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猪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609发布日期:2019-10-12 23:37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猪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猪舍。



背景技术:

传统的猪舍大多为单层设计,占地大,土地利用率低,不符合国土用地与水土保持政策方向。为了缓解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用地难的矛盾,多层猪舍应运而生,使猪舍向空间方向发展,减少猪舍的占地面积。虽然这些多层猪舍解决了养猪用地难的矛盾但同时带来了喂料不便的问题。目前多层猪舍在给猪喂饲料时,都是通过人工搬运饲料,然后再通过人工将饲料倒入喂食槽中,需要的劳动力较多,效率低,费时费力。

在养猪场会使用饲料混合系统将多种饲料品种混合在一起。所用的原料既有干料配料,也有液体配料。常见的液体配料多为预防养殖牲畜疾病的药液,如果干料配料和液体配料混合不均匀,很容易造成部分养殖牲畜没有接受到药物预防,一旦牲畜得病,会给养猪场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饲料配料的质量对后期的养殖具有很大影响。

目前饲料配料装置存在饲料混合不均匀、配料后出料易堵塞的问题,不仅使生产效率降低,并且使配料质量降低。

目前,在进行喂养的期间会投放干湿两种饲料使得便于猪的生长。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喂干料还是喂湿料都是通过人工将饲料倒入饲料槽中,再通过人工使饲料槽中的饲料分别均匀。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饲养,效率低且成本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猪舍,实现了自动化投料和自动匀料,节省人工,省时省力,提高了供给效率,投放的饲料混合更加充分均匀,配料后出料不易堵塞,使得生产效率和配料质量都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猪舍,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喂养室,所述喂养室的一侧设置有运输机构,喂养室靠近运输机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运输口,喂养室内设置有饲料槽,所述饲料槽的一端靠近运输口设置,所述运输机构包括钢丝绳、电机、与电机连接的减速机输出轴、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立柱和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矩形承物台,所述矩形承物台分别靠近两个立柱的两个端部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竖直杆和两个倾斜杆,竖直杆和两个倾斜杆的顶部均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杆的底部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端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两个倾斜杆的底部分别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的端部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内侧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过两个导向轮与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减速机输出轴上,所述饲料槽包括上部敞口的槽体,所述槽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槽体底部四角分别通过振动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槽体底部外壁上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槽体上方设置有干料匀料机构,所述干料匀料机构包括沿槽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模组、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上的滑块、设置在滑块下方的匀料板和设置在滑块与匀料板之间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滑块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匀料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匀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矩形承物台上固定安装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混料筒,混料筒上方设置有干料储料斗和液体储料斗,混料筒下方设置有铰接座和千斤顶,所述混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干料进口和液体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干料进口通过第一伸缩管与干料储料斗连接,所述液体进口通过第二伸缩管与液体储料斗连接,所述铰接座与混料筒靠近出料口一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与混料筒远离出料口一端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筒上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将混料筒内部分隔为混料室和排料室,所述干料进口和液体进口位于混料室上方,所述出料口位于排料室的端部,所述混料室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排料室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间隔板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形板体构成,两个半圆形板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在两个固定设置于混料筒上的第一液压缸的控制下实现对扣或分离,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与混料筒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半圆形板体的弧线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半圆形板体中,一个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另一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所述底座包括矩形承重板和分别设置在矩形承重板底部四角处的四个支撑腿,支撑腿与矩形承重板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腿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板,两个加强板呈交叉设置且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撑腿固定连接。

所述槽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防撞缓冲机构,防撞缓冲机构沿槽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撞缓冲机构包括支撑座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橡胶伸缩管。

所述搅拌轴的直径小于转动轴的直径。

所述运输口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喂养室上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方的两个第二液压缸和设置在两个第二液压缸上方的支撑板,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猪舍用投料装置,通过运输机构实现了对各层喂养室的自动化供给饲料,节省人工,省时省力,提高了供给效率,运输机构通过设置连接杆、竖直杆和倾斜杆,使得矩形承物台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稳,喂养室的运输口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当矩形承物台上升到各层喂养室运输口时,支撑机构对矩形承物台进行有效支撑,降低在供给物料时产生的晃动幅度,混料机构通过设置间隔板,从而使饲料在混料室内的混合时间可控制,待饲料混合充分均匀后,使饲料由排料室排出,排料室内设置有转动轴和螺旋叶片,配料更容易排出,不易堵塞,本实用新型使得生产效率和配料质量都大大提高,饲料槽通过振动电机对槽体的振动,从而使由给料斗给出的湿料均匀分布在槽体中,通过匀料板在槽体中往复滑动,从而使由给料斗给出的干料均匀分布在槽体中,实现了自动喂料和自动匀料,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混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与第二液压缸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饲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多层猪舍,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喂养室3,喂养室3的一侧设置有运输机构1,喂养室11靠近运输机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运输口4,喂养室3内设置有饲料槽6,所述饲料槽6的一端靠近运输口4设置。

所述运输机构1包括钢丝绳101、电机102、与电机102连接的减速机输出轴103、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立柱104和设置在两个立柱104之间的矩形承物台106,所述矩形承物台106分别靠近两个立柱104的两个端部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07,每个连接杆107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竖直杆108和两个倾斜杆109,竖直杆108和两个倾斜杆109的顶部均与连接杆107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杆108的底部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106端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两个倾斜杆109的底部分别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106的端部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04内侧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105,所述钢丝绳101一端绕过两个导向轮105与连接杆107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减速机输出轴103上。

所述饲料槽6包括上部敞口的槽体601,所述槽体601下方设置有底座603,槽体601底部四角分别通过振动弹簧604与底座603固定连接,槽体601底部外壁上设置有振动电机605,所述槽体601上方设置有干料匀料机构,所述干料匀料机构包括沿槽体601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模组606、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606上的滑块607、设置在滑块607下方的匀料板608和设置在滑块607与匀料板608之间的气缸609,所述气缸609的缸体与滑块607固定连接,气缸609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匀料板60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匀料板6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602

所述底座603包括矩形承重板6031和分别设置在矩形承重板6031底部四角处的四个支撑腿6032,支撑腿6032与矩形承重板603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腿6032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板6033,两个加强板6033呈交叉设置且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板603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撑腿6032固定连接。

所述槽体60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防撞缓冲机构7,防撞缓冲机构沿槽体60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撞缓冲机构7包括支撑座701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座701上的橡胶伸缩管702。当振动电机605振动时间过长时,槽体1晃动幅度过大从而碰到橡胶伸缩管702,从而保护了槽体1。

所述矩形承物台106上固定安装有混料机构2。

所述混料机构2包括混料筒201,混料筒201上方设置有干料储料斗204和液体储料斗205,混料筒201下方设置有铰接座202和千斤顶203,所述混料筒201的一端设置有干料进口206和液体进口207,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208,所述干料进口206通过第一伸缩管209与干料储料斗204连接,所述液体进口207通过第二伸缩管2010与液体储料斗205连接,所述铰接座202与混料筒201靠近出料口208一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千斤顶203的活塞杆与混料筒201远离出料口208一端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筒201上设置有间隔板2011,间隔板2011将混料筒201内部分隔为混料室和排料室,所述干料进口206和液体进口207位于混料室上方,所述出料口208位于排料室的端部,所述混料室内设置有搅拌轴2012,搅拌轴2012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2013,所述排料室内设置有转动轴2014,转动轴2014上设置有螺旋叶片2015,所述间隔板2011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形板体构成,两个半圆形板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在两个固定设置于混料筒205上的第一液压缸2016的控制下实现对扣或分离,所述第一液压缸2016的缸体与混料筒205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2016的活塞杆与半圆形板体的弧线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半圆形板体中,一个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另一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所述搅拌轴2012的直径小于转动轴2014的直径。

所述运输口4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在喂养室3上的底板501、设置在底板501上方的两个第二液压缸502和设置在两个第二液压缸502上方的支撑板503,所述第二液压缸502的缸体与底板5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杆504与支撑板503固定连接。

使用时,运输机构1和支撑机构5相互配合,电机102通过正转或反转,使得钢丝绳101在减速机输出轴103上继续缠绕或释放,从而使得矩形承物台106上升或下降。当矩形承物台106上升或下降时,支撑机构5的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收回,当矩形承物台106停止在输送口4位置处时,支撑机构5的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支撑板503伸出,使支撑板503支撑矩形承物台106。

在使用时,混料机构2的工作原理为,干料和液体分别由干料储料斗204和液体储料斗205进入到混料筒201的混料室中,此时间隔板2011的两个半圆形板体上的卡块伸入到卡槽中,两个半圆形板体对扣,从而使配料无法进入排料室。当配料混合充分均匀后,间隔板2011的两个半圆形板体在第一液压缸2016的控制下分离,从而使混料室和排料室相连通,出料时,千斤顶203的活塞杆伸长,从而使混料筒201靠近千斤顶203的一端升高,混料腔中的配料进入排料腔,并由出料口208排出。混料机构2也可以只混合干料。

当给料斗602向槽体601的一端给湿料时,开启振动电机605,在振动电机605的带动下,槽体601不断晃动,从而使湿料均匀分布于槽体601内。

当混料机构2向槽体601的一端给干料时,滑块607在沿直线模组606滑动,气缸609的活塞杆带动匀料板608伸入槽体601中,并使毛刷602接触干料,毛刷602距离槽体601底部内壁有间距,匀料板608推动干料沿槽体601长度方向均匀铺开。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多层猪舍,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喂养室3,喂养室3的一侧设置有运输机构1,喂养室11靠近运输机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运输口4,喂养室3内设置有饲料槽6,所述饲料槽6的一端靠近运输口4设置。

所述运输机构1包括钢丝绳101、电机102、与电机102连接的减速机输出轴103、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立柱104和设置在两个立柱104之间的矩形承物台106,所述矩形承物台106分别靠近两个立柱104的两个端部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07,每个连接杆107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竖直杆108和两个倾斜杆109,竖直杆108和两个倾斜杆109的顶部均与连接杆107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直杆108的底部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106端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两个倾斜杆109的底部分别与相对应一侧矩形承物台106的端部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04内侧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105,所述钢丝绳101一端绕过两个导向轮105与连接杆107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减速机输出轴103上。

所述饲料槽6包括上部敞口的槽体601,所述槽体601下方设置有底座603,槽体601底部四角分别通过振动弹簧604与底座603固定连接,槽体601底部外壁上设置有振动电机605,所述槽体601上方设置有干料匀料机构,所述干料匀料机构包括沿槽体601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模组606、滑动设置在直线模组606上的滑块607、设置在滑块607下方的匀料板608和设置在滑块607与匀料板608之间的气缸609,所述气缸609的缸体与滑块607固定连接,气缸609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匀料板60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匀料板6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602

所述底座603包括矩形承重板6031和分别设置在矩形承重板6031底部四角处的四个支撑腿6032,支撑腿6032与矩形承重板603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腿6032之间设置有两个加强板6033,两个加强板6033呈交叉设置且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板603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撑腿6032固定连接。

所述槽体60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防撞缓冲机构7,防撞缓冲机构沿槽体60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撞缓冲机构7包括支撑座701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座701上的橡胶伸缩管702。当振动电机605振动时间过长时,槽体1晃动幅度过大从而碰到橡胶伸缩管702,从而保护了槽体1。

所述矩形承物台106上固定安装有混料机构2。

所述混料机构2包括混料筒201,混料筒201上方设置有干料储料斗204和液体储料斗205,混料筒201下方设置有铰接座202和千斤顶203,所述混料筒201的一端设置有干料进口206和液体进口207,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208,所述干料进口206通过第一伸缩管209与干料储料斗204连接,所述液体进口207通过第二伸缩管2010与液体储料斗205连接,所述铰接座202与混料筒201靠近出料口208一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千斤顶203的活塞杆与混料筒201远离出料口208一端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筒201上设置有间隔板2011,间隔板2011将混料筒201内部分隔为混料室和排料室,所述干料进口206和液体进口207位于混料室上方,所述出料口208位于排料室的端部,所述混料室内设置有搅拌轴2012,搅拌轴2012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2013,所述排料室内设置有转动轴2014,转动轴2014上设置有螺旋叶片2015,所述间隔板2011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形板体构成,两个半圆形板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在两个固定设置于混料筒205上的第一液压缸2016的控制下实现对扣或分离,所述第一液压缸2016的缸体与混料筒205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2016的活塞杆与半圆形板体的弧线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半圆形板体中,一个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另一半圆形板体直径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所述搅拌轴2012的直径小于转动轴2014的直径。

所述运输口4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在喂养室3上的底板501、设置在底板501上方的两个第二液压缸502和设置在两个第二液压缸502上方的支撑板503,所述第二液压缸502的缸体与底板5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支撑杆504与支撑板503固定连接。

使用时,运输机构1和支撑机构5相互配合,电机102通过正转或反转,使得钢丝绳101在减速机输出轴103上继续缠绕或释放,从而使得矩形承物台106上升或下降。当矩形承物台106上升或下降时,支撑机构5的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收回,当矩形承物台106停止在输送口4位置处时,支撑机构5的第二液压缸502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支撑板503伸出,使支撑板503支撑矩形承物台106。

在使用时,混料机构2的工作原理为,干料和液体分别由干料储料斗204和液体储料斗205进入到混料筒201的混料室中,此时间隔板2011的两个半圆形板体上的卡块伸入到卡槽中,两个半圆形板体对扣,从而使配料无法进入排料室。当配料混合充分均匀后,间隔板2011的两个半圆形板体在第一液压缸2016的控制下分离,从而使混料室和排料室相连通,出料时,千斤顶203的活塞杆伸长,从而使混料筒201靠近千斤顶203的一端升高,混料腔中的配料进入排料腔,并由出料口208排出。混料机构2也可以只混合干料。

当给料斗602向槽体601的一端给湿料时,开启振动电机605,在振动电机605的带动下,槽体601不断晃动,从而使湿料均匀分布于槽体601内。

当混料机构2向槽体601的一端给干料时,滑块607在沿直线模组606滑动,气缸609的活塞杆带动匀料板608伸入槽体601中,并使毛刷602接触干料,毛刷602距离槽体601底部内壁有间距,匀料板608推动干料沿槽体601长度方向均匀铺开。

所述连接杆107的直径大于竖直杆108的直径,所述连接杆107的直径与倾斜杆109的直径相同。

上述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