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624发布日期:2019-08-16 21:3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灯光诱控技术是利用昆虫趋向光源或远离光源运动的行为习性,促使昆虫聚集某一固定位置集中消灭的物理防治手段。目前利用昆虫趋光性设计的杀虫灯较多,主要有电击触杀式杀虫灯和扇吸式杀虫灯。电击触杀式杀虫灯是在灯管周围布设电网,但这样影响灯光诱虫效果,害虫要飞近并接触网后,才能被电住,有的也会挣脱逃逸,且电网粘虫需要人工清理,处理很麻烦。扇吸式杀虫灯是利用轴流风机产生气流将虫吸入收集装置,但轴流风叶在旋转时形成一块挡板,部分害虫会被叶片击落到地下,害虫落地后,有的苏醒后飞走了,因此,捕虫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扇吸式杀虫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害虫诱捕装置,在进风口处无叶片阻挡,吸虫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害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杆, 在支杆上设有诱虫光源、吸虫装置、集虫装置,所述吸虫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叶轮、叶片,在壳体的正面设有进风口,在壳体的侧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叶轮安装在壳体内,叶片固定在叶轮的四周,驱动电机驱动叶轮带动叶片转动将风从壳体正面的进风口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风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甩出,所述诱虫光源安装在进风口前方,在出风口处连接有出风管,出风管的末端与集虫装置连通,在集虫装置上设有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向下或侧向下。

进一步地,在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支架,所述诱虫光源安装在进风口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装置包括集虫漏斗以及集虫瓶,在集虫瓶上设有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害虫诱捕装置,其吸虫装置的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正面,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叶片固定在叶轮的四周,使得进风口处无叶片阻挡,叶片转动时将虫子从壳体上的进风口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虫子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甩出,从而避免了虫子撞击叶片后掉落到地上,大大提高了吸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虫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害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杆1,在支杆1安装有诱虫光源2、吸虫装置3、集虫装置4、太阳能供电系统5,所述吸虫装置3包括壳体301、驱动电机302、叶轮303、叶片304,在壳体301的正面设有进风口305,在壳体301的侧面设有出风口306,所述叶轮303安装在壳体301内,叶片304固定在叶轮303的四周,驱动电机302驱动叶轮303带动叶片304转动将风从壳体正面的进风口305吸入后利用离心力将风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306甩出,在壳体进风口305处设有进风口支架,所述诱虫光源2安装在进风口支架上,在出风口306处连接有出风管307,出风管307的末端与集虫装置4连通,集虫装置4包括集虫漏斗以及集虫瓶,在集虫瓶上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5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

在前述说明书与相关附图中存在的教导的帮助下,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实用新型的许多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因此,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被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了特定术语,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用于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