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379发布日期:2019-03-30 07:59阅读:1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制作方法

属于钓鱼领域,特别指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鱼竿,鱼线和鱼钩都很难固定,鱼漂还得拆卸,非常麻烦,每次出去钓鱼要带很多配套的小渔具。需要设计一种将鱼漂、鱼线、鱼钩和鱼竿固定为一体,便于携带,方便使用的渔具,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包括鱼竿、鱼线缠绕装置、鱼漂固定装置和鱼钩固定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缠绕装置设有2个;所述鱼漂固定装置设有1~2个;所述鱼钩固定环至少设有1个;均使用硅胶材质,套装在鱼竿上。

其中,所述鱼线缠绕装置包括鱼线环、T型凸起和鱼线固定槽;所述鱼线环内壁设有防滑槽;所述鱼线环与所述T型凸起的短边相连,并与所述T型凸起的长边形成所述鱼线固定槽。

其中,所述鱼漂固定装置包括鱼漂固定环、鱼漂固定凸起、V型开口和圆形固定槽;进一步地,所述鱼漂固定环内壁设有防滑槽;所述鱼漂固定环和所述鱼漂固定凸起相连,所述鱼漂固定凸起外侧设有所述V型开口,在所述V型开口内侧设置有所述圆形固定槽。

其中,所述鱼钩固定环内壁设有防滑槽。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将鱼竿、鱼漂、鱼线和鱼钩都结合为一体,避免了出门钓鱼要带很多琐碎的鱼具,同时也少了很多拆装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晰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本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全貌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鱼线缠绕装置的横切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鱼钩固定环的横切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的鱼漂固定装置的横切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鱼竿;

2、鱼线缠绕装置;

21、鱼线环;

22、T型凸起;

23、鱼线固定槽;

24、鱼线环防滑槽;

3、鱼钩固定环;

31、鱼钩固定环防滑槽;

4、鱼漂固定装置;

41、鱼漂固定环;

42、鱼漂固定凸起;

43、V型开口;

44、圆形固定槽;

45、鱼漂固定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鱼竿上设有固定鱼线鱼漂鱼钩的渔具,包括鱼竿1、鱼线缠绕装置2、鱼漂固定装置4和鱼钩固定环3;其中,

所述鱼线缠绕装置2设有2个;

所述鱼漂固定装置4设有1~2个;

所述鱼钩固定环3至少设有1个;

均使用硅胶材质,套装在鱼竿1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鱼线缠绕装置2包括鱼线环21、T型凸起22和鱼线固定槽23;所述鱼线环内壁设有防滑槽24;所述鱼线环21与所述T型凸起22的短边相连,并与所述T型凸起22的长边形成所述鱼线固定槽2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鱼线缠绕装置2的使用方法是,把两个所述鱼线缠绕装置2通过所述鱼线环21套装在所述鱼竿1上,优选地,两个所述鱼线环21相距40~70厘米;把鱼线7缠绕在两个所述鱼线缠绕装置2相对位置外侧的所述鱼线固定槽23,以固定鱼线7。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鱼钩固定环3内壁设有防滑槽31。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鱼钩固定环3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鱼钩固定环3套装在所述鱼竿1上,将鱼钩6的钩尖部分放置在所述鱼钩固定环3的内壁与鱼竿1之间,以固定鱼钩6,根据鱼钩6的多少可以配相应数量的鱼钩固定环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鱼漂固定装置4包括鱼漂固定环41、鱼漂固定凸起42、V型开口43和圆形固定槽44;进一步地,所述鱼漂固定环内壁设有防滑槽45;所述鱼漂固定环41和所述鱼漂固定凸起42相连,所述鱼漂固定凸起42外侧设有所述V型开口43,在所述V型开口内侧设置有所述圆形固定槽44。优选地,所述V型开口43的最窄部分比鱼漂5要固定部位的直径小1~2毫米,所述圆形固定槽44的切面园的内径与鱼漂5要固定部位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鱼漂固定装置4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鱼漂固定环41套装在所述鱼竿1上,将鱼漂5通过所述V型开口43按入所述圆形固定槽44,以固定鱼漂5;根据鱼漂5的长度可以选择1~2个鱼漂固定装置4来进行固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将鱼竿、鱼漂、鱼线和鱼钩都结合为一体,避免了出门钓鱼要带很多琐碎的鱼具,同时也少了很多拆装的麻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