含一个透明外壳11,所述透明外壳11内部安装有电路板13,所述电路板13底部设置有诱蚊灯131,所述电路板13顶部设置有加热片132。其中,所述外壳8内部还安装有第二隔网6,所述第二隔网6在所述第三隔网7下方,所述外壳8包含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底部和顶部分别连接有底壳4和第二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2以及所述底壳4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孔24,所述第一外壳2侧壁还设置有插口22。

其中,第一隔网21,第二隔网6和第三隔网7把外壳8内部分隔成多个腔体,第一隔网21下部为放置腔81,第一隔网21与第二隔网6之间隔开的为风机安装腔82,第二隔网6和第三隔网7之间隔开的为过渡腔83。此外第二隔网6厚度比第一隔网21的厚度大,即使蚊子飞跃过第一隔网21,也难以飞跃第二隔网6,阻隔蚊子效果更好。另外,第三隔网7的网格宽度比第二隔网6网格宽度宽,蚊子穿过第三隔网7后,在风机5的吸附作用下穿过第二隔网6。把外壳8设置成多段式组装,为了方便清洁以及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网21与第一外壳2一体成型。

此外,第一外壳2的外侧壁设置有插口22,该插口22为直流电插口,可以通过USB接线通电,利用小电压的电源供电,实现随时可以供电使用,也可以在室外野炊带上充电宝使用,方便快捷。

白天使用时,打开诱蚊灯131和风机5,诱蚊灯131光的波长选择365-390nm,其中本实施例中选365nm,达到的诱蚊效果最好,蚊子在诱蚊灯131的诱导下飞向诱蚊灯131处,风机5的风向吹向放置腔81,蚊子在风机5的作用下被吸附进过渡腔83,然后穿过第二隔网6进入到风机安装腔82,继续在风机5的作用吹进放置腔81。进入到放置腔81后在第一隔网21的阻隔下无法飞出,即使飞出第一隔网21后,也会受第二隔网6的阻隔无法飞出,阻隔效果更好。第三隔网7网格宽度较大,蚊子能轻易被风机5吸附穿过,进入到过渡腔83后风机5的作用力更大,所以蚊子一旦进入过渡腔83就难以飞出。

晚上使用时,关闭诱蚊灯131和风机5,开启加热片132,放置蚊香片到加热片132上方,蚊香片在加热片132的加热下慢慢挥发,达到驱赶或杀死蚊子。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壳2以及所述底壳4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孔24,所述通孔24为圆形孔,且直径为0.5mm-2mm。

通孔24的设置使得风机5在启动时可以实现换气,换气的作用又能有效的风干蚊子,通孔24的大小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过大导致蚊子飞出或吹出,过下又不利于通气,所以本实施例中通孔24直径选择1.5mm

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外壳2底部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设置成“L”形,所述底壳4内部设置有卡凸41,所述卡槽23与所述卡凸41相配合,所述卡槽23上设置有凸点231。

卡槽23和卡凸41是为了接合第一外壳2和底壳4,卡凸41先卡进卡槽23然后再旋拧,使得卡凸41越过凸点231实现定位,当需要清洁放置腔81的蚊子时可以拧开底壳4实现清理,另外需要清洁风机5时,可以拆开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的连接,其中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连接方式,可以使用第一外壳2和底壳4之间的卡接形式,也可以使用螺钉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选择螺钉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底壳4底端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放置脚42,所述放置脚42等距排布。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三个放置脚42,三个利于保持稳定以及美观。

如图2-3所示,所述透明外壳11顶部还安装有顶壳12,所述顶壳12顶部还开设有扩散孔122,所述顶壳12顶部还开设有侧孔121。所述透明外壳11设置有凸柱111,所述凸柱111承接所述电路板13。

为了保护电路板13以及防止误触加热片132,在透明外壳11上安装顶壳12,其中扩散孔122更利于蚊香片挥发扩散,侧孔121方便蚊香片放置在加热片132上,此外凸柱111的设置可以固定电路板13,然后加热片132的连接脚穿插至凸柱111的内部,使得加热片132连接更加可靠。为了美观性,在顶壳12外边缘设置有饰圈14。

现对安装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步,把加热片132安装在电路板13上,然后把电路板13安装在透明外壳11上用螺钉固定,再把顶壳12卡接在透明外壳11顶部,同时把饰圈14卡接在顶壳12外边缘,此时工作机构1组装完毕。

第二步,用螺钉把工作机构1固定在第三隔网7上,其次同时把第二隔网6以及第三隔网7用螺钉固定在第二外壳3内壁的固位凸起31上,同时把风机5安装在第一隔网21上,然后把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用螺钉固定,最后才安装底壳4。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白天时,使用诱蚊灯吸引蚊子过来,然后再利用风机的作用吸附蚊子进外壳8内,晚上人们在家时,再通过加热片加热蚊香片挥发,驱赶蚊子或者杀死蚊子,因为不会产生噪音,所以适合晚上使用,从而实现日夜两用。

2.设置有插口通过低电压的直流电供电,实现方便供电,在室外以及室内均可以通过USB供电,方便移动使用。

3.外壳分段式的设置方便清洁,底壳利用卡扣卡接在第一外壳上,清理蚊子时直接旋拧取下底壳,清理蚊子尸体,同样方便快捷。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